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U芯片
搜索文档
本周1只新股申购,国产GPU领军企业闯关IPO
证券时报· 2025-10-20 08:09
本周新股申购 - 本周(10月20日到24日)有1只新股申购 [1] - 申购新股为沪主板的大明电子,申购启动日为10月24日 [2] 大明电子公司概况 - 公司专注于汽车电子零部件配套领域,是汽车车身电子电器控制系统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2] - 主要产品包括驾驶辅助系统、座舱中控系统、智能光电系统、门窗控制系统、座椅调节系统等 [2] - 公司与国内主要自主品牌及合资整车厂商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并进入外资品牌供应链体系 [2] - 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已应用于比亚迪仰望、AITO问界等多个品牌新能源车型 [2] - 业绩方面,2023年营收21.47亿元、净利润2.05亿元,2024年上半年营收12.97亿元、净利润1.14亿元 [2] - 本次IPO拟募资4亿元,用于重庆新建厂区项目(二期)和补充流动资金 [3] 本周IPO上会公司 - 本周(10月20日到24日)将有4家公司的IPO申请上会 [4] - 上会公司包括深主板双欣环保、科创板沐曦股份和健信超导、北交所爱舍伦 [4] 健信超导公司概况 - 公司主要从事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4] - 主要产品包括超导磁体、永磁体和梯度线圈,占MRI设备核心部件成本比例约50% [4] - 公司是国内最早规模化生产高场强超导磁体的厂商之一,打破了海外厂商垄断 [4] - 以装机量口径统计,2024年公司MRI设备超导磁体全球市占率位列第五、国内企业第二 [4] - 本次IPO拟募资7.75亿元,用于无液氦超导磁体等项目 [4] 沐曦股份公司概况 - 公司是国内高性能通用GPU产品的主要领军企业之一,致力于自主研发全栈高性能GPU芯片及计算平台 [5] - 旗舰产品曦云C系列GPU芯片基于全自研技术,在多个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5]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GPU产品累计销量超过25000颗,已在多个算力平台实现规模化应用 [5] - 公司目前尚未实现盈利,本次IPO拟募资39.04亿元 [5] 双欣环保公司概况 - 公司长期深耕聚乙烯醇产业链上下游产品,主要产品聚乙烯醇、电石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 [6] - 公司是聚乙烯醇及上下游领域内的重要企业、国内前三大聚乙烯醇生产基地之一 [6] - 本次IPO拟募资18.65亿元 [6]
国产GPU四小龙上市竞速,沐曦10月24日上会
是说芯语· 2025-10-18 15:37
沐曦集成电路IPO进展 - 公司科创板IPO将于10月24日进入上市委审议阶段[1] 沐曦集成电路业务概况 - 公司专注于全栈高性能GPU芯片研发,产品覆盖人工智能计算、通用计算和图形渲染三大领域[2] - 曦思N系列、曦云C系列等产品累计销量已超过25,000颗[2] - 依托自主研发的GPU IP与统一架构,在通用性、集群性能及生态兼容性上形成核心竞争力[2] - 通过"1+6+X"生态布局,将算力网络延伸至北上杭等多个区域的智算平台[2] - 拟借助资本力量进一步突破高性能GPU技术瓶颈,强化在教科研、金融、医疗等垂直领域的渗透[2] 摩尔线程业务概况 - 公司已通过科创板上市委审议,距离成为"国产GPU第一股"仅一步之遥[1][4] - 成立仅五年,凭借全功能GPU架构实现AI计算与图形渲染的集成[4] - MTT S5000芯片算力已接近英伟达A100水平[4] - MUSIFY工具链解决了CUDA程序迁移的关键痛点[4] - 2025年上半年营收规模达18亿元,待洽谈订单逾20亿元[4] - 