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讯

搜索文档
港股红利ETF博时(513690)成交额超1亿元,机构继续看好稳定股息的红利策略持续性
新浪财经· 2025-06-20 10:41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20日10:27,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HSSCHKY)上涨0.54%,成分股中煤能源(01898)上涨3.23%,工商银行(01398)上涨2.16%,中国财险(02328)上涨2.04%,中国太保(02601)上涨1.80%,中国银行(03988)上涨1.57% [3] - 港股红利ETF博时(513690)上涨0.30%,最新价报1元,盘中换手2.41%,成交1.01亿元,近1周日均成交2.01亿元 [3] -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7.89%,包括兖矿能源(01171)、恒隆地产(00101)、恒基地产(00012)、电讯盈科(00008)、信义玻璃(00868)等 [5] 港股红利ETF博时资金与规模 - 港股红利ETF博时最新规模达42.03亿元,最新资金净流出600.50万元,但近5个交易日内有4日资金净流入,合计净流入8465.78万元,日均净流入1693.16万元 [3] - 杠杆资金持续布局,港股红利ETF博时连续4天获杠杆资金净买入,最高单日净买入336.62万元,最新融资余额达866.50万元 [4] 港股红利ETF博时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19日,港股红利ETF博时近2年净值上涨33.06%,在指数股票型基金中排名86/2207(前3.90%) [4] - 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24.18%,最长连涨月数为3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3.44%,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4.99% [4] - 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为10.31%,近1个月夏普比率为1.40,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39%,回撤后修复天数为37天 [4] - 近半年跟踪误差为0.067%,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0% [4] 行业与政策展望 - 开源证券指出,随着降准、降息落地及关税政策调整,信用环境有望修复,预计2025年全年贷款增量同比基本持平,银行经营业绩表现稳定,营收和净利润增速稳步回升 [3] - 稳定股息的红利策略持续性被看好 [3]
鹏华基金余展昌:恒生中国央企指数仍具投资价值
中国经济网· 2025-06-18 10:35
央企股表现 - 恒生中国央企指数6月以来涨幅超4.5%,近一年涨幅近20% [1] - 鹏华恒生中国央企ETF表现优异,受益于避险情绪驱动 [1] - 恒生中国央企指数自2023年4月17日发布以来上涨21.08%,远超同期恒生指数17.72%与上证指数1.51%的涨幅 [2] 行业与成分股 - 恒生中国央企指数行业权重前三为金融业(43.4%)、能源业(22.4%)和电讯业(17.1%) [2]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移动、中国海洋石油和中芯国际等龙头公司 [2] - 国防军工与石油石化板块领涨指数成分股 [1] 市场驱动因素 - 伊以冲突升级加剧国际政治边缘紧张局势,油价、金价飙升,风险偏好下降驱动资金涌向央企板块 [1] -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提振市场对国企的投资情绪 [1] - 港股大市中160家国企市值占大市总市值的53%,2023财年收入占比高达66% [1] 政策与改革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 [2] - 国企改革有望为国企带来新的增长动力,促进其业绩提升 [2] 未来展望 - 央企估值水平较低,市值管理纳入考核叠加并购重组进程加速,估值中枢有望抬升 [3] - 低利率环境下,险资、养老等中长期资金或加大对高股息央企指数的配置力度 [3] - 港股流动性改善有望收敛AH股溢价,恒生中国央企指数受益于此 [3] - 美联储放缓降息节奏制约全球流动性,压制港股风险偏好修复,重组资金对央企的配置偏好 [3]
