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信息
icon
搜索文档
江西省经济运行平稳向好顺利实现“双过半”
搜狐财经· 2025-07-19 09:19
江西省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6719.6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 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 [1] - 三次产业协同发力 农业总产值1458.8亿元同比增长3.8% 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 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 有色金属等4个重点产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1] - 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8%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6.5% 商务服务业增长23.6% [1] 投资与消费表现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4% 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2] - 亿元以上在建项目7542个 拉动投资增长5.3个百分点 [2]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94.7亿元 同比增长5.3% 通讯器材等三类商品零售额增速超30% [2] 创新发展动能 - 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9.3% 拉动工业投资增长3.3个百分点 [2]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 高技术产业持续引领经济增长 [2] 经济发展质效 - 城镇新增就业27.7万人 完成年度计划的67.6% [3]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0% [3] - 民间投资同比增长6.3% 占全部投资的54.8% [3]
上半年全省GDP同比增长5.7%
河南日报· 2025-07-19 07:35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全省GDP达31683 80亿元 同比增长5 7% 高于全国0 4个百分点 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 [1] - 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2252 14亿元(同比+2 7%) 第二产业12189 39亿元(+6 0%) 第三产业17242 27亿元(+6 0%) [1] 农业生产 - 夏粮产量750 01亿斤保持稳定 中药材产量20 89万吨(+2 4%) 鲜切花1 31亿枝(+15 0%) 盆栽植物3933 18万盆(+8 5%) [1] 工业制造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 4% 高于全国2 0个百分点 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 8% 贡献率达90 7% [2] - 重点产业链群工业增加值增长9 5% 汽车制造业(+24 5%) 电气机械(+21 2%) 电子信息产业(+11 1%) [2]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 9%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0 7% 新能源汽车产业(+30 5%) 新一代信息技术(+13 3%) [3] 服务业发展 -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 0% 影视节目制作企业营收增长89 0% 微短剧产业链覆盖创作至海外发行全环节 [2] 投资与消费 -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 1% 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9 3% 重点产业链群投资增长25 2% [3] - 民间投资增长8 3% 高于整体投资增速3 2个百分点 [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01 55亿元(+7 2%) 网上零售额2441 08亿元(+16 3%) [3] 新兴产业 - 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93 4% 服务器增长48 2% 新能源汽车增长34 9% [3]
善用比较优势强化技术引领 江西聚力建设制造业重点产业链
经济日报· 2025-07-19 05:59
江西省制造业发展 - 江西省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 3% [1] - 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 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电子信息 有色金属 装备制造等12条重点产业链引进省外项目资金占比70%以上 [2] 企业案例与技术突破 - 赣州好朋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全球首创"光子系列智能选矿设备"获得哈萨克斯坦沙尔基亚锌业大额订单 [1] - 公司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0% 出口增长160% [1] - 江西聚焦传统优势产业链 推动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 促进新能源 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1] 政策支持与未来规划 - 印发《关于市场监管助推"1269"行动计划二十条措施》 强化质量强链与标准稳链 [2] - 围绕氢能 储能出台相关政策 南昌 九江 宜春等地制定优化营商环境与数字化转型支持政策 [2] - 计划推进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 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 建立贷款奖补机制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2]
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国1/4!广东智造这样卖全球
南方都市报· 2025-07-19 00:04
