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护理
icon
搜索文档
年内40只港股上市!打新赚钱效应持续!
证券时报· 2025-06-26 18:47
港股新股市场表现 - 6月26日港股市场迎来3只新股上市,其中周六福上涨25%至30港元(人民币27.376元),圣贝拉上涨33.74%至8.8港元(人民币8.03元),颖通控股破发下跌16.67%至2.4港元(人民币2.19元)[1][2][3] - 本周上市的8只新股中4只破发4只上涨,涨幅最大为药捷安康-B首日上涨78.71%[4][5] - 新股认购热情高涨,多只个股公开发售获数百倍认购,国际发售均超10倍[5] 周六福业务与发行情况 - 公司为中国珠宝行业前五大品牌,2024年黄金珠宝收入市场份额1%,商品交易总额排名第六(市占率6.2%)[6] - 全球发售5382.92万股H股,香港与国际发售占比分别为43.48%和56.52%,发行价24港元,净筹资11.93亿港元[6] - 香港公开发售获711.11倍认购,国际发售获13.55倍认购[7] - 吸引8家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44.38%全球发售股份,包括罗湖投资控股(16.73%)、凯因家族办公室(3.65%)等[8][9] 圣贝拉业务与发行情况 - 公司为中国最大产后护理集团,2024年拥有96家高端月子中心(62家自营),在杭州、上海等城市市场份额领先[10] - 全球发售1.097亿股H股,香港与国际发售占比均为43.48%和56.52%,发行价6.58港元,净筹资6.3亿港元[10] - 香港公开发售获193倍认购,国际发售获15.59倍认购[11] - 7家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8.09%股份,包括GIMM(1.25%)、华夏基金香港(0.78%)等[12][13] 颖通控股业务与发行情况 - 公司为中国最大非品牌方香水集团,产品覆盖中国400多个城市超8000个零售点[15] - 全球发售3.334亿股H股,香港与国际发售占比30%和70%,发行价2.88港元,净筹资8.83亿港元[14] - 香港公开发售获35.84倍认购,国际发售仅3.5倍认购[15] 财务数据对比 - 周六福2024年毛利率25.86%,净利率12.35%,ROE 27.4%[2] - 圣贝拉2024年毛利率33.86%,净利率-68.02%,ROE 37.43%[2] - 颖通控股2024年毛利率50.31%,净利率10.9%,ROE 32.86%[3]
不止于“月子中心”,圣贝拉上市领跑“悦己消费”新蓝海
凤凰网财经· 2025-06-26 18:22
核心观点 - 港股市场迎来三只聚焦"悦己新消费"的企业同时上市,其中圣贝拉表现尤为突出,首日涨幅达42% [1] - 圣贝拉的成功上市印证了"悦己消费"赛道的火热,消费者愿意为提升生活品质的专业服务支付溢价 [3] - 公司从高端月子中心运营商向覆盖女性及家庭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的企业转型,此次IPO为其战略加速落地提供关键动力 [15][16] 公司表现与财务数据 - 圣贝拉IPO定价6 58港元/股,首日股价达9 4港元/股,募集款项净额6 3亿港元,国际配售获15倍超额认购,香港公开发售认购倍数达193倍 [1]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从4 72亿元增长至7 99亿元,两年增长67 3%,经调整净利润从-4463万元扭亏为盈至4226万元 [4] - 截至2024年底旗下月子中心达96家(62家自营+34家管理),成为中国最大产后护理及修复集团,市场份额1 2% [6] 商业模式与战略布局 - 采用"高端酒店租赁+专业护理输出"轻资产策略,与顶奢酒店合作降低前期投入成本 [4] - 构建三级品牌矩阵:超高端品牌"圣贝拉"(客单价23 9万元)、高端品牌"艾屿"、轻奢品牌"小贝拉"(客单价9 6万元) [7] - 向"家庭健康生态"拓展:家庭护理服务收入6907万元(+52 4%),收购女性健康食品品牌"广禾堂"贡献收入5125万元(毛利率61 5%) [7][8] - 