星展:上调联通目标价至12.1港元 料云业务推动盈利及股息增长
快讯· 2025-06-16 12:23
目标价调整 - 星展将联通H股目标价从11 1港元上调至12 1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1] 股息增长 - 公司2023年每股全年股息为0 40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0 1% [1] - 派息比率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至60% [1] - 预计派息率将在2025年逐步提高至65% [1] 业务驱动因素 - 云业务将成为推动公司盈利及股息增长的主要动力 [1]
华之杰: 华之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网上发行申购情况及中签率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0 20:47
发行概况 - 苏州华之杰电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并在主板上市,申请已获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通过及中国证监会注册同意(证监许可〔2025〕761号)[1] - 本次发行采用战略配售、网下发行与网上发行相结合的方式,保荐人及主承销商为中信建投证券[1] - 发行股份数量为2,500.00万股,初始战略配售数量为500.00万股(占20.00%),最终战略配售数量与初始一致[2] 发行结构及价格 - 发行价格确定为19.88元/股,网上初始发行800.00万股(占扣除战略配售后数量的40.00%),网下发行1,200.00万股(占60.00%)[2] - 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下最终发行量调整为400.00万股(20.00%),网上最终发行量增至1,600.00万股(80.00%)[5] - 战略配售投资者认购资金已足额汇至指定账户,无需向网下回拨[2] 申购数据 - 网上有效申购户数为11,054,785户,有效申购股数64,250,198,500股,初步中签率0.01245132%[5] - 因网上有效申购倍数达8,031.27倍(超过100倍),触发回拨机制,将800.00万股从网下回拨至网上[5] - 回拨后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未披露具体数值,但配号总数为128,500,397个[5] 缴款与限售安排 - 投资者需在2025年6月12日(T+2日)16:00前足额缴纳新股认购资金[2] - 网下投资者获配股份中10%限售6个月(自上市日起计算),其余部分上市即可流通[3] - 网上投资者连续12个月内累计3次中签未缴款将面临6个月禁止申购处罚[5] 发行流程 - 网上摇号抽签于2025年6月11日(T+1日)进行,中签结果将于6月12日在上交所官网公布[5] - 若网下和网上缴款认购股份合计不足扣除战略配售后数量的70%,发行将中止[4]
恒指收跌131点,两万三失而复得
国都香港· 2025-06-03 15:13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港股市场展开,分析恒指走势及影响因素,介绍宏观与行业动态,还提及多家上市公司重要事件,为投资者提供市场信息与投资参考 [3][4][7] 海外市场重要指数表现 - 道琼斯工业指数收市 42305.48,幅度 0.08%;标普 500 指数收市 5935.94,幅度 0.4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市 19242.61,幅度 0.67%;英国富时 100 指数收市 8774.26,幅度 0.02%;德国 DAX 指数收市 23930.67,幅度 -0.28%;日经 225 指数收市 37637.24,幅度 0.44%;台湾加权指数收市 21002.71,幅度 -1.61% [2] - 内地股市,上证指数收市 3347.49,幅度 -0.47%;深证成指收市 10040.63,幅度 -0.85% [2] - 香港股市,恒生指数收市 23157.97,幅度 -0.57%;国企指数收市 8359.26,幅度 -0.86%;红筹指数收市 3936.85,幅度 -0.93%;恒生科技指数收市 5134.11,幅度 -0.70%;AH 股溢价指数收市 134.34,幅度 1.14%;恒生期货(6 月)收市 23138,幅度 0.52%;恒生期货(7 月)收市 23129,幅度 0.52% [2] 港股市场表现 - 恒指昨日裂口低开 246 点,报 