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

搜索文档
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在昌平区举办
新京报· 2025-06-28 20:18
论坛概况 - 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于6月28日在昌平区举办 主题为"面向'十五五' 加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1] - 论坛包含主论坛暨全体大会 三场分论坛 参观未来科学城活动等环节 [1] - 知名企业负责人 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会 围绕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构建安全稳定可持续能源体系进行探讨 [1] 论坛成果 - 《2025能源产业生态报告》《加油站景气指数》等成果发布 展现能源终端服务范式革命 [1] - 专题论坛主题涵盖"双碳"目标践行 人工智能生态协同 加能站绿色发展 能源企业数智与绿色供应链生态共建等前沿话题 [1] 昌平区能源产业现状 - 昌平区集聚"两张网""三桶油""五大发电集团"分支机构 吸引三一重能 明阳智慧能源等民营高科技企业落户 [2] - 区域内入驻石油大学 华北电力 矿业大学等10余所能源领域高校 建成国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 工程技术中心60个 [2] - 形成三大产业赛道:能源互联网高成长赛道 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风电光伏成熟赛道 氢能 储能 碳固存前沿赛道 [2] - 重点布局AI+能源 新型电力系统 钙钛矿光伏等方向 2024年全区能源产业收入突破2500亿元 [2]
海上风电专题研究之四:十五五国内海风开发稳步推进,欧洲和日韩海风蓄势待发
国信证券· 2025-06-28 19:4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海上风电行业处于关键转折点,基本面未变,中期前景强劲,主流的中国和欧洲市场持续发展,亚太地区新兴市场实现政策和监管突破 [3] - 海上风电成本具备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经济性,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低,是理想的清洁能源选择,且具备诸多外部友好性 [3] - 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大规模开发、漂浮式等方向推进,对海缆和风机基础(管桩)需求大幅上升 [3] - 建议关注东方电缆、大金重工、时代新材、广大特材、金风科技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球海上风电展望 - 全球海上风电已基本具备平价条件,2024年我国海上风电LCOE为0.28 - 0.41元/千瓦时,未来度电成本仍有下降空间,且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低,远期有望成东部主力电源 [7][9] - 2024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8GW,较前一年下降26%,主要因主要地区装机进度延迟;预计2025 - 2030年新增装机容量从15.5GW增长到38.5GW,CAGR达30%,海外主力增长地区为欧洲、日韩 [12][13] - 2024年中国市场新增装机占全球62%,英国占15%,至年底全球累计并网容量83.2GW,一半来自中国;2024年全球项目招标达56.3GW,国内平价 + 竞争性配置,海外多拍卖 [14] - 2022 - 2024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核准容量连续三年增长,2024年新增并网容量4.04GW,截至年底累计并网41.3GW;十四五实际新增海风装机预计43GW,仍有20 - 25GW未完成规划;深远海规划体量约230GW,已批复国管海域项目容量达149GW [19][20] - 欧洲是海上风电发源地和最大漂浮式市场,截至2024年底装机总量超36GW,占全球44%;2022年以来装机不及预期,2024年新增装机容量2.7GW创多年新低,但长期规划目标广阔;2024年核准与招标维持高景气度,需求将延迟至“十五五”集中释放 [24][29] - 英国、丹麦、法国、德国、西班牙、挪威、波兰等国在2025年均有海上风电相关政策或规划出台,推动海上风电发展 [31] - 2030年亚洲(不含中国)地区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将达5.6GW,日本、韩国、越南是主力,且在“十五五”中后期放量;2024年中国台湾地区、日本和韩国建设规模显著增长 [34] - 日本海风开发处于起步阶段,2040年前开发空间超400GW;2021 - 2024年已完成三轮海上风电开发权拍卖,预计2028 - 2030年投产;立法将开发区域拓展至专属经济区;供应链仍需降本,中国企业已有设备交付业绩 [36][39][42] - 韩国2030年海风装机目标上修至14.3GW;2025年通过《海上风电特别法》简化许可程序;2022 - 2024年完成海上风电开发权拍卖,2025年上半年启动1.25GW海风项目招标,计划2024下半年至2026上半年启动约7 - 8GW招标 [43] - 