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6月职位空缺降幅小超预期,劳动力市场“降温但未冰冻”
金十数据· 2025-07-29 22:53
AI播客:换个方式听新闻 下载mp3 音频由扣子空间生成 美国6月份的职位空缺在前两个月连续跃升后有所下降,但仍徘徊在一个表明劳动力需求总体稳定的水 平。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周二公布的数据,职位空缺从5月份修正后的771万个减少到744万个,低于市场预 期的750万个。 每个失业工人对应的职位空缺数——美联储官员作为劳动力供需平衡的一个代表指标而密切关注的比率 ——保持在1.1。在2022年的峰值时期,该比率为2比1。 一些经济学家对JOLTS数据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部分原因是该调查的回复率低且修正幅度大。招聘网 站Indeed一个每日报告的类似指数显示,6月份的职位空缺有所下降,延续了今年以来稳步下降的趋 势。 周二的另一份独立数据显示,随着对更广泛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前景的担忧有所缓解,美国7月份的消费 者信心有所增强。 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将是本周美联储政策会议的一个主要议题。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曾将劳动力市场描述 为"稳固",并以关税对通胀影响的不确定性作为维持利率稳定的理由。 外界普遍预计官员们本周会再次这样做,但一些希望提振正在放缓的劳动力市场的决策者可能会提出异 议。这一点在将于周五公布的7月份非农就业报告 ...
原蚂蚁集团副总裁,去向定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20:23
今年年初,历任蚂蚁集团副总裁、财富及保险事业群CTO的王晓航(花名"达杭")离职,令业内颇为意 外,近日其去向已定。 7月29日,中国平安正式宣布,聘任王晓航出任平安集团首席技术官(CTO)兼平安科技总经理。 中国平安表示,王晓航的加入,有助于平安集团全面提升AI技术研发与应用水平,推动自研大模型与 大数据开源平台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数字化经营、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营销、数字 化服务"五大体系,为进一步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科技驱动战略,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 注入强劲动力。 从蚂蚁集团到平安人寿,从金融科技行业到金融保险业,王晓航看似转换行业赛道,但他在蚂蚁集团的 工作经验与平安集团主业及"数字化战略"较为适配。 在蚂蚁集团任职期间,王晓航曾在第十二届中国智能产业高峰论坛上发表题为《金融大模型重塑金融产 业全链路》的主题报告,阐述了大模型技术正在以超乎预期的速度和深度改变金融业务,金融行业正面 临产业升级新拐点,并认为在智能原生时代,AI除了降本增效,也能大幅提升用户体验和生产力。 但就在2025年2月,距离CTO职位调整约两个月,王晓航便从蚂蚁离职。据媒体报道,有接近蚂蚁的业 内人 ...
从蚂蚁到平安,王晓航去向已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15:03
核心人事变动 - 蚂蚁集团前副总裁兼财富及保险事业群CTO王晓航于2025年2月离职[2][3] - 中国平安于2024年7月29日正式聘任王晓航出任集团首席技术官兼平安科技总经理[2] - 王晓航在蚂蚁集团曾管理财富、保险、消费金融、网商银行和芝麻信用等技术团队[2] 职业背景与技术专长 - 王晓航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学硕士 曾任职谷歌美国、彭博集团高级技术经理[3] - 2015年出任百度首席架构师 主导百度钱包和金融业务开发[3] - 在蚂蚁集团期间推出AI金融管家、AI金融业务助手等生成式AI产品[2] 组织架构调整影响 - 蚂蚁集团于2024年12月进行架构重组 整合支付业务成立数字支付事业群 整合六大部门成立支付宝事业群[3] - 王晓航原任财保事业群CTO 调整后转任蚂蚁国际事业群CTO[3] - 岗位调整被视为其离职关键因素之一[3] 战略契合与技术布局 - 平安集团强调王晓航加盟将提升AI技术研发与应用水平 推动自研大模型与大数据平台融合[2] - 助力建设数字化经营、运营、管理、营销、服务五大体系[2] - 支持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战略与全面数字化转型[2] 行业技术观点 - 王晓航曾公开表示大模型技术正以超预期速度改变金融业务 认为AI可降本增效并提升用户体验与生产力[4] - 平安集团截至2024年底拥有超2.1万名科技开发人员及超3000名科学家[4] 赛道转换分析 - 从金融科技行业转向金融保险业 但其蚂蚁经验与平安数字化战略高度适配[3] - 具备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双重背景 符合行业跨界融合趋势[2][3]
日本平均月薪创47年来新高,达33万日元,物价压力仍凸显
搜狐财经· 2025-07-06 21:04