非月子业务收入从2022年6419万元跃升至2024年1 2亿元,两年增长87% [8] 行业趋势与市场机会 - 2024年产后护理及修复服务市场规模675亿元,家庭儿童护理服务358亿元,预计2030年分别达2008亿元和1052亿元(CAGR 20 4%和19 1%) [9] - 中国内地月子中心渗透率从2019年1 3%升至2024年6 0%,仍远低于韩国、中国台湾等成熟市场60%的渗透率 [9] - 消费者最看重专业化团队及营养师搭配餐饮,"产妇产后修复"(57 7%)、"营养师月子餐搭配"(51 3%)及"婴儿护理及成长监测"(48 7%)为前三大需求 [10] 核心竞争力 - 拥有693名持证护士,与30余所护理学校合作建立人才输送体系,2024年劳工成本1 77亿元(占销售成本33 6%) [11] - 84%产后护理客户会复购其他服务或产品,38%销售额来自现有客户推荐或自有在线渠道 [11] - 通过AIoT平台和大语言模型应用改进护理SOP,构建数据驱动壁垒 [13] 全球化布局 - 全球月子中心市场规模从2019年73亿美元增至2024年129亿美元(CAGR 12 0%),预计2030年达319亿美元(CAGR 16 8%) [15] - 已在新加坡开设自营海外中心,洛杉矶开设管理海外中心,未来将扩展至纽约、巴黎及伦敦等国际城市 [15]
38.88万坐月子,牛津学霸收割中国富人
创业邦· 2025-06-26 18:04
公司上市与市场表现 - 圣贝拉于6月26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全球家庭品质护理第一股",IPO获超193倍认购,最终以上限定价6.58港元/股发行1.097亿股,募资约6.3亿港元 [3] - 从2024年6月递表到挂牌仅用了一年时间 [4] - 按照收入计算,圣贝拉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产后护理及修复集团,旗下共有72家月子中心,覆盖25个城市 [11][12] 商业模式与定位 - 公司采用轻资产运作方式,租赁高端酒店作为月子中心场地,合作方包括北京的半岛酒店、上海的苏宁宝丽嘉等一二线城市高端酒店 [22] - 客单价保持在22万元左右,套餐价格从16.88万至116.88万不等,主要服务高净值家庭(家庭资产价值在1亿元以上) [6][8][10][25] - 坚持24小时护士一对一的护理模式,为每对母婴配备2名护士 [26] 财务数据 - 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2.59亿元、4.72亿元、5.60亿元及3.58亿元 [12] - 同期亏损分别为1.22亿元、4.12亿元、2.39亿元、4.8亿元,累计亏损12.53亿元 [14][57] - 经调整后利润在2023年由负转正,2024年上半年达到约1715万元 [60][62] 业务扩展与战略 - 公司从2018年开始涉足家庭护理服务,收购了女性保健食品品牌广禾堂和功能性内衣品牌S-bra [45] - 创始人设想逐步孵化6-7个过亿规模的产业链相关零售品牌,成为家庭护理行业中的LVMH [49] - 除圣贝拉外,还发展出针对中高产家庭的艾屿(客单价13万元)和针对年轻中产家庭的小贝拉(客单价10万元) [50][51] 行业前景 - 中国新生儿数量从2018年的1523万下降至2023年的902万,但产后护理及修复服务和家庭儿童护理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分别达到2059亿元和931亿元 [65][66] - 行业整体是朝阳行业,2024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9.2%和16.5% [66][67]
圣贝拉上市后其创始人向华发家书:致走窄门的同路人
财联社· 2025-06-26 17:34