2009年首个兆瓦级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安装,目前中国已建5个示范项目,累计装机容量约40MW;预计2030年后全球漂浮式海上风电爆发式增长,2030 - 2035年市场容量从1GW增长到5GW [49] 海上风电重要产业链 - 海上风电投资分主体工程投资(90%)和其他费用(10%),主体工程投资包括风电机组、基础、场内集电线路、送出海缆、海上升压站、陆上集控中心等;我国不同地区海上风电造价和收益率不同,未来可具备合理经济性 [57][63] - 预计2030年我国海上风电海缆市场空间达312亿元,2025 - 30年CAGR达28%;高压化和柔性直流输电渗透率快速提高;330kV和500kV送出缆盈利能力更强、成长性更高 [67][72][76] - 欧洲海底电网互联直流输电渐成主流,已披露项目对应海缆市场空间超千亿,基本被国际三大巨头垄断,三巨头在手订单持续创新高,生产交付饱和 [84] - 全球海风管桩需求2024年低谷后有望增长,2025 - 2030年从150万吨增长到超700万吨,CAGR超30%;2030年前欧洲海上风电基础以单桩为主,2025 - 2027年欧洲本土单桩供给存在缺口 [88] - 大金重工产能布局领先,批量获取欧洲海风订单,超大单桩已交付;天顺风能国内产能大,德国已落实扩产规划 [93][98]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东方电缆、大金重工、时代新材、广大特材、金风科技 [3] - 给出海上风电上市公司盈利预测,包括金风科技、大金重工、东方电缆、时代新材、广大特材、天顺风能等公司的市值、归母净利润、PE、PB等数据 [107]
风电安装船被卖!价值6.48亿元租船合同解除
新浪财经· 2025-06-28 18:15
合同终止 - 华电科工与上海博强终止风机安装平台设备租赁合同,原合同及变更协议共执行1个月(2025年5月1日至2025年5月31日)[2][3] - 原合同金额为64800万元(含税),租期由3年变更为6年后合同总额不变,现合同金额变更为0元[2][3] - 上海博强免除公司一个月租金,并在15个工作日内退还已支付的5月份租金900万元[3] 设备情况 - "华电博强中集巨龙01"风机安装平台(即"博强3060"号)已被上海博强出售给丹麦Cadeler公司,将更名为"Wind Keeper"号并于2025年第三季度交付[5] - 该船长133米,型宽53米,最大作业水深70米以上,配备2200吨主起重机和DP2动态定位系统,适合全球海上运维市场[5] 公司影响 - 合同解除不会对公司已承接项目造成影响,也不会对当期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3] - 目前市场上同类型船舶较为充足,可满足公司当前项目需求[3] - 未来公司将根据国内海上风电发展趋势选择更适合深远海施工的优质船机[3]
欧盟只给中国30天,必须解决稀土供应,否则冯德莱恩取消访华?
搜狐财经· 2025-06-27 23:06
中欧稀土贸易现状 - 中国掌握全球90%以上稀土精炼产能 欧洲新能源汽车、风电设备、军工制造等行业高度依赖稀土永磁材料 [4] - 近几个月中国对欧盟稀土磁铁出口量持续下滑 导致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等企业面临生产线停工风险 [4] - 中国2023年实施稀土出口管制主要针对军事用途 民用领域出口申请仍通过"绿色通道"审批 [6] 产业链与技术布局 - 中国计划2025年起实施稀土战略升级 包括设立国家研究院、建立技术人员名录等措施形成技术-资源-政策三位一体防线 [12] - 中国加速研发稀土替代技术如稀土硅基固态电池、磁制冷机 削弱欧洲议价能力 [14] - 中国主导修订ISO分类标准 将中重稀土定义为"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为管制提供国际法理依据 [14] 欧洲企业困境与战略矛盾 - 欧盟推动建立联合稀土储备但瑞典新发现稀土矿需10年才能投产 且面临环保与技术瓶颈 [14] - 欧洲企业如圣戈班集团承认中国绿色技术创新速度远超欧洲 呼吁合作而非对抗 [14] - 欧盟在公共采购、投资审查领域对中国设限 却要求中国保障供应链稳定 存在双重标准 [9] 技术专利与产业重构 - 中国稀土技术专利已突破500项 稀土量子点显示材料等替代技术逐步成熟 [15] - 美国通用电气曾试图购买中国稀土永磁材料用于F-35战机遭拒 显示"技术+资源"双锁策略生效 [15] - 欧盟配合美国施压中国 北约秘书长宣称将军事预算提至GDP5%以应对"台海威胁" [11]
国内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并网,清洁能源多
搜狐财经· 2025-06-27 17:30
海上风电技术突破 - 国内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标志着清洁能源开发进入新阶段 [1] - 三峡集团漳浦二期海上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400兆瓦,全部采用13兆瓦及以上超大单机容量风机,其中6台16兆瓦机组创国内单机容量与发电效率纪录 [3] - 16兆瓦机组由三峡集团与金风科技联合研发,叶片长度123米,扫风面积相当于3.7个标准足球场 [3] 项目经济效益 - 漳浦二期项目年发电量16亿千瓦时,可满足68万户家庭用电需求,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6万吨 [3] - 大容量机组应用显著降低用海面积与运维成本,为深远海开发提供技术范本 [3] - 我国海上风电度电成本降至0.3元/千瓦时以下,较欧洲国家低40% [5] 产业链协同发展 - 