整体薪资水平 - 2025年平均月薪33万日元(约1.6万人民币),创1976年以来新高 [1] - 名义工资2023年同比上涨2.1%,2025年大企业薪资连续两年涨幅超5% [1] - 实际工资2025年3月同比减少2.1%,连续三个月负增长 [3] 应届生起薪与收入分层 - 2025年应届生平均起薪25.4万日元(约1.3万人民币)创新高 [4] - IT行业头部企业本科应届生年薪可达430万日元(约21.4万人民币) [4] - 东京地区年薪中位数400万日元/年(约20万人民币) [4] - 年薪2000万日元(约100万人民币)者仅占0.6% [4] - 男性平均年薪563万日元(约27.5万),女性314万日元(约15.3万) [4] 行业薪资差异 - 最高薪行业为金融保险、信息通信(IT) [5] - 涨薪最快行业为化学行业(涨薪率28.99%)、造船业(11.01%) [6] - 体力劳动者月薪约1.8万人民币,时薪约60元 [6] - 人力车夫月薪最高127万日元(约5.8万人民币) [6] - 便利店员工月薪约10万日元(约5000人民币) [7] 地域薪资与生活成本 - 东京平均月薪38万日元(约1.9万人民币),扣除房租后实际可支配收入高于纽约、伦敦 [8] - 大阪及地方城市薪资低于东京,郊区房价较便宜(如400万人民币可购独栋住宅) [9] - 餐饮物价为国内2-3倍(一碗面约80人民币) [10] 国际对比 - 东京月薪2592美元仅为纽约5128美元一半,全球城市排名第38位 [15] - 日本时薪1055日元(约49人民币),低于首尔、新加坡 [16]
上海市企业走出去专业服务联盟成立,首批50家机构加盟
快讯· 2025-07-03 21:40
联盟成立背景 - 上海市企业走出去专业服务联盟于7月3日成立 旨在助力企业走出去行稳致远 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 [1] 联盟成员构成 - 首批入盟机构共50家 经优中选优原则筛选 征求各行业主管部门意见后确定 [1] - 入盟机构专业能力突出 汇聚各领域头部专业服务机构 具备国际一流服务水准 [1] - 服务产品多元 覆盖金融保险 法律仲裁 会计税务 知识产权等十一个领域 [1] - 资源遍布全球 境外各机构网点可为企业出海提供属地化支持 [1] 联盟发展计划 - 联盟秘书处制定联盟章程并公开征集专业服务机构入盟 上海及国内相关机构高度关注并积极申报 [1] - 后期将根据需求 进一步吸纳更多优质专业服务机构加入联盟 [1]
加拿大制造业大滑坡!4月GDP意外下跌
新华财经· 2025-06-27 21:59
加拿大2025年4月GDP表现 - 加拿大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环比下降0.1%,结束3月增长趋势 [1] - 商品生产行业整体下滑0.6%,制造业成为主要拖累因素,环比大幅下降1.9% [1] - 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制造分别下降2.2%和1.6%,反映关税不确定性对运输设备制造以及食品和石油产业的负面影响 [1] 服务业增长亮点 - 服务生产行业微增0.1%,公共管理、金融保险和艺术娱乐等领域贡献增长 [2] - 金融和保险行业增长0.7%,创2024年8月以来最大增幅,受益于美股关税公告引发的高频交易活动 [2] - 艺术、娱乐和休闲行业增长2.8%,主要由于加拿大NHL球队季后赛入场率提升 [2] 其他行业表现 - 批发贸易行业下滑1.9%,机动车及零部件批发因进出口减少受严重打击 [7] - 油气提取子行业受天然气和原油产量下降影响,但油气支持活动因钻井活动增加有所上升 [7] 经济展望与财政状况 - 5月实际GDP预计继续下降0.1%,房地产租赁活动增长可能部分抵消其他行业下滑 [7] - 2025年第一季度加拿大各级政府合计赤字为124亿加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96亿加元 [7] - 联邦政府赤字显著减少至87亿加元,省和地区政府面临支出增长和收入减少压力 [7] 经济形势总结 - 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冲击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型行业,服务业和其他领域对经济增长起支持作用 [7]
“金融航母”穿越周期:生态共赢、AI领航
市值风云· 2025-06-25 23:20
公司股价表现 - 中国平安A股6月25日上涨1.92%至57.88元,实现四连升并创年内新高,H股上涨3%至51.45港元,总市值重回万亿关口 [2] - 股价上涨反映市场对公司"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生态模式的认可,验证其战略布局的有效性 [2] 商业模式与战略 - 公司构建"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双轮驱动模式,整合金融、科技与医疗资源,形成全球独特的业务生态 [4] - 该模式受益于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保障需求提升、技术革新拓展服务边界、社会健康关注度升温三大趋势 [4] - 2024年63%的客户同时使用医疗养老生态服务,其客均合同数3.37个、客均AUM5.99万元,分别为非生态用户的1.6倍和3.8倍 [12] 分红能力与财务表现 - 分红金额从2011年31.7亿元增至2024年461.