上市表现与里程碑 - 公司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港股家庭品质护理第一股,开盘股价一度涨近50%,最终报收9.64港元,大涨46.5%,市值达57.4亿港元 [1] - 上市日标志着公司成为亚洲及中国规模最大的产后护理集团,书写了中国母婴护理行业的历史 [12] - 创始人回顾发展历程,强调长期主义和专注,从香港投行工作转向月子中心行业,选择少有人走的"窄路" [6] 商业模式与战略 - 通过LTV全周期服务战略、收购广禾堂、布局予家到家服务等,聚焦客户需求,拓宽业务板块,走出独立增长曲线 [7] - 搭建行业首个Saas体系,制定1000多项SOP标准,规划客户服务情绪蓝图,将服务标准升级为服务艺术 [10] - 以中式护理为起点,不断重构行业,从1.0护理模式创新到2.0环境迭代再到3.0产品迭代,推出多项原创产品服务概念 [11] 产品与服务创新 - 开创24小时护士1对1照护模式,以专业护士代替月嫂 [11] - 打破独栋模式,仅合作全球酒店集团Toplabels的品牌 [11] - 推出百日随行服务、分龄育儿计划、"随心拼"产品模式、小月龄旅居服务等一系列原创产品服务概念 [11] 全球化布局 - 相继登陆美国纽约和加州,被海外主流媒体争相报道,中式护理在海外掀起潮流 [14] - 未来将陆续落子全球一线城市,逐步深耕东南亚与美国市场,通过东方月子叙事与世界建立链接 [14] - 推出"贝拉博士"母婴大语言模型,面向社会开放,解决全球家庭育儿知识体系匮乏的难题 [17] 企业文化与价值观 - 坚持长期主义,在一个领域始终如一的深耕 [3] - 以女性及家庭为核心,打造面向全周期的服务闭环,坚持产业聚焦、产品聚焦、特性聚焦 [12] - 永远保持谦卑,以客户为核心,尊重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在逐渐开阔的窄路上默默耕耘 [19] 人才与团队 - 创始团队包括2017年第一期星火培训计划的8名护士,这些护理专家已成为行业标准的引领者 [4] - 感谢1700位始终坚守在一线的员工,强调专业与热爱是公司发展的基石 [3][8]
圣贝拉港股上市募7.2亿港元首日涨34% 近三年均亏损
中国经济网· 2025-06-26 16:58
上市概况 - 圣贝拉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首日收盘价为8.80港元,较发行价上涨33.74% [1] - 全球发售股份总数为109,733,000股,其中香港发售47,710,000股,国际发售62,023,000股 [1][2] - 上市时已发行股份总数为609,733,000股 [2] 发行定价与募资 - 最终发售价为6.580港元,所得款项总额为722.04百万港元,净额为629.95百万港元 [3][4] - 募资用途分配:29%用于扩展产后护理网络,37%用于新服务及产品开发,6%用于专业培训,18%用于研发活动,9%用于营运资金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4.72亿元、5.60亿元、7.9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30% [6][7] - 同期年内亏损分别为4.12亿元、2.39亿元、5.43亿元,亏损幅度波动较大 [6][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22-2024年分别为2410.5万元、5670.3万元、4907.8万元 [7][8] 业务与战略 - 公司主营产后护理和修复服务,同时提供家庭护理及女性需求食品 [5] - 战略重点包括:扩展月子中心网络、开发养老护理等新业务线、升级IT系统及AI技术 [4] 投资者与股东结构 - 基石投资者包括GIMM(58同城关联方)、华夏基金(香港)、JKKB等,合计认购41.46百万美元 [4][5] - GIMM由58同城间接持股25%,梁铭枢(58同城CFO)持股75% [4] 承销团队 - 联席保荐人为瑞银证券香港、中信证券(香港)、中信里昂证券 [2] - 其他承销机构包括华泰金融、广发证券(香港)、招银国际等多家知名投行 [2]
母婴寒冬下的突围战:孩子王16.5亿收购丝域实业
新浪证券· 2025-06-26 16:48
