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燃料
搜索文档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上海绿色低碳产业产值达5千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2 12:49
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主攻方向 - 上海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五个中心”为主攻方向 [2] 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 近五年推进企业节能降碳改造措施超3000项,实现节能量约145万吨标煤 [2] - 累计评选306家绿色工厂、4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8个绿色工业园区 [2] - 新型储能、智能电网、循环经济、绿色材料、绿色燃料等产业产值规模达5000亿元 [2] 绿色生活方式推广 - 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约177.88万辆 [2] - 累计推进绿色建筑4.37亿平方米,落实超低能耗建筑1700万平方米、近零能耗建筑280万平方米 [2] - 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6% [2] 碳市场与绿色金融 - 上海地方碳市场纳入28个行业400余家企业和近1800家投资机构,连续十二年实现100%履约 [3] - 2024年上海金融机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1.44万亿元,为2020年的2.4倍 [3] 绿色低碳国际合作 - 深化与有关国家、国际组织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交流合作 [3] - 支持相关机构参与国际ESG框架设计、标准制定和规则推广 [3] - 鼓励本地企业和技术服务机构“走出去”,参与全球低碳治理 [3]
国内首家绿色燃料电商平台上线运行
中国新闻网· 2025-10-20 21:37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众新燃"平台通过整合全国生物质燃料产业链资源,为不同应用场景企业提供"一键采购+物流仓储+绿 色认证+管家服务"的绿色燃料一站式解决方案,让绿色燃料供应链不再"难、乱、贵、烦",为产业绿色 低碳转型注入新动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燃料部主任陈久指出,在全球脱碳加速与国内经济社会全面绿色 转型背景下,行业正面临信息不畅、供需不匹配、燃料成本不可控、标准规范缺失、产业聚集度较低、 供应链脆弱等核心痛点。"众新燃"燃料平台通过整合绿色燃料产业链上中下游资源,构建起供需精准匹 配、点对点物流配送的闭环生态,推动绿色燃料供应链从松散无序向规范化、数字化模式转型。 国内首家绿色燃料电商平台上线运行 作为行业基础服务设施,"众新燃"平台未来将丰富燃料品类,由当前的生物质成型燃料逐步扩展到生物 天然气、生物液体燃料和氢基合成燃料等绿色燃料,以满足更多市场主体消费绿色能源。同时,持续深 化与各方合作,为乡村振兴、工业脱碳、绿色交通、建筑业减碳提供坚实支撑,助力我国经济结构全面 绿色转型。(完) 中新网北京10月20日电 (记者 王梦瑶)由中 ...
调研| 绿色燃料:国家发改委发布投资专项支持,IMO投票在即
新浪财经· 2025-10-16 19:51
政策支持 - 国家发改委专项管理办法支持绿色甲醇和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项目以及规模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建设 [1] - 对重点行业节能降碳、煤炭清洁替代、循环经济降碳等项目的支持比例为核定总投资的20% [1] - 国家能源局公示第一批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项目 包含5个绿色甲醇项目和3个绿氨项目 [2] 行业监管动态 - IMO净零排放草案修正案于2025年4月11日投票通过 设定两级碳排放目标(鼓励性、基础性) [1] - 完成鼓励性目标有望获得IMO奖励 未完成目标将分两个档位对航运公司进行惩罚 [1] - 若法案通过 将于2027年正式生效 推动航运业绿色转型 [1] 技术与产业链机会 - 绿色燃料有望成为中期航运业脱碳主力燃料选择 长期将转向绿氢和绿氨 [2] - 绿色氢氨醇随下游需求开启 有望成为绿电消纳新渠道 [2] - 试点项目涉及多家行业公司 包括上海电气、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中国天楹、中能建、国电投、华电等 [2] 潜在受益标的 - 绿色甲醇制备标的包括中国天楹、吉电股份、上海电气、中船科技、金风科技、明阳智能等公司 [2] - 受益绿色甲醇需求的绿氢产业链标的包括科隆股份、昇辉科技、华光环能、双良节能等公司 [2] - 生物质、碳捕集产业链标的包括圣泉集团、伟明环保、瀚蓝环境、长青集团等公司 [2]
威立雅与上港能源等签署绿燃供应协议
中国化工报· 2025-10-14 14:26
图为合作协议签约现场。(威立雅 供图) 中化新网讯 近日,威立雅中国与上港集团能源(上海)有限公司、VENEX有限公司正式签署《绿色燃料 供应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全方位的绿色甲醇供应与分销网络,共同构建从生产到加注的全流程绿 色燃料供应生态体系。威立雅中国首席执行官顾丽华,上港集团能源(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 文斌,VENEX行政总裁岑文辉签署了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三方将依托威立雅在本地脱碳能源解决方案领域的专业知识及其全球脱碳经验、上港集团在 港口能源基础设施方面的领先优势,以及VENEX在绿色甲醇生产与运营领域的专业知识,共同打造全 面的绿色甲醇供应与分销网络,构建从生产到船用加注的端到端绿色燃料供应生态系统。 同时,通过绿色甲醇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该合作将为港口及航运企业提供可持续燃料解决方案,逐步降 低行业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推动港航业向低碳发展深度转型,助力交通运输领域形成绿色低碳的产 业生态。 ...
