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福莱新材: 福莱新材关于召开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的通知(更新后)
证券之星· 2025-07-12 00:17
股东大会基本情况 - 股东大会类型为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由董事会召集[1] - 采用现场投票与网络投票相结合的表决方式,现场会议于2025年7月30日14点在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姚庄镇利群路269号公司九楼会议室召开[1] - 网络投票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进行,交易系统投票时间为当日9:15-9:25/9:30-11:30/13:00-15:00,互联网投票时间为9:15-15:00[1][4] 会议审议事项 - 共审议19项议案,其中议案1-16经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议案17-19经第十三次董事会及第十一次监事会审议通过[3] - 关联股东需回避表决,包括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及相关关联股东[3] 投票规则 - 股东可通过证券公司交易终端或互联网投票平台(vote.sseinfo.com)参与网络投票,首次使用需完成身份认证[5] - 持有多个账户的股东表决权数量按全部账户持股总和计算,重复投票以第一次结果为准[5] - 融资融券投资者需提供证券公司授权委托书及身份证明文件[6][8] 参会登记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7月24日A股收盘后登记在册股东[7] - 法人股东需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及法定代表人证明,自然人股东需持身份证及持股凭证,委托代理人需额外提交书面授权书[7][8] - 登记可通过信函或电子邮件方式,联系方式包含电话0573-89100971及邮箱zqsw@fulai.com.cn[8] 其他安排 - 会议资料将提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3] - 参会股东需自理食宿及交通费用[8]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奋力“后来居上”——重访边区看山东菏泽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 2025-07-11 20:51
红色基因传承 - 菏泽作为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域,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红三村"(刘岗村、曹楼村、伊庄村)是鲁西南抗日根据地大本营[2] - 当地通过革命纪念馆、义务讲解等形式强化红色教育,新一代菏泽人持续传承奋斗精神[2][3] - 红色基因转化为新时代建设和美乡村的精神动力,基础设施全面升级[2] 黄河经济带发展 - 黄河菏泽段全长185公里,历史上既是抗战防线也是水患源头,近年通过滩区迁建工程解决民生痛点,1100余户居民实现从土坯房到现代化楼房的"三级跳"[3] - 沿黄产业布局加速,东明县运动鞋加工厂、郓城县月饼加工生产线等成为滩区发展新引擎[3] - 菏泽规划"七大品质提升工程",目标打造鲁苏豫皖四省交界中心城市[4] 绿色产业升级 - 菏泽经济总量从"全省垫底"跃升至"中游水平",增速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5] - 新能源产业快速扩张:龙蟠科技磷酸铁锂项目投产、"铁锂1号"正极材料量产,牡丹区78亿元超电动力电池、鲁西新区130亿元海辰零碳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落地[5] - 传统牡丹产业向深加工转型,开发出籽油、化妆品、文创等衍生产品,产业链价值显著提升[5] 区域经济定位 - 菏泽通过"居住、交通、生态、风貌、管理、文明、安全"七大工程强化区域中心地位[4] - 绿色智能制造业集群初现规模,单县75亿元纺织新材料智能制造产业园、郓城县3亿元中储物流仓储项目等形成多产业协同格局[5]
太力科技(301595)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11 20:40
公司发展规划 - 短期巩固主营业务和现有市场,推进新产品落地实现稳健发展 [1] - 中期聚焦产能规模升级与境外市场拓展,构建全球化产业布局 [1] - 长期以材料领域创新为核心,深耕技术突破,拓展多元应用边界引领行业发展 [1] 研发创新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二十多年持续投入时间与人才成本进行研发创新 [1] - 以新材料技术为核心,深耕纳米技术,构建多个复合材料技术平台,形成多元产业生态 [1] 业绩增长原因 - 以数字化为引擎,融合AI工具赋能全链路效能跃升推动业绩增长 [2] 人才管理 - 对工程师考核需形成“研产销”闭环价值贡献 [2] - 建立物质与精神双维度激励体系留住研发人才 [2] 资金投入方向 - 未来2 - 3年聚焦基础与应用创新研究深化、核心人才梯队建设、市场用户洞察升级及数字化能力跃迁加大投入 [2]
屹通新材: 关于增加公司2025年度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授信额度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1 17:16
公司授信额度调整 - 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及第三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增加2025年度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综合授信额度的议案 [1][2] - 2025年拟向金融机构申请的综合授信额度从不超过人民币80,000万元增加至不超过人民币(具体上限未披露) [2] - 新增授信额度将用于日常经营及业务发展需求 授信期限为一年且额度可循环使用 [2] 授信用途及担保安排 - 授信资金用途包括新项目建设 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 票据贴现 开具银行承兑等业务 [1] - 公司以自有资产为授信额度申请提供担保 具体担保条款以最终协议为准 [1] 审批程序及授权 - 原授信额度已获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批准实施 新增额度需提交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 [1][2] - 董事会授权董事长或其指定人员在额度内分割调整授信 并决定具体合作金融机构 利率 期限等条件 [2]
