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未来十年是机器人和AI大爆发的十年
新浪财经· 2025-11-18 18:08
在日前举行的"2025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宇树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表示,希望看到具身智 能的"ChatGPT时刻"。他坦言:"未来十年肯定是机器人和AI大爆发的十年。我们不能等技术完全成熟 再去做商业化。"从2015年参赛开启商业化,到如今梦想渐成现实,他强调技术与商业化需齐头并 进,"只要你对梦想足够热情和专注,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上证报) ...
晚间公告|11月18日这些公告有看头
第一财经网· 2025-11-18 18:07
宣亚国际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 公司股票连续2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30% [1] - 公司声明经营情况正常,内外部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1] 盛新锂能长期供应协议 - 公司与华友控股集团签署框架协议,2026-2030年供应锂盐产品22.14万吨 [1] - 华友控股集团2025年1-6月营收425.65亿元,净利润33.55亿元,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1] - 协议履行对2025年业绩无影响,预计影响未来业绩 [1] 厦钨新能电池材料项目投资 - 公司拟设立全资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高性能电池材料项目,总投资15.25亿元 [2] - 项目建设期为2025年11月至2029年12月,公司拟出资6亿元设立子公司 [2] 测绘股份法律诉讼 - 公司被起诉,涉案金额6480万元,目前尚未正式开庭 [3] - 目前无法预计本案对公司本期及期后利润的具体影响 [3] 孚日集团股东股份转让 - 持股5%以上股东完成协议转让6022.12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6.36%,转让价款3.01亿元 [4] - 转让后孙浩博持股6.81%,承诺12个月内不转让股份,不会导致实控人变化 [4] 宁波方正机器人领域合作 - 公司与宁波华翔启源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通用机器人零件生产制造和整机应用领域合作 [5] - 双方将就机器人精密结构件、关节模组等产品开展开发和量产合作 [5] 高德红外股东减持计划 - 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黄立拟减持不超过1.28亿股,占公司总股本3.00% [6] - 减持原因为投资的上市公司体外其他创新产业业务发展资金需求 [6] 鸿泉技术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千方科技计划减持不超过299.4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 [7] 云南能投风电项目中标 - 公司中标会泽县大竹山风电场项目,预计装机容量2.5万千瓦 [7] - 项目实施预计对公司本年度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均不构成重大影响 [7] 先惠技术重大销售合同 - 公司与宁德时代及其控股子公司签订销售合同,金额合计约7.96亿元 [7] - 合同若顺利履行,预计对2025-2026年度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7] 三星医疗国家电网项目中标 - 公司及子公司预中标国家电网项目,预计合计中标总金额约1.25亿元 [8] - 其中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项目预计中标6471.44万元,国网安徽电力项目预计中标6057.63万元 [8] *ST松发船舶建造合同 - 公司下属公司签订2艘30.6万吨VLCC超大型原油运输船建造合同,合同金额约2亿至3亿美元 [9] 高能环境海外项目中标 - 公司控股孙公司中标泰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总投资不超过19.5亿泰铢(约合人民币4.27亿元) [10] - 项目处理规模500吨/天,合作期限25年 [10]
“中欧智汇 共创未来”2025中欧机器人产业合作对接会在深圳举办
商务部网站· 2025-11-18 17:55
本次对接会得到英国全球技术创新伙伴联盟、深圳市机器人协会、易贸汽车、中金资本、国科嘉和、国 科资本、水木资本等行业平台和投资机构支持,在各方共同组织下,200余家中外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和 专业机构到场参加。 在主题分享中,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装备工业处处长王文华介绍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及相关政 策。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国际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南方科技大学电子系讲席教授、系主任孟庆 虎从人工智能时代的手术机器人切入,提出要用场景智能替代通用模型。意大利机器人国家能力中心主 席、意大利比萨圣安娜高等研究学院教授安东尼奥·弗里索利展示了机械手、外骨骼及手术机器人等前 沿技术研究情况,并分享在轨道检修机器人领域与中国的合作案例。优必选副总裁、研究院院长焦继 超,斯凯孚中国及东北亚区副总裁、首席技术官钱卫华,华为云具身智能产品总监张靖,英国全球技术 创新伙伴联盟首席执行官、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外籍专家罗宾·彼得·腾森分别以"群脑网络2.0+Co-Agent 构建AI双循环,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的智能进化"、"斯凯孚赋能机器人轻量化和高可靠 性"、"CloudRobo:让智能在云端无限进化"和"机器人无界:携手全球 ...
