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子
icon
搜索文档
“本源悟空”科研团队加速拓展量子人工智能场景应用
中国新闻网· 2025-07-06 22:20
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融合应用 - 公司依托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与相关单位合作拓展量子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加速技术成果从实验室验证向产业落地转化 [1] - 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被视为下一代计算革命的重要方向,量子计算的叠加态与纠缠态特性在并行计算、全局优化等任务中具备天然优势,可突破传统算力限制 [1] 量子人工智能技术突破 - 公司研发的量子神经网络图像识别算法在复杂图像识别任务中的效率与稳定性显著优于传统模型 [1] - 科研团队重点攻关量子人工智能在核磁共振(MRI)图像重建领域的应用,通过量子经典混合神经网络架构提升MRI图像重建精度,解决传统成像技术速度慢、质量与效率难以平衡的痛点 [1] 医疗健康领域应用案例 - 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技术可提升乳腺钼靶图像筛查精度,辅助医生提高乳腺癌筛查效率,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 [2] - "本源悟空"已实现人工智能大模型微调、图像识别、医疗影像分析等量子人工智能场景应用 [2] 未来发展规划 - 科研团队将加速构建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融合的产业应用生态 [2]
(活力中国调研行)量子科技飞入寻常百姓家 合肥欲打造百亿级量子产业集群
环球网资讯· 2025-07-05 17:14
量子科技发展现状 - 中国量子科技发展突飞猛进 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 [1]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应用最多的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网 [1] - 推出全球首个运营商级量子加密办公应用量子密信 服务用户超500万 [1] - 成功交付504比特超导量子计算芯片"骁鸿" [1] 合肥量子产业布局 - 合肥是中国最早系统布局量子科技研发及产业化的城市之一 [3] - 合肥已培育集聚量子企业91家 居中国首位 [3] - 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4个 量子信息产业相关专利数量超2000件 [3] - 2024年合肥量子产业链实现营收近1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1.6% [6] 中电信量子集团业务进展 - 量子密话密信用户规模将近600万 服务单位超3000家 [5] - "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访问量突破3000万 覆盖60多个国家用户 [5] - 已完成北京、上海、广州等16个重点城市量子城域网建设 [6] - 计划2025年发布中国首款高性能抗量子密码芯片 [6] - 将升级发布"中国规模最大的量子计算机算力集群" 总规模预计超1200比特 [6] 合肥未来发展规划 - 试点建设"国家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 [6] - 构建以"量子大道"为中轴线的量子产业集聚区 [6] - 力争到2027年集聚量子信息企业超150家 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6]
哈佛大学发布《2025全球关键和新兴技术指数报告》,揭示全球科技新格局
钛媒体APP· 2025-07-04 17:17
全球关键和新兴技术竞争格局 技术权重分配 - 半导体占比35%,被视为现代技术生态的"心脏"和数字时代的"石油" [3] - 人工智能占比25%,渗透经济、军事和社会各领域,是"竞争倍增器" [3] - 生物技术占比20%,涉及国民健康、粮食安全和伦理边界 [3] - 太空技术占比15%,在通信、国防和资源探索方面具有战略价值 [3] - 量子技术占比5%,代表计算与通信的未来革命,仍处早期阶段 [3] 全球技术三极格局 - 美国在所有五个技术领域均位居榜首,拥有分散式创新生态系统和经济实力支撑 [6] - 中国稳居全球第二,在生物技术和量子技术领域迅速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7] - 欧洲整体排名第三,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量子领域有科研基础,但在半导体和太空技术落后 [10] 生物技术领域 - 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最可能超越美国,拥有医药生产主导地位和庞大临床试验数量 [12] - 国际资本认可中国生物技术,阿斯利康投资25亿美元在北京设研发中心,BioNTech以超百亿美元转售中国研发药品 [13] - 中国研发效率惊人,药物研发实验室常通宵工作,而美国因研发资助削减导致项目停滞 [15] 人工智能领域 - 美国保持数量优势,2024年推出40个知名模型,中国有15个,欧洲仅3个 [16] - 中美模型性能差距从2024年1月的9.26%缩小至2025年2月的1.70% [16] - 中国模型成本效益优势显著,DeepSeek仅用600万美元训练出有竞争力模型,而谷歌Gemini 1.0 Ultra成本达1.92亿美元 [18] 半导体领域 - 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主导半导体产业链,中国高端芯片发展受美国出口管制限制 [22] - 全球供应链被扰乱,各国投入巨资以实现自主可控 [22] 量子与太空技术 - 量子技术领域,美国在量子计算领先,中国在量子传感和通信表现突出 [23] - 太空技术领域,美国通过公私合营模式(如SpaceX)降低成本,开启商业化新纪元 [25] - 太空旅游、卫星互联网和资源开采将催生万亿美元级经济蓝海 [27] 技术竞争本质 - 技术进步依赖开放与合作,但地缘政治导致全球合作受阻 [28] - 各国采取"近岸外包"或"友岸外包"策略,提升供应链韧性但牺牲效率和成本 [28] - 技术垄断格局催生全球技术生态系统分裂风险,如5G标准对立和数据隐私法规摩擦 [28]
拖欠农民工工资 两单位进黑名单
北京青年报· 2025-07-04 07:07
