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

搜索文档
双碳目标下上市公司抢滩循环经济 DaaS模式助企业降本97%
搜狐财经· 2025-06-11 11:58
循环经济行业发展趋势 -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循环经济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路径,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和市场价值 [1] - 多家上市公司正积极布局循环经济领域,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和技术应用推动资源循环利用 [1] DaaS模式创新应用 - 凌雄科技作为DaaS行业头部企业,提供设备获取、技术服务、设备回收与管理等全栈式服务,显著提高IT设备利用率 [3] - DaaS解决方案可帮助企业减少97%以上的首期投入,三年内节省30%左右运营成本 [3] - 每回收一台设备就少浪费一台,每出租一台就少生产一台,体现"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理念 [3] 多元化循环经济模式案例 - 古麒绒材将上游养殖屠宰行业副产品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再利用,并持续深耕羽绒材料主业 [4] - 英科再生掌握泡沫减容和PET"瓶到瓶"领域关键技术,未来将拓展至PE、PP、HDPE等多品种塑料循环利用 [4] - 明泰铝业形成"原料回收-熔炼再生-精深加工"全产业链闭环,再生铝产品占比不断提升 [4] - 再生铝产品具有绿色低碳优势,能降低碳排放和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4]
锚定“双碳”目标 多家上市公司发力循环经济
证券日报网· 2025-06-11 10:07
循环经济与绿色低碳发展 - 多家A股上市公司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发力循环经济 探索环保 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化 低碳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1] - DaaS行业是循环经济和绿色低碳的典型代表行业 凌雄科技作为头部企业采用创新的DaaS模式 让IT设备在全生命周期中持续创造价值 [1] - 相较于传统IT设备采购模式 DaaS解决方案可帮助企业减少97%以上的首期投入 在三年内节省30%左右的运营成本 [1] 凌雄科技的DaaS模式 - 公司提供设备获取 技术服务 设备回收与管理等全栈式服务 显著提高IT设备利用率 [1] - "每回收一台设备 就少浪费一台 每出租一台 就少生产一台"的理念体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1] - 公司每一台设备的循环使用 每一次服务的低碳化创新 都在为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1] 其他循环经济代表企业 - 古麒绒材将上游养殖屠宰行业副产品进行无害化 资源化再利用 公司将继续深耕羽绒材料主业 加大清洁生产 技术研发 客户开拓投入 [2] - 英科再生专业致力于再生塑料的回收 再生和利用全产业链业务 已掌握泡沫减容和PET"瓶到瓶"领域关键技术 [2] - 明泰铝业构建"原料回收-熔炼再生-精深加工"全产业链闭环 再生铝产品占比不断提升 具有绿色低碳优势 能降低碳排放和生产成本 [2] 行业拓展与战略 - 英科再生将在夯实PS PET塑料回收与利用基础上 纵向拓展至PE PP HDPE等多品种塑料循环利用 横向拓展到多材质资源再生领域 [2] - 明泰铝业通过推广再生铝产品应用 不仅能降低碳排放 还能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带来更高利润空间 [2]
【行业深度】一文洞察2025年中国循环经济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趋势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6-09 10:37
内容概况:中国循环经济行业正处于全面建设与高质量发展阶段,2024年,中国循环经济行业市场规模为46366亿元,同比增长13.71%。国家层面,《"十 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5万亿元的目标,并配套出台《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等政策文 件,从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到产业准入标准,构建起全链条支持框架。技术层面,AI分拣系统、区块链溯源平台的应用,使回收成本降低40%,分拣精度提 升至95%以上。在加工环节,生物冶金、高温分解等技术突破,推动钢渣微粉替代水泥熟料比例达30%,磷石膏制硫酸年产能达60万吨。尽管行业规模持续 扩大,但技术瓶颈仍待突破,如芯片级稀土提取等高端技术仍依赖进口。此外,低值可回收物如废玻璃、废旧纺织品回收率不足30%,需政策补贴驱动。未 来,随着"双碳"目标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将加速融入全球供应链,中国资环集团等龙头企业已布局东南亚、欧洲市场,参与国际资源循环体系构建。 关键词: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市场规模、循环经济行业现状、循环经济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 ...