母婴行业现状 - 新生儿数量从2016年的1786万锐减至2024年的约900万,母婴行业直面增长天花板 [1] - 孩子王作为行业龙头,2021年上市后业绩持续承压:2022年营收净利双降,2023年增收不增利 [1] - 2024年通过收购乐友国际实现净利润1.81亿元(同比增72.44%),其中乐友贡献的净利润达1.05亿元,暴露主品牌增长乏力 [1] 孩子王战略调整 - 自2023年启动"三扩战略"(扩品类、扩赛道、扩业态),战略扩张步伐加速 [1] - 收购乐友国际后,控股幸研生物切入美妆赛道,如今瞄准养发护理 [1] - 丝域实业是孩子王破局的关键落子,成立于2014年,为养发龙头 [1] 丝域实业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7.23亿元,净利润1.83亿元,净利率高达25.3%,经营性现金流达1.86亿元 [1] - 覆盖2503家门店(直营176家+加盟2327家),拥有超200万会员 [1] - 子公司获评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4年推出"科技养发3.0"战略 [1] 收购丝域实业的协同效应 - 孩子王9400万会员中78%为25-45岁的宝妈群体,与丝域养发核心用户高度契合 [2] - 双方可实现双向引流:孩子王向宝妈推送养发服务,丝域引导其30岁以上女性会员(占比35%)关注母婴产品 [2] - 孩子王全国500家平均面积超3000平米的大店可引入丝域养发专区,打造"母婴购物+头皮护理"场景融合 [2] - 丝域2500多家门店成为孩子王布局"同城即时零售"的本地化服务触点 [2] 技术协同与产品开发 - 参股方巨子生物计划将头皮检测技术导入丝域服务体系 [2] - 联合开发孕妇防脱洗发水、儿童头皮舒缓喷雾等3-5款母婴专属产品 [2] - 以"重组胶原蛋白+智能设备"双轮驱动构建技术壁垒 [2] 交易设计与估值 - 孩子王通过控股65%的江苏星丝域实施收购,引入巨子生物(10%)、创始人陈英燕(8%)及王德友(6%)共同持股 [3] - 首期6.6亿元中孩子王动用4.29亿元变更募集资金支付,剩余9.9亿元由江苏星丝域贷款解决,杠杆比例达1:2.85 [3] - 按2024年净利润测算,9倍PE的估值低于消费行业平均水平,且显著低于评估值(收益法17.5亿/市场法25亿) [3] 市场疑虑与财务压力 - 公告后股价单日大跌6.33%,核心争议点包括高达583.35%的评估增值率却未设业绩对赌 [3] - 丝域2024年毛利率从88.5%降至67.5%,盈利持续性存疑 [3] - 丝域加盟店占比93%,整合难度远超直营体系 [3] - 孩子王一季度末货币资金同比减少44.2%至13.86亿元,短期借款增加2亿元 [3] 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 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28年中国毛发养护规模将达812.5亿元(年复合增7.3%) [4] - 贝泰妮、珀莱雅等美妆巨头已通过自创品牌切入赛道 [4] - 母婴与个护的边界正在溶解,孩子王的破壁尝试或将重塑家庭消费生态的竞争规则 [4]
不止于“月子中心”,圣贝拉上市领跑“悦己消费”新蓝海
搜狐财经· 2025-06-26 16:30
上市表现 - 港股市场迎来三只聚焦"悦己新消费"的企业同时上市,包括周六福、圣贝拉、颖通控股 [1] - 圣贝拉IPO定价6.58港元/股,上市首日涨幅达42%,股价达9.4港元/股 [1] - 三家公司代表"悦己新消费"蓬勃力量,印证该赛道火热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72亿元、5.60亿元、7.99亿元,两年增长67.3% [4] - 经调整净利润从2022年-4463万元扭亏为盈至2023年2077万元,2024年进一步增长至4226万元 [4] - 2024年家庭护理服务收入6907万元同比增长52.4%,食品业务收入5125万元毛利率61.5% [6] - 非月子业务板块收入从2022年6419万元跃升至2024年1.2亿元,两年增长87% [6] 商业模式 - 采用"高端酒店租赁+专业护理输出"轻资产策略,与顶奢酒店独家合作 [4] - 构建三级品牌矩阵:超高端品牌"圣贝拉"客单价23.9万元,高端品牌"艾屿",轻奢品牌"小贝拉"客单价9.6万元 [5] - 超越月子中心定位,向"家庭健康生态"拓展,包括家庭护理服务和女性健康食品 [6] - 