23043,开市跌穿 20 天线,沽压增加,跌穿两万三大关及 50 天线,一度泻 621 点,低见 22668,后跌幅收窄,最终收报 23157,跌 131 点或 0.6%;国指跌 0.9%,报 8359;科指跌 0.7%,报 5134;大市全日成交 1452.45 亿元 [3] - 蓝筹股中,阿里巴巴下滑 0.6%,报 113.2 元;美团跌 1.7%,造 135.7 元;快手降 1.6%,造 52.45 元;工行跌 1.4%,造 5.63 元;周大福扬 3.2%,造 11.54 元 [3] 宏观&行业动态 零售行业 - 香港 4 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临时估计为 289 亿元,按年跌 2.3%,连跌 14 个月,逊于预期;扣除价格变动后,总销货数量跌 3.3%;4 月网上销售占 8.1%,价值 23 亿元,跌 3.5%;今年首 4 个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按年下跌 5.6%,网上销售价值跌 2.2%,总销货数量下跌 7.2% [7][9] - 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谢邱安仪预料零售销售已跌近见底,下半年跌幅相对轻微,部分月份或微升;4 月关税战影响股市及长假期使市民外游或北上消费,影响本地市场;5 月黄金周效应首两天受惠后回落,表现好于预期 [7] 金融行业 - 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鲍克运称中小企「百分百担保特惠贷款」和「百分百担保个人特惠贷款计划」坏账率高属预期,两款产品今年 5 月中实际累计坏账率分别为 15.6%及 19.3%,低于假设值,但坏账难免增加 [8] 矿产行业 - 内地加强战略矿产出口全链条管控,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印发实施相关部署,贵州、湖南、广西等地采取相应措施 [10] 上市公司要闻 - 安踏体育完成对德国户外服饰品牌「Jack Wolfskin」业务收购,目标公司成其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交易基础对价 2.9 亿美元(约 22.62 亿港元) [11] - 迪生创建截至 3 月底止全年股东应占溢利 1.98 亿元,按年跌 43.55%;每股盈利 50.4 仙,不派末期股息;期内收入 19.22 亿元,按年跌 19.93% [12] - Vodafone 集团与长和旗下公司完成合并英国电讯业务,Vodafone 持 51%股权,长和持 49%股权,合并公司将投资 110 亿英镑建 5G 网络 [13] - OSL 集团购买目标公司 Evergreen Crest Holdings Ltd 90%股权,代价 1500 万美元(约 1.17 亿港元),将进入印度尼西亚数字资产市场 [14]
港股电讯设备板块走强,维太创科(06133.HK)涨5.88%,鸿腾精密(06088.HK)涨近4%,汇聚科技(01729.HK)、比亚迪电子(00285.HK)、中兴通讯(00763.HK)等跟涨。
快讯· 2025-05-29 09:51
港股电讯设备板块表现 - 维太创科(06133 HK)股价上涨5 88% [1] - 鸿腾精密(06088 HK)股价上涨近4% [1] - 汇聚科技(01729 HK)、比亚迪电子(00285 HK)、中兴通讯(00763 HK)等公司股价跟随上涨 [1] 行业整体趋势 - 电讯设备板块呈现集体走强态势 [1] - 板块内多家公司股价出现显著涨幅 [1]
自由现金流资产系列 11:港股自由现金流行业比较
华创证券· 2025-05-24 15:53
报告核心观点 - 港股自由现金流回报领先行业为煤炭、工用运输、主要零售商、石油天然气、电讯;相对靠后行业包括农业、半导体、医疗设备服务等,投资逻辑主要为 EPS 弹性 [2][13] - 从自由现金流相关基本面数据来看,不同行业在资本开支比例、净营运资本变化比例、自由现金流比例、股东回报比例和自由现金流剩余比例方面表现各异 [3][14] - 对港股自由现金流回报率较高的互联网、煤炭、工用运输、主要零售商、石油及天然气、电讯等行业进行梳理,分析其现金流情况及需关注的要点 [4][5][15] 港股行业自由现金流横纵比较 自由现金流回报领先与靠后行业 - 对比恒生二级非金融行业近 10 年平均自由现金流回报率,领先且 2024 截面为正的行业有煤炭 17%、工用运输 14%、主要零售商 11%、石油天然气 10%、电讯 10%,多为消费&服务&资源类行业;靠后行业平均自由现金流回报为负,包括农业、半导体等 [2][13] 自由现金流相关基本面数据 - **资本开支比例**:近 10 年平均主要零售商 31%、纺服 32%等比例较低,多数显示进入存量经营阶段;高资本开支行业包括医疗设备服务、半导体等 [3][14] - **净营运资本变化比例**:近 10 年平均较低的为农业、地产等,农业波动大,汽车资金占用能力强;较高的为医药生物、媒体娱乐等 [16] - **自由现金流比例**:近 10 年平均相对领先的为主要零售商 62%、软件 52%等,均为资本开支比例较低行业;靠后的为医疗设备服务、农业等 [3][16] - **股东回报比例**:自由现金流比例近 10 年平均为正的行业中,股东回报比例平均相对领先的为家电 30%、煤炭 29%等,多为消费和资源行业;较低的包括半导体、建筑等 [3][17] - **自由现金流剩余比例**:领先的为主要零售商 34%、软件 33%等,2024 年工用运输、资讯科技器材等自由现金流水平改善;煤炭、汽车转负 [17] 港股自由现金流回报率较高行业梳理 互联网 - FCFF 回报率为 6%,选取中证港股互联网指数分析,其回报率由 21 年 0%升至 2024 年 6%,核心逻辑是龙头企业依托庞大用户生态与流量变现效率提升,FCFF/EBITDA 由 21 年 0%改善至 2024 年 88%;24 年互联网 CAPEX/D&A 回升至 1 以上,需关注后端对现金流的消耗程度 [28] 煤炭 - FCFF 回报率 8%,近 10 年平均为 17%,2024 年已连续 5 年回落;近 10 年 FCFF/EBITDA 平均为 48%,2024 年为 25%;16 年后行业自由现金流改善,当前煤价从 24 年底下行,需关注煤价中枢见底情况 [36] 工用运输 - FCFF 回报率为 19%,近 10 年平均为 14%,2024 年截面为 19%;2024 年 1747 亿 FCFF 中,航运港口 1403 亿、铁路及公路 230 亿为主要贡献细分,港口及铁路公路现金流稳定,航运呈周期性变动;物流行业资本开支力度收缩使 FCFF 充裕 [43][44] 主要零售商 - FCFF 回报率为 18%,近 10 年平均为 11%,2024 年截面为 18%;现金流充裕源于龙头企业主动优化与战略收缩,CAPEX/D&A 连续多年低至 0.5,FCFF/EBITDA 高达 79% [50] 石油及天然气 - FCFF 回报率为 6%,近 10 年平均为 10%,2024 年截面为 6%;自由现金流充裕源于油价中枢较高下的盈利韧性和资本开支优化;需关注油价下行压力,当前行业进入自由现金流回报释放期 [53] 电讯 - FCFF 回报率为 11%,行业自由现金流充裕源于用户规模刚性、资本开支长期克制,龙头企业进入"高现金流 - 高分红 - 低波动"良性周期;需关注 5G 下沉及算力投入消耗现金流程度 [5]
港股自由现金流行业比较——自由现金流资产系列11
华创证券· 2025-05-24 15:20
自由现金流回报领先行业 - 恒生二级非金融行业近10年平均自由现金流回报率领先且2024截面为正的行业有煤炭(17%)、工用运输(14%)、主要零售商(11%)、石油天然气(10%)、电讯(10%)[2][13] - 相对现金流回报靠后的行业包括农业、半导体等,平均自由现金流回报为负,投资逻辑主要为EPS弹性[2][13] 自由现金流相关基本面数据 - 近10年资本开支比例较低的行业有主要零售商(31%)、纺服(32%)等,高资本开支行业包括医疗设备服务、半导体等[3][14] - 近10年净营运资本变化比例较低的为农业、地产等,较高的为医药生物、媒体娱乐等[16] - 近10年自由现金流比例相对领先的为主要零售商(62%)、软件(52%)等,靠后的为医疗设备服务、农业等[3][16] - 自由现金流比例近10年平均为正的行业中,股东回报比例平均相对领先的为家电(30%)、煤炭(29%)等[3][17] - 近10年自由现金流剩余比例领先的为主要零售商(34%)、软件(33%)等[3][17] 现金流回报率较高行业情况 - 互联网FCFF回报率为6%,生态流量持续贡献现金流,24年CAPEX/D&A回升至1以上,需关注对现金流的消耗[4][28] - 煤炭FCFF回报率8%,需关注煤价中枢见底情况,16 - 24年FCFF/EBITDA平均显著提升至58%[4][36] - 工用运输FCFF回报率为19%,港口及铁路公路现金流稳定、航运周期波动,2024年FCFF绝对规模为1747亿[5][43] - 主要零售商FCFF回报率为18%,行业存量、企业主动优化改善现金流,CAPEX/D&A连续多年低至0.5[5][50] - 石油天然气FCFF回报率为6%,资本开支周期平稳下现金流稳定,需关注油价下行压力[5][53] - 电讯FCFF回报率为11%,关注5G下沉及算力投入消耗现金流程度,龙头企业进入良性周期[5]
市场消息:美国投资公司 RedBird Capital Partners 已同意以约5亿英镑收购英国电讯媒体集团。
快讯· 2025-05-23 16:00
市场消息:美国投资公司 RedBird Capital Partners 已同意以约5亿英镑收购英国电讯媒体集团。 ...
