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

搜索文档
四大外资齐发声!事关中国资产
券商中国· 2025-05-13 21:14
日前,《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牵动资本市场脉搏。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摩根大通、野村东方国际、摩根士丹利、瑞银等四大外资机构发布最新观点。四大外资 一致认为,本次中美经贸高层会谈成功超市场预期,释放积极信号,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改善。 一是内需复苏主线,涉及行业中估值弹性较大的是食品饮料、业绩弹性较大的是房地产、政策弹性较大的是医 药,以及内需消费升级相关的服务消费、品质必需消费与潮玩可选消费; 二是伴随央行"促进物价合理回升"的政策表态,关注PPI修复预期带动的周期品,尤其是中国定价权更强的钢 铁、煤炭和铝等; 三是把握高景气科技领域的产业迭代趋势,关注AI、储能和各类长验证周期的题材如国产替代和商业航天 等。 同时,本周以来,多家券商发布研报看好中国科技板块,中国资产重估的逻辑仍在。此外,根据摩根士丹利最 新研报,海外投资者增配中国股票的意向也在上升。 摩根大通朱海斌:经贸会谈成果超预期,释放积极信号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朱海斌认为,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成果超预期,释放积极 信号。与此同时,摩根大通上调了中国2025年全年GDP增速预测至4.8%。 朱海斌分析称,美中双方同 ...
沃尔核材赴港上市 下半年或迎“A+H”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3 20:01
公司动态 - 沃尔核材拟发行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1] - 赛力斯、兆威机电、东鹏饮料等多家A股公司近期宣布拟赴港上市 [1][6] - 恒瑞医药、宁德时代相继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2][6] 财务表现 - 沃尔核材2024年度营业收入69.3亿元,同比上升21.0%,归母净利润8.48亿元,同比上升21.0% [3]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7.6亿元,同比上升26.6%,归母净利润2.5亿元,同比上升35.9% [3] - 电力产品毛利率同比下降4.37%,新能源汽车产品毛利率同比下降3.06%,风力发电产品毛利率同比下降1.96% [3] - 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0.90个百分点 [3] 股东变动 - 2024年8月至2025年4月期间,公司高管减持0.94%,一般股东减持2% [4] - 最大个人股东周和平持股比例从2007年55.7%降至2024年11.08% [4] 行业趋势 - 自2024年四季度起,大量A股上市公司开始寻求"A+H"两地上市,且趋势不断增强 [1][6] - 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降低"A+H"上市的市值及持股要求,优化港股IPO审批流程 [5] - 德勤中国预测2025年港股将迎来约80只新股,融资1300亿至1500亿港元 [8] - 中信证券预计A股公司港股发行潮将发生在2025年下半年 [6] 战略规划 - 沃尔核材表示AI算力需求增长带动高速通信线订单需求持续增长 [3] - 公司在马来西亚设立全资子公司并投资建设生产基地 [3] - 恒瑞医药表示发行H股将扩大国际知名度,拓展海外业务和国际研发合作 [8] - 百利天恒计划通过H股发行筹集资金支持国际化业务发展和全球临床开发 [8] - 中伟股份、和辉光电、晶澳科技等企业提出拓展全球化市场的H股发行计划 [8] 市场表现 - 截至5月13日收市,沃尔核材报价20.97元/股,跌1.55%,总市值267亿元 [9]
“智汇药械·共创未来”产业合作恳谈会在京举办 成都高新区发布“梧桐计划”构建全链条服务生态
搜狐财经· 2025-05-13 18:37
为搭建开放、高效、务实的产融对接平台,全面提升四川省、成都市及成都高新区的行业吸引力,助力医 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5月13日,以"智汇药械·共创未来"为主题的医药健康产业合作恳谈会在北京顺利 举行。 此次活动由四川省经济合作局、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活动现场,四川省、成都 市及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对城市营商环境和对外开放政策做了全面推介,成都高新区正式发布医药健康 产业"梧桐计划",率先打出"服务招商"品牌。科兴生物、波士顿科学、中仪医疗、默沙东、飞利浦、中金 资本、君联资本、智路资本等70余家行业龙头、资本机构及行业协会代表齐聚,共谋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新 路径。 "此次活动旨在构建省、市、区三级协同的产融对接机制,通过打造开放共享、精准高效的资源对接平 台,系统展现四川省、成都市及成都高新区的制度优势与开放格局。"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期待 以政策红利释放为契机,以产业生态构建为纽带,吸引更多优质药械企业开展深度考察合作,持续放大区 域产业集聚效应,助力成都高新区加速崛起成为医药健康领域投资兴业的首选战略支点。 "去年,我们顺利完成了从北京到成都的整体搬迁工作。我们关注到了成都高新区 ...
2024江苏A股公司董事长薪酬排行榜,两位过千万,11位超500万!