广东外贸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广东货物贸易进出口4 55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 其中出口2 89万亿元 增长1 1% 进口1 66万亿元 增长9 5% [1] - 广东外贸进出口 出口 进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占全国比重达20 9% 对全国外贸增长贡献率达28% [1] - 广东外贸已连续8个季度保持正增长 展现出较强韧性 [1] 出口产品结构分析 - 机电产品出口1 96万亿元 增长7 2% 占全省出口总值67 8% 其中电子元件出口2954亿元 增长17 3%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2154 1亿元 增长15 9% [2] - 高技术产品出口5054 3亿元 增长13 3% 机床出口增长18 7% 无人机出口增长29 2% "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28 8% 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增长11 2% [2] - 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1/4 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 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超四成 [3] 进口产品结构分析 - 机电产品进口1 16万亿元 增长19 3% 占进口总值70 1% 其中中央处理部件进口增长322 5% 航空器零部件增长27 5% 集成电路增长14 3% [2] 制造业发展情况 - 已形成电子信息 新能源等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拥有8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3] - 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 15个行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3] -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4 7% 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增长42 2% 工业机器人增长34 0% 服务机器人增长23 0% 民用无人机增长58 2% [3] 企业国际化布局 - TCL 比亚迪 亿纬锂能等企业在东南亚投资兴建海外工厂 形成"链式出海"新模式 [4] - 大疆创新参与全球首个无人机载荷接口标准制定 推动中国智能硬件标准全球化 [4] - 新能源车 动力电池等领域"广东智造"已成为国际"金字招牌" [4]
创历史新高!北京上半年工业和信软业合计增加值突破9000亿元
新京报· 2025-07-18 18:24
7月18日,记者从2025年二季度北京市工业和信息软件业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了解到,上半年工业 和信息软件业合计实现增加值突破900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2%,创历史新高,对全 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6%。 全球影响力加速提升,高水平举办全球数字经济大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办会,发起成立"全球数 字经济城市联盟",联合40余个国际核心城市,深化数字基建与跨境规则协同;"数字友好城市"理念获 国际共识,发布《全球数字友好倡议》并落地可持续创新实验室,16家领军企业入驻北京出海基地,为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贡献北京智慧。 高精尖产业资金累计支持金额接近20亿元 规上工业实现产值1.35万亿元,连续16个月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据介绍,上半年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均呈现快于一季度的加速增长态势。规上工业实现产值1.35万亿元, 增加值同比增长7%,已连续16个月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长水平;1-5月信息软件业实现营收接近1.4万亿 元,同比增长13.8%,利润总额增长28.8%,规模、增速均居全市各行业首位。 同时,投资动能持续迸发,上半年工业重点产业完成投资463.3亿元,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制 ...
Rime创投日报:10 亿!西北地区首只AIC基金设立-20250718
来觅研究院· 2025-07-18 17: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7月17日国内外创投市场合计披露29起投融资事件,其中24家国内企业,5家国外企业,融资总额约110.36亿元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募资事件 - 7月16日,总规模10亿元的陕西金资工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在西咸沣西新城注册设立,由金资基金担任管理人,工银资本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联合西安市工业倍增引导基金共同发起,聚焦电子信息产业 [3] - 7月16日,赛智伯乐人工智能科创基金(众创叁期)创立大会在滨江区举办,发起股东包括圣奥集团等,重点关注人工智能科创领域 [5] 大额融资 - 7月17日,鲲KUN完成超5000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GSR Ventures等机构,是一家以稳定币支付及金融服务为核心的创新型科技企业 [6] - 7月17日,粒界科技完成近1000万美元B3轮融资,由锡创投等领投,融资资金用于3D图形引擎AI化升级等,是实时图形视觉技术提供商 [7] - 7月17日,思维天空完成超1000万美元Pre - A轮融资,专注于打造AI协作平台YouMind,解决内容创作领域多模态整合痛点 [9] 政策聚焦 - 7月16日,大连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等产业 [10] - 7月1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调整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政策,征收门槛从130万元下调至90万元,二手超豪华车免征消费税 [11] - 7月17日,深圳市政府印发相关文件支持微短剧产业,对符合条件的作品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 [12][13]
成都市制造业特色产业园发展规划出台 2030年底特色产业营收破1.5万亿元
四川日报· 2025-07-18 15:56
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水平方面,推动国有平台公司加快向产业投资运营商转型,支持园区引进国内外 优质园区运营商。围绕特色产业方向搭建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引进建设创业孵化载体。推动国有平台公 司成立专业化招商公司,引入产业链龙头企业、关键配套企业,支持区(市)县设立特色产业专项子基 金。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近日印发《成都市制造业特色产业园发展规划(2025—2030年)》(以下 简称《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底,特色产业园错位协同、特色发展、相互赋能, 特色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5万亿元,特色产业集聚度达到80%以上,特色产业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 收入占全市比重达到60%。 按照全市统筹、错位协同的布局,《发展规划》围绕"6+9+10"现代化工业体系建设,综合考虑各 区(市)县特点,差异化布局产业细分领域主要承载地,明确在全市25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范围内,选 取产业基础较好、相对集中连片、具有空间保障能力的区域开展特色"园中园"培育,并从中认定一批市 级特色产业园。《发展规划》明确,到2030年,建成12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优产业市级制造业特 色产业园,建成16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兴产业市 ...
