眼科

搜索文档
爱博医疗(688050):25Q1业绩短期承压 期待PR等新业务放量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40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4 10亿元 同比增长48 24% 归母净利润3 88亿元 同比增长27 77% 扣非归母净利润3 90亿元 同比增长35 08% [1] - 2025Q1公司实现营收3 57亿元 同比增长15 07% 归母净利润0 93亿元 同比下降10 05% 扣非净利润0 86亿元 同比下降12 83% 净利润下滑主要受人工晶体集采后终端医院手术量减少 出厂价下滑等因素影响 [1] 核心产品表现 - 2024年人工晶状体收入5 88亿元 同比增长17 66% 销量同比增长44 93% 毛利率89 16% 保持稳定 [2] - 角膜塑形镜收入2 36亿元 同比增长8 03% 销量同比增长2 40% 毛利率85 68% 同比增长0 55个百分点 [2] - 近视防控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 79% 公司推出多种规格的离焦框架镜和离焦软镜等防控产品 [2] 研发与新业务 - 2024年研发投入1 60亿元 同比增长20 80% 占营业收入比例11 33% [3] - 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PR)已于2025年1月获批上市 非球面扩景深(EDoF)人工晶状体已进入产品注册阶段 非球面三焦散光矫正人工晶状体等临床项目进展良好 [3] - 2024年隐形眼镜业务收入4 26亿元 同比增长211 84% 收入占比达到30 21% 逐步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动力 [3] 未来展望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 11/22 62/27 85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28 44%/24 91%/23 12% [4] - 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 67/6 00/7 78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20 21%/28 55%/29 63% [4] - EPS分别为2 46/3 17/4 10元 公司为国内眼科医疗器械行业的领军企业 [5]
华厦眼科(301267) - 301267华厦眼科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9
2025-04-29 09:36
经营情况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0.27 亿元,同比增长 0.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29 亿元,同比下降 35.63%;总资产 79.24 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57.94 亿元 [2] - 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93 亿元,同比增长 11.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50 亿元,同比下滑 4.00% [3] - 2024 年白内障业务营收 8.73 亿元,同比下滑 11.56%;眼后段业务营收 5.36 亿元,同比增长 0.19%;屈光业务营收 12.96 亿元,同比增长 7.44%;眼视光综合业务营收 10.69 亿元,同比增长 5.15% [3] 问答交流 医保影响与应对 - 2024 年 5 月起医保付费方式转变,公司眼病和白内障收入趋于平稳,将关注医保数据,提升机构等级,发挥专家优势,做好病种测算,开拓非医保项目 [3] 业务增速 - 2025 年第一季度屈光、眼视光综合、眼后段业务同比增长,白内障业务营收同比仍有小幅下滑,集采政策落地后有望企稳回升 [4][5] 眼视光业务发展 - 2024 年启动“365 近视防控模式”提供业务增量,2025 年将加快视光中心和区域眼科中心建设,通过 AI 赋能等措施提升门诊量,发力成人配镜业务 [5] 医保指南影响 - 《眼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有利于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助力眼视光学科发展、利好疑难眼病诊疗技术优势 [5] 屈光新术式 - 全飞秒 4.0 客单价提升,首批装机医院占全飞比超 50%;蔡司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 VISUMAX 800 预计 5 月装机;已开展多例国产龙晶 PR 晶体手术 [6] 成都爱迪赋能 - 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信息化管理、品牌管理、供应链等方面为成都爱迪深度赋能 [7] 细分业务市场空间 - 老龄化推动老年性眼病诊疗需求增长,如 60 岁以上老年人白内障发病率达 80%,预计 2050 年患者增至 2.41 亿;老花眼 52 岁后发病率接近 100% [8] - 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2022 年为 51.9%,近视防控政策推动屈光不正相关医疗服务市场发展 [9] - 我国干眼症患者超 2 亿,糖尿病患者接近 1.5 亿,眼表、眼底病诊疗需求增长 [9] 并购及自建规划 - “1236”战略明确管理 200 家医院布局规划,将在 24 个重点投资省份通过自建或并购扩张,执行节奏会综合调整 [10] 海外扩张计划 - 开启海外布局,近期重点考虑欧洲、亚洲并购标的,包括眼科医疗服务机构、上游设备和耗材生产商,正在招聘海外投资并购总监 [11]
