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园区
icon
搜索文档
昌发展十周年成绩单:构建全链条产业服务体系,直接、间接投资超千家企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14:43
公司十年成果 - 昌发展集团管理10余个产业园区,运营总面积11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300多家 [2] - 打造医药健康、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三大产业园区组团,覆盖多元业态 [2] - 设立管理科技产业母基金群,规模达450亿元,直接和间接投资超过1000家企业,累计投资额266亿元 [3] - 投资昌平企业142家,投资落地金额近40亿元,实现财政资金2.3倍杠杆放大效应 [3] - 直投项目超过40个,投资近10亿元,已有5家被投企业上市 [4] 产业布局与战略 - 超过一半基金资金投入医药健康领域,30%投向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信息等未来产业 [4] - 助力34家从北大、清华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在昌平落地 [3] - 引入近70家企业来昌平发展,服务10余家企业加速上市,带动10家市场化私募基金在昌平设立 [3] 未来发展规划 - 聚焦未来健康、未来能源、未来制造、未来信息等产业赛道 [6] - 联合17位专家组成顾问团,包括两院院士、科研机构学科带头人等 [6] - 与清华校友总会AI大数据专委会发起AI+场景创新工作营 [6] - 与清华大学能源大模型创新团队合作,推动新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 [7] - 成立出海服务中心,助力企业国际化发展 [7]
未来产业发展研讨会举办 昌发展助推昌平区创建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证券日报· 2025-05-22 15:43
本报讯 (记者张敏)5月21日,由北京昌平科技园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昌发展")主办的未来 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昌发展产业生态伙伴交流会在昌平举行。本次大会由北京市昌平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昌平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昌平区商务 局、北京市昌平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北京未来科学城管理委员会(生命园管委会)、中关村科技园区 昌平园管理委员会作为指导单位。 昌发展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彧表示,昌发展在昌平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应运而生,十年来在产业空 间、科技金融、创新服务等方面不断深耕,陪伴众多企业从初创到壮大,见证了区域产业的焕新升级。 未来十年,昌发展将持续发挥自身桥梁作用,践行国企使命与担当,做好科技成果转化的"摆渡人",构 建全链条产业服务体系,当好企业成长的"同路人",助力区域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 昌发展集团总经理王颖发布"昌发展产业培育与生态共建报告",围绕资本、资产、产服总结了十年来的 核心成果,同时表示,未来,昌发展将聚焦未来健康、未来能源、未来制造、未来信息等产业赛道,助 力昌平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强化支撑战略科技力量,服务国家战略性科研机构成果转化 ...
深圳发布产业园区运营地方标准,看福田这一产业园的创新实践
南方都市报· 2025-05-21 15:32
深圳地方标准《产业园区运营规范》发布 - 全国首个地方性产业园区运营规范正式发布 由深圳市工信局提出 深圳市质量强市促进会 深圳福田新一代智慧运营服务有限公司 深圳市特区建工集团等行业企业共同起草 [1] - 《规范》构建覆盖园区规划 服务 数智化 绿色低碳等全链条的运营管理体系 推动从传统物业管理向全产业链条服务升级 [2] - 深圳福田新一代智慧运营服务有限公司作为核心参编单位 基于"深圳新一代产业园"实践经验为《规范》提供实证支撑 [1][2] 产业园区运营创新实践 - "深圳新一代产业园"通过旧改盘活产业空间存量 成为福田产业空间转型实践的"试验田" 典型案例 [3] - 园区以6栋产业空间为载体 聚集91家科技企业 形成"整条产业链装进一个园区"的集群全链生态 实现从"天使"到"龙头"的全规模企业聚集 [3] - 推出"光-储-充"一体化储能方案突破电力扩容瓶颈 打造"1+6+N"数字孪生平台系统 依托14项智能场景应用实现智慧化运维 [3]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强化《规范》在园区落地实施 扩大"深圳标准"示范引领效应 [4] - 致力于将"深圳新一代产业园"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流特色标杆园区 [4]
张江高科拟斥资1亿参投产业基金 首季投资收益2.36亿大增333.7%
长江商报· 2025-05-21 07:38