从中信集团上市公司矩阵看国际化布局中的协同效应与未来增长极
搜狐财经· 2025-05-21 15:36
中信集团概况 - 成立于1979年,总部位于北京,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首批成立的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 [1] - 采用"金融+实业"双轮驱动模式,业务覆盖金融、资源能源、高端制造、工程承包等领域 [1] - 连续多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控股多家上市公司,在国内外市场具有显著影响力 [1] A股上市公司 中信银行 - 中国最早成立的新兴商业银行之一,注册资本556.45亿元 [3] - 提供公司银行、国际业务、零售银行等综合金融服务,2007年上市 [3] - 中央汇金持股2.67亿股,占流通股0.48% [3] 中信证券 - 国内规模最大的证券公司,投行业务份额连续五年第一 [5] - 业务涵盖证券、基金、期货等领域,2025年债券评级"A-1" [5] - 中央汇金持股2.05亿股,占流通股1.38% [5] 中信特钢 - 全球领先的特殊钢材料制造商,产品应用于军工、汽车、能源等领域 [7] - 拥有六大产品板块,在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领域全球领先 [7] - 中央汇金持股1037万股,占流通股0.21% [8] 中信重工 - 前身为国家"一五"重点工程洛阳矿山机器厂 [10] - 拥有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组,市场覆盖全球68个国家 [10] - 2012年上市,注册资本45.80亿元 [11] 中信海直 - 中国最大通用航空运营商,业务覆盖南海、东海等海域 [13] - 主营业务包括海上石油、应急救援、低空经济等 [13] - 2000年上市,注册资本7.76亿元 [13] 中信国安 - 综合信息服务领域重要企业,子公司鸿联九五具有较强影响力 [15] - 聚焦信息技术与新材料,1997年上市,注册资本39.20亿元 [15] 中信金属 - 国内领先金属贸易商,经营铁矿石、铜、镍等产品 [17] - 拥有巴西矿冶公司、秘鲁邦巴斯铜矿等优质资产 [17] - 2023年上市,注册资本49.00亿元 [17] 中信出版 - 国内领先出版集团,经济管理类书籍市场份额领先 [18] - 运营200家中信书店,计划开发IP衍生品和AI荐书平台 [18] - 2019年上市,注册资本1.90亿元 [18] 港股上市公司 中信资源 - 从事石油、煤炭、锰矿等资源开发与贸易 [20] - 持有印尼、澳洲煤矿权益,1997年香港上市 [20] 中信股份 - 中信集团主要资产整合平台,持有中信银行、中信证券等股权 [22] - 业务覆盖金融、资源能源、制造业,1986年香港上市 [22] 中信国际电讯 - 亚太最大国际电讯枢纽之一,提供数据中心等服务 [24] - 2007年香港上市,业务包括国际话音、短信电信枢纽等 [24] 中信金融资产 - 中国四大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前身为中国华融 [24] - 核心业务包括不良资产经营、金融服务,2015年香港上市 [24] 整体评价 - 中信系上市公司在"战略管控+市场化运营"模式下保持竞争力 [26] - 当前多数标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具备低估值+高股息+战略稀缺性特征 [26] - 随着国企价值重估政策推进,有望迎来新的结构性机会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