拟募资80亿元,全部投向新一代芯片研发,剑指AI训推一体、图形渲染等核心赛道[4] 燧原科技上市进展与业务 - IPO辅导已进入股东核查关键阶段,中介机构已完成股东穿透核查名单整理并提交监管查询[6] - 公司初步确定IPO募集资金投向方向,但募集资金规模、募投项目可行性分析及预期收益测算仍在论证优化中[6] - 公司以"先推理后训练"策略切入市场,2025年推理芯片收入占比达78%[4] - L600芯片支撑的智算中心已服务于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4] 壁仞科技上市进展与业务 - 因外部机构股东数量较多,股东情况核查工作仍需深入推进以确保股权结构清晰合规[7] - 公司正围绕首次公开发行的募集资金具体投向展开深化研究,尚未明确最终募投方案细节[7] - 公司凭借BR100芯片的高性能参数成为高端市场标杆,其算力表现3倍于英伟达A100[4] - 芯片已应用于阿里、DeepSeek等大模型训练[4] 国产GPU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GPU市场由境外厂商主导,英伟达凭借CUDA生态构建起难以逾越的壁垒[7] - 英伟达H100显卡在AI浪潮中价格飙升至20万元/片[7] - 英伟达CUDA生态开发者数量达200万,远超国内厂商生态规模[7] - 国产"四小龙"已在技术上实现突破,壁仞的Chiplet技术、沐曦的全国产供应链、燧原的云端优化各有侧重[7] 行业挑战与资本需求 - GPU研发具有高投入、高复杂度特征,摩尔线程过往三年累计亏损超50亿元[8] - 沐曦等企业需持续投入巨资用于芯片流片与软件迭代[8] - 通过科创板上市获取资金将有效缓解研发压力,加速先进封装、存算一体等关键技术的攻坚进程[8] - 上市带来的品牌效应与融资渠道将助力国产企业在"东数西算"工程带来的千亿级算力需求中抢占先机[8] 行业展会信息 - 2025年秋季全国特种电子元器件展览会将于11月5日-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11] - 展览由场展览、场大赛、5场主题论坛、5大核心展区组成[11] - 展示面积23,000+平米,预计参观人次50,000+,展位数量800+[12] - 核心展区包括核心先导元器件、集成电路、半导体设备与核心部件、SMT智能制造、特种电子等[11]
沐曦股份科创板IPO即将上会 重磅产品曦云C600高性能表现引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8 14:34
多年来,沐曦股份始终专注于GPU产品的技术创新和迭代升级,形成了独具优势的GPU产品体系和自主 开放的软件生态,持续为云端计算提供高能效、高通用性的算力支撑,布局教科研、金融、交通、能 源、医疗健康、大文娱等行业应用场景。 自2022年以来,公司主要产品全面覆盖人工智能计算、通用计算和图形渲染三大领域,先后推出了用于 智算推理的"曦思"N系列GPU产品、用于训推一体和通用计算的"曦云"C系列GPU产品,以及正在研发 用于图形渲染的"曦彩"G系列GPU产品。公司主力产品训推一体"曦云"C系列GPU拥有多精度混合算 力,内置大量运算核心,具有较强的并行计算能力和较高的能效比。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GPU产品 累计销量超过25,000颗,已在多个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运营商智算平台和商业化智算中心实现 规模化应用。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告显示,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10月24日审议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 司(以下简称"沐曦""沐曦股份"或"公司")的首发申请。沐曦股份成立于2020年,是国内少数几家系统 掌握了高性能GPU芯片及其基础系统软件研发、设计和量产技术的企业之一,公司产品性能达到了国际 上同 ...