土豆片变清洁能源 第三届碳博会聚焦循环经济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08 20:36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6月8日电 做薯条薯片剩下的土豆皮,送进沼气发酵罐经过一系列处理后,最终变成符合标准要求的高品质甲烷——在最近召开的第三届上海 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循环经济平行论坛上,有关方面发布的《上海市循环经济典型案例集》,展示了循环经济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巨 大空间。 当前,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凯在论坛上预测:"到今年年底,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碳减排的综 合贡献率将超过30%。" 源头减量案例选取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上海嘉麟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等5个案例,着重体现了优秀企业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材料 使用比例、减少生产端废弃物产生方面所作的努力,既包括纺织、轮胎、电气等传统领域,也涉及涂装机器人、集成电路等新兴领域。 循环再利用案例收录了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璞跃中国、英格卡购物中心中国等13家优秀企业,覆盖回收共享体系建设、再制造再利用、资源化利 用、宣传活动等各类优秀实践做法,涵盖二手商品、废旧设备、金属与非金属无机废弃物、有机质等各类废旧物资。 以百事松江工厂为例,其生产线上每天都会产生3类废料:不 ...
从一个纸杯到轴承机械循环发展,碳博会展示前沿绿色实践
新京报· 2025-06-06 19:47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俞金旻)从一个纸杯、一件包装、一件衣服,再到轴承机械、电子电器产品,在 第三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现场,循环发展案例展示了全面贯彻绿色设计、绿色生 产、分类回收、循环利用的全生命周期循环模式,可以最大化产品、资源利用效率,最小化原生资源消 耗和环境污染。 贝壳财经记者在碳博会现场发现,众多企业积极拥抱绿色转型,尤其是航运、交通、化工等领域企业。 而在碳博会"绿色出海"平行论坛上,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还提出更多见解与对策。全球绿色经济蓬勃兴 起,中国企业"出海"正迈向以绿色方案驱动全球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全新征程。"绿色转型是核心引擎, 正驱动中国企业勇闯国际市场。"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顾春霆开篇就点出"出海"的两大关 键——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优势,不仅要突破贸易壁垒等传统挑战,更要践行可持续发展 理念、推进产业链整体低碳转型。 在平行论坛现场,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上海市循环经济协会和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共同发布《2025年上 海市循环经济案例集》。《案例集》系统梳理了上海市各领域循环经济创新实践,根据特性细分为全生 命周期案例、源头减量案例、循环再利用案例三大 ...
研判2025!中国循环经济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在政策驱动与技术革新下高速发展,正加速融入全球供应链并拓展国际市场[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9 09:34
行业概述 -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旨在将传统单向线性经济转变为闭环式循环经济,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增长[2] - 按资源循环利用层次可分为资源回收利用、能源回收利用、物质循环利用等,按产业领域可分为工业循环经济、农业循环经济、服务业循环经济等[2] 行业发展历程 - 20世纪90年代至2003年为理念倡导与初步实践阶段,1994年首次使用"循环经济"一词,1995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颁布推动废弃物综合利用[4] - 2004年至2015年为国家决策与全面试点阶段,2004年循环经济纳入国家战略,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2008年《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5] - 2016年至今为全面建设与高质量发展阶段,"十三五"规划将循环经济纳入国家战略,2021年《"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发布提出到2025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5万亿元[6] 行业产业链 - 上游包括原材料(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等)和设备(废弃物收集设备、处理设备、资源加工设备等)[8] - 中游为加工与再利用环节,下游包括资源回收、二手交易和资源共享等[8]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循环经济行业市场规模为46366亿元,同比增长13.71%[12] -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5万亿元的目标[12] - AI分拣系统、区块链溯源平台的应用使回收成本降低40%,分拣精度提升至95%以上[12]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业务覆盖废钢、动力电池、电子废弃物等六大领域,年处理能力超千万吨级[14] -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实现镍钴锰回收率99.6%,锂回收率91%,规划未来回收规模达100万吨[14] -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3.08亿元,同比增长5.86%,归母净利润2.25亿元,同比增长15.75%[16] - 