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
搜索文档
“一天8杯水”,变成百亿大生意
雪豹财经社· 2025-06-22 22:46
行业趋势 - 消费者减糖共识与轻养生需求在"一天8杯水"需求点交汇,推动无糖茶饮和中式养生水成为水替代表[6][16] - 无糖茶市场规模从2017年18.1亿元增长至2022年73.8亿元,2023年新上市单品数量同比激增69%(157 vs 93)[11] - 中式养生水2024Q3增速达37.64%,远超无糖茶4.1%增速,成为增长最快饮品细分赛道[12] 市场规模 - 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从2018年0.1亿元跃升至2023年4.5亿元(增长350%),红豆薏米水单品规模已达20亿元[13][14] - 预计2024-2028年中式养生水年复合增速88.9%,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108亿元[15] - 2028年中式养生水对无糖饮料替代率预计超30%[16] 产品策略 - 盒马养生水迭代至3.0版本,产品数量超20款,从药食同源转向经方养生,明确"水替"定位[7][19] - 适口性与价格是核心门槛:轻养水系列通过优化配方将500ml价格从7.9元降至5.9元,无花果亚麻籽水登顶销量榜首[18][20][24] - 采用"以甘代甜"策略,利用梨丁、荸荠等食材调和药味,避免代糖使用[30] 竞争格局 - 2024年前5个月新增10个养生水品牌,莲花控股、来伊份等跨界入局,三得利推出"焕方"新品牌[25] - 无糖茶价格带下移:2024年2-7月百毫升均价每月环比降2%,主流价格带降至4-7元[22] - 盒马与李良济合作建立原料基地(如云南石斛基地),强化经方背书与供应链优势[29] 创新方向 - 东方树叶推出1.5L大包装切入家庭场景,三得利聚焦"益气补血"功效细分[25] - 盒马计划2025年推出有机茶矩阵,叠加高山茶种等差异化元素[26] - 工艺创新成为新考点:改良传统配方提升适口性,如降低药味配比[28][30]
周观点:啤酒旺季重视成长,白酒企业持续变革-20250622
国盛证券· 2025-06-22 14:5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白酒企业直面周期波动,行业逐步筑底企稳,优质龙头估值低位叠加分红支撑,已具备配置价值,静待边际改善;啤酒旺季产量稳健增长,关注成长型啤酒;饮料板块延续高景气度但竞争激烈;食品618销售表现良好,零食行业格局清晰 [1][2][3][6][7] 各行业总结 白酒 - 企业清醒理性认识当前行业周期性调整,五粮液提出行业进入全面深度调整“深水区”,水井坊类比开车强调专注自身提升 [2] - 持续深化创新与变革,五粮液推进营销体制改革,优化供需匹配和产品矩阵;水井坊以动销为核心导向,升级双品牌战略并推进产品体系迭代 [2] - 重视股东回报,五粮液承诺2024 - 2026年分红率不低于70%且分红总额不低于200亿元,并将适时提高分红比例 [2] 啤酒饮料 啤酒 - 5月中国啤酒产量358.4万千升,同比+1.3%,旺季来临产量保持稳健增长 [3] - 6月16日珠江啤酒原董事长辞任,新董事长黄文胜具备丰富经验,期待其在渠道、产品端推出新举措 [3] 饮料 - IFBH通过港交所聆讯,其中国内地市场营收占比超90%,2024年市占率达33.9%,增速在前五大公司中最快 [6] - 健康饮品赛道扩容,好望水推新品石斛水,大窑推出无糖茶、果茶等新品,板块延续高景气但竞争激烈,建议优选渠道网点领先且有大单品增长潜力的企业 [6] 食品 - 2025年618全周期天猫剔除退款后GMV同比+10%,购买用户数双位数增长,综合电商全网销售总额8556亿元,同比+15.2%,零食品类全网销售总额97亿元 [7] - 三只松鼠蝉联天猫、京东、抖音三大平台销售排名榜首,良品铺子和百草味为天猫及京东前五品牌,零食品类竞争瞄准代言及综艺方向 [7] - 三只松鼠终止对爱零食的收购,量贩零食行业双寡头格局清晰,新玩家展店难度提升,三只松鼠尝试构建新业态 [7]
维生素饮料市场迎来巨头玩家,康师傅“多维计划”开启精准补V新潮流
中国食品网· 2025-06-21 12:11