2024年84%产后护理客户会复购其他服务或产品 [8] 行业前景 - 2024年产后护理及修复服务市场规模675亿元,家庭儿童护理服务358亿元 [7] - 预计2030年两大市场将分别增长至2008亿元和105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0.4%、19.1% [7] - 中国内地月子中心渗透率从2019年1.3%升至2024年6.0%,远低于韩国、中国台湾60%渗透率 [7] 竞争优势 - 693名持证护士为核心,与30余所护理学校合作建立人才输送体系 [8] - 2024年劳工成本1.77亿元占销售成本33.6%,人力成本占总营收22.2% [8] - 2024年38%销售额来自现有客户推荐或自有在线渠道 [9] 战略规划 - 重点投入AI、新零售和全球化布局 [10] - 打造"贝康智能"AIoT平台,应用AIoT设备及大语言模型 [10] - 扩展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产品线 [10] - 已在新加坡和洛杉矶开设海外中心,计划扩展至纽约、巴黎、伦敦 [11] - 全球月子中心市场规模从2019年73亿美元增至2024年129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319亿美元 [11]
圣贝拉,成功在香港上市
新浪财经· 2025-06-26 14:45
上市概况 - 圣贝拉于2025年6月26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2508 HK,发行1 09733亿股,占发行后总股份18,每股定价6 58港元,募集资金总额7 22亿港元,净额6 30亿港元 [3] - 公开发售部分获193倍认购,国际发售部分获15 59倍认购 [3] - 午间收市股价报9 00港元,较发行价上涨36 78,总市值达53 59亿港元 [7] 基石投资者与股东结构 - 引入7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4146万美元(约3 25亿港元),包括58同城CFO梁铭枢、华夏基金、萧山经开区国资基金旗下JKKB等 [4] - 控股股东向华通过Primecare BVI和Xiang SPV合计持股34 85,腾讯持股9 52,高榕资本持股6 77,新鸿基持股2 50,中国人寿持股1 60 [5][6] - 其他主要股东包括昆山唐竹(5 42)、太古地产(0 56)及公众股东(18) [6] 业务与行业地位 - 公司成立于2017年11月,主营产后护理及修复服务,业务覆盖月子中心、家庭护理服务和食品三大板块 [6] - 截至2025年6月,月子中心网络覆盖中国内地27个一二线城市及香港、新加坡、大洛杉矶地区 [6]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为亚洲及中国最大产后护理集团,2022-2024年收入增长率中国最快,且为内地首家拓展至境外市场的月子中心运营商 [6] 交易数据与中介团队 - 首日交易最高价9 80港元,最低8 45港元,成交量6104 37万股,成交额4 99亿港元 [8] - 联席保荐人为瑞银和中信证券,审计师为安永,行业顾问为弗若斯特沙利文 [8]
今天,投资人在港交所排队敲锣
36氪· 2025-06-26 12:13
港股消费企业IPO热潮 - 2025年初至6月已有30家企业登陆港股市场,其中消费企业12家,超过2024年全年的10家 [1][3][4] - 6月18日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当前港股IPO排队企业超160家,仅5月就有40多家企业递表 [3] - 2025年向港股递交招股书及更新聆讯资料的消费企业已达17家,4月单月有7家消费企业递表 [8] 近期上市消费企业表现 - 周六福、圣贝拉、颖通控股三家企业同日在港交所上市,其中周六福获超700倍认购,发行市值超101亿港元,开盘涨超18% [4] - 圣贝拉上市首日高开28.42%,报8.45港元/股 [5] - 蜜雪冰城上市首日开盘价较发行价涨幅达29.38%,总市值达987.9亿港元,认购金额达1.84万亿港元创港股纪录 [6] - 