欠薪违法行为公布 -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6家用人单位重大欠薪违法行为 [1] - 4家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案件被作为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典型案例公布 [1] - 2家用人单位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 [1] 欠薪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案例 - 北京远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拖欠24名劳动者工资60570385元 [1] - 北京青普同人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拖欠15名劳动者工资247166145元 [1] - 国开启科量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拖欠20名劳动者工资283889617元 [1] - 北京红顺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拖欠20名劳动者工资513300元 [1] - 人社部门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责令支付工资加付50%赔偿金 [1] 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 - 北京峰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拖欠40名农民工工资595011元 [2] - 北京盛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拖欠32名农民工工资758750元 [2] - 因逾期拒不支付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 [2] - 惩戒措施包括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等多方面受限 [2]
谱写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新篇章
经济日报· 2025-07-04 06:05
中部地区经济地位与战略定位 - 中部六省以全国1/10的国土面积承载1/4人口并创造1/5经济总量 [1] - 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定位巩固(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2] - 2021年政策提出2025年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提升至全国约2.5%水平 [4] 经济发展核心数据 - 2015-2024年GDP从不足15万亿元增至28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7.5% [6] - 2024年河南/湖北/湖南/安徽经济总量均突破5万亿元 [6] - 2024年中部粮食产量20431.8万吨占全国28.92% [10] - 2024年山西原煤产量12.69亿吨占全国26.7% [10] 产业结构特征 - 第一产业占比高于全国(河南/湖南/湖北超8%) [6] - 安徽/江西第二产业占比略高于全国 [6] - 形成株洲轨道交通/长沙工程机械/武汉光电子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8] - 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从2013年20.7%提升至2023年42.9% [15] 科技创新布局 - 中部地区拥有700多所高校,在校生占全国30% [4] - 合肥/武汉布局量子计算/激光/可控核聚变等新兴产业 [9] - 安徽第三代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服务全球100多国家地区 [16] 重点产业发展 - 安徽2024年汽车产量357万辆(全国第2),新能源汽车168.4万辆 [15] - 全球10%笔记本电脑/20%液晶显示屏/50%光伏玻璃在皖生产 [15] - 武汉光电子信息/合肥智能语音产业形成竞争力 [8] 区域协同与开放 - 郑州机场2024年全货运航线57条,综保区进出口全国前列 [9] - 鄂州花湖机场货邮吞吐量居全国第5 [9] - 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开通促进区域联通 [16] 安徽转型实践 -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突破5万亿元(中西部首位) [13] - 打造"基金丛林"计划投入超2000亿元 [15] - 制造业投资连续4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15]
【财闻联播】国家药监局:加强人工智能、生物材料“揭榜挂帅”产品的注册指导!国内首张芯片级后量子密码卡问世
券商中国· 2025-07-03 20:12
宏观动态 - 商务部回应美国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中方反对单边霸凌做法,将评估并反制任何损害中方利益的交易 [1] - 商务部回应美国总统拟带企业团访华报道,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推动经贸关系健康发展 [2] - 国家药监局加强人工智能、生物材料"揭榜挂帅"产品注册指导,优化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审查流程 [3] 科技创新 - 国内首张芯片级后量子密码卡问世,由问天量子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团队研发,可抵御量子计算机攻击 [4][5] 金融机构 - 招商银行获准筹建招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50亿元,专注市场化债转股及股权投资 [6] - 保定银行获批增资至59.8亿元,较原注册资本52.7亿元增加7.1亿元 [7] 市场数据 - 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沪指涨0.18%,深证成指涨1.17%,创业板指涨1.90%,消费电子股爆发带动成交超1.3万亿元 [8][9] - 两市融资余额增加10.52亿元,上交所融资余额报9280.81亿元,深交所报9090.04亿元 [10] - 香港恒生指数收跌0.63%,恒生科技指数跌0.67%,奈雪的茶跌超10%,国泰君安国际涨超11% [11] 公司动态 - 航天晨光恢复军队物资工程服务采购资格,此前因暂停事项已完成内部核查 [12] - 摩根士丹利在宁德时代H股多头头寸从7.05%增至8.09%,空头头寸从4.86%增至5.83% [13][14] - 财富趋势实控人黄山拟减持不超过3%股份(768.34万股),减持计划不影响公司治理 [15] - 阿里巴巴拟发行120亿港元可交换债券,资金将投入云计算和国际电商,债券参考阿里健康股票 [16]