杭州六小龙,又来一个IPO
搜狐财经· 2025-11-18 17:50
近日,据工商信息显示,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更名为杭州云深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类型从"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 市)"。 来源:猎云精选;文/孙媛 杭州六小龙,又有一家要IPO了。 这一回,是具身智能另一代表企业云深处。 虽然公司方面对外表示,"此次股改更多是因为公司发展需要,完成相应前期准备。" 但结合此前,宇树科技和乐聚机器人两家股改跟启动上市辅导均时隔仅2个月的时间来看,此次动作亦让云深处剑指IPO之心昭然诺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股改之前,云深处才刚刚完成了最新一轮近5亿元融资。 这里面,近20家机构跑来"团购",站满了有头有脸的VC,达晨财智、国新基金、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前海母基金、华映资本、钧山资本、银杏 谷资本等机构均位列其中,可谓一场资本盛宴。 顺着云深处的这一步看去,会发现具身智能的头部玩家们已然集体跑到了二级市场的门前。 10月末,乐聚前脚刚完成近15亿元的Pre-IPO轮融资,创下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单笔规模近乎最大的融资,后脚就启动了IPO辅导。 随后,智元和宇树也迎来了IPO推进的重要节点。 "双线并行"的智元在反向收购上纬新材这一激进的资 ...
创科协同筑纽带,湾区融合启新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8 17:28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袁思杰香港报道 在粤港澳大湾区,一条跨城协作的创科纽带正在形成:香港科学园的实验室里,前沿黑科技悄然诞生; 深圳的产业园中,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市场产品;东莞的厂房内,精密零部件高效组装成型;广州的物 流网络里,创新产品运往全球各地。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今年9月发布的最新《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广深港"创新集群首次登顶全 球百强创新集群排行榜榜首,实现从连续五年全球第二到第一的历史性跨越。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大湾区打破地域壁垒、整合创新资源的持续探索。从光谱仪国产化到AI健康筛 查,从具身智能机器人到6G前沿技术,一批初创企业与科研团队在湾区沃土上快速成长,用技术突破 见证协作力量,用产业融合诠释湾区精神。 粤港澳大湾区的创科协作,本质上是一场精准的城市分工与资源整合。 香港凭借顶尖科研实力聚焦基础研发,深圳依托产业优势推动成果转化,东莞以精密制造赋能量产落 地,广州、江门等城市则提供物流、政策等配套支持,形成了覆盖 "研发—转化—制造—销售" 的全生 命周期闭环体系,让创新想法能够快速落地生根。 威视佰科CEO刘玮对此有着深刻体会。2020 年受邀担任香港大学兼职教授后 ...
具身智能应用 百花齐放
上海证券报· 2025-11-18 17:26
11月14日,以"AI聚能·智汇青岛"为主题的2025年青岛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对接会在青岛海天大酒店 举办。来自政府部门、产业链企业及金融机构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具身智能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场 景应用及产业生态构建展开深度交流。 与会人士普遍认为,具身智能产业正迎来发展机遇期: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元年,迈向"商业可行";异 构机器人已率先在环卫、医疗等场景实现规模化导入。随着国内产业链集群化优势持续凸显,产业发展 进入百花齐放的加速期。 着眼产业端,亦有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公司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达对人形机器人落地时机的乐观预期。 "人形机器人或将按照'商用场景—工业场景—家庭场景'的路线逐步落地。"国华青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创始人、董事长王广表示。 王广认为,当前阶段,商场导购、酒店服务等商用场景已成为首选试验田——这些标准化环境既能展现 技术潜力,又能通过"机器人员工"模式快速验证商业回报。 在完成商业场景验证后,产业落地将向工业制造领域纵深发展。人形机器人将凭借其类人形态优势,有 望在汽车总装、精密仪器等产线上承担传统自动化设备难以胜任的柔性任务,实现从"替代重复劳 动"到"应对复杂工况"的能力跃迁。 最终突 ...