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3%,每股分红从0.4元提升至2.55元 [6] - 2011-2024年累计分红3589亿元,为中国人寿(1662亿元)的2.2倍、中国太保(1090亿元)的3.3倍 [9] - 2024年归母营运利润1219亿元中37.9%用于分红,显著高于中国人寿17%和中国太保23%的比例 [11] - 2024年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6.5%,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增43.3% [27] 科技创新实力 - 累计专利申请量达55080项,其中金融科技领域8582项(全球第一,占比2.2%),医疗健康领域4176项(全球第一,占比1.2%) [16][17][18] - AI技术应用成效显著:年化成本节约100亿元,93%寿险核保秒级完成,93%车险理赔1小时内赔付,反欺诈系统累计减损超100亿元 [22] - 构建金融六大库和医疗五大数据库,形成全球最大金融医疗数据库之一,支持AI辅助诊疗系统覆盖2000种疾病(准确率99%) [22][25] 竞争壁垒与生态优势 - 业务金字塔结构:底层全牌照金融、中层科技中枢、顶层医疗场景,形成"数据积累→服务优化→客户留存"正向循环 [27][29] - 2024年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5.73万亿元(同比+21.4%),综合投资收益率5.8%超行业平均60个基点 [29] - 生态建设历时17年,近五年科技投入超1000亿元,全牌照稀缺性+数据时间壁垒使模式难以复制 [31]
深圳坚定不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经济日报· 2025-06-17 06:25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解读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赋予深圳一系列重大改革任务 [1] - 该政策是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举措,将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能 [1] -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已累计3批48条典型经验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文推广 [1] 深圳改革实施路径 - 深圳将采取系统集成方式部署含金量高、撬动力强的重大改革举措,制定任务分工方案并列入全市重大改革调度事项 [2] - 实施分类推进机制、改革调度机制、督察问效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宣传推广机制确保改革落实 [6] - 重点在创新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3] 重点产业领域改革措施 - 加快推进深圳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在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医药与医疗器械等领域探索"沙盒监管"机制 [4] - 实施"AI+城市""AI+千行百业",推动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等规则与国际接轨 [4] - 全面启动"超充之城2.0",加快重卡超充换和乘用车闪充等大功率充换电技术应用 [4] 数据要素与对外开放 - 完善数据要素登记存证、数据资产评估入表等技术标准,扩大公共数据资源供给 [4] - 探索"负面清单+一般清单"数据出境管理制度,在医疗健康、金融保险等领域培育跨境可信数据空间 [4] - 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为试验田,对标CPTPP、RCEP、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进行压力测试 [5] 营商环境优化 - 着力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产业环境、城市环境 [5] - 以人工智能赋能服务创新,完善审批和监管之外的服务体系 [5] - 营造综合优势更强的产业生态,提升企业和创业者投资兴业体验 [6]
喜提中央“大礼包”,深圳拟从八个方面兑现含金量
第一财经· 2025-06-14 17:54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核心 - 中央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为深圳经济特区45周年送上"大礼包",政策含金量不亚于特区40周年时的支持政策,部分领域突破力度更大 [1] - 深圳已将《意见》落地实施列入全市重大改革调度事项,制定任务分工方案,细化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责任制 [1] - 深圳将从四个方面落实《意见》:创新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先行先试、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拓展粤港澳合作国际合作新途径、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1] 教育科技人才改革 -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是《意见》重点,深圳将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和创新政策,以"五不"原则引进培养使用各类人才 [2] - 深圳将围绕建设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目标推进改革 [2] - 深圳将推进金融、技术、数据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保险资金依法合规投资特定领域私募股权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 [2] 扩大开放与服务贸易 - 深圳将创新提升服务贸易,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重点发展游戏出海、软件外包、跨境金融等10个领域,打造高端服务进出口战略基地 [2] - 深圳将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在政务领域深度应用,建好民意速办平台 [3] - 深圳将以前海蛇口自贸区为试验田,分批次对标CPTPP、RCEP和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进行压力测试 [5] 市场准入与要素改革 - 深圳将加快推进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实施,在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探索"沙盒监管"机制 [4] - 深圳将实施"AI+城市""AI+千行百业",推动药品医疗器械审评检查规则与国际衔接,启动"超充之城2.0"计划 [4] - 深圳将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扩大公共数据资源供给,开展分类分级授权运营,探索数据出境清单管理制度 [5] 营商环境优化 - 深圳将打造"四个一流"环境:一流政务环境实现行政行为"少、好、快"、一流法治环境提供全方位法治保障、一流产业环境推动资源高效配置、一流城市环境提升创新创业水平 [6] - 深圳连续4年获评全国工商联"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目前经营主体达448.7万户,总量和创业密度居全国第一 [6] 人才与产业发展 - 深圳在劳动要素市场化改革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设立全国首家人才服务公司,今年前5个月新引进人才入户4.4万人 [5] - 深圳现有高技能人才159万,占技能人才比重达39.2%,居全国前列 [5] - 深圳将深入推进"四链"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2]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圳打算这么干!这场发布会,干货多多→
证券时报· 2025-06-13 16:02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推进 - 深圳将系统集成部署含金量高、撬动力强的重大改革举措,细化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推动创新实验和改革举措落地[1] - 综合改革试点实施近五年来取得六大成效:要素协同配置效率提高、营商环境优化、科技创新机制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进展、公共服务体制优化、生态环境治理机制完善[2] 四大深化改革方向 - 创新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先行先试:实施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加强产学研协同,打造最佳创新创业生态,目前人才总量超700万,高层次人才超2.6万[2] - 强化四链深度融合:创业板新增577家上市公司(90%为高新技术企业),首发募资近5500亿元,深交所交易规模全球第三,推动金融技术数据赋能实体经济[3] - 拓展粤港澳合作新场景:2024年外贸进出口4.5万亿元(同比+16.4%),新设外资企业9738家(占全国16.5%),重点发展游戏出海、跨境金融等服务业[4] - 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推进AI政务应用,完善城市治理模式[4] 重点改革细化举措 - 放宽市场准入:在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领域已有全国推广经验,将推进AI、医药等领域沙盒监管,建设超充之城2.0[6] - 完善要素市场:制定数据要素登记存证等技术标准,在医疗健康、金融保险等领域培育跨境可信数据空间[6] - 对标国际经贸规则:以前海蛇口自贸区为试验田测试CPTPP/RCEP规则,扩大电信、医疗等领域开放[7] - 优化营商环境:AI赋能政务服务创新,完善"一网通办"体系,健全法制环境[7] 实施保障机制 - 建立五大机制保障改革落地:分类推进、改革调度、督查问效、考核评价、宣传推广[7] - 落实"四个一"标准:每个改革任务对应方案、操作规范、应用场景、评估体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