甘肃省数字经济发展部门联席会议暨调度推进会召开
中国发展网· 2025-07-18 15:04
甘肃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 甘肃省系统推进各领域数字化建设 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断夯实 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初见成效 数字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产业数字化转型提档加速 公共服务数字赋能不断推进 数字化转型带动企业效益明显提升 [1] 重点发展领域 - 支持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庆阳集群建设 持续推进"双千兆"网络建设 [2] - 积极布局发展新兴产业 构建人工智能创新生态 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条 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2] - 加快推动产业数智转型 分层次培育5G工厂 智能工厂等 探索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 打造数字消费新场景 推动文旅产品向"云"上拓展 [2] 数据要素市场培育 - 大力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建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 推动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 打造数据流通基础设施 [2] 政策支持体系 - 加强完善政策供给 构建数字经济政策体系 鼓励因地制宜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 大力推动招商引资 加大要素保障力度 [2]
龙华区发布人才新政 人才奖励最高达300万元
南方都市报· 2025-07-18 11:54
南都讯记者张小玲实习生何昕怡龙华区深化实施青年人才集聚工程,给予符合条件的本科、硕士、博士 毕业生3万、5万、10万元落户补贴,青年人才最高可领取安家补贴等奖励85万元。7月17日上午,龙华 区举行"龙舞华章"人才系列政策发布暨百场宣讲活动启动仪式,新发布的"龙舞华章"人才系列政策,人 才奖励最高达300万元,创业资助最高达1500万元。随着市区加码人才引进力度,展示了深圳新一轮高 质量发展对人才的渴求和重视。 人才奖励最高达300万元,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 为营造最好的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7月17日上午,龙华区举行"龙舞华章"人才系列政策发布 暨百场宣讲活动启动仪式,以最大的诚意、最优政策、最好的服务,向全球发出求贤若渴的龙华强 音。"龙舞华章"人才政策自2014年出台以来,12年内历经四次升级。7月17日,新发布的"龙舞华章"人 才系列政策涵盖经济社会发展11个专项政策。与往期政策相比,全新升级的人才新政在覆盖面、制度延 续性与灵活性,以及支持力度方面具有"六个更加"的比较优势。 区工作满3年的青年人才,还将额外获得1万元岗位奖励。在住房方面,实施"青龙栈"青年公寓计划,青 年人才可申请保障性 ...
2025年安徽省宣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落实“2+3+4”产业链专班“七个一”工作机制,前瞻布局新型储能、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赛道[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8 09:27
宣城市产业体系与经济发展 - 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是全省唯一与江苏、浙江两省毗邻的地级市,也是安徽省距离上海直线距离最近的城市,成为长三角产业梯度转移的"桥头堡"和安徽省东向发展的"前沿阵地"[1][4] - 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53.5亿元,同比增长5.8%,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9.1:44.2:46.7,呈现第二产业引领增长、第三产业稳步提升的协调发展格局[5] - 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2024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724.3亿元,同比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8.9%[7] 主导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 - 创新构建"2+3+4"产业矩阵:重点培育汽车零部件、新能源两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协同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装备、新材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绿色食品、精细化工、纺织、碳酸钙四大特色传统产业[1][18] - 汽车零部件产业2024年产值达850亿元,同比增长20%,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5家,总数达425家,位居全省第三位[8] - 新能源产业2024年产值达750亿元,同比增长74.4%,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集群跻身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8][24] - 高技术制造业成为重要引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25.9%,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43.4%,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8.6%[8]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8%,首次超越全国平均水平,位列全省第五,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单[11] - 创新主体培育成效显著,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2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04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7.8%[11] - 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总数3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0家(总数480家),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113件,同比增长44%[11] - 2024年产业链招商签约项目596个,总投资2269.6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5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至43%[11] 产业空间布局与区域协同 - 创新构建"一屏两廊三区多中心"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强化生态保护与差异化农业发展[20] -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重点推进"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建设,积极参与G60科创走廊、宁杭生态经济带等跨区域合作[21] - 形成"一核两区"产业空间框架:中心城区综合发展核聚焦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郎广宁智造经济发展区打造高端制造集群,泾旌绩美丽经济发展区发展旅游、文化、大健康等美丽经济[22] 未来发展趋势 - 短期内聚焦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汽车零部件产业将突破轻量化材料、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关键技术,新能源产业将聚焦异质结电池技术迭代[27][29] - 中长期将前瞻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依托广德通用机场资源发展无人机物流、航空旅游等低空经济应用场景[30] - 推动产业低碳转型,构建循环经济体系,推广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建设零碳产业园[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