喜娜AI速递:今日财经热点要闻回顾|2025年9月21日
搜狐财经· 2025-09-21 19:23
中美关系与宏观政策 - 中美元首进行年内第三次通话,为下阶段中美关系稳定发展指引方向,涉及经贸关系等关键议题 [2] - 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为时隔9个月后的再次降息,后续政策将受就业和通胀数据影响 [2] - 高盛超配中国股市,认为美联储降息及美元贬值利于股市,尤其支持亚洲市场 [2] 全球股市动态 - 受美联储降息及宽松信号推动,美股三大股指连续两日共创历史新高 [2] - 但上周美股基金净流出超400亿美元,创去年12月以来新高 [2] - 高盛认为本轮中国股市上涨健康度优、估值未过高,市场情绪有提升空间 [2] - A股市场成交额连续28个交易日超2万亿元,9月19日成交额约2.35万亿元 [3] - 9月初至9月18日,A股两融余额累计增长1411亿元,融资资金偏爱制造业、金融业及科技赛道 [3] 公司动态与行业新闻 - 华为商城对Mate X6、Pura 80系列、Mate 70系列手机开启降价优惠,最高降价2000元 [3] - 华为手机降价或因iPhone 17系列发布及自身产品规划,Mate 80系列预期11月发布 [3] - 绝味食品、思科瑞、复旦复华等多家A股公司公告股票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3] - 摩尔线程将于9月26日迎来科创板首发上会审议,计划募资80亿元用于芯片研发 [4] - 阿里巴巴-W本周获南向资金净买入163.05亿港元,持股量创历史新高,公司市值重回3万亿港元 [5] 国际市场与商品 - 阿根廷比索汇率持续暴跌,阿根廷央行连续三日干预汇市,合计抛售11.1亿美元 [4][5] -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称,当前收获季中国对美国大豆的订购量为零 [5] - 因关税影响,美国大豆价格比南美高出20%,缺乏竞争力 [5] - 此前美国大豆平均28%出口到中国,占其大豆出口总量的60% [5]
押注“国产英伟达”!东芯股份2.11亿元再投亏损GPU公司
新浪财经· 2025-09-04 05:12
公司股价与市场表现 - 东芯股份复牌后股价一度上涨超14% 收盘涨幅1.17%报119.38元/股 市值达528亿元[1] - 7月29日至8月28日期间股价累计涨幅达207.85% 显著高于上证综指、科创50等指数表现[3] 对外投资动态 - 拟向砺算科技增资约2.11亿元 此前2024年8月已投资2亿元[1] - 本次联合亨通集团等投资方共同投资上海砺算 总投资额约5亿元[1] - 2024年8月投资后持有上海砺算37.88%股权 当时标的投前估值约2亿元[2] - 本次增资中上海砺算投前估值已显著提升(具体倍数未披露)[2] 被投企业财务状况 - 上海砺算2024年及2025年1-7月未产生营收 净利润亏损额分别为2.1亿元和1.55亿元[1] - 截至2025年7月资产总额3434.28万元 负债超1.2亿元[1] - 核心业务高度集中于自主研发的7G100图形渲染GPU产品[2] 主营业务表现 - 2023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06亿元 2024年亏损1.67亿元[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84亿元(具体单位未披露)[3] - 确认对上海砺算投资亏损5231.11万元 占上半年净亏损近半数[3] 技术产品进展 - 上海砺算7月发布首款GPU芯片"7G100"系列及Lisuan eXtreme系列显卡 性能对标国际主流产品[3] - 东芯股份以存储为核心向"存算联"一体化布局 Wi-Fi板块仍需培育期[3] 行业观点与战略意义 - 投资体现对GPU领域长期看好及产业链协同效应追求[1] - 半导体企业对新兴技术公司的投资呈现前瞻性布局与高风险并存的特性[2] - 存算协同需要"协议-架构-场景-组织-产能-资本"六维耦合体系支撑[3] - 国产GPU实现技术突破但仍需量产和市场验证时间[3]
押注“国产英伟达”!东芯股份2.11亿元再投亏损GPU公司,股价狂飙难掩主业连亏
华夏时报· 2025-09-03 20:24
