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

搜索文档
提升远洋渔业竞争力驶向深蓝
经济日报· 2025-07-17 08:08
优化产业布局。在研发能力较强的福建、山东等地,推动高校科研资源与企业深度融合,鼓励渔业 装备制造参与国际竞争,以新技术带动行业发展,实现我国从捕捞大国向装备强国跨越。在产能较充沛 的浙江、辽宁等地,布局精细加工的一体化大市场,通过打造"科研—捕捞—加工—销售"的综合基地, 提升产品的价值量和竞争力。 增强技术赋能。加快物联网、北斗导航等技术在远洋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推进远洋渔船机械化、自 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升级。通过政府补贴与社会资本联动,推进渔船智能化改造。如推广船载探鱼仪数据 处理终端和可学习渔情预报平台,实现从"经验捕捞"向"精准作业"转变,同时降低能耗与资源浪费。 重视价值链提升。通过标准化建设与品牌化运营,开发预制海鲜、海洋保健品等高端产品,创 新"捕捞过程可视化+定制消费"场景,让海产品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从"原材料"到"消费品"的价 值跃升。 积极参与国际远洋渔业分工。深度参与国际渔业治理和规则制定,将"人海和谐"理念转化为全球治 理方案。以现代化装备和创新技术应用为支撑,以技术输出与合作开发为路径,以产业链协同提升竞争 实力,以大国担当参与全球治理,将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在建设海洋 ...
经济大省半年报:广东为何越来越好?
南方都市报· 2025-07-16 23:06
外贸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2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13万亿元,增长7.2%,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3] - 广东省作为外贸第一大省,上半年顶住国际环境压力稳住外贸基本盘[5] - 东莞市金鸿盛电器移动空调订单同比增长10%,旺季日产能达8000套,主要销往南半球及欧美市场[7] - 东莞中旺玩具通过全链条绿色制造体系实现订单结构优化,日韩欧洲订单占比提升至40%[9] 科技创新 - 广东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连续5年第二[11] - 上半年全国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8.6%,其中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37.4%,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增长26.3%,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增长21.5%[11] - 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1500家,含24家独角兽和14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第一[23] 机器人产业 - 广东企业研发的双足机器人具备强抗干扰能力,半人形机器人可完成电梯操作和物品递送[13][15] - 清洁机器人能精准识别杂物并分类处理,轮足机器人可实现复杂地形移动和半坡驻停[17][19] - 大湾区机器人供应链支撑产业快速发展,逐际动力90%供应商集中在大湾区[21] 新兴产业布局 - 广东省同步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领域[25] - 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1251万千瓦居全国首位,年发电量约300亿度[33] - 深远海养殖取得突破,"湾区伶仃"号养殖工船投入使用,海水养殖产量达376.83万吨同比增长5.47%[31] 大湾区建设 - 狮子洋通道2023年开建,叠加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完善交通网络[27] - "一号通道"实现深港人员车辆白名单通行,单程时间缩短至45分钟[29] - "湾区通"工程加速规则衔接,推动大湾区一体化发展[29]
省渔业互保协会:为渔业发展注入更多“互保力量”
南方农村报· 2025-07-16 19:04
会议概况 -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召开第六届理事会第十一次会议暨常务理事会第十次会议,聚焦渔业互保事业高质量发展[2][3][4] - 会议围绕保障渔业安全、促进行业繁荣等主题,为下半年及未来发展奠定基础[6] - 协会会长朱学荣及常务理事、理事,省农业农村厅二级调研员黄随波出席会议[7][8][9] 政策与战略方向 - 会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及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紧扣广东"1310"部署及海洋强省建设要求[11][12] - 着力发展农业渔业保险,深化渔业互保改革,保障渔民权益[13] - 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召开第七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19][20] 业务进展与财务规划 - 协会上半年提供渔业风险保障金额298.44亿元,覆盖5.09万名渔民和2954艘渔船[63] - 上半年办结赔案503宗,赔付3307万元[64] - 审议通过2024年度财务决算及2025年财务预算报告等15项制度[14][15][18] 业务创新与合作 - 协会与广东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解决渔民融资难问题[39][40][43] - 推进乡镇涉渔船舶渔民人身意外互助保险及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船互助保险两项专项工作[33][34][35] - 创新设立渔业服务中心,开拓融资担保咨询业务[66] 会员服务优化 - 增设生育关怀、教育支持、困难帮扶等会员慰问项目,扩大慰问范围[48][49] - 明确会员"八大权益",首次向核心会员颁发会员证[51][52][56] - 将实收会费收入一定比例作为会员服务费支出,强化经费保障[50] 未来规划 - 主动融入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等重大战略任务[67] - 推动政策性渔业互助保险方案出台,完善"省-市-重点渔区"三级服务网络[68][69] - 计划引入银行、融资担保等资源,提升渔民服务平台功能[70]