普瑞眼科(301239):25Q1业绩亮眼,盈利能力改善显著
国金证券· 2025-04-29 09:2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屈光术式迭代有望驱动增长,强刚需项目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改善显著,成本控制成效初显,扩张步伐稳健,新院逐步产生贡献,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0/1.61/2.02亿元,同比NA/+24%/+26% [3][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简评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26.78亿元(同比 - 1.46%),归母净利润 - 1.02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 0.85亿元;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2亿元(同比 + 9.82%),归母净利润0.27亿元(同比 + 61.18%),扣非归母净利润0.28亿元(同比 + 48.37%) [2] 经营分析 - 屈光项目2024年收入12.27亿元(同比下降5.31%),毛利率47.02%(同比下降4.56pct),公司持续引进新技术有望巩固竞争优势;白内障项目收入5.76亿元(同比下降3.04%),受人工晶体国采及支付改革影响呈“量增价减”态势,24年毛利率38.93%(同比下降4.44pct),公司通过引进专家等应对集采影响;视光项目收入3.86亿元,同比下降2.60%;综合眼病项目收入4.70亿元,同比增长12.81%,因业务有较强医疗刚需属性 [3] - 2025Q1公司毛利率约为39.34%,相对稳健;管理费用率为12.44%(同比下降2.61pct),销售费用率为16.52%,同比基本持平;成本管控措施显效,新院对利润拖累或减轻,未来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3] 扩张步伐 - 公司坚持“全国连锁化 + 同城一体化”战略,聚焦中心城市并同城加密布局,新院成熟后有望为增长提供动力并改善盈利能力 [4]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30/1.61/2.02亿元,同比NA/+24%/+26%;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87/1.07/1.35元,对应PE分别为47/38/30倍;给予“增持”评级 [5] 公司基本情况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27.18亿、26.78亿、30.22亿、33.66亿、36.81亿元,增长率分别为57.50%、 - 1.46%、12.85%、11.38%、9.3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8亿、 - 1.02亿、1.30亿、1.61亿、2.02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202.56%、 - 、N/A、23.64%、25.56%等 [9] 附录:三张报表预测摘要 - 涵盖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预测数据,如主营业务收入、成本、毛利、各项费用、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等在2022 - 2027E的情况及相关比率分析 [10] 市场中相关报告评级比率分析 - 不同时间内“买入”“增持”等评级数量及评分情况,如一周内“买入”“增持”均为0,评分为0.00;一月内“买入”1个,“增持”1个,评分为1.50等 [12]
普瑞眼科:2025一季报净利润0.27亿 同比增长58.82%
同花顺财报· 2025-04-28 23:51
前十大流通股东累计持有: 1871.87万股,累计占流通股比: 26.44%,较上期变化: -321.16万股。 | 名称 | 持有数量(万股) | 占总股本 | 增减情况 | | --- | --- | --- | --- | | | | 比例(%) | (万股) | | 国寿成达(上海)健康产业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 | 360.38 | 5.09 | 不变 | | 深圳永谦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永谦洲水2号私募证券投 资基金 | 291.61 | 4.12 | 不变 | | 融通健康产业灵活配置混合A/B | 190.01 | 2.68 | 新进 | | 深圳市领信基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市 | | | | | 领誉基石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167.70 | 2.37 | 不变 | | 王飞雪 | 153.28 | 2.17 | 不变 | | 百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保险产品 | 150.00 | 2.12 | 不变 | | 马鞍山幸福基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马鞍山基石智能制造产业 | | | | | 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146.98 | 2.08 ...
