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设备制造
搜索文档
光刻机之王阿斯麦计划推进100公顷扩建项目,一座荷兰小城撑起全球AI野心
36氪· 2025-10-10 10:47
公司扩建项目概述 - 作为欧洲市值最高的企业和全球唯一的先进光刻设备制造商,公司计划在荷兰埃因霍温市推进一项占地达100公顷的大型扩建项目 [1] - 该项目旨在实现业务增长目标,并满足人工智能热潮对基础设施日益增长的需求 [1] - 新园区位于距离总部约8公里的“智慧港工业园区北区”,未来可容纳额外2万名员工 [6] 扩建项目的战略重要性 - 公司在人工智能“供应链”中扮演关键角色,是全球唯一能生产最先进光刻设备的企业 [4] - 各大AI公司正竞相投入基础设施的军备竞赛,而这些建设很大程度上都离不开公司的光刻机 [4] - 埃因霍温市长表示,如果没有公司的机器,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将会放缓 [4] - 本次扩建计划聚焦于提升尖端极紫外线光刻系统的产能 [17] 政府支持与投资 - 荷兰政府已为支持该扩建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拨款41亿欧元(约合48亿美元) [6] - 拨款中三分之二的资金由荷兰中央政府承担,其余部分由多家企业及21个地方政府共同出资 [6] - 尽管荷兰处于看守政府状态,但公司是少数能直接与经济事务部长沟通的企业之一,表明政府高度重视其战略地位 [16] 扩建项目面临的挑战 - 电力供应短缺:规划为新园区的土地仍是一片田野,尚未接通电力,市政当局正与能源公司协商以确保到2028年有充足电力供应 [7][9] - 审批延迟:公司目前尚未获得规划许可,预计最早也要到明年才能获批,项目所需的氮排放许可也仍在审批中 [10] - 政治不确定性:今年6月荷兰政府垮台加剧了政治动荡,10月29日大选中极右翼政党预计获胜,增加了政策连续性的担忧 [12] - 劳动力市场紧张:作为荷兰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埃因霍温未来十年企业预计需要约4万名技术工人,芯片行业尤其依赖高度专业化人才 [13] - 住房与交通瓶颈:可负担住房短缺与交通拥堵是两大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公共交通运力是项目关注的重点 [14][16] 技术核心与社区关注 - 极紫外线光刻系统运用短波光源,将复杂电路图案精准“刻印”在硅晶圆表面,实现更多晶体管在单一芯片上的集成 [17] - 最新问世的高数值孔径光刻系统凭借突破性的成像清晰度,将技术优势提升至全新高度 [17] - 公司需回应社区关注,当地居民对高速公路建设周期、公共交通运力、绿地空间保留及生态议题表示忧虑 [17] 公司背景与全球布局 - 公司的诞生与飞利浦密不可分,上世纪80年代由飞利浦与半导体设备制造商ASM共同投资设立 [18] - 尽管公司已在全球建立产业布局,包括在中国台湾、美国康涅狄格州和韩国建设生产基地,但荷兰始终是其技术创新和运营管理的核心 [20] - 上月公司斥资13亿欧元领投欧洲人工智能领军企业Mistral,是其通过战略投资强化工业制造能力的重要举措 [20]
华勤技术新设子公司,含半导体器件相关业务
企查查· 2025-10-09 17:10
公司战略动向 - 华勤技术成立全资子公司广东智勤精密装备有限公司 [1] - 新公司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人民币 [1] - 华勤技术通过新设子公司全资持股进入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领域 [1] 业务范围拓展 - 子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 [1] - 业务范围同时包括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和终端测试设备制造 [1] - 此次布局显示公司向产业链上游关键环节延伸的战略意图 [1]
PCB及半导体等离子处理设备制造商「宝丰堂」首次递表,上半年业绩翻倍增长
新浪财经· 2025-10-06 17:55
上市申请概况 - 公司于2025年9月30日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招商证券国际 [1] - 这是公司第一次递交上市申请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PCB及半导体等离子处理设备制造商,业务遍布中国内地、东南亚、北美及欧洲 [1] - 按2024年于中国产生的收入计,公司在中国PCB等离子处理设备市场份额约为3.9% [1] - 按2022年至2024年各年于中国产生的收入计,公司在中国PCB等离子除胶渣设备市场排名前三 [1][8] - 公司设备主要包括用于PCB制造的等离子除胶渣设备、用于半导体制造的干法去胶及刻蚀设备、以及用于等离子除胶渣设备的上下料设备 [2]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0.