优必选预计今年人形机器人营收4亿元,明年交付两千至三千台
南方都市报· 2025-11-18 17:23
交付与产能规划 - 公司今年迄今已交付约200台人形机器人,2025年全年计划交付约500台 [1] - 2026年计划交付2000至3000台人形机器人,并计划在2026年实现年产能5000台,2027年进一步扩大至10000台 [1] - 2024年公司仅出货10台人形机器人,相比之下交付量显著提升 [1] 财务与订单情况 - 人形机器人业务预计今年将为公司贡献约4亿元营收 [1] - 截至11月10日,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全年累计订单金额已突破8亿元 [1] - 订单买家以汽车产业链公司为主,包括东风柳汽、天奇股份、觅亿汽车等 [1] 产品性能与技术进展 - 在搬运箱子任务中,人形机器人成功率为99%,搬运单个箱子耗时1.5分钟,较2025年上半年的2分钟有所改善,但效率仅为人类的30% [4] - 公司目标是在明年将搬运效率提升至60%,分拣场景的运用预计要等到2026年下半年 [4] - 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商业化尚未就绪,准确率约为70%,公司会为不同任务配备对应的垂类模型 [4] 产品交付与应用领域 - 公司已开始批量交付首批数百台Walker S2机器人,覆盖汽车制造、智能工厂、智能物流和数据采集中心等领域 [1] - 工业版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面向汽车、3C半导体等行业客户 [1] - 量产交付前,公司对人形机器人进行了一年多的工厂"实训",将适合"上岗"的工种收敛为搬运、分拣和质检 [4] 新产品规划 - Walker系列新版本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发布,主要升级为搭载英伟达Thor芯片,外形无重大变化 [5] - 另一款具备高性能运动能力的新型号也计划在2026年上半年亮相,可能主要面向商业场景应用 [5]
何小鹏到底在想什么?
半佛仙人· 2025-11-18 17:11
1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1916篇原创 2 哪些坑别人踩是死,自己踩是痛? 这才是今天的何小鹏真正厉害的地方。 这是一个被社会巨浪筛选了一遍又一遍的人。 4 2 0 1 4,是科技路线分叉的一年. 那一年,特斯拉宣布开源。 这不是行业新闻,这是全球科技风向变化的信号: 软件的时代开始碰撞硬件的世界。 AI 不再只是玩具,而是要上路了。 交通、能源、算法、芯片、系统正在被重新定义。 很多人看到的是"风口来了"。 何小鹏看到的是: "如果不重做底层系统,未来会被时代抛弃。" 那一年,他第一次意识到: 互联网的逻辑不够用了。 世界要换操作系统了。 这也是他后来的全部路线逻辑的源头。 3 何小鹏最重要的不是"命好",是"判断力强"。 外界有一个误解: 认为何小鹏"命比较好"。 因为他早年经历看起来像小说模板: UC做成了,卖给了阿里,随后财富自由。 年轻时,他也幻想过一夜暴富,甚至为此认真做过一个三步走路线图: 买彩票——不靠谱; 买房——没钱; 靠期权——难度极高。 工作第一年换了十多个岗位,这种履历放在互联网现在会被嫌弃"稳定性太差"。 但他老老实实全干完了。 干着干着——成了产品经理。 然后做UC,拼命跑,拼命做, ...