特朗普发出最后通牒,威胁对俄罗斯加征100%关税,还不如说是奖励
搜狐财经· 2025-07-16 13:50
在2023年7月14日,当地时间,特朗普终于打破沉默,经过几天的酝酿,正式宣布了他所谓的"对俄重大 制裁"。他声称要求俄罗斯在未来50天内达成结束战争的协议,若不然将施加高达100%的关税。此举看 似是在对俄罗斯进行威胁,实则暗含着特朗普希望给予俄罗斯一个"宽限期"的底线。 特朗普同时还威胁要对俄罗斯的贸易伙伴征收100%的次级关税,这无疑会影响到中国、印度、巴西以 及中亚和拉美国家,客观来说,欧洲国家至今仍未完全停止对俄罗斯商品的进口。此前,特朗普曾扬言 对俄罗斯的贸易伙伴征收高达500%的关税,但最终落地的却是100%,这显然体现他自身对于这个政策 并不是十足把握。考虑到特朗普个人性格的善变,未来的结果似乎充满了不确定性。 自从特朗普在今年1月份重新走进白宫以来,美国的关税措施几乎没有真正对任何国家造成实质性的影 响。他若用关税作为制裁俄罗斯的手段,表面上是在施加压力,实际上却是在给俄罗斯留有"50天内可 以随意行动"的余地。此时,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其对美国的出口量已 经大幅下滑,目前正处于自1992年以来的最低点。根据预测,到2024年,俄罗斯对美国的出口总额将仅 为31.2 ...
郑学工:上半年经济稳步前行 向新向好
国家统计局· 2025-07-16 10:04
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 上半年GDP达660536亿元 同比增长5 3 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 7 第二产业增长5 3 第三产业增长5 5 [2] - 二季度GDP为341778亿元 同比增长5 2 环比增长1 1 第三产业贡献率提升至61 2 [2] - 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4 7 36 2 59 1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 2 [2] 重点行业表现 - 工业生产增长6 2 制造业增长6 6 合计拉动GDP增长1 9个百分点 [3] - 信息传输软件业和租赁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11 1 和9 6 合计贡献1 0个百分点 [3] - 二季度金融业增长5 8 批发零售业增长6 0 住宿餐饮业增长5 2 合计贡献1 1个百分点 [4] 需求端结构 - 消费对GDP贡献率52 0 拉动增长2 8个百分点 二季度贡献率微升至52 3 [5] - 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16 8 二季度提升至24 7 投资增速显著回升 [5] - 净出口贡献率31 2 二季度回落至23 0 外贸韧性仍存 [5] 新经济发展 - 1-5月规模以上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11 4 高于服务业均值3 3个百分点 [6] - 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 2 和9 5 高于工业整体增速 [7] -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8 6 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7 5 均显著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7]
统计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解读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
中国经济网· 2025-07-16 08:31
经济运行向新向好 上半年,面对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内部困难挑战叠加的复杂局面,国民经济顶住压力稳中向好,展现较 强韧性。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平稳,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上半年,我国GDP为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其中,第一 产业增加值31172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39050亿元,同比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 390314亿元,同比增长5.5%。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7%、36.2%和59.1%。 二季度,我国GDP为3417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59亿 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27147亿元,同比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195172亿元,同比 增长5.7%。 从环比看,经季节因素调整后,二季度GDP环比增长1.1%,经济保持平稳向好态势。 二、重点行业增势良好,供给结构持续优化 上半年,各行业生产呈现稳步增长势头。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畜牧业生产稳步提 高,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其中,制造业 增 ...