产业投资布局 - 全资子公司张江浩成认缴出资1亿元参与元禾璞华集成电路产业基金,该基金目标规模20亿元,首关规模7.75亿元,投资期4年+管理退出期4年+延长期2年 [1][2] - 基金聚焦长三角、珠三角及国内半导体发达地区,投资领域包括IC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EDA及泛半导体硬科技(如人工智能、汽车电子) [2] - 通过"直投+基金"模式累计投资规模超95亿元,其中直投项目56个(40.77亿元),参与基金30个(认缴54.64亿元),撬动外部资金588.96亿元 [4] 业务转型与战略定位 - 加速从地产运营商向产业综合运营平台转型,业务涵盖园区开发、运营及产业投资,定位为张江科学城核心开发主体和产业生态构建者 [1][3] - 2024年参与智己汽车B轮融资(出资2亿元)及EDA创新中心投资,强化集成电路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 [3] - 投资方向中集成电路占比28%、新能源汽车35%、生物医药20%、新一代信息技术8%、智能制造8% [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2.19亿元(同比+24.41%),净利润2.94亿元(同比+147.38%),投资收益2.36亿元(同比+333.74%)占净利润80% [1][5][8] - 三费合计1.55亿元(占营收12.69%,同比减少2.54个百分点),净利率23.33%(同比+11.14个百分点) [8] - 2003-2024年累计分红47.06亿元,年均分红率超30% [8] 行业影响 - 参投集成电路基金旨在强化产业链布局,推动上海集成电路强链补链,助力浦东打造产业创新高地 [2] - 投资企业已上市54家(科创板16家、主板20家、创业板7家、新三板2家、境外9家) [4]
健康赋能,产业园区凸显新生机
扬子晚报网· 2025-05-17 17:17
健康办公与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 - 凯德集团(中国)与国际WELL建筑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起WELL2025苏州站峰会 主题为"健康赋能 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新生机" 探讨健康人居理念如何为园区注入可持续生命力 [1] - 腾飞苏州狮山元创公园是凯德最新获得金级WELL核心体认证的项目 健康生活理念深度植入园区设计和空间互动中 面向办公白领和社区居民提供立体多元空间 [3] 产业园区低碳转型与金融创新 - 中央财经大学专家指出 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重要引擎 因其高碳排放特性成为实现双碳目标关键突破口 [3] - 金融机构需从资金提供者转型为生态价值共创者 通过创新金融机制将园区可持续项目标准化为金融产品 构建商业闭环模式 [3] 健康办公空间技术应用 - 分布式光储系统 节能改造及智慧能源管理可提升园区能源使用效率 融入健康办公理念 [5] - 从空气和纸浆等生活必需品角度切入 探讨微小改变对地球环境的意义 [5] WELL认证全球化布局 - 中国成为WELL2025系列活动的全球第二站 首站为新加坡 [3]
集体经济类REITs问世,供给持续扩张带来的产业园区招商压力
搜狐财经· 2025-05-16 19:59
在4月29日观点指数研究院发布的《"近岸外包"或可解忧 | 2025年4月产业园区暨基础设施投资发展报告》提及, 全国首单获批的集体经济类REITs项目正式 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无异议函,将集体资产证券化,打破传统集体经济依赖银行贷款或财政补贴的单一融资模式,降低负债率,实现轻资产运营。 观点指数报告期内,据观点指数不完全统计,共录得5起投资事件,其中除却SHEIN湾区西部智慧产业园是普洛斯与SHEIN共同打造以及木棉中国负责徐州 泉山区前港智慧医疗产业园项目资产运营管理与租赁代理服务外,其余均是链主企业自建。 4月1日,木棉中国与江苏阔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并输出轻资产服务。据了解,前港智慧医疗园隶属于阔然生物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简称阔然 基因),占地面积 50.08 亩,是阔然基因于徐州市淮海经济区的总部园区。 据悉,园区内布局包含综合楼、企业孵化中心、公共服务平台、NGP 设备制造中心、区域临床病理检验医学中心、IVD 智造中心等 7 栋楼,建筑面积约 5.5 万平方米,其中企业孵化中心 8000 平方米、公共服务平台 5000 平方米、NGP 设备制造中心 4000 平方米、区域临床病理检验医学 ...
ESG一周丨首个零碳产业园国家标准预计于今年报批;个人碳资产可抵扣房贷利息落地武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6 17:55
ESG发布 2025年全球电动车销量或超2000万辆,中国市场增长势头强劲 5月14日,国际能源署发布的《全球电动汽车展望2025》报告显示,尽管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电动 汽车市场仍强劲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将突破2000万辆,占新车总销量的逾四分之一。报 告提及,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1700万辆,同比增长约25%,首次占全球汽车市场20%以上;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5%。中国市场继续领跑,2024年电动车销量超过1100万 辆,占国内新车销量近五成。 每经记者|徐肖逍 每经编辑|张海妮 ESG政策 首个零碳产业园国家标准预计于今年审查报批 5月12日在北京举行的"零碳产业园标准研讨会"透露,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清华大学、远景科技集团 等单位共同发起的《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导则》正在研制,预计将于今年审查报批。据悉,相关标准涵盖 零碳产业园区的园区分类、总则、园区系统建设和园区分类建设等,适用于指导园区开展零碳建设工 作。 点评:该标准的制定对推动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将为我国零碳园区建设提供范本 和指导,并为后续向海外输出可复制的先进实践打造" ...