公司股价表现 - 东芯股份复牌后股价一度上涨超14% 收盘涨幅1.17%报119.38元/股 市值528亿元 [2] - 受上海砺算发布首款GPU芯片影响 公司股价一个月内累计上涨207.85% [2][9] - 因股价异常波动 上交所实施重点监控并于8月29日停牌核查 9月3日复牌 [9] 对外投资情况 - 拟向上海砺算增资2.11亿元 认购新增注册资本80.99万元 持股比例将达35.87% [3] - 2024年8月曾投资2亿元获得37.88%股权 标的公司投前估值从2亿元升至35亿元 [6] - 投资方包括亨通集团 上海道禾管理的基金及其他投资主体 总投资额约5亿元 [3] 被投公司财务状况 - 上海砺算2024年及2025年1-7月均无营收 净利润亏损2.1亿元和1.55亿元 [4] - 截至2025年7月资产总额3434.28万元 负债总额1.21亿元 资产净额-8633万元 [4] - 核心业务高度依赖7G100系列GPU产品 存在单一产品集中依赖风险 [5] 主营业务表现 - 2023年及2024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亏损 分别为-3.06亿元和-1.67亿元 [7]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43亿元 同比增长28.81% 但归母净利润-1.11亿元 同比下滑21.78% [7] - 对上海砺算投资确认亏损5231.11万元 占上半年净亏损近50% [8] 战略布局考量 - 投资旨在推进"存 算 联"一体化战略布局 强化核心竞争力 [4] - 通过存算协同提升整体性能与效率 需技术架构兼容性及研发团队协作机制 [2] - 存储主业面临盈利压力 持续高水平研发投入导致管销费用上升 [8] 技术产品进展 - 上海砺算7月发布首款GPU芯片"7G100"系列 对标英伟达架构 [2][10] - 产品支持最多48个并行任务 具备NRSS动态优化渲染画质技术 [9] - 在国产GPU中实现重大突破 但量产和市场验证仍需时间 [10] 行业专家观点 - 半导体跨界投资需5-7年实现技术协同 需持续资金支持和战略定力 [9] - 存算协同需协议 架构 场景 组织 产能 资本六维耦合 [10] - 投资体现对GPU领域长期看好 但存在技术失败和市场竞争风险 [5]
国产GPU市场调研
傅里叶的猫· 2025-09-02 23:41
大厂算力卡采购 - 某CSP大厂A2025年采购预算达1400亿人民币 其中CPU部分约500亿 GPU部分超900亿[3] - 海外采购预算超500亿 原计划85%-90%采购NVIDIA高端产品 但因供货延迟 部分份额转向AMD的MI350方案[3] - 国内采购预算超400亿 受政策影响 NVIDIA产品实际采购额从计划超200亿降至60-70亿 H20新增订单审批困难[4] - 大厂采购策略转向性价比选项或等待政策明朗 采购谨慎度提升[4] 柜式方案趋势 - NVIDIA柜式方案在推理需求背景下价值凸显 未来2-3年推理需求可能达训练需求的10倍[5] - B30为32卡整机方案 GB30为72卡方案 B30预计2025年Q3流片 Q4送样[5] - 若中美关税谈判进展顺利 B30和G30采购金额预计160-200亿 但审批难度大[5] - GPU芯片交付逐步转向柜式方案 国产厂商存在跟进机会[5] 国产芯片现状 - 寒武纪2025年预计获大厂A采购12-13万张芯片 单卡价格约7万元 预算80亿 GPU部分金额占比50-60亿[6] - 寒武纪业绩与采购量直接关联 此前传闻20-30万张采购不现实[6] - 690芯片性能参数达800以上 但2025年内难交付 不会成为明年业绩主力[6] - 昆仑芯上半年营收20多亿 全年目标50亿 获大厂B 移动 比亚迪等订单[7] - 沐曦C550测试效果一般 天数8150处于尝试阶段 国产芯片公司积极拓展云服务[7] GPU信创政策 - 2025年7月三部委牵头核对GPU信创名录 40多家企业参与测试 30多家为新面孔[8] - 信创名录纳入GPU后 国资企业设备更新需求将释放 国产芯片获政策利好[8] - 寒武纪 昇腾等厂商有望从政府和国资获得更多订单[8] 云服务生态建设 - 2025年寒武纪 昇腾将作为火山引擎资源对外出租 百度昆仑芯同步开放云服务[9] - 云厂商通过出租消化过剩算力 服务互联网公司和高校 形成正循环生态[9] - 阿里和百度2025年云营收预期乐观 政策推动下采购与出租协同发展[9]
双融日报-20250827
华鑫证券· 2025-08-27 09:34