行业市场规模与痛点 - 2023年功能饮料市场规模达1471亿元,其中营养素饮料市场规模197亿元,占比13.38% [4] - 维生素饮料市场存在"泛维生素补充"同质化问题,消费者需求转向"精准养生" [4] - 65%的18-35岁成年人存在膳食维生素摄入不足风险,食品饮料成为维生素消费增速最快终端 [9] 产品创新策略 - 推出多维B/C/E三款SKU,分别针对疲劳人群、熬夜场景及爱美群体,维生素含量精准匹配每日建议摄入量30%-100% [7] - 采用"超级水果+高认知水果"组合(如刺梨+柠檬、芭乐+蜜桃),果汁含量10%,原料来自贵州刺梨、西班牙Bobal葡萄等知名产地 [9] - 包装设计强化维生素B/C/E核心视觉,通过棱角感、明亮色彩和"PLAN√"符号建立年轻化视觉锤 [12] 市场竞争定位 - 突破传统维生素饮料"万人一方"模式,以场景化解决方案构建"精准补维"差异化认知 [6][7] - 通过口感优化(整果压榨工艺)实现功能性+适口性双重满足,解决复购率痛点 [9][11] - 成为康师傅健康饮品矩阵关键拼图,与电解水、草本茶等新品形成协同效应 [16] 行业影响 - 开辟"精准营养"新蓝海,推动维生素饮料从"被动补充"向"主动享受"升级 [15][18] - 重新定义品类标准,通过创造新消费场景打开200亿级市场增量空间 [16] - 龙头企业示范效应显著,带动行业从同质化竞争转向细分需求挖掘 [14][16]
9.9元一升的椰子水能不能买?品种繁多、标注复杂消费者如何选择?
央广网· 2025-06-21 10:19
椰子水行业现状 - 椰子水成为消费者新宠,价格区间为9 9元/2-3瓶(1升装)至20元/升 [1] - 主流产品标注"100%纯天然""0添加",大型连锁超市推出自有品牌,1升装售价12-20元 [1] - 市场存在NFC(非浓缩还原)和浓缩还原两种工艺,NFC能更好保留天然风味和电解质 [3] 产品定价与成本结构 - 市面定价15-20元/升,企业通过混合印尼、越南等产地椰子控制成本 [3][4] - 单个椰子含水量约300毫升,企业通过综合利用椰肉(制糖果、椰子粉)实现整体盈利 [4] - 使用老椰子水(成本较低)与嫩椰子水调配可降低30%-50%原料成本 [9][10] 生产工艺与标准差异 - NFC工艺直接压榨椰子水巴氏杀菌灌装,浓缩还原工艺需高温脱水再复原 [3] - 浓缩椰子水通常标注为复原果汁,需注明"水+浓缩椰子水"成分 [10] - 目前仅海南省发布《椰子水及其饮料》团体标准,行业普遍参照《果蔬汁类及其饮料》标准 [10][11] 消费者认知与市场痛点 - 9 9元/3瓶的低价产品引发对成分真实性质疑,实际可通过纯老椰子水实现但口感较差 [3][9] - 不同产品甜度/色泽存在差异,老嫩椰子水配比影响风味特征 [3][10] - 配料表识别关键:NFC产品仅标注"椰子水",浓缩还原产品含添加剂 [10] 行业发展建议 - 需建立强制性行业标准规范原料配比和工艺标识 [10] - 椰子水符合健康消费趋势,2023年市场规模增速超30%,需明确最低品质要求 [11]
营销的本质:帮助对的产品找到对的人
36氪· 2025-06-20 16:36
增量增长大模型 - 核心观点:通过场景营销和标签构建品牌价值,连接消费者需求与产品定位 [1][62] - 方法论:基于消费者待办任务和使用场景定义品牌标签,形成消费利益、形象、框架三层结构 [4][7][42] 标签三要素 - **消费利益**:产品在具体场景中解决的用户痛点,如戴森以"时尚"和"黑科技"标签区隔传统小家电市场 [8][10][12][13] - **消费形象**:品牌典型用户群体的身份投射,如珍珠从"妈妈严选"变为"毫不费力穿搭"吸引年轻人群 [15][17][18][20] - **消费框架**:通过社会关系设定决策标准,如沃尔沃用"生命意识"框架强化安全价值 [32][34][36] 品牌案例拆解 - **戴森**:通过精确技术数据(如"185AW强劲吸力")和时尚话题(小仙紫)强化科技与潮流标签 [8][10][12][13] - **珍珠行业**:2023年价格普涨30%-80%,线上直播销售额增长440%,年轻用户占比超50% [17][18] - **拉夫劳伦**:从"商务范"转向"老钱风"标签,2025财年营收重回71亿美元(同比+7%) [22][27] - **东方树叶**:标签从"难喝饮料"变为"中年营养液",2024年销售额167.45亿元(同比+32.3%) [45][56][59] 消费框架效应 - 核心机制:同一产品通过不同描述框架影响决策,如无糖饮料被定义为"健康代糖"或"科技与狠活" [32] - 应用案例:JEEP自由光用"亲子成长"框架,牧马人用"自我实现"框架区分同类产品价值 [36][37][40] 营销本质 - 核心逻辑:通过场景关联需求,通过标签塑造认知,实现"对的产品找到对的人" [60][62][63] - 执行路径:给品牌打标签定义价值,给用户打标签匹配身份,构建双向识别系统 [63][64]