搜狐财经· 2025-05-13 18:26
行业薪酬分布 - 药明康德董事长李革以4180万元薪酬蝉联榜首 泰禾股份田晓宏以1051.93万元位列第二 江苏仅2位董事长薪酬突破1000万元[3] - 薪酬超过500万元的董事长共11位 其中医药生物和硬件设备行业占比达50%[3] - 半导体行业董事长薪酬集中在300-600万元区间 赛腾股份孙丰以622.17万元居行业首位[3] 高管个人特征分析 - 榜单前100名中仅1位女性董事长上榜 祥生医疗莫若理以292.96万元排名第39位[3] - 高学历与高薪酬呈现强相关性 博士背景高管占据薪酬金字塔顶端[3] - 50-60岁董事长占比超50% 70后成为管理主力 最年轻董事长仅32岁[3] 公司业绩与薪酬匹配度 - ST企业董事长薪酬与业绩匹配度引发讨论 *ST辉丰仲汉根以184.06万元薪酬位列第88名 但公司近年持续亏损[4] 行业薪酬明细(部分) - 医药生物行业:药明康德(4180万元) 迪哲医药-XIAOLIN ZHANG(605.72万元) 博瑞医药(191.14万元)[5][6][7] - 硬件设备行业:易德龙(774.75万元) 冠捷科技(612.72万元) 维信诺(327.30万元)[5][6][7] - 半导体行业:赛腾股份(622.17万元) 通富微电(345.04万元) 卓胜微(312.08万元)[5][6][7] - 机械行业:纽威股份(727.07万元) 先导智能(414.69万元) 恒立液压(130.44万元)[5][6][7] - 电气设备行业:景和材料(890.51万元) 天台光能(401.05万元) 上能电气(85.34万元)[5][6][7]
国家药监局:全过程深化药品监管改革 全方位筑牢药品安全底线
快讯· 2025-05-13 16:58
行业政策与监管 - 国家药监局强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1] - 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1] - 全过程深化药品监管改革 [1] - 全方位筑牢药品安全底线 [1] - 全链条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目标是为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1]
长期成长基金池:大盘高质量投资
民生证券· 2025-05-13 16:32
报告核心观点 - 长期成长投资策略聚焦盈利持续稳定增长行业,当前长期成长赛道集中于消费和周期板块;长期成长型基金池历史超额收益稳健但短期受消费板块影响,行业配置和选股均贡献高超额收益 [1] 长期成长基金池理念简介与历史表现 长期成长投资理念简介 - 长期成长投资策略配置盈利持续稳定增长行业,该类行业能保持5 - 10年甚至更久盈利增长,产业需求持续扩张可突破行业渗透率限制,提高市场规模,代表性行业有食品饮料、医药 [7] - 当前选出的长期成长赛道主要集中于消费和周期制造等行业,其定义综合估值和历史净利润复合增速,选择当前估值较高、净利润持续稳定增长的三级行业 [7] 长期成长基金池:历史超额稳健 - 2014年2月7日至2025年5月8日,基金池年化收益率为14.06%,相对于偏股基金指数年化超额收益为6.13%,组合年化波动21.19%,年化夏普为0.66,投资性价比较高 [11] - 长期成长型基金池超额收益有所回落,2014 - 2025年除2021和2024年因消费下挫出现超额回撤外均跑赢偏股基金指数,牛市有高弹性,下跌时可用alpha控制回撤,但2024年以来受消费板块景气度下行影响,相对超额回调,收益拆分显示组合的行业配置和选股收益贡献明显减少 [14] - 长期成长基金池配置风格为高流动性、高动量、成长属性突出,最新一期更偏大盘、弹性更低、持仓股质量提升 [16] - 板块上以消费为主且占比进一步提高,约60% - 70%仓位配置消费赛道,但医药板块占比明显较低 [19] 长期成长基金池定义与筛选 长期成长型基金的定义 - 以持仓行业和个股属性定义,研究对象为主动股基,以基金产品和基金经理为单位;样本需任职时间1年以上、当期规模大于1亿元,剔除定开和持有期产品;近两年权益平均仓位>60%,前十大重仓股占股票投资比例平均>35%;近一年基金重仓股中成长股平均占比>60%且占比最小值>40%,在此基础上近一年重仓股中长期成长股占比>40%,则划分为长期成长型基金 [22] 长期成长基金池筛选 - 筛选持仓股盈利能力较强、管理效率更高、预期分红较高的基金,选取因子打分前10基金等权,列出新一期长期成长组合基金列表,包含汇添富大盘核心资产A等10只基金及对应规模、今年回报等信息 [23] 组合基金的多维分析 - 汇添富大盘核心资产A融合基本面分析和市场投资脉络把握,关注企业商业模式,偏好中长期投资布局 [25] - 易方达国企改革以“高确定性”为核心,选择供给、需求和竞争要素稳定、有非线性商业模式、有持续推动发展管理团队的公司 [27] - 信澳精华A能力圈在消费板块,持仓偏好大盘蓝筹股,风格稳定性强,成长性相对较弱,会配置冷门股 [30] - 