浙江海洋大学贺义雄:浙江海洋经济差异化突围,需强化海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中国经营报· 2025-07-11 15:26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 - 2024年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 [1]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重创新驱动和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1] - 广东省、山东省、海南省等沿海省份积极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形成标杆样本 [1] 浙江省海洋经济现状 - 2024年浙江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2012.4亿元,同比增长6.5% [1] - 浙江省海洋生产总值在全国沿海省份中位居中游,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海洋新兴产业规模偏小、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2] - 与广东省、山东省相比,浙江省在海洋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差距 [1] 浙江省海洋经济优势 - 政策支持与战略规划完善,出台一系列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3] - 产业基础雄厚,涵盖油气全产业链、临港装备、港航物流、海洋渔业、滨海文旅、海洋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 [3] - 海洋交通运输和船舶制造具有显著优势 [3] - 开放合作水平高,与多国建立广泛合作关系,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4] - 注重区域协同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优化资源配置 [4]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建议 - 统筹资源、资本、技术、制度、数据等要素,实现高效配置 [4] - 强化海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 [5] - 加强海洋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海洋信息化水平 [5] - 依托宁波舟山港优势,发挥数字化条件,搭建专业平台,结合航运、金融、贸易、物流资源 [6] - 聚焦海洋电子信息、新能源、工程装备、新材料、绿色渔业等高科技产业 [7] -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环境建设,深化科研机构、高校与龙头企业合作 [7] - 推动海洋科技国际交流合作,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培育创新型涉海企业 [8]
宁德市妇联:巾帼服务暖人心 赋能产业促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7-11 14:54
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11日电 (刘佳洁)近年来,宁德市打造形成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 料、铜材料等四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成为该市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为切实增强主导产业企业员工归属感,促进家庭和谐,为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温暖动能,宁德市妇 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聚焦重点产业,立足职能推出"家+幸福"三年行动,为主导产业企业及员工 家庭,精准送上政策、平台、健康、文化、亲子服务。 思想引领聚合力 巾帼榜样树标杆 "携手大产业 一起向未 来"巾帼送暖进企业系列活动现场。宁德市妇联 供图 宁德市妇联依托"巾帼心向党"行动,联合多部门走进企业,深入解读"关爱女性健康"保障政策、"巾帼 富宁贷"优惠贷款、"三都澳英才卡"住房优惠等政策红利,同时宣传"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三八红旗 手""巾帼文明岗"等"妇"字号荣誉评选标准,助力女性员工用好政策、争取支持。 在典型培树方面,宁德市妇联持续发力,陆续推出巾帼岗位建功新"时代"采展播宣传专栏,展播女新科 技工作者风采,进一步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广大妇女在时代新征程上创新、实干、奋斗的热 情。 搭建平台促交流 赋能巾帼创新功 为激发企业女性员工的奋 ...
上海奉贤:持续壮大高端胶黏剂、功能性涂料、高性能树脂等领域产业集聚规模 大力发展高性能碳纤维、无机纤维等
快讯· 2025-07-11 10:43
行业发展规划 - 上海市奉贤区发布《奉贤区通用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重点发展高端胶黏剂、功能性涂料、高性能树脂、工程塑料、聚氨酯、高性能碳纤维、无机纤维等领域 [1] - 以杭州湾开发区为重点深化奉贤化工新材料特色产业园建设,加强与上海化工区联动合作 [1] - 以工业综合开发区、四团镇为重点,联动东方美谷、临港等周边区域发展高性能碳纤维、无机纤维产业 [1] 产业集聚方向 - 高端胶黏剂、功能性涂料、高性能树脂领域依托康达新材、金力泰、保立佳等重点企业持续壮大产业规模 [1] - 工程塑料、聚氨酯领域以大韩道恩、尼伦化学等企业为核心推动产业集聚 [1] - 高性能碳纤维、无机纤维领域依托西格里、榕融等企业培育骐杰碳素等潜力企业 [1] 下游应用领域 - 高性能碳纤维、无机纤维产业将吸引光伏、电池、汽车、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企业加速集聚 [1]
终于扭亏!山西这家上市公司半年报预喜,背后原因是……
搜狐财经· 2025-07-11 09:48