绿色燃料进入产业化元年,投资逻辑将从主题炒作转向业绩驱动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10-14 10:11
核心观点 - 国家能源局启动2025年首批绿色液体燃料产业化试点项目,标志着中国绿色液体燃料发展进入“实质性产业化元年”,行业从研发示范阶段转向规模化、商业化阶段 [1][2][4] 政策与项目启动 - 2025年8月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通知,公示第一批9个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项目 [2] - 试点项目聚焦绿色甲醇、绿氨和纤维素乙醇,包括吉林洮南风电耦合生物质制甲醇、内蒙古金风科技绿氢制50万吨绿色甲醇(一期25万吨/年)、安达市天楹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等示范项目 [2] - 项目要求技术攻关与市场验证同步推进,产成品需绑定航运、航空或化工等终端用户,实现“技术攻关—工程放大—市场验证”一体化 [2] - 项目原则上须于2026年底前建成并投运,要求产成品有明确去向,实现“生产—运输—应用”商业闭环 [2] 产业发展特征与趋势 - 政策在项目规模、技术集成度、商业闭环和场景应用等方面展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规模化、商业化特征 [1][4] - 未来绿色燃料产业将是一个由绿电驱动、以绿氢为桥梁,融合生物质资源的综合性生态系统 [3] - 绿氢为关键枢纽,向下游延伸出两条主要技术路线:一是绿氢与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绿色甲醇或与氮气合成绿氨,用于航运脱碳;二是绿氢对生物质原料进行加氢催化,生产生物柴油并升级为生物航煤 [3] - 绿色燃料与日用化工品联系紧密,例如油脂加氢可生产硬脂酸,豆油可转化为表面活性剂AES等 [3] 投资逻辑与建议 - 绿色液体燃料产业在资本市场的投资逻辑将从“主题炒作”转向“业绩驱动” [4] - 项目的集中落地将沿产业链自上而下释放确定性需求,为相关上市公司带来实质性订单和收入 [4] - 建议关注全产业链集成商、核心装备制造商、关键材料与部件供应商、燃料生产与运营企业 [4][5] - 重点推荐产业链上游技术赋能者与核心装备供应商昊华科技、京津冀大型氢气运营商中国旭阳集团、绿氢耦合技术实现低碳甲醇生产的宝丰能源、废弃油脂资源化利用与绿色燃料生产商卓越新能 [5]
中船科技签下4000万美元绿色甲醇大单
势银能链· 2025-09-17 11:42
中船科技绿色甲醇业务布局 - 签订重大绿色甲醇销售合同 金额约4000万美元/年 最高可达1.2亿美元/年 供货期最长12年 预计2028年投产[3] - 主营业务涵盖风机整机制造 风电资源开发及工程总承包 重点推进"风电+绿色燃料"一体化产业链建设[6] - 通过控股子公司中船风电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氢氨醇项目投资开发主体[6] 具体项目进展与产能规划 - 中船集贤风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总投资约61亿元 采用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 年产绿色甲醇11.9万吨 2024年5月签约 2025年7月已开工[6][7] - 通辽市风电制氢制甲醇一体化项目位于内蒙古 甲醇合成产能从18万吨提升至35万吨 2023年2月签约 2025年计划开工 预计2027年竣工[8][9] - 沧州50万千瓦风电制氢合成甲醇项目总投资9.13亿元 甲醇产能28万吨/年 建设周期2025年8月至2027年8月[10] 战略转型与产业延伸 - 公司从风电业务向绿色燃料领域延伸 构建"风电+绿色燃料"协同发展模式[6] - 重点发展蓝色海洋经济综合体 风电制氢氨醇 风光氢储系统试验平台等创新业务[6] - 通过绿色甲醇合同实现业务拓展 增强综合竞争力[3][6]
“新石油”时代来临!国内首批绿色燃料试点开启,距离产业化还有几道坎
第一财经· 2025-08-11 20:14
国家能源局试点项目概况 - 国家能源局于8月7日公示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第一批试点项目名单 标志着国内绿氢行业产业化正式启动 [1] - 试点项目旨在促进绿色转型 推动绿色液体燃料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 [1] - 首批试点包含燃料乙醇、绿色甲醇(绿醇)、绿氨三类绿色燃料 共涉及9家公司项目 [1] 试点项目区域分布与资源禀赋 - 东北地区是布局重点 8个项目位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 仅1个项目位于江苏 [1] - 东北地区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 可为绿氢制备提供充足电力来源 [2] - 项目多采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 再合成制备绿醇或绿氨 例如吉电股份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 [2] 试点项目结构特点 - 9个试点项目中8个聚焦绿醇和绿氨方向 包括5个绿醇项目和3个绿氨项目 [4] - 绿醇项目产能规模显著 江苏岚泽大丰港项目年产达30万吨/年 [1] 产业驱动因素与市场需求 - 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民航组织提出净零排放规划 欧盟碳市场将船舶业碳排放纳入监管 推动绿氨、绿醇成为航运业脱碳解决方案 [4] - 试点项目产出已获国际认可 上海电气洮南项目产出的绿醇与法国达飞集团签订供应协议 通过陆海联运送至上海港为集装箱班轮加注 [4] - 绿色燃料需求将直接影响风光消纳规模 为有大量弃电的光伏项目开拓新的就地消纳模式 [4] 成本与经济效益挑战 - 绿醇生产成本远高于市场竞争力水平 当前绿醇生产企业报价约5000元/吨 而灰色甲醇市场价仅2400元/吨 绿色溢价较高 [5] - 绿色燃料生产成本中可再生能源电力成本占比超50% 经济性高度依赖制氢环节电价、电解槽效率及运行稳定性 [5] - 行业仅5%规划产能找到买家 消纳是制约项目发展的最大因素 船东公司与绿色燃料供应商价格博弈激烈 [5] 降本路径与技术创新 - 多数试点项目通过风光氢储一体化离网模式 利用低谷电价压低制氢成本 [6] - 当可再生能源电价降至0.15元/度时 绿氨售价可达3068元/吨 与现有灰氨价格持平 [6] - 采用创新储能技术平抑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性 如远景赤峰项目使用"液氮储能"技术 将富余绿电转化为液态氮气储存 [7] - 液氨储能经济性显著 2万多方液氨相当于1亿度电能量 对应储能投资仅需1.5亿元 而同等电力储能投资需600亿元 [7] 行业发展现状 - 2020-2024年全国风光发电合计装机年均新增2.2亿千瓦 是2015-2020年均值的3倍 [4] - 新能源大规模并网使系统消纳压力加大 2024年以来部分新能源富集地区风光发电利用率呈下降态势 [4] - 绿色氢基燃料项目规划数量增长 但受限于技术和成本 项目建设落地较为缓慢 [5]
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项目投产
中国化工报· 2025-07-16 09:49
项目投产与意义 - 上海电气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正式投产,标志着全国首批绿色甲醇产品顺利产出[2] - 该项目是我国在绿色氢基燃料领域的重大突破,为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和"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方案"[2] - 绿色甲醇将通过陆海联运抵达上海港,随后登上法国达飞集装箱班轮,开启零碳燃料的全球应用[2] 项目技术指标与认证 - 项目首期年产能达到5万吨,实现从研发生产到应用全链条闭环[5] - 技术指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是国内首个通过欧盟ISCC全流程认证的绿色甲醇项目[5] - 项目团队攻克技术、环境等多重难题,仅用不到16个月高效建成投产[6] 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布局 - 项目深度集成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包括纯氧加压生物质流化床气化、富CO₂甲醇合成、弱联网风电制氢及柔性化工控制系统等[6] - 突破传统技术瓶颈,创新构建"绿电—绿氢—绿醇"全流程一体化体系[6] - 公司计划以该项目为支点,打造全球领先的绿色燃料全产业链平台,加速构建"绿电—绿氢—绿醇—绿色应用"一体化产业生态[5] 区域资源整合与产业协同 - 项目充分利用洮南当地风光资源富集和生物质利用量大的优势,瞄准绿电消纳难、秸秆利用难等产业痛点[5] - 打通"白城生产—陆海联运—上海加注"通道,探索"新能源+绿色化工"的融合发展路径[5] - 项目实现生物质资源高效清洁转化,开辟新能源消纳新路径,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7] 行业背景与发展前景 -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以绿色甲醇为代表的绿色燃料正成为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6] - 公司前瞻布局绿色氢基燃料产业取得重大突破,推动绿色燃料在航运、航空、化工等领域规模化应用[5] - 项目助力白城构建"风光火储+绿色氢氨醇"联动发展新格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