鹏华品质成长A结合价值成长和深度价值两类公司,偏好质地好、竞争力强、能长期带来较高内在回报的公司,选股关注是否被低估及给股东带来经营回报 [33] - 景顺长城绩优成长A坚守白酒、医药等消费赛道,注重企业盈利增长速度,持仓集中度高,换手率低,偏好龙头企业 [36] - 长城品牌优选A倾向选择发展模式透明、业绩增长清晰、盈利可预测的企业,保持低换手率,赚取企业成长的钱 [39] - 汇添富消费行业采用核心加卫星方法,核心仓位投资有长期行业壁垒、收入利润稳健增长、现金流充沛的公司,卫星仓配置周期品及逆向资产 [42] - 民生加银景气行业A持仓呈现“极简主义”,每季度聚焦2 - 3个快速增长期赛道,风控采用“景气预警阀值”自动减仓,近三年最大回撤低于同类轮动基金 [45] - 华宝新兴消费A偏好有壁垒的中高速成长行业和细分领域,关注未来2 - 3年行业内部供给出清幅度,低换手,集中持股,少做波段交易 [48] - 银华食品饮料A持仓偏好大中市值、成长风格,换手率高于行业平均,业绩持续性强,持仓风格稳定,选股能力突出,适宜作为新能源新材料板块配置工具 [51]
收评:沪指震荡微涨,银行、有色等板块拉升,航运概念等活跃
证券时报网· 2025-05-13 15:43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股指冲高回落 沪指微涨0.17%报3374.87点 深证成指跌0.13%报10288.08点 创业板指跌0.12%报2062.26点 北证50指数跌近1% [1] - 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13262亿元 超3200股下跌 [1] - 板块分化明显 有色、银行、家居、煤炭、医药、电力、钢铁等板块上扬 军工、汽车、半导体、券商、地产等板块走低 航运、光伏产业链、创新药概念活跃 [1] 中美贸易影响 - 中美经贸协议达成释放缓和信号 降低贸易不确定性 推动市场避险情绪降温 [1] - 贸易摩擦对国内经济增长的潜在压力缓解 企业盈利预期有望上修 出口依赖度高的行业经营环境短期改善 [1] - 贸易博弈预计呈中长期拉锯态势 对市场影响边际减弱 国内政策层面已做好一揽子储备工具稳定预期 [2] 投资策略 - A股市场估值有望进一步修复 但指数向上仍需消化外需回落担忧 [1][2] - 结构性机会成为当前核心 需把握政策发力与行业分化带来的投资窗口 [2]
高开低走,似曾相识!这四大板块逆势领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3 15:31
市场整体表现 - 5月13日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沪指涨0.17% 深成指跌0.13% 创业板指跌0.12% [1] - 全市场超3200只个股下跌 沪深两市成交额1.29万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69亿元 [1] - 5月7日以来全市场90个行业指数中仅9个累计下跌 最大跌幅约2% [8] 板块表现分化 领涨板块 - 港口 光伏设备 环氧丙烷 银行板块涨幅居前 [1] - 光伏ETF(515790)成交额达10.09亿元 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价格较近期低点大涨13% [14] - 医疗ETF(512170)涨1.56% 生物医药ETF(512290)涨1.31% [13] - 银行ETF(159887)涨1.55% 银行指数创历史新高 [19] 领跌板块 - 军工 商业航天 轨交设备 小金属板块跌幅居前 [1] - 影视院线板块近5日累计下跌2.14% 年初至今仅上涨1.41% [9] 行业基本面动态 光伏行业 - 阳光电源一季度净利润38.26亿元 同比增长82.52% [15] - 2025年Q1国内光伏新增并网量高速增长 行业处于周期底部 [15] 医药行业 - 港股医药板块具备配置价值 商业化放量和BD出海带来基本面改善 [16] - 尚荣医疗涨停 华大基因 迪安诊断等涨幅居前 [16] 航运贸易 - 中美贸易缓和提振航运情绪 美线运力面临紧张 [18] - 国航远洋大涨23% 宁波海运 南京港等多股涨停 [17] 银行保险 - 今年以来险资13次举牌 其中6次为银行股 [21] - 险资重仓银行股 平安人寿多次增持招行H股 [21]
美财长贝森特:美国将把医药、半导体和其他战略产业带回本土
快讯· 2025-05-13 15:01
美国产业回流政策 - 美国计划将医药、半导体等战略产业带回本土 [1] - 政策目标包括减少对外依赖并强化本土供应链 [1] 贸易前景展望 - 美国财长对贸易持乐观态度 [1] - 预计未来将推动更多无摩擦贸易协议 [1]
美国财长贝森特称,美国将把医药、半导体和其他战略产业带回本土。
快讯· 2025-05-13 14:29
产业回流政策 - 美国计划将医药产业带回本土 [1] - 美国计划将半导体产业带回本土 [1] - 美国计划将其他战略产业带回本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