全球80%风电轴承、85%海缆产能集中于中国,福建已形成涵盖风机制造、叶片研发、海缆生产的完整产业集群 [3] - 关键技术突破依赖稀土永磁材料、碳纤维叶片、智能控制系统等自主技术积累 [3] 区域能源转型 - 三峡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年发电量47亿千瓦时,满足200万户家庭用电,年减排400万吨二氧化碳 [5] - 漳浦二期项目推动福建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突破381.8万千瓦,风电利用小时数连续12年全国第一 [5] 产业融合与全球影响 - 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制氢、光伏等业态融合,形成"海上能源岛"新模式 [5] - 全球首个单体超300万千瓦海上风电集群在东海建成,中国清洁能源技术从"跟跑"迈向"领跑" [5]
非常严重!欧盟驻华大使承认稀土影响,请求能中方理解并解决问题
搜狐财经· 2025-06-27 17:10
稀土短缺对欧洲企业的影响 - 稀土磁铁短缺对欧洲企业造成"非常、非常严重"的影响,尤其冲击高科技产业和汽车制造业[1][3] - 中国对欧稀土出口量显著下滑,导致汽车、风电设备等行业供应链告急,生产成本攀升[5] - 欧盟高层即将访华,暗示稀土问题若未解决可能影响访问进展[5] 中欧贸易摩擦背景 - 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许可管理是应对美国加征关税的连锁反应,符合国际惯例且非歧视性[7][9] - 欧盟2024年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并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华为等科技企业[11] - 欧盟近期限制中国企业参与医疗器械公共采购,被中方指责为"保护主义壁垒"[15] 欧盟的双重标准与舆论操作 - 欧盟将中国稀土管理渲染为"武器化",但自身对华贸易限制未反思[17] - 北约以中国为假想敌扩充军费,同时要求中国保障稀土供应,逻辑矛盾[19][21] - 欧盟2017-2024年对华出口下降30%,却将贸易失衡责任单方面归咎于中国[13] 中国稀土产业战略调整 - 中国加强稀土全产业链管控,从资源开采转向技术研发与出口审批结合[21][23] - 中国未完全停止稀土出口,合规申请仍获批准,但欧盟期望恢复低附加值出口模式不现实[23][25] - 中国稀土管理旨在全球博弈中占据主动,欧盟需以取消不合理限制换取稳定供应[26]
华电科工:终止租入风机安装平台设备
快讯· 2025-06-27 16:58
合同解除事项 - 华电科工与上海博强重工集团签订的《风机安装平台设备租赁合同》及变更协议已执行1个月 [1] - 因上海博强拟出售设备,双方同意解除合同 [1] - 自6月1日起,公司不再承担租赁及租金支付义务 [1] - 原合同金额从6.48亿元变更为0元 [1] 经营影响 - 该解除事项不会对公司项目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1]
海力风电(301155):公司动态研究报告:海风建设加速,公司交付有望放量
华鑫证券· 2025-06-27 16: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海上风电装备供应商,聚焦风电设备零部件研产销,重点研发布局深远海产品,加速海外市场开拓,拓展新能源开发和风电场施工、运维领域布局 [6] - 海上风电行业有望开启新一轮增长,2025Q1公司营收同比大幅上升,2025年交付有望放量 [7] - 公司产能准备充足,在国内主要海上风电集群区域布局多个生产基地,满足产能需求 [8] - 预测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64.82、81.95、95.85亿元,EPS分别为3.25、4.34、5.3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1.4、16.0、13.1倍 [9] 公司概况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海上风电装备供应商,聚焦风电设备零部件研产销,主要产品为风电塔筒、桩基、导管架及升压站等,产品全覆盖12MW以上大功率市场 [6] - 公司重点研发布局深远海产品,包括深水导管架、海洋牧场、换流站、漂浮式基础等;积极加速海外市场开拓,通州湾海力装备基地、吕四港海力启东一期基地已投产;持续拓展新能源开发和风电场施工、运维领域布局 [6] 行业发展 - 海上风电行业自2021年抢装潮后进入调整期,2022 - 2023年因用海审批、航道协调等因素制约,海风项目延期现象普遍,目前相关问题已逐步解决,行业有望开启新一轮增长 [7] 公司业绩 - 2025Q1公司营收同比大幅上升,主要因江苏部分项目开始批量发货 [7]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签订合同但未履行或未履行完毕的履约义务对应收入约48.8亿元,将于2025年度确认收入,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7] 产能布局 - 公司在国内主要海上风电集群区域布局多个生产基地,包括浙江温州、广东湛江等省外基地及江苏省盐城市滨海港、江苏省南通市小洋口海力如东、江苏省启东市吕四港(二期)等省内基地,叠加已建成投产的多个基地,基本完成基地布局 [8] 盈利预测 |预测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主营收入(百万元)|1,355|6,482|8,195|9,585| |增长率(%)|-19.6%|378.5%|26.4%|17.0%|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66|707|943|1,158| |增长率(%)|-175.1%|969.6%|33.4%|22.7%| |摊薄每股收益(元)|0.30|3.25|4.34|5.32| |ROE(%)|1.2%|11.6%|14.1%|15.6%|[12] 财务指标预测 |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毛利率|7.7%|19.0%|19.7%|20.4%| |四项费用/营收|13.1%|5.3%|5.3%|5.3%| |净利率|4.7%|10.5%|11.1%|11.6%| |ROE|1.2%|11.6%|14.1%|15.6%| |资产负债率|40.7%|64.5%|66.8%|67.4%| |总资产周转率|0.1|0.4|0.4|0.4| |应收账款周转率|1.3|1.3|1.3|1.3| |存货周转率|0.6|1.8|1.8|1.8| |EPS(元/股)|0.30|3.25|4.34|5.32| |P/E|228.6|21.4|16.0|13.1| |P/S|11.2|2.3|1.8|1.6| |P/B|2.8|2.6|2.3|2.1|[13]
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勾勒“海上新广东”蓝图 以海洋经济发展带动全面建设海洋强省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27 16:02
广东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战略 - 广东召开高规格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决心,海洋经济总量连续30年全国第一[1] - 会议提出以海洋经济发展带动强省建设,构建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优化生产力布局,深化山海协作[1][3] - 广东面临从海洋大省向强省跨越的挑战,需解决传统产业占比高、新兴产业附加值不足的问题[5] 深远海开发与空间布局 - 国际海洋竞逐聚焦深远海,广东近海资源开发趋近饱和,技术突破推动深蓝开发成为可能[3] - 广东出台《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提出"优近拓远"开发保护格局,推动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建设[3] - 广州、深圳、湛江等地市提出具体举措:广州构建"三脉三轴"空间格局,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湛江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3]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构建 - 广东海洋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但需优化传统产业(如海水养殖升级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并培育新兴产业[5][6] - 海发公司布局全产业链体系,2025-2027年计划投资超40亿元,带动就业超万人,渔民增收超10亿元[6] - 珠海云洲智能预计"十五五"期间助力打造千亿级无人海上智能装备产业,全省现有超8万家涉海企业[6] 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 - 会议强调需突破关键技术,引育海洋人才,海上风电项目带动地方经济(如潮州饶平县450亿元投资打造千亿级新能源集群)[7] - 明阳集团开发海上综合能源岛,目标支撑大湾区绿色转型,打造万亿级海洋经济支柱[8] - 惠州加强生态修复,考洲洋水质从劣四类提升至二类,新增红树林9000亩并探索碳汇交易[8]
运达股份(300772) - 300772运达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27
2025-06-27 15:44
公司整体业务展望 - 预计2025年国内风电装机规模保持增长,公司积极拓展海外业务,装机规模预计保持增长态势 [1] 盈利能力改善措施 - 通过提高技术研发能力、提升产品性能、开发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改善盈利能力 - 运用风电机组产品关键参数迭代优化、LAC系统降载等新技术和设计优化,提高主力机组成本竞争力 [1] - 基于设备运营数据,将研发和设计延伸到部分核心部件,从核心零部件自研提升毛利率 [1] 海上风电业务规划 - 在大连太平湾、温州洞头投资建设海上风电总装基地,形成“一南一北”布局 [2] - 发挥浙江省内资源和国企优势,实施谋划一批近、远海风电项目 [2] - 积极布局沿海省份市场,特别是深远海市场 [2] 海外业务情况 - 2024年海外中标容量同比增长超100%,连续两年翻倍增长,在中东、北非等市场实现突破并获取订单 [2] - 未来加速全球战略布局,加大海外新业主开拓力度,提升海外订单规模 [2] EPC业务发展情况 - 2024年EPC中标70.53亿元,其中外部中标订单达56.49亿,在建项目容量超1GW,业务初具规模 [2] - 未来以扩大营收规模和创造利润增长点为导向,推动资质升级等举措,使EPC新能源业务成为重要业务板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