国内首张芯片级后量子密码卡问世
财联社· 2025-07-03 14:56
核心观点 - 安徽问天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刘冬生教授团队成功研发国内首张芯片级后量子密码卡,标志着我国在量子安全技术工程化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 [1] - 后量子密码技术被视为"制信息权"的关键技术之一,能够抵御未来量子计算机攻击,为信息安全提供"更优解" [2] 技术背景 - 量子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密码体系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可能导致金融交易、医疗数据、能源调度等系统面临信息泄露风险 [2] - 后量子密码技术是一种可在现有电子计算机上实现的数学密码系统,具有抗量子计算机攻击能力 [2] 技术细节 - 采用后量子密码SoC芯片与量子随机数芯片技术架构,从电子学、密码学、软件工程等多层面规范设计 [2] - 支持多种后量子密码算法且兼容传统国密算法,可实现数字签名/验证、非对称/对称加解密、密钥生成等安全保密功能 [2] 应用前景 - 芯片级后量子密码卡可在党政、金融、通信、能源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实现广泛适配与应用 [3] - 该技术全面满足各类信息系统抵御量子计算攻击的迫切需求 [2] 研发团队 - 问天量子是国内量子密码领域知名企业,专注于量子密码通信系统及产品研发应用 [2] - 华中科技大学刘冬生教授团队是国内最早从事后量子密码及其芯片研究的团队之一,在后量子密码芯片架构设计方面具有丰富技术积累 [2]
国内首张芯片级后量子密码卡问世
快讯· 2025-07-03 14:04
量子安全技术突破 - 安徽问天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刘冬生教授团队成功研发国内首张芯片级后量子密码卡 [1] - 该技术标志着我国在量子安全技术工程化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1] - 后量子密码技术为未来密码迁移奠定坚实基础 [1] 后量子密码技术特点 - 后量子密码技术能够在现有电子计算机上实现 [1] - 该技术具有抵抗未来量子计算机攻击的能力 [1] - 被专家视为"制信息权"的关键技术之一 [1] 技术应用背景 - 量子计算技术快速发展对传统密码体系构成挑战 [1] - 传统密码体系被量子计算机破解将导致金融交易、医疗数据、能源调度等系统面临信息泄露风险 [1] - 后量子密码技术旨在抵御量子计算机攻击 [1]
★科创"长跑"遇"长钱"! AIC、险资、国资多元助力科技创新
上海证券报· 2025-07-03 09:56
科技金融多元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 我国正统筹推进银行信贷、债券发行、股权投资、科技保险等多元金融工具,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1] - 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要求通过AIC股权投资试点、发展S基金等方式引导长期资本支持科技创新 [1] 银行系AIC股权投资基金发展 - AIC试点科技企业股权投资始于2021年,具有金额大、周期长、风险容忍度高等特征,截至当前全国已设立74只AIC股权投资基金,签约意向金额突破3800亿元 [2][3] - 交子工融基金作为四川省首只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规模达10亿元,已完成对量子科技企业的首单投资,并储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项目 [2] - 银行出资AIC股权投资基金比例上限提升至30%,其余70%需社会募集,目前多联合地方国资共同出资以深化产融结合 [3] 保险资金创新投资模式 - 保险资金通过投资S基金份额等方式参与硬科技投资,如国寿资产对北京科创基金投资50亿元,后者通过分散投资策略管理风险 [4][5] - 保险资金因负债刚性特征风险偏好较低,需建立适应新质生产力的风险管理理念,如以组合收益率替代单项目评估 [5] 国资创投机构生态构建 - 国资创投机构如国投创合从种子轮介入科技企业,今年2月联合顺为资本对武汉惟景三维科技投资数千万元 [6] - 国有创投机构探索接续投资机制,如创合松山湖创投基金直接支持科研项目,并引入产业资金形成"科研经费-创投基金-产业资金"接力链 [7] - 科技企业融资需长期耐心资本支持,资本退出周期需与企业成长周期匹配 [7]
我科学家实现超快高保真度中性原子态探测
科技日报· 2025-07-03 08:52
量子计算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团队在中性原子量子信息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利用光纤微腔与中性原子的普塞尔区域耦合,实现了超快高保真度的原子态读出,其速度和保真度均创造公开报道最高纪录 [1] - 中性原子因出色的可扩展性、成熟的门操作和光学波段接口,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平台 [1] - 态读出和态制备消耗了中性原子量子计算与量子网络协议的大多数时间,提升读出速度与保真度对降低时间和物理资源消耗至关重要 [1] 技术细节 - 研究组利用工作在普塞尔区域的光纤微腔—中性原子腔量子电动力学系统,协同因子达到4.7,原子的自发辐射速率提升了约10倍 [1] - 该系统展现出作为高性能中性原子—光子量子接口和量子网络节点的潜能 [1] - 研究组将腔内读出光子的探测计数率提升至18M/s,在200纳秒的时间窗口内实现了保真度达99.1%的原子态读出,并在9微秒的时间窗口内把保真度提升到了99.985% [2] - 在态读出过程中丢失原子的概率始终低于3‰,展现了无损探测的特性 [2] 应用前景 - 该超快高保真读出技术首次使原子态读出速度超越光泵浦态制备速度 [2] - 通过采用实时决定的方法,研究组将原子态制备时间较传统光泵浦方法缩短4倍 [2] - 该成果为理解多技术协同机制、优化量子协议性能等提供了新思路 [2] - 该技术对于减少量子计算中的时间和物理资源消耗,以及实现长程可扩展量子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