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4.81%;净利润为0.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3.33% [3][4]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59.86%,同比提升;净利率为18.36% [4] - 收入从2022年的0.79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1.50亿元人民币 [3] - 净利润从2022年的0.11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0.39亿元人民币 [4] 行业情况 - 中国半导体相关等离子体处理设备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人民币120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202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1% [6] - 预计该市场规模将于2028年达到人民币2884亿元 [6] - 2024年中国PCB等离子除胶渣设备市场前三大公司合计市场份额为13.1%,公司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3.9% [9] 可比公司比较 - 可比公司包括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日本SAMCO等 [10] - 公司2024财年净利率为26.21%,高于可比公司北方华创(19.08%)、中微公司(17.81%)和SAMCO(17.94%) [10] - 公司2024财年毛利率为49.96%,高于北方华创(42.85%)和中微公司(41.06%),略低于SAMCO(51.12%) [10]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董事会由九名董事组成,包括五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11] - 董事长兼总经理赵芝强先生(70岁)负责整体管理,其子赵公魄先生(43岁)任执行董事、副经理兼首席市场官 [12] - 上市前,赵芝强先生合计持股约78.79%;衢州智(衢州国资)持股14.55%;江金富吉(吉安国资)持股5.33%;万富产业(万安国资)持股1.33% [12] 融资与中介团队 - 公司在2025年6月的上市前融资中,投后估值约为7.5亿元人民币 [14] - 独家保荐人招商证券(香港)有限公司近10个项目首日上涨概率为60% [15]
美国芯片设备出口限制升级!应用材料(AMAT.US)预计2026财年营收再减6亿美元
智通财经网· 2025-10-03 08:01
公司财务与市场表现 -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发布的新规预计将导致应用材料公司在2026财年营收损失6亿美元 [1][1] - 公告发布后公司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一度下跌5.6% [1] - 截至发稿时公司股价盘后下跌3.62%至215.50美元 [1] 行业监管环境 - 美国商务部于9月29日发布新规扩大了受出口限制的企业范围 [1][1] - 新规旨在阻止受制裁公司通过关联公司获取受限制的美国产品 [1] - 规定覆盖由被列入黑名单公司持股至少50%的子公司使其与母公司受到同样限制 [1] - 应用材料公司及其同行在向中国客户供应产品和提供支持方面面临日益严格的规定 [1] 政策背景与影响 - 美国政府限制中国发展本土芯片供应链能力是系列措施的一部分 [1] - 连续几届政府均以国家安全关切为由采取这些限制措施 [1] - 美国政府试图让其他政府对应用材料公司的海外竞争对手实施类似限制 [1]
宝丰堂递表港交所 专注于等离子处理设备的研产销
智通财经· 2025-10-01 08:53
上市申请概况 - 珠海宝丰堂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30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独家保荐人为招商证券国际 [1] - H股最高发售价为每股[编纂]港元,另加各项费用,面值为每股人民币1.00元 [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一家等离子处理设备制造商,业务涵盖研发、制造与销售,市场覆盖中国内地、东南亚、北美及欧洲 [3] - 主要产品包括用于PCB制造的等离子除胶渣设备、半导体干法去胶设备、干法刻蚀设备及等离子除浮渣设备 [3] - 按2022年至2024年各年于中国产生的收入计,公司在中国PCB等离子除胶渣设备市场排名前三 [3] - 按2024年于中国产生的收入计,公司在中国PCB等离子处理设备市场的份额约为3.9% [3] - 公司在中国主要通过直销销售,在海外市场利用经销网络补充直销,产品销往中国17个省、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 [3] 客户集中度 - 截至2022年、2023年、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8.8%、20.1%、19.0%及29.3% [4] - 同期,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60.8%、60.9%、51.5%及70.8% [4]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收入分别约为7921.9万元、1.39亿元、1.5亿元及7918万元人民币 [4] - 同期,年内/期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分别约为1114.3万元、3678万元、3924.3万元及1453.6万元人民币 [4]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毛利分别为3902.3万元、7383.2万元、7479.1万元及4739.5万元人民币 [5] - 同期,除税前溢利分别为1197.7万元、4174.7万元、4452.4万元及1617.1万元人民币 [5] - 2022年、2023年、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843万元、1007万元、1045.3万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为653.5万元人民币 [5]
新股消息 | 宝丰堂递表港交所 专注于等离子处理设备的研产销
智通财经网· 2025-10-01 08:53
上市申请基本信息 - 公司于9月30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独家保荐人为招商证券国际 [1] - 拟发行H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 [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一家等离子处理设备制造商,业务涵盖研发、制造与销售,市场遍及中国内地、东南亚、北美及欧洲 [3] - 主要产品包括用于PCB制造的等离子除胶渣设备、用于半导体的干法去胶及刻蚀设备、以及用于半导体封装的等离子除浮渣设备 [3] - 按2022年至2024年各年于中国产生的收入计,公司在中国PCB等离子除胶渣设备市场排名前三 [3] - 按2024年于中国产生的收入计,公司在中国PCB等离子处理设备市场的份额约为3.9% [3] - 在中国通过直销,在海外市场利用经销网络补充直销,产品覆盖中国17个省、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 [3] 客户集中度与行业竞争 - 客户集中度较高,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18.8%、20.1%、19.0%及29.3% [4] - 同期,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60.8%、60.9%、51.5%及70.8% [4] - 中国等离子处理设备市场参与者数量有限,市场竞争集中度较高 [4]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收入分别约为7921.9万元人民币、1.39亿元人民币、1.5亿元人民币、7918万元人民币 [4] - 同期,年内/期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分别约为1114.3万元人民币、3678万元人民币、3924.3万元人民币、1453.6万元人民币 [4]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毛利分别为3902.3万元人民币、7383.2万元人民币、7479.1万元人民币、4739.5万元人民币 [5] - 同期,除税前溢利分别为1197.7万元人民币、4174.7万元人民币、4452.4万元人民币、1617.1万元人民币 [5]
晶盛机电(300316):首条12英寸碳化硅衬底加工中试线正式通线 SIC衬底应用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新浪财经· 2025-09-29 08:34
公司技术突破与产能进展 - 半导体收入占比不断提升且订单快速增长 [1] - 12英寸碳化硅衬底加工中试线正式通线 实现晶体生长到检测环节全线设备自主研发及100%国产化 [1] - 攻克12英寸碳化硅晶体生长温场不均和晶体开裂难题 成功长出12英寸导电型碳化硅晶体 [4] - 已具备6英寸和8英寸衬底产能扩产能力 同时掌握12英寸生产技术 [4] 碳化硅材料特性优势 - 热导率达490W/m·K 较硅材料高出2-3倍 [2] - 耐化学性优于硅中介层 可刻蚀出109:1深宽比通孔(硅中介层仅17:1)显著缩小CoWoS封装尺寸 [2] - 高折射率使AR镜片单层即可实现80度以上FOV 解决光波导彩虹纹和色散问题 [3] - 高硬度和热稳定性支持刻蚀工艺 提升产能和良率 [4] 碳化硅应用领域拓展 - 成为CoWoS结构中介层理想材料 满足英伟达H100到B200系列GPU高散热需求 [2] - 作为AR眼镜镜片基底材料 提供更轻薄尺寸及更大更清晰视觉效果 [3] - 高热导性提升AR眼镜散热能力和性能表现 [3]