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7000万元到9000万元,实现扭亏[1] - 2023年上半年、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66万元、-4943万元[1] - 2023年、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亿元、-1.86亿元[1] - 扣非净利润预计为-5600万元到-4000万元,仍为负值[1] 业绩变动原因 - 贵金属业务因市场行情回升转回存货跌价准备[1] - 转让部分土地使用权确认资产处置净收益1.19亿元[1] - 收到太原市财政局土地出让补助资金500万元[1] 公司历史与转型 - 前身为太化股份,成立于1999年,2000年上市[2] - 2010年底被原阳煤集团托管,后更名为华阳新材,定位为华阳集团新材料业务资产整合平台[2] - 化工资产逐步剥离,2021年仅保留贵金属回收加工和配售电业务[4] - 转型锚定碳基新材料,重点发展生物可降解塑料业务[4] - 2021年-2024年连续四年亏损[5] 人事变动与资产运作 - 2024年2月原董事长武跃华辞职,3月副总经理耿志强、李诗水辞职[6] - 2024年3月选举梁昌春为董事长,聘任苗秀江为副总经理[6] - 2024年11月转让土地至控股股东太化集团,获得逾亿元资金[6] 未来经营策略 - 贵金属回收产业强化经营管理,加强存货管理,加快资金周转[7] - 生物降解新材料产业利用产业链优势,采取柔性化生产模式,调整产品种类以扩大市场份额[7]
2025年江苏镇江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四群八链”产业已成为全市制造业稳定增长的主引擎[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1 09:18
镇江市宏观经济分析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5540.01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第二产业增速最快达6.2%,第三产业占比最高达51.0% [3] - 2025年一季度GDP达1454.32亿元,同比增长6%,人均GDP达17.17万元(24106美元) [3]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24年增长6.6%,重工业增速(8.0%)显著高于轻工业(2.5%),2025年一季度增速提升至7.7% [5] "四群八链"产业体系 - 四大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数字经济/新材料)2024年开票销售4126.1亿元,占规上工业76.0%,较2021年提升27.6个百分点 [1][16] - 八条重点产业链(含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等)2024年开票销售3683.4亿元,占比67.9%,较2021年提升31.1个百分点 [1][16]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57.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激增148.8%,钢质船舶产量增长214.7% [18] 产业政策与创新 - 实施"876"创新引领工程,2024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4.7% [7] - 2024年出台《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意见》,目标2026年形成3-4个千亿级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43% [13] -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2025年目标国家级"小巨人"50家,省级497家,研发投入强度要求4%以上 [15] 重点企业与上市情况 - 上市公司总数达25家(境内22家),2025年新增天工科技登陆北交所 [22] - "八链"规上企业1177家(占比39.9%),百亿级企业11家均为"四群八链"企业 [24] - 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包括二重(镇江)重型装备等1800家规上企业(占比61.1%) [24][26] 区域产业布局 - 丹阳市聚焦眼镜/汽车零部件等七大产业,扬中市形成工程电气/新能源四大主导产业 [20] - 句容市重点发展"两群三链",京口区构建"1+4"特色产业体系(含楼宇经济/高端装备制造) [20] - 装备制造业呈现"东部主导"格局,大企业集中在经开区/丹阳市/扬中市 [18][20] 投资与产业链建设 - 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制造业投资增长12.3% [9] - 实施"链长制"推动强链补链,支持链主企业增资扩股和技术改造 [15] - 科技招商聚焦"三高一资"型项目,强化"四群八链"产业链融合 [15]
阿科力朱学军:以破局者的姿态领跑新材料赛道
上海证券报· 2025-07-11 02:27
公司战略与经营理念 - 公司坚持"市场驱动+技术赋能"的双轮驱动模式,认为技术与市场是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 [2] - 经营哲学强调科技创新虽难获暴利,但能赋予企业永续生命力,在高分子材料领域持续深耕 [2] - 采用"政策导向+技术适配"策略:2010年布局聚醚胺,2015年启动COC研发,2023年拓展光学材料新能源应用 [7] COC材料突破与布局 - 国内COC材料曾100%依赖日本进口,手机镜头中COC成本占比达20% [3] - 历时11年攻克COC本土化技术,完成200多次催化剂筛选实验,解决微黄和批次稳定性问题 [4] - 2025年国内COC需求预计超2万吨,公司规划2026年产能达1.2万吨,已通过部分大客户认证 [4] - 年产1万吨高透光材料项目(二期5000吨)已投产,总规划COC产能2万吨/年 [4] - COC在HUD、电容器薄膜、医药包装(认证周期3-5年)等领域具有增量需求 [4][5] 聚醚胺业务发展 - 聚醚胺主要用于风电叶片环氧树脂固化剂,2021年需求激增推动产能从2018年5000吨扩至2023年2万吨 [5] - 当前风电行业疲软导致产品售价和毛利率大幅下滑,公司提前布局差异化路线 [5] - 将业务拆分为风电大宗品(转移至低成本潜江基地)和特种小品种(毛利率高15个百分点) [5] - 海外市场突破:与跨国公司签订排他性供货协议,进入斯伦贝谢页岩气开采供应链 [6] 产能与人才规划 - 2025年潜江基地2万吨聚醚胺投产,2026年无锡1万吨COC二期项目落地,形成"湖北成本中心+江苏研发中心"格局 [7] - 研发团队由中科大毕业生领衔,生产负责人具数十年石化/精细化工背景,30岁骨干已能独当一面 [7] - 建立核心骨干持股平台,强调产业传承的本质是能力传承而非血缘传承 [7] 行业地位与愿景 - 在风电叶片材料、光学聚合物等领域成为行业标杆 [2] - 目标未来10年在光学材料领域成为全球前三供应商,推动中国造高端聚合物进入手机、汽车等终端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