食饮吾见 | 一周消费大事件(6.16-6.20)
财经网· 2025-06-20 16:26
食品饮料行业 - 莲花控股旗下莲花水业新品莲花1983红豆薏米水和莲花1983红枣桂圆枸杞水自2025年4月推出以来保持较高销售增长率 公司计划下半年推出电解质饮料和100%果蔬汁单品 [1] - 海天味业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首日收盘报36 5港元/股 较发行价36 3港元/股上涨0 55% [2] - 黑芝麻收到广西证监局警示函 涉及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违规对外担保、公司治理不规范问题 公司表示将按要求整改 [3] - 椰子水品牌if母公司IFBH Limited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4] - 三只松鼠终止收购湖南爱零食事项 因部分核心条款未达成一致 终止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及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5] - 通用磨坊回应考虑出售中国哈根达斯门店传闻 称对此不予置评 [6] 餐饮行业 - 呷哺集团与李佳琦直播间合作 单场代金券销量突破9000单 1小时内销售订单量突破3000单 近300单购券后迅速到店消费 集团将持续深化与多平台战略合作 [7][8] - 杨铭宇黄焖鸡品牌创始人杨晓路卸任济南杨铭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等职务 由刘华兰接任 [9] - 巴奴毛肚火锅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7 09亿元 期内利润5516万元 门店数量达145家 一线城市门店经营利润率20 7% 二线及以下城市24 5% [10] - 欢牛蛋糕屋发布告别公告 称因成本激增、市场竞争和管理失误停止运营 将处理会员储值余额问题 [11] 日化行业 - 朵薇回应产品"黑点"问题 称系无纺布生产过程中部分突出纤维受热碳化所致 并非有害物质 品牌将加强质量控制并为消费者补发新品 [11]
if启动招股,6月30日香港上市,UBS、南方基金、Jane Street等11名基石投资者参与
新浪财经· 2025-06-20 14:08
公司上市计划 - 椰子水饮料品牌if母公司IFBH(06603HK)于2025年6月20日至25日招股 预计6月30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3] - 公司计划全球发售4166.68万股 占全球发售完成后15.63% 其中90%为国际发售 10%为公开发售 另有15%超额配股权 [4] - 每股发售价介乎25.30港元至27.80港元 每手200股 最多募资约11.58亿港元 [4] 发行结构 - 香港发售股份数目为4,166,800股 国际发售股份数目为37,500,000股 [1] - 最高发售价为每股27.80港元 另加1.0%经纪佣金 0.0027%证监会交易征费 0.00565%联交所交易费及0.00015%会财局交易征费 [1] - 假设每股发售价26.50港元(发售价范围中位数) 预计上市总开支约8210万港元 包括3.75%的包销佣金 最多2.75%的酌情奖金 [5] 资金用途 - 募资净额约10.22亿港元(按发售价范围中位数计) 30%将用于加强仓配能力 22%将用于品牌建设 13%将用于巩固中国内地市场及拓展海外业务 [8] - 5%将用于提升产品开发能力 20%将用于组建策略联盟及进行收购 10%将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8] 股东结构 - 上市后控股股东Pongsakorn Pongsak先生直接及间接合计持股65.51% [8] - 上市前投资者包括淡马锡旗下FAF2 VCC(4.32%) Oasis Partners(3.57%) 10BIF(1.49%) [9] - 其他股东包括Pongsak先生的朋友(2.25%) 高管(1.5%) 公众股东(15.63%) [9] 行业地位 - 按零售额计 公司在中国内地椰子水饮料市场占有率约34% 连续五年蝉联榜首 超越第二大竞争对手七倍以上 [9] - 在香港椰子水饮料市场占有率约60% 连续九年蝉联榜首 超越第二大竞争对手七倍以上 [9] - 2024年全球椰子水饮料市场第二大公司 [9]