从消费电子到AI硬件生态,蓝思科技机器人新基地投产重塑产业估值
搜狐网· 2025-11-18 17:02
在当前具身智能产业从实验室走向量产应用的关键阶段,蓝思科技此举被视为其推进"消费电子+智能汽车+新兴智能终端"多轮驱动、强化智能制造体系的 重要战略落地。这也是蓝思科技继今年7月成功登陆港股后,在"资本+产业"双重布局的重要落子,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新兴业务正在重塑企业的估值逻辑。 蓝思智能机器人永安园区投产,构建全链条量产能力 11月18日,蓝思智能机器人正式投产位于浏阳经开区的永安园区。 公司已切入北美及国内多家头部机器人企业的供应链,关节模组、灵巧手、结构件已批量交付,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整机组装规模位居行业前列,整机 组装规模已居行业第一梯队。2026年,公司预计实现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和整机组装规模翻几番,2027年人形机器人与四足机器狗出货量稳居全球前列。 此外,在AI算力基础设施领域,从AI服务器机箱结构件起步,逐步拓展至液冷模组、固态硬盘等关键模组。目前,机箱结构件已实现批量出货,固态硬盘 组装预计将于2026年实现规模化量产。 据悉,此次启用的蓝思智能机器人永安园区占地400亩,厂房面积约18.9万平方米,具备年产1万台/套大型自动化设备以及50万台具身智能机器人等AI硬件 产品的能力,实现从新 ...
刚刚,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华尔街见闻· 2025-11-18 16:41
事件概述 - 一段展示中国初创公司灵启万物机器人自主完成浇花、扔垃圾、整理玩具、与孩子互动等复杂任务的视频在全球科技圈引发广泛关注[1][2] - 发布方灵启万物强调视频全程“无加速、无遥控”,完全由机器人自主完成[4] - 该视频意外引发了一场围绕其真实性的中美科技界跨国论战[1][10] 技术展示与真实性论战 - 视频中机器人动作流畅,展示了端水、爬上床、与孩子玩飞盘等行为[2][15] - 美国Figure公司CEO Brett Adcock公开质疑视频真实性,称其可能采用开环回放控制器并在关键环节进行人工遥控[5][7] - 美国科技博主Mike Kalil发表长文论证视频未造假,指出机器人行为基于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如ResMimic、HDMI、OmniRetarget等论文),灵启万物成功实现了前沿研究的工程化整合[15] - 支持者提供了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备份录像作为证据[11] - 灵启万物的技术可能整合了模仿学习和强化学习,通过在模拟环境中进行数百万次训练再将能力迁移至物理机器人[15] 公司背景与硬件基础 - 灵启万物是一家深圳初创公司,创始人来自腾讯[4] - 公司使用的硬件是宇树科技(Unitree)已实现规模化量产的G1人形机器人平台[4] - Figure公司CEO此前也曾公开质疑另一家中国机器人公司优必选(UBTECH)展示成果的真实性[8] 行业影响与商业模式路线之争 - 若灵启万物的软件系统能在经济实惠的量产硬件上实现通用功能,可能对Figure AI、1X Technologies和特斯拉等走“软硬一体”垂直整合路线的公司构成威胁[18] - 美国头部玩家采用类似苹果的封闭模式,自主研发AI软件和硬件本体,集成度高但研发成本和产品价格高昂[18] - 灵启万物视频展示了“安卓模式”的可能性,即AI软件与机器人硬件解耦,专注于开发“大脑”并利用第三方低成本量产硬件[19] - 该模式若成功,人形机器人产业竞争关键将从硬件制造转向软件智能,冲击现有硬件集成战略建立的壁垒[20] - 市场可能向开放、灵活的生态倾斜,软件可在任何硬件上运行,类似智能手机市场的安卓系统[20] - 此次论战本质是“软硬一体”垂直整合与“软硬解耦”开放生态两种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的提前碰撞[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