爱尔眼科(300015):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25Q1业绩增速亮眼,尽显头部连锁经营韧性
民生证券· 2025-04-28 21:1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屈光客单价提升有望拉动细分板块增长,白内障前期高基数逐步退坡有望带来增速回升;降本增效带来费用端下降,提质控费有望压缩费用端支出且全年具备持续性 [2] - 公司作为眼科医疗服务龙头,随着品牌力加强,经营韧性逐步显现,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有增长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209.83亿元(yoy +3.02%),归母利润35.56亿元(yoy +5.87%),扣非归母利润30.99亿元(yoy -11.82%);25Q1公司营业收入60.26亿元(yoy +15.97%),归母净利润10.50亿元(yoy +16.71%),扣非归母利润10.60亿元(yoy +25.78%) [8]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0.90亿元/260.74亿元/292.24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10.0%/12.9%/12.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31亿元/47.00亿元/54.32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13.3%/16.6%/15.6% [3][4] 业务情况 - 2024年屈光业务收入76.02亿元(yoy +2.31%);视光52.78亿元(yoy +6.42%);白内障34.89亿元(yoy +4.87%);眼前段项目18.97亿元(yoy +5.95%);眼后段项目14.99亿元(yoy +8.22%);其他项目收入11.42亿元(yoy -19.43%) [8] - 2024年陆续推出全光塑、全飞秒4.0等升级术式,2025年已推出全飞秒Pro并有望推出ICL V5晶体等,有望提升屈光手术平均客单价;人工晶体集采中选结果2024年5 - 6月落地实施,预计今年5月开始前期高基数效应逐步消化,白内障业务增速有望回归正常水平 [2] 费用情况 - 25Q1毛利率48.02%(yoy -0.28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9.03%/12.63%/1.31%/0.70%,同比 -0.32/-0.82/-0.13/-0.49pct,期间费用率下降1.76pct [2]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 |项目/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0,983|23,090|26,074|29,224| |增长率(%)|3.0|10.0|12.9|12.1|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百万元)|3,556|4,031|4,700|5,432| |增长率(%)|5.9|13.3|16.6|15.6| |每股收益(元)|0.38|0.43|0.50|0.58| |PE|34|30|26|23| |P B|5.9|5.3|4.7|4.1| [4] 公司财务报表数据预测汇总 - 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数据预测,涵盖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各项费用、利润、资产、负债等指标及相关财务比率 [9][10]
清晰医疗(01406.HK)的停牌迷局
格隆汇· 2025-04-28 19:31
公司停牌事件 - 清晰医疗自2025年1月6日起多次停牌,股价较2022年发行价1.60港元暴跌78%,市值缩水至1.88亿港元[1] - 匿名邮件指控新管理层发现旧团队IPO系统性造假并举报,公司未否认邮件真实性[1] - 公司至今未披露停牌具体原因,监管机构或已展开调查[9] IPO财务造假 - 招股书称创始医生每月仅领20万港元固定薪酬,2019-2021年因此"创造"52%-104%的额外净利润[2] - 实际创始医生2019年薪酬达1261万港元,差额通过大股东控制公司以借款形式发放虚增利润[2] - IPO后创始医生终止固定薪酬合同,2023财年净利润转亏319万港元,2024中期亏损扩大至4200万港元[3] 异常股息操作 - 2019-2021年累计发放1.48亿港元股息,占同期利润140%[3] - 除谢伟业外所有股东放弃股息,资金汇入谢控制的Ultimate Bliss Limited等实体抵扣历史借款[3] 关键人物莫赞生 - 被指为IPO期间"非法资金"中介人,安排过桥资金及富豪家族资金掩盖漏洞[4] - 曾威胁新管理层"永远离开香港",策划2024年12月30日董事会剥夺CEO投票权的未遂行动[4] - 历史任职公司08272HK和08089HK均股价暴跌超97%后退市,2025年4月15日被香港高院裁定破产[5][6] 新旧管理层斗争 - 新股东2024年9月介入后更换管理层,旧势力持股14.8%的谢伟业65%股份已质押[7] - 2024年12月董事会收到匿名指控新管理层"擅自替换银行签署人"等未证实指控[8] - 2025年3月谢伟业起诉五位董事,旧势力试图阻止新管理层揭露IPO造假证据[8] 行业影响 - 事件暴露港股IPO审核和公司治理监管问题,考验市场"三公"原则[9] - 香港资本市场需清除造假上市旧势力,扶持以产业为本的新生代企业才能重获信任[9]
