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燃料
icon
搜索文档
中船科技签下4000万美元绿色甲醇大单
势银能链· 2025-09-17 11:42
中船科技绿色甲醇业务布局 - 签订重大绿色甲醇销售合同 金额约4000万美元/年 最高可达1.2亿美元/年 供货期最长12年 预计2028年投产[3] - 主营业务涵盖风机整机制造 风电资源开发及工程总承包 重点推进"风电+绿色燃料"一体化产业链建设[6] - 通过控股子公司中船风电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氢氨醇项目投资开发主体[6] 具体项目进展与产能规划 - 中船集贤风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总投资约61亿元 采用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 年产绿色甲醇11.9万吨 2024年5月签约 2025年7月已开工[6][7] - 通辽市风电制氢制甲醇一体化项目位于内蒙古 甲醇合成产能从18万吨提升至35万吨 2023年2月签约 2025年计划开工 预计2027年竣工[8][9] - 沧州50万千瓦风电制氢合成甲醇项目总投资9.13亿元 甲醇产能28万吨/年 建设周期2025年8月至2027年8月[10] 战略转型与产业延伸 - 公司从风电业务向绿色燃料领域延伸 构建"风电+绿色燃料"协同发展模式[6] - 重点发展蓝色海洋经济综合体 风电制氢氨醇 风光氢储系统试验平台等创新业务[6] - 通过绿色甲醇合同实现业务拓展 增强综合竞争力[3][6]
“新石油”时代来临!国内首批绿色燃料试点开启,距离产业化还有几道坎
第一财经· 2025-08-11 20:14
国家能源局试点项目概况 - 国家能源局于8月7日公示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第一批试点项目名单 标志着国内绿氢行业产业化正式启动 [1] - 试点项目旨在促进绿色转型 推动绿色液体燃料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 [1] - 首批试点包含燃料乙醇、绿色甲醇(绿醇)、绿氨三类绿色燃料 共涉及9家公司项目 [1] 试点项目区域分布与资源禀赋 - 东北地区是布局重点 8个项目位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 仅1个项目位于江苏 [1] - 东北地区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 可为绿氢制备提供充足电力来源 [2] - 项目多采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 再合成制备绿醇或绿氨 例如吉电股份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 [2] 试点项目结构特点 - 9个试点项目中8个聚焦绿醇和绿氨方向 包括5个绿醇项目和3个绿氨项目 [4] - 绿醇项目产能规模显著 江苏岚泽大丰港项目年产达30万吨/年 [1] 产业驱动因素与市场需求 - 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民航组织提出净零排放规划 欧盟碳市场将船舶业碳排放纳入监管 推动绿氨、绿醇成为航运业脱碳解决方案 [4] - 试点项目产出已获国际认可 上海电气洮南项目产出的绿醇与法国达飞集团签订供应协议 通过陆海联运送至上海港为集装箱班轮加注 [4] - 绿色燃料需求将直接影响风光消纳规模 为有大量弃电的光伏项目开拓新的就地消纳模式 [4] 成本与经济效益挑战 - 绿醇生产成本远高于市场竞争力水平 当前绿醇生产企业报价约5000元/吨 而灰色甲醇市场价仅2400元/吨 绿色溢价较高 [5] - 绿色燃料生产成本中可再生能源电力成本占比超50% 经济性高度依赖制氢环节电价、电解槽效率及运行稳定性 [5] - 行业仅5%规划产能找到买家 消纳是制约项目发展的最大因素 船东公司与绿色燃料供应商价格博弈激烈 [5] 降本路径与技术创新 - 多数试点项目通过风光氢储一体化离网模式 利用低谷电价压低制氢成本 [6] - 当可再生能源电价降至0.15元/度时 绿氨售价可达3068元/吨 与现有灰氨价格持平 [6] - 采用创新储能技术平抑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性 如远景赤峰项目使用"液氮储能"技术 将富余绿电转化为液态氮气储存 [7] - 液氨储能经济性显著 2万多方液氨相当于1亿度电能量 对应储能投资仅需1.5亿元 而同等电力储能投资需600亿元 [7] 行业发展现状 - 2020-2024年全国风光发电合计装机年均新增2.2亿千瓦 是2015-2020年均值的3倍 [4] - 新能源大规模并网使系统消纳压力加大 2024年以来部分新能源富集地区风光发电利用率呈下降态势 [4] - 绿色氢基燃料项目规划数量增长 但受限于技术和成本 项目建设落地较为缓慢 [5]
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项目投产
中国化工报· 2025-07-16 09:49
项目投产与意义 - 上海电气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正式投产,标志着全国首批绿色甲醇产品顺利产出[2] - 该项目是我国在绿色氢基燃料领域的重大突破,为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和"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方案"[2] - 绿色甲醇将通过陆海联运抵达上海港,随后登上法国达飞集装箱班轮,开启零碳燃料的全球应用[2] 项目技术指标与认证 - 项目首期年产能达到5万吨,实现从研发生产到应用全链条闭环[5] - 技术指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是国内首个通过欧盟ISCC全流程认证的绿色甲醇项目[5] - 项目团队攻克技术、环境等多重难题,仅用不到16个月高效建成投产[6] 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布局 - 项目深度集成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包括纯氧加压生物质流化床气化、富CO₂甲醇合成、弱联网风电制氢及柔性化工控制系统等[6] - 突破传统技术瓶颈,创新构建"绿电—绿氢—绿醇"全流程一体化体系[6] - 公司计划以该项目为支点,打造全球领先的绿色燃料全产业链平台,加速构建"绿电—绿氢—绿醇—绿色应用"一体化产业生态[5] 区域资源整合与产业协同 - 项目充分利用洮南当地风光资源富集和生物质利用量大的优势,瞄准绿电消纳难、秸秆利用难等产业痛点[5] - 打通"白城生产—陆海联运—上海加注"通道,探索"新能源+绿色化工"的融合发展路径[5] - 项目实现生物质资源高效清洁转化,开辟新能源消纳新路径,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7] 行业背景与发展前景 -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以绿色甲醇为代表的绿色燃料正成为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6] - 公司前瞻布局绿色氢基燃料产业取得重大突破,推动绿色燃料在航运、航空、化工等领域规模化应用[5] - 项目助力白城构建"风光火储+绿色氢氨醇"联动发展新格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