雪碧逆袭百事可乐:美国碳酸饮料市场格局重塑背后的 Z 世代争夺战
新浪证券· 2025-06-20 10:39
市场格局变化 - 2024年美国碳酸饮料市场Top5格局为:可口可乐(19.1%)、胡椒博士(8.3%)、雪碧(8.03%)、百事可乐(7.97%)、激浪(5.2%)[2] - 雪碧市场份额首次超越百事可乐,成为第三大软饮料品牌,份额较2023年增长2.4%,而百事可乐份额下滑近3.5%[1][2] - 百事可乐自1898年以来首次跌出前三,其北美市场销量持续下滑[2][4] 消费趋势与产品创新 - Z世代成为饮料消费主力,偏好含糖量低、口味多元化的产品[2] - 雪碧推出添加专利冷感物质的冰爽雪碧(Sprite Chill),上市21周零售额突破5000万美元,成为2024年可口可乐旗下最畅销新品[2] - 冰爽雪碧的专利冷感技术可使口腔温度降低2℃,经神经科学验证可提升多巴胺分泌23%[3] - 百事可乐过去18个月仅推出2款新品,产品创新不足[2] 品牌营销策略 - 雪碧重启1994年经典标语"Obey Your Thirst",通过怀旧广告激活千禧一代情怀,并签约短跑运动员莎卡莉·理查森作为首位女性代言人[3] - 雪碧与Black House Radio合作推出嘻哈版《钟声之歌》,强化与音乐文化的绑定[3] - 雪碧成为女子三对三篮球联赛Unrival的创始赞助商,覆盖230万女性体育迷[3] - 消费者通过包装二维码参与"Obey Days"互动,二维码扫码率高达67%[3] - 百事可乐文化营销陷入"怀旧陷阱",仍依赖布兰妮等90年代明星,与Z世代偏好的"网红球星+数字藏品"营销模式脱节[4] 供应链与渠道 - 百事可乐美国市场所需浓缩糖浆几乎全部依赖爱尔兰进口,在关税政策变动下成本激增超1亿美元[2][4] - 可口可乐自80年代起布局本土生产基地,受供应链冲击较小[4] - 百事可乐38%的销量依赖餐饮渠道,在便利店等即时消费场景中,其冰柜份额被雪碧持续蚕食[4] - 雪碧便利店冰柜占有率从32%提升至51%[3] 行业启示 - 雪碧的逆袭本质是一场"价值观营销"的胜利,将产品从"柠檬苏打饮料"升维为"个性表达载体"[5] - 爆品需要制造生理记忆点(如冷感技术),老IP重启必须嫁接新媒介语言(AR互动+数字藏品)[5] - 美国碳酸饮料市场20年来购买量下降27%,但雪碧与胡椒博士通过口味多元化和TikTok创意吃法保持增长[5] - 品牌需要超越"功能诉求",构建与消费者的价值观连接[5]
饮料板块活跃,主要消费ETF(159672)涨超1%,燕京啤酒、古井贡酒涨超4%
搜狐财经· 2025-06-20 10:38
市场表现 - 中证主要消费指数(000932)上涨1 02%,成分股燕京啤酒(000729)上涨4 72%,古井贡酒(000596)上涨4 11%,山西汾酒(600809)上涨3 48%,泸州老窖(000568)和今世缘(603369)等个股跟涨 [1] - 主要消费ETF(159672)上涨1 07%,最新价报0 75元 [1] - 主要消费ETF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24 35%,最长连涨月数为4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5 70%,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4 87% [1] - 主要消费ETF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为2 63% [1] 行业分析 - 浙商证券认为近期政策对白酒消费或造成阶段性影响,短期情绪面或受冲击,预计二季度恢复或放缓,白酒消费或仍承压 [1] - 自2016年以来白酒主要消费场景已从政务消费转向商务消费,预计整体影响幅度有限 [1] - 当前市场对白酒行业调整形成共识,建议找寻合适位置对白酒板块做中期配置布局,龙头个股优先 [1] 基金数据 - 主要消费ETF今年以来最大回撤6 66%,相对基准回撤0 34% [2] - 主要消费ETF管理费率为0 50%,托管费率为0 10%,费率在可比基金中最低 [2] - 中证主要消费指数最新市盈率(PE-TTM)仅18 