拆解医疗行业数据资源入表|应收账款占比超四成,借力数据要素布局精准医疗能否破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18:32
公司财务表现 - 金域医学2024年营业收入71.90亿元,同比减少15.81%,归母净利润-3.81亿元,同比减少159.26% [5] - 华大基因2024年营收38.67亿元,同比下降11%,归母净利润-9.03亿元 [5] - 何氏眼科2024年营收10.96亿元,归母净利润减少2739.82万元 [15] - 金域医学应收账款43.96亿元,占总资产的42.39%,华大基因应收账款26.04亿元占20.76%,美年健康应收账款28.54亿元占14.18% [7] 数据资源入表情况 - 四家医疗企业合计披露数据资源入表金额2688.7亿元,其中华大基因962.17万元居首,美年健康935.2万元,金域医学700.83万元,何氏眼科90.51万元 [1] - 金域医学数据资源中335.44万元计入开发支出,365.38万元确认为无形资产 [1] - 华大基因入表数据资源中611.9万元计入开发支出,350.27万元确认为无形资产(外部购入数据治理平台,摊销十年) [13] - 何氏眼科90.51万元数据资源均为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 [14] - 美年健康882万元数据资源转入无形资产,53万元计入开发支出 [1] 数据要素布局 - 金域医学推动11个数据产品进场交易所,完成第三方医检行业首款数据产品场内交易 [9] - 金域医学入驻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投资1亿元建设广州医检可信数据空间新建项目(2024Q4-2028Q4) [10][12] - 金域医学"数据驱动的宫颈癌早筛及防控方案"获"数据要素×"大赛商业价值奖 [12] - 华大基因构建"万象数据库"覆盖生育健康、肿瘤诊疗领域,研发OmicsDB统一数据资产管理平台 [13] - 何氏眼科整合12大系统数据建立四维数据图谱,匿名化处理后完成数据交易所登记 [14] - 美年健康研发扁鹊SAAS体检管理平台和星羽展业平台,后者数据可反哺保险产品研发 [15] 行业动态 - 大数据驱动的精准医疗与个性化治疗方案成为行业趋势 [13] - 医疗企业数据资产化进程加速,外部购入与自行开发模式并存 [1][13][14] - 行业面临营收下滑压力,主要受市场需求放缓、回款周期延长、成本上升影响 [5][7][15]
何氏眼科利用AI数智化手术新变革构建区域屈光精准诊疗网络
证券时报网· 2025-04-28 09:45
公司动态 - 何氏眼科在第二届EVO ICL高峰论坛上宣布正式开启"EVO ICL眼内镜专科门诊",标志着屈光服务精细化管理升级 [1] - 公司与STAAR Surgical合作,在沈阳、大连成立"EVO ICL项目示范中心",鞍山成立"EVO ICL临床合作中心",构建辽宁地区"EVO ICL精准诊疗网络" [1] - 公司开展屈光服务近30年,拥有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并持续升级手术术式,包括AI智+个性化飞秒手术、微创全飞秒精准4.0-VISULYZE等 [2] 行业趋势 - 中国作为全球近视人口最多的国家,屈光手术需求巨大,市场规模预计从2015年59亿元增长至2025年725亿元,复合增速达28.51% [1] - ICL晶体植入术凭借可逆性、矫正范围广、敏锐夜视等优势,成为近视矫正领域的重大突破,个性化和定制化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2] 技术创新 - AI智+个性化飞秒手术通过AI技术精准获取角膜像差数据,构建可视化个性模型,结合阿玛仕1050RS准分子激光机实现个性化需求 [2] - 公司基于Foresight系统直观展示不同像差优化方案及光区设计效果,开启AI数智化手术新变革 [2]
窥一眼 知全身 解析“伏羲慧眼”如何破译眼底密码
河南日报· 2025-04-28 07:32