市场情绪状况 - 华鑫市场情绪温度指标显示当前综合评分为76分,处于"较热"状态,历史数据显示情绪值低于50分时市场获得支撑,高于90分时出现阻力[2][10][15] - 近60个交易日全A指数运行区间为3500-6500点,情绪指数在20分位过冷线和80分位过热线之间波动[15] 热点主题追踪 - 机器人主题受英伟达即将推出新"大脑"产品推动,相关标的包括卧龙电驱(600580)和长盛轴承(300718)[6] - GPU主题获工信部政策支持,强调将加快突破GPU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相关标的包括龙芯中科(688047)和景嘉微(300474)[6] - 稀土主题因产业链座谈会推动新材料与低空经济、机器人产业融合而热度上行,相关标的包括北方稀土(600111)和广晟有色(600259)[6] 资金流向分析 - 主力资金净流入前十个股中拓维信息(002261)以177,855.19万元居首,歌尔股份(002241)以130,901.51万元次之[11] - 融资净买入前十个股中胜宏科技(300476)以104,233.52万元居首,寒武纪-U(688256)以59,309.90万元次之[13] - 主力资金净流出前十个股中新易盛(300502)净流出136,995.98万元,和而泰(002402)净流出125,083.18万元[13] 行业资金表现 - 主力资金净流入前五行业为SW银行(76,787万元)、SW美容护理(20,529万元)、SW农林牧渔(7,099万元)、SW建筑装饰(5,825万元)和SW环保(-12,051万元)[17] - 主力资金净流出前五行业为SW有色金属(-550,374万元)、SW医药生物(-493,356万元)、SW电力设备(-479,873万元)、SW通信(-453,892万元)和SW国防军工(-419,711万元)[18] - 融资净买入前五行业为SW电子(645,463万元)、SW电力设备(153,975万元)、SW银行(152,786万元)、SW计算机(147,421万元)和SW非银金融(120,339万元)[20]
一周概念股:英伟达H20停产引发A股GPU概念股股价大涨,又有4家公司启动港股IPO
巨潮资讯· 2025-08-24 19:54
A股GPU概念股股价表现 - 海光信息股价上涨超过16% [3] - 寒武纪股价上涨超过11% [3] - 芯原股份股价上涨超过8% [3] - 龙芯中科、景嘉微、中芯国际股价上涨超过6% [3] - 通富微电股价上涨超过3% [3] 英伟达H20芯片生产调整 - 英伟达要求供应商暂停生产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H20 AI芯片 [3] - 安靠科技被指示停止H20芯片生产 [3] - 三星电子被通知暂停供应HBM芯片 [3] - 富士康被要求暂停H20 AI芯片研发工作 [3] - 英伟达暂无计划重启H20芯片产线 恢复生产预估需要约9个月时间 [3] - 英伟达优先处理现有H20库存 同时加速研发符合美国出口管制的新一代AI芯片(如B30A与RTX PRO 6000D) [4] 英伟达芯片安全争议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约谈英伟达 要求就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问题进行说明并提交证明材料 [4] - 网信办指出英伟达算力芯片存在严重安全问题 [4] - 美议员呼吁要求美出口的先进芯片必须配备追踪定位功能 [4] - 英伟达回应称芯片不存在后门 不会让任何人有远程访问或控制这些芯片的途径 [4] 科技公司港股IPO进展 - 天岳先进于8月20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成功上市 发行价格为每股42.8港元 总募集金额约20.4亿港元(绿鞋前) 上市市值约204亿港元 [4][5] - 斑马网络于8月20日正式在港交所递表申请上市 联席保荐人为德意志银行、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国际 [6] - 立讯精密于8月18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申请 [6] - 华勤技术于8月22日审议通过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相关议案 [6] - 东风集团股份宣布其子公司岚图汽车将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香港股市 东风集团股份将同步完成私有化退市 总体收购价格为每股10.85港元 [7] 造车新势力上半年业绩 - 零跑汽车上半年实现营收242.5亿元 较2024年同期的88.5亿元增加174% 实现净利润0.3亿元 去年同期净亏损22.1亿元 [8] - 