经济运行向新向好
搜狐财经· 2025-07-16 06:43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GDP达660536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7%,第二产业增长5.3%,第三产业增长5.5% [2] - 二季度GDP为341778亿元,同比增长5.2%,第三产业增速达5.7% [2] - 二季度GDP环比增长1.1%,经济保持平稳向好态势 [3] 产业结构分析 - 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4.7%(第一产业)、36.2%(第二产业)、59.1%(第三产业) [2] - 工业生产增长6.2%,制造业增长6.6%,信息传输/软件业增长11.1%,租赁商务服务业增长9.6% [4] - 二季度金融业增长5.8%,批发零售业增长6.0%,住宿餐饮业增长5.2% [4] 需求侧驱动因素 - 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0%(上半年)和52.3%(二季度) [5] - 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为16.8%(上半年)和24.7%(二季度) [5] - 净出口贡献率为31.2%(上半年)和23.0%(二季度) [5] 新兴动能发展 - 1-5月规模以上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11.4%,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0% [6]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2%,高技术制造业增长9.5%,高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9.9% [6] - 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7.5%,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8.6% [6]
【金融一线调研】从“看行业”到“看转型”:银行重构农企信贷逻辑
经济观察网· 2025-07-14 23:52
天马科技鳗鱼产业链布局 - 公司从饲料生产扩展至鳗鱼全产业链,形成"以鳗业为核心,以食品为新蓝海,以饲料为主基石"的战略定位,建有福建福清白鸽山、广东台山两大万亩产业基地及多地工厂化养殖基地 [3] - 自主研发鳗鲡开口饵料打破日本技术垄断,科技元素体现在养殖模式创新和饲料研发 [3] - 2024年营业总收入58.54亿元(同比降16.34%),扣非净利润985.3万元(同比增106.71%);2025年Q1营收14.96亿元(同比增9.88%),扣非净利润1596万元(同比增228.95%) [4] 金融机构对天马科技的支持 - 农行福建省分行授信从农业贷款扩大至4.17亿元,2024年签署1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一年将提供10亿元信用额度支持四大板块协同发展 [2][4] 春伦集团茶产业科技转型 - 通过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推动茉莉花茶产业升级,设立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拥有12项国家专利,与高校合作攻关标准化生产 [5] - 引入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构建"智慧茶园",传感器优化种植流程使产能提升30%以上,通过国际认证推行绿色制造并研发茶衍生品 [5] - "三茶"统筹策略包括:茶科技(大数据平台、电商直播)、茶文化(非遗工艺传承、年吸引游客50万人次)、茶产业(带动10万亩茶园,农户收入占比85%) [6] 金融机构对春伦集团的支持 - 广发银行福州分行2周内发放1000万元"科技贷",累计贷款达3000万元,支持企业"产学研展商"一体化综合体建设 [6] - 公司投资10亿元打造综合体项目,集成茶研中心、电商基地等,预计2025年底投产后年增产值15% [6]
中水渔业: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3.19%-27.33%
快讯· 2025-07-14 15:49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00万元-9000万元,同比增长13 19%-27 33%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7900万元-8900万元,同比增长14 38%-28 85% [1] - 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为0 2187元/股-0 246元/股 [1] 业绩增长原因 - 远洋捕捞业务产量增加 [1] - 部分品种价格上涨 [1]
连云区勇闯海洋经济“无人区”
新华日报· 2025-07-14 14:29
海洋经济产业发展 - 连云区2024年实现海洋经济生产总值188.3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8.3% [1] - 海洋渔业增加值达18.66亿元,较2020年增长154.6%,年均增速26.3% [3] - 传统海洋产业通过科技赋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新兴产业开拓前沿技术和市场 [3] 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 - 连云港科发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与宁波大学合作实现南蟹北繁,48只种蟹培育出200万尾优质苗种 [1] - 推广坛紫菜与条斑紫菜轮养、三倍体牡蛎延绳式挂串平养等新技术改善生态环境 [2] - 近3年累计获得国家和省市立项项目17个,获财政扶持资金1913万元,省科学技术奖2项 [4] 新兴产业布局 - 仓潮智绘科技研发的M8无人船可在8级风4级浪下稳定作业,自主驾驶误差小于1米 [3] - 布局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3万吨高性能碳纤维、海上风电等新兴产业 [3] - 引进江苏深蓝远洋渔业开发南极磷虾全产业链 [2] 科技人才与平台建设 - 为9家企业精准匹配科技人才,新签技术合同122万元 [4] - 加强与涉海高校合作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5] - 重点突破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深远海养殖等领域关键技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