中再资源环境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7.55亿元,同比增长46.24%,归母净利润-204.62万元,同比下降156.95%[18]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方面,AI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废弃物识别分类,区块链技术用于全链条追溯[20] - 政策支持方面,政府将完善法律法规、提供财政支持和加强园区示范效应[22] - 市场需求方面,电子废弃物回收和工业副产物利用将成为重要增长点[23]
党外人士大调研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全国工商联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新华网· 2025-05-28 19:29
民营经济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 将于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 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1] - 全国工商联受中共中央委托开展"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主题调研 由主席高云龙带队在天津 山西实地考察 [1][4] 天津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 天开高教科创园已注册3502家企业 其中90%以上为民营企业 吸引北洋海棠基金等头部投资机构入驻 [1] - 天津大学校友企业家发起北洋海棠基金 看重当地人才支撑 巨大市场和完整高效供应链优势 [2] - 荣程集团从钢厂废弃物回收起步 已发展为多领域融合的大型民营企业 通过智慧运输大数据平台提升物流效率 [2] 山西民营企业创新实践 - 方盛液压年均加大科研投入 通过自主研发降低生产成本 多款产品进入稳定性测试阶段 [3] - 百信信息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国产服务器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3] 产业升级与投资方向 - 调研组建议传统产业瞄准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 大型民企应带动上下游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 - 鼓励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投资比重 重点布局基础设施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 人工智能等领域 [3][5] 政企协同发展机制 - 政府部门座谈会建议以民营经济促进法为契机 挖掘消费潜力与扩大有效投资并重 形成经济良性循环 [5] - 通过提高居民收入 完善社保体系 培育新消费热点等方式刺激消费 同时增加对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 [5]
2025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将首设民营经济专区
中国新闻网· 2025-05-16 20:04
博览会概况 - 2025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将于6月5日至6月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旨在全面展现绿色低碳领域技术成果最新进展和未来探索方向 积极促进绿色低碳贸易对接和产学研合作 推动绿色低碳理念深度融入产业发展与日常生活 加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 - 博览会以"走向碳中和之路"为主题 由主题展览、系列论坛、贸易对接三大板块构成 [1] 主题展览 - 主题展览覆盖能源转型、低碳交通、节能增效、循环经济、低碳服务、实践探索六大板块 [1] - 设立上海市各行政区专区、一体化解决方案专区、"两新·焕新"专区、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专区、生物柴油推广应用专区、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专区和省市绿色低碳联合展区 各专区以"小而精"的规模 实现"专而强"的突破 [1] 民营经济专区 - 本届博览会首次打造民营经济专区 集结了一批专注于碳中和多元应用场景的专精特新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 打造"绿色新势力" [2] - 从生产端的工艺革新到消费端的场景应用 从技术突破到模式创新 本届博览会正通过民营经济的蓬勃创造力 勾勒出产业绿色转型的清晰图景 [2] - 这些企业在细分赛道上精耕细作 更主动对标国家"双碳"战略 为工业制造、交通运输、数据服务等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实操范本 [2] 绿色出海专题 - 本届博览会重磅打造"绿色出海"系列品牌活动 通过平行论坛+《服务指南》+导航图+贸易对接等多种形式 构建覆盖全链条的国际化服务生态 为企业破解出海痛点提供"绿色方案" [2] - 从规则对接的"破冰行动"到产业落地的"精准导航" 从前沿趋势的"思想盛宴"到供需匹配的"实效平台" 本届博览会的"绿色出海"专题板块旨在打造跨境绿色经济的连接器 助力中国企业与全球绿色经济规则深度融合打开新通道 [2] 贸易对接 - 贸易对接主题聚焦热点行业领域 包括"绿色金融""绿色供应链""绿证绿电""绿色出海"和"重点省市推介" [3] - 配对形式包括"一对多"专场宣介会和"一对一"洽谈 通过展前双向选择、展期面对面洽谈 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贸易对接 助力企业实现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 [3]