小鹏汽车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40.9亿元 较去年同期的146.6亿元增长132.5% 净亏损为11.4亿元 相较于去年同期的26.5亿元有所改善 [8] - 小鹏汽车预期2025年第三季度汽车交付量将介乎113,000至118,000辆 按年增加约142.8%至153.6% 总收入将介乎196亿元至210亿元 按年增加约94%至107.9% [9] - 小米集团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总收入1160亿元 同比增长30.5% 经调整净利润108亿元 同比增长75.4% [9] - 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收入213亿元 同比增长234% 业务经营亏损3亿元 大幅收窄 [9] - 小米SU7 Ultra上半年累计销量破10000台 斩获2025上半年售价50万以上轿车和纯电车的销量双第一 [9]
安孚科技(603031):现金牛筑基,产品出海,积极探索新业务
东兴证券· 2025-08-13 17:56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给予安孚科技"推荐"评级,基于其传统业务稳增长、新兴业务高弹性的估值重塑逻辑 [9]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将分别达到53.91亿元、62.99亿元和70.74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2.18亿元、2.71亿元和3.18亿元 [9] - 核心观点认为南孚电池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地位和稳定现金流为安孚科技提供坚实基础,同时通过技术跨界和渠道复用开辟新增长点 [9][121] 公司概况与转型历程 - 安孚科技前身为安德利百货,2019年启动转型,2022年通过收购南孚电池母公司亚锦科技完成向电池科技赛道的转型 [1][20] - 转型后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大幅增长,2023年南孚外销收入增速超100% [1][20] - 2025年进一步跨界布局国产GPU芯片领域,投资象帝先公司涉足人工智能与信创赛道 [1][20] 核心资产南孚电池 - 南孚电池已连续32年保持中国碱性电池销量第一,市场份额达86% [3][53] - 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产品技术持续升级,聚能环系列已更新至第五代 [3][53][58] - 构建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拥有超过2,000个经销商,线上线下渠道全面布局 [61][62] 业务布局与增长点 - 碱性电池业务贡献公司77.3%的收入,是主要现金牛业务 [29][53] - 通过多元化布局拓展增长点:包括投资国产GPU、渠道复用代理业务、消费电子锂电布局和储能业务 [107][108][116][119] - 出海战略成效显著,2023年外销收入增速超100%,未来出口份额有望从8%提升至23% [1][106][107]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公司营收46.38亿元(同比+7.4%),归母净利润1.68亿元(同比+45.2%) [40][121] - 毛利率稳步提升,2024年达到49%,ROE为9.31% [44][47]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CAGR为14.5%,净利润CAGR为20.8% [9][121] 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 全球电池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达2,501.6亿美元,2022-2027年CAGR约15.8% [3][79] - 中国碱性电池出口数量和金额显著增长,2024年分别同比增长19.69%和15.10% [80][84] - 南孚电池在国内碱性电池市场具有垄断性优势,市场份额达85.9% [5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