海天味业H股上市首日开盘涨3.31%,总市值达2190亿港元,基石投资者认购金额占总融资额近50% [7] 消费企业市值增长 - "港股三姐妹"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蜜雪冰城市值总和超6300亿港元 [2] - 泡泡玛特股价从2024年初16港元飙升至229港元,涨幅超10倍 [2] - 老铺黄金累计涨幅超2043%,市值从41.31亿港元增至970亿港元 [10] - 蜜雪冰城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股价从发行价202.5港元飙升至555港元,涨幅568% [12] 政策与市场环境 - 证监会等六部委发文大力支持消费企业上市,引导长期资本投向服务消费领域 [2] - 港交所针对A股公司推出快速审批流程,优化上市定价机制,降低内地企业上市门槛 [17] - 2025年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6369.13亿港元,港交所IPO融资总额614.19亿港元 [18] - 恒生消费指数和恒生新消费指数大幅上涨,新股破发率明显降低 [18] 投资回报案例 - 蜜雪冰城实际控制人张红超、张红甫兄弟持股市值达1689亿港元,较上市初期上涨超150% [11] - 泡泡玛特王宁持股市值超1200亿港元,增长超700亿港元 [11] - 红杉投资古茗4%股权价值近8亿港元,不到5年收获4倍回报 [13][14] - 布鲁可上市首日开盘涨超80%,总市值超250亿港元,创始人朱伟松身家超百亿人民币 [14]
圣贝拉正式登陆港交所:开盘上涨超45%,港股迎「全球家庭品质护理第一股」
IPO早知道· 2025-06-26 10:35
公司上市及IPO表现 - 公司于2025年6月26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2508",成为"全球家庭品质护理第一股" [2] - IPO总计发行109,733,000股,香港公开发售获193倍认购,国际发售获15.59倍认购 [2] - 引入7名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4150万美元(约3.23亿港元),包括58同城、华夏基金等 [2] - 发行价6.58港元,募资总额7.22亿港元,首日股价上涨45.44%至9.57港元,市值56.94亿港元 [2] 业务规模及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产后护理集团,业务覆盖全球30个城市 [4] - 截至2025年6月拥有96家高端月子中心(62家自营+34家管理),2022-2024年新增52家 [4][5] - 2024年在中国月子中心市场占有率约1.2%,在杭州、上海等城市拥有领先市场份额 [6] - 中国首个同时提供规模化女性健康功能性食品组合的家庭护理服务供应商 [5] 业务模式及协同效应 - 形成月子中心、家庭护理服务、女性健康功能性食品三大业务板块 [5] - 2024年产后护理客户中84%曾购买其他服务或产品,家庭护理客户多数为产后护理老客户 [6] - 2024年售出的4,439个产后护理套餐中38%来自现有客户推荐或自有线上渠道 [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72亿元、5.60亿元和7.99亿元 [7] - 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经调整净利润2077万元,2024年增至4225万元 [7] 投资者及发展历程 - 获得腾讯、高榕创投、新鸿基等知名机构投资,高榕创投IPO前持股8.3% [9][10] - 高榕创投2018年参与首轮融资,看好公司商业模式和创始人能力 [12] - 创始人向华2017年创立公司,8年内发展成为亚洲最大产后护理集团 [4] 行业前景及竞争优势 - 母婴护理行业契合民生需求,消费代际更替催生新供给 [12] - 公司优势体现在业务拓展速度与服务流程打磨的平衡 [12] - 中国高品质母婴护理服务渗透率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