晶盛机电首条12英寸碳化硅衬底加工中试线正式通线 彻底突破关键装备“卡脖子”风险
全景网· 2025-09-26 19:57
核心技术突破 - 首条12英寸碳化硅衬底加工中试线正式通线 实现晶体生长 加工 检测环节全线设备自主研发和100%国产化 [1] - 攻克12英寸碳化硅晶体生长温场不均 晶体开裂等核心难题 实现12英寸导电型碳化硅晶体生长技术突破 [2] - 12英寸产品单片晶圆芯片产出量较8英寸增加约2.5倍 大幅降低长晶 加工 抛光环节单位成本 [1] 产业布局与产能建设 - 在上虞布局年产30万片碳化硅衬底项目 在马来西亚槟城投建8英寸碳化硅衬底产业化项目 [2] - 在银川建设年产60万片8英寸碳化硅衬底片配套晶体项目 强化技术及规模优势 [2] - 半导体装备未完成合同超37亿元(含税) 截至2025年6月30日 [3] 市场拓展与客户进展 - 8英寸碳化硅衬底全球客户验证范围大幅提升 成功获取部分国际客户批量订单 [2] - 6-8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实现国产替代并市占率领先 客户包括瀚天天成 东莞天域 芯联集成 士兰微等行业头部企业 [3] - 预计2031年中国碳化硅功率模块市场规模达40.8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20.0% [3]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形成12英寸SiC衬底从装备到材料的完整闭环 彻底解决关键装备"卡脖子"风险 [1] - SiC材料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 智能电网 5G通信 以及AR设备 CoWoS先进封装等新兴领域 [1] - 碳化硅设备产业化市场突破覆盖检测 离子注入 激活 氧化 减薄 退火等工艺环节 [3]
凯世通:力争在离子注入机领域做精做专
巨潮资讯· 2025-09-26 19:49
公司业务与定位 - 专注于离子注入机领域 力争与进口设备全面竞争 [1] - 提供离子注入机整机 零部件 原材料 维修 定向开发 设备升级和置换一站式解决方案 [3] - 依托先导科技集团垂直纵向全产业链整合优势服务客户全生命周期需求 [3] 市场进展与目标 - 国产离子注入机已在超12家12英寸晶圆厂产线实现近50台设备稳定量产运行 [3] - 订单持续交付中 未来目标覆盖更多国内12英寸晶圆厂 [3] 技术发展与战略方向 - 持续推进全系列离子注入机技术突破 [3] - 针对不同客户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3] - 国际化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3] 行业合作与推广 - 联合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人工智能大模型驱动智能工厂建设导则》 [3] -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集成电路装备制造领域规模化落地与推广 [3]
凯世通副总经理张长勇:力争在离子注入机领域做精做专
中国证券报· 2025-09-26 12:19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专注于离子注入机领域,致力于与进口设备实现全面竞争 [1] - 公司依托先导科技集团的全产业链整合优势,为半导体行业客户提供从离子注入机整机、零部件、原材料到维修、开发、升级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1] - 公司的国产离子注入机已在国内超过12家12英寸晶圆厂的产线实现近50台设备的稳定量产运行 [1] 当前运营与近期目标 - 公司订单在2024年持续交付中 [1] - 公司近几年的目标是将离子注入机供给国内更多12英寸晶圆厂 [1] 未来发展战略 - 国际化是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2] - 公司将持续推进全系列离子注入机技术突破,并为不同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2] - 公司联合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机构参与发布《人工智能大模型驱动智能工厂建设导则》,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集成电路装备制造领域的规模化落地 [2] 行业背景与技术重要性 - 芯片是人工智能算力的核心底座与性能引擎 [1] - 离子注入机通过纳米级精准掺杂为人工智能芯片的精密制造和性能提升提供关键工艺支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