72倍,处于近1年0 4%的分位,估值低于近1年99 6%以上的时间,处于历史低位 [2] 指数构成 - 中证主要消费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7 15%,包括伊利股份(600887)、贵州茅台(600519)、五粮液(000858)、牧原股份(002714)、山西汾酒(600809)、温氏股份(300498)、泸州老窖(000568)、海天味业(603288)、东鹏饮料(605499)、海大集团(002311) [2] - 贵州茅台权重10 39%,伊利股份权重9 86%,五粮液权重9 12%,牧原股份权重6 95%,山西汾酒权重6 88% [4] - 山西汾酒涨跌幅3 48%,泸州老窖涨跌幅2 56%,五粮液涨跌幅1 53%,洋河股份涨跌幅1 63% [4]
泰国富二代在中国卖椰子水,46名员工年入11亿,“只是椰子的搬运工”
搜狐财经· 2025-06-20 08:41
公司上市进展 - IFBH Limited已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2] - 公司于2025年4月9日递交招股书 [2] - 创始人Pongsakorn Pongsak通过General Beverage持有IFBH公司71.11%股份,直接持股6.53%,合计持股77.64%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收入11.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3% [2][12] - 2024年净利润2.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8.9% [2][12] - 2023-2024年收入8744.2万美元增至1.58亿美元,净利润1675.4万美元增至3331.6万美元 [12] - 2024年椰子水品类收入占比95.6%,同比增长83.7%至1.506亿美元(约10.54亿元人民币) [13] 市场表现 - 中国内地市场收入占比92.4%,达1.457亿美元(约10.20亿元人民币) [13] - 香港市场收入占比4.6%,达720.2万美元(约5041.4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0% [14] - 2024年中国内地市场占有率约34%,香港市场占有率约60% [14] - 大中华区椰子水饮料行业规模从2019年1.02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10.9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60.8% [10] 业务模式 - 采用轻资产模式,依赖代工厂制造、第三方物流和分销商 [15] - 专注于品牌发展、产品创新、市场推广及分销网络建设 [16] - 前五大分销商承包97.6%销售额 [17] - 仅46名员工,其中20人负责营销、6人管理仓库、5人负责研发 [17] 品牌发展 - 2013年创立If椰子水品牌 [5][7] - 2017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2020年起连续五年蝉联内地市场榜首 [9][14] - 通过明星代言(赵露思、肖战)和主播合作(李佳琦、刘耕宏)提升品牌知名度 [10] - 定位"纯天然""无添加",契合健康化消费趋势 [10] 行业竞争 - 中国内地已有超过50个品牌进入椰子水赛道 [21] - 竞争对手产品价格多为9.9元/L,价格优势明显 [21] - 行业均价从2023年Q1每百毫升1.91元降至2025年Q1的1.46元,降幅23.5% [22] - If品牌均价降幅9.6%,价格竞争力减弱 [22] 市场份额变化 - 中国内地市占率从2024年Q1的55.53%降至Q4的30.33% [20] - 灼识咨询预测若2025年不推出低价产品线,市占率可能跌破25% [3][22] - 计划2025年将最大供应商General Beverage的采购占比降至70%以下 [19] 未来规划 - IPO募集资金将用于加强仓配能力、品牌建设、市场拓展(中国内地、澳洲、美洲、东南亚) [18] - 提升产品开发能力,组建策略联盟并进行收购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