循环经济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 交通战略研究
搜狐财经· 2025-05-14 10:57
行业概述 -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强调"资源利用—清洁生产—资源再生"的闭环流程,与传统线性经济相比具有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特点 [2] - 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大原则,实现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的转变,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4] - 应用领域涵盖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生物质废弃物利用、余热余能回收、园区循环化改造和废旧产品再制造六大方向 [5][6] 政策环境 - 2021-2024年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包括《"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目标到2025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年产值达5万亿元 [7][8] - 政策重点包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完善废弃物分类处置和回收能力等 [8]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 [8] 发展模式 - 产业园区循环化模式: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建立"污水处理—污泥处置/餐厨处理—热电联产"循环产业链,实现物质减量和能源梯级利用 [9] - 城市矿产开发模式:如北京建立废旧塑料、电子产品的"回收→分拣→利用→再生"产业链,缓解固体废弃物压力 [10] - 再制造产业模式:潍柴动力再制造发动机可节能60%,降低排放80%,每万台回收附加值达3.6亿元 [11] - 种养加一体化循环农业模式:华安县建立种猪育种、有机肥加工、生态茶园等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链 [11] 市场规模 - 2023年行业整体规模突破4万亿元,2024年达46365.5亿元,细分领域呈现快速增长 [12][14][15][17] - 大宗固废综合利用:2023年规模7531亿元,2024年预计8321.9亿元,涵盖煤矸石、粉煤灰等七大类废弃物 [14] -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2023年规模6719.6亿元,2024年预计7882.1亿元,涉及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等回收加工 [15] - 垃圾资源化:2023年规模3235.5亿元,2024年预计3694.2亿元,包括生活垃圾、电子垃圾等处理 [17] 竞争格局 - 市场呈现央企/国企主导、民企崛起、外资进入的多元化竞争态势,集中在工业固废处理、废旧资源回收等领域 [19] - 特点包括市场集中度高、价格竞争普遍、技术创新成为关键、国际化趋势明显 [19] 面临挑战 - 产业规模化不足:缺乏龙头企业,企业参与积极性受限于较低利润 [20] - 监管体系不健全:税收优惠力度不足,部分领域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20] - 资源回收不充分:2023年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仅60.5%,危险废物贮存量达0.9亿吨 [20] 未来趋势 - 技术创新:物联网、AI、大数据将提升资源回收效率,新质生产力推动核心技术突破 [21][23] - 政策完善:健全法律法规和统计评价体系,加强行业监管支持 [23] - 产业链协同:钢铁、化工等行业加强合作,形成收集-分类-处理-再利用完整体系 [23] - 国际合作:通过"一带一路"推进技术共研、标准共建,输出中国循环经济方案 [24]
长春以绿色智造促低碳转型
中国环境报· 2025-05-09 10:01
传统产业升级 - 长春积极推动传统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转型,奥迪一汽新能源生产基地铺设超过32万平方米光伏设施,年发电量超3500万度 [2] - 一汽红旗制造中心繁荣厂区实施22项节能降碳措施,2024年单车碳排量较2023年下降32% [3] - 2024年一汽红旗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增长43.7%,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6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21家省级"绿色工厂"向"无废工厂"转化 [4] 新兴产业崛起 - 长春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永春生物医药城将打造临床级干细胞资源库,重点招商项目包括南京远森生物科技微生态产品研发及生产项目 [5] - 永春生物医药城计划2025年通过多种招商方式实现入驻率70%以上,长春市生态环境局协助推进区域规划环评编制和无废园区建设 [5] 循环经济发展 - 长春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碳足迹碳认证碳交易中心等核心功能区,已签约8家上市公司合作废塑料回收、退役风机回收等项目 [6] - 产业园规划建设12种再生资源利用全产业链,三期工程投产后可实现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全环节碳足迹溯源 [6] - 全市设置500余个回收点位,采用统一标识封闭厢式货车推行"定点、定时、定车"源头回收新模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