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设备制造
搜索文档
日本新干线5年后想要开进印度
第一财经· 2025-09-02 09:18
日印高铁合作进展 - 印度首条高铁孟艾高铁项目将引进日本"E10系"新干线列车 由日立制作所和川崎重工负责生产 印度计划采购10辆24节编组列车 部分列车需在印度国内生产[3][5] - 该项目计划于2030年在印度运行 目前双方已启动驾驶员及相关人员培训工作[3] - 项目全长约500公里 运行时间约2小时 但原计划2023年开通的高铁因诸多原因几经延迟[5] - 印度和日本工程师在信号系统等方面存在分歧 日方坚持采用新干线电缆技术 但印度国家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将7年合同授予国内合资企业提供过渡信号系统 可能导致成本上升[6] 日印经贸合作深化 - 日本承诺未来10年对印度投资约680亿美元(约合10万亿日元)[3] - 双方达成"日印经济安全保障倡议" 重点合作领域涵盖半导体、关键矿产、医药品、清洁能源、信息通信[5] - 日本将引进5万名印度技术人才赴日工作 缓解国内劳动力短缺问题[3] - 东京电子计划2026年在印度建立芯片工程师团队 为塔塔电子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6] - 2024年日印双边贸易额达到252亿美元[3] 美国关税影响 - 日本适用的美国"对等关税"税率为15% 但美方未完全落实承诺 日本要求纠正[9] - 美国对印度产品加征25%惩罚性关税 使印度输美商品总税率高达50%[9] - 美国关税措施可能导致印度今明两年经济增速分别下滑0.8个百分点[10] - 印度政府承诺提供财政援助应对关税冲击 包括加大银行贷款补贴力度和支持产业多元化[10] - 日美两国正在探讨减轻对日关税负担的特例措施和降低汽车关税的总统令 以及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的共同文件[9]
押注印度市场?美国关税重压下 日本新干线5年后想要开进印度
第一财经· 2025-09-01 13:21
高铁项目合作 - 日印确认孟艾高铁引进东日本铁路公司研发的E10系新干线列车 预计2030年在印度运行[1] - 印度计划采购10辆24节编组列车 部分列车根据印度制造业振兴政策需在印度国内生产[2] - 项目全长约500公里 原计划2023年开通但因分歧多次延迟 目前信号系统存在技术争议[2][3] 双边经贸关系 - 日本承诺未来10年对印度投资680亿美元(约10万亿日元)涵盖半导体、关键矿产、高铁等领域[1] - 2024年日印双边贸易额达252亿美元 日本将引进5万名印度技术人才缓解劳动力短缺[1] - 双方达成"日印经济安全保障倡议" 重点合作半导体、关键矿产、医药品、清洁能源及信息通信[2] 半导体产业合作 - 印度总理参观东京电子宫城县工厂 该芯片设备商计划2026年在印度建立芯片工程师团队[3] - 东京电子将为塔塔电子提供技术服务 通过日本远程和现场支持进行技术培训[3] - 印度政府提供激励措施吸引国际芯片制造商设厂 以缩小与先进经济体的技术差距[3] 美国关税影响 - 美国对日本适用15%对等关税 但未兑现税率已达15%以上商品不再加征的承诺[4] - 美国以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加征25%惩罚性关税 使印度输美商品累计税率达50%[5] - 凯投宏观评估美国关税将导致印度今明两年经济增速各下滑0.8个百分点[5] 应对措施 - 日美拟同时发布减轻对日关税负担的特例措施和降低汽车关税总统令[5] - 印度政府承诺提供财政援助 包括加大银行贷款补贴力度和支持产业多元化[5] - 印度将促进对近5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 重点推动纺织品、食品加工品等产品出口[5]
矽电股份(301629):针锋探微显华光 高端突破领成长
新浪财经· 2025-08-31 12:49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探针台设备制造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应用于光电芯片、集成电路、分立器件等领域 [1] - 公司是大陆首家实现产业化应用的12英寸晶圆探针台设备厂商,12英寸晶圆探针台销量逐年增长,DEMO设备已发往长江存储等重点客户试产验证 [1] - 公司与三安光电、兆驰股份有多年的合作历史,并逐步进入士兰微、比亚迪半导体、燕东微、华天科技等集成电路产线 [1] 财务表现与业务构成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5.08亿元,归母净利润0.92亿元,2019-2024年营业收入CAGR为40.3% [1] - 晶粒探针台、晶圆探针台收入分别为2.81亿元、1.84亿元,2024年受LED行业景气度影响,晶粒探针台收入下滑20% [1] 技术实力与产品竞争力 - 公司成功量产新一代全自动高精密12英寸探针台产品PT-930,探针定位精度达到±1.3μm(日系厂商为±0.8μm) [2] - 公司产品性能超越惠特科技和旺矽科技两家台系厂商,可与日本东京电子、东京精密等龙头企业同台竞技 [2] - 公司进一步开发综合定位精度在±0.8μm及以下的新一代12英寸数字IC测试探针台,目前已送往客户端验证 [2] 市场份额与客户关系 - 公司产品在部分行业头部客户的同类采购中占据50%以上的份额 [3] - 2021年开始与深天马合作,占其同类采购的80%左右 [3] - 重要客户三安光电、兆驰股份关联方战略入股公司,2021年华为哈勃入股公司,占IPO前股份的4%,成为前十大股东 [3] 市场前景与国产替代机遇 - 2025年中国大陆半导体用探针台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59亿美元 [2] - 市场主要被日本及中国台湾企业垄断,日本东京电子、东京精密占据国内高端设备主要市场份额,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2] 产能扩张与战略布局 - IPO募投项目拟投资2.61亿元建设探针台研发及产业基地,计划扩充600台晶粒探针台+600台晶圆探针台产能,其中包括250台12英寸晶圆探针台 [4] - 12英寸晶圆探针台单价预计为80万元/台,项目完全达产后年销售额将达到2亿元,合计年产值约4.4亿元 [4] - 公司拟投资8006万元建设分选机技术研发项目,推进分选机产业化,形成以12/8英寸探针台为核心,横向拓展分选机、曝光机、AOI检测设备的新产品体系 [4] 业绩展望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68亿元、7.01亿元、8.66亿元,同比增长11.9%、23.2%、23.7% [4] - 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3亿元、1.35亿元、1.79亿元,同比增长11.7%、31.2%、33.2% [4]
百傲化学: 大连百傲化学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0:5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49亿元,同比增长28.42%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178.85万元,同比下降44.22%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67.74万元,同比下降109.87% [2] - 基本每股收益0.13元/股,同比下降45.83% [2] 主营业务分析 - 工业杀菌剂业务总产能超过4万吨/年,为亚洲最大异噻唑啉酮类原药剂生产企业 [3] - 产品涵盖CIT/MIT、MIT、OIT、DCOIT、BIT五大系列,应用于水处理、日化、涂料等多元领域 [3][4] - 半导体业务通过芯慧联开展,聚焦晶圆分选设备、湿法清洗设备等六大业务板块 [5][6] - 采用"直销为主、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具备CIT/MIT与MIT系列产能切换能力 [4] 战略发展与投资 - 实施化工与半导体双主业协同战略,通过双向赋能构建产业生态 [7] - 报告期内对外投资总额3.32亿元,同比增幅564% [14] - 完成对芯慧联新增资1亿元,持有其10.4822%股权 [14] - 对苏州芯永联半导体增资1.8亿元,持股比例维持90% [14] 研发与创新能力 - 工