技术突破 - "伏羲慧眼"是国内首个临床眼科大模型,仅需一张眼底照片即可诊断眼部疾病并预测全身健康指标如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等[3][6] - 模型敏感性和特异性远超传统技术,具备筛查、诊断眼科疾病及预测疾病发展趋势的功能[6] - 通过440万张来自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的多模态图像构建"数字眼底宇宙",数据覆盖66万个体[7] - 诊断与血液生化指标一致性达75%,目标提升至90%[11] - 2.0版本研发已启动,将扩展至高血压、脑卒中等慢病预警领域[10] 功能升级 - 新增诊断结果解释功能,提升模型可解释性和信服度[7] - 实现从单一眼科诊断到全身健康预警的突破,可预测38项血液生化指标[9] - 能识别微血管痉挛、视神经杯盘比变化等人类肉眼难以察觉的早期病变[14] - 计划通过智能手机镜头完成初步筛查,开发患者端智能体应用[15][17] 应用场景 - 首批将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三甲医院开展临床应用[13] - 未来将下沉至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辅助中低年资医生[14] - 目标成为终身"健康守夜人",构建个体化健康图谱[17] - 系统可将顶尖眼科诊断能力下沉,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15] 研发背景 - 由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王宁利团队主导开发[6] - 名称融合河南地域特色与眼科专业领域,象征科技赋予的洞察力[7] - 整合30余家顶尖机构资源,左眼为临床数据库,右眼为深度学习模型[15] - 半年内新增学习百万张图像数据,进化速度超预期[7][16]
华厦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28 03:2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是国内大型眼科医疗连锁集团,提供包括白内障、屈光、眼底等在内的眼科八大亚专科及眼视光专科服务 [3] - 公司下属厦门眼科中心是国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专家工作站 [3] - 2024年成功收购成都爱迪眼科(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成为拥有"双三甲"眼科医院的大型医疗连锁集团 [3]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全国18个省和直辖市、48个城市开设62家眼科专科医院和66家视光中心 [12] - 公司在学术影响力、分院数量、年诊疗人次、手术量、收入等多个维度居行业前列 [12] 行业发展概况 - 2022年我国眼科门急诊人次增至1.27亿人次,眼科专科医院执业医师和护士人数分别提升至2.22万人和3.62万人 [4] - 预计到2025年中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2,521.5亿元 [4] - 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6岁儿童近视率为12.7% [5] - 小学、初中、高中近视率分别为36.7%,71.4%,81.2%,较往年呈现上升趋势 [5] - 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为3.10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2.0% [7] -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白内障发病率达80%,预计至2050年我国白内障患者人数将增至2.41亿 [7] - 2019-2023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数量从945家增长至1,674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8% [9] - 预计到2028年,国内眼科专科医院数量将以14.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3,126家 [9] 公司财务与运营 - 公司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1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91,705,631.60元 [15] - 2024年使用50,250.00万元收购厦门华厦聚信壹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100%股权,实现对成都爱迪眼科医院等医院的控制 [16] 行业政策与技术发展 - 国家持续推动智慧医疗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逐步应用于眼科医疗行业 [11] - 2024年11月国家卫健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 [11] - 国家政策持续支持民营经济及社会办医发展,鼓励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