市北高新: 市北高新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16 17:22
上海市北高新股份有限公司 会议主持:董事长 孙中峰先生 见证律师: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 律师 会议议程: 一、宣读大会注意事项; 二、会议审议事项: 非累积投票议案 会议资料 上海市北高新股份有限公司 时间:2025 年 5 月 28 日下午 14:00 地点:上海市静安区江场三路 238 号一楼会议室。交通方式:地铁一号线 汶水路站换乘公交 04 路至市北高新园区总部经济园站。 三、股东提问与发言; 四、大会进行表决; 五、宣布表决结果; 六、宣读法律意见书; 七、宣读 2024 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 八、宣布大会结束。 议案一:审议《2024 年年度报告及摘要》 各位股东: 请审议公司《2024 年年度报告及摘要》。详见公司于 2025 年 4 月 12 日在 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www.sse.com.cn 披露《2024 年年度报告》及《2024 年年度 报告摘要》。 本次会议现场发放公司《2024 年年度报告》,供各位股东审阅。 本报告业经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和第十届监事会第七次会议审 议通过,请各位股东予以审议。 在超高清视听产业方面,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协同打造"视听静界"上海超 高清视 ...
沪市债券新语 | “上市公司+公募REITs”双轮驱动 临港集团积极推进REITs扩募
新华财经· 2025-05-16 17:14
产业园区REITs市场动态 - 国泰君安临港创新产业园REIT首次扩募答复上交所反馈意见引发市场关注 [1] - 2025年一季度产业园区REITs二级市场价格整体上涨,中证REITs全收益指数涨幅达10.19%,产业园区REITs板块涨幅12.56% [1][9] - 国泰君安临港创新产业园REIT二级市场价格较上市日涨幅达13.25% [4] 临港集团REITs战略 - 临港集团将REITs作为重要战略工具,设立"公募REITs战略实施规划推进专班"由总裁直接领导 [2] - 建立资产入库机制,对存量资产按REITs标准优化筛选,增量资产优先安排可REITs化经营管理 [3] -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推动REITs思维与日常经营结合 [3] - 计划通过扩募机制持续注入优质资产,探索多业态REITs发展格局 [4] 国泰君安临港创新产业园REIT运营表现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出租率保持在94%以上 [4] - 运营管理机构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和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透明度 [7] - 临港集团累计增持10003829份REIT份额,占已发行份额5.002% [7] - 漕河泾科技绿洲康桥园区近三年平均出租率超95% [8] 扩募项目详情 - 本次扩募资产为漕河泾科技绿洲康桥园区,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 [8] - 这是临港集团"上市公司+公募REITs"双轮驱动的首次尝试 [8] - 通过资产注入可盘活上市公司存量资产,促进投融资模式创新 [8] 行业发展趋势 - 产业园区运营从"盖房子"向"聚产业、创服务"的智慧运营阶段进化 [6] - 专业化产业服务能力成为维持经营质效的核心因素 [6] - REITs投资价值将更多由资产运营质量和管理效率决定 [9] - 租金韧性、租约结构、产业服务能力将成为核心定价因子 [9]
新能泰山(000720) - 2025年5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5 17:44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 000720,证券简称新能泰山,为山东新能泰山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1] - 2025 年 5 月 15 日下午 15:00 - 16:30 举办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地点为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接待人员为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殷家宁 [2] 业务进展与举措 - 公司以产业园开发、综合资产运营及电线电缆生产为主业,电缆业务以子公司曲阜电缆为主体,2024 年度电缆业务利润同比增加 23.40% [2] - 产业园业务项目处于建设投入期,未来产品入市将支撑业绩,下一步将加快工程项目优化建设,租售结合推动产品去化,提升存量资产运营效益 [2][3] 资产相关问题 - 2025 年有无优化资产方案及泰山电力是否注入上市公司,均需关注《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和巨潮资讯网披露的公告 [3] 市值管理工作 - 作为央企控股企业,将提升经营质量、优化资产结构、增强盈利能力;强化投资者沟通、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增强市场信任;创新价值实现手段、拓展优质项目;践行 ESG 理念、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市值与内在价值匹配 [4] 主营业务回归问题 - 自 2023 年第三季度起停止供应链业务中与集团公司智慧供应链建设方向无关的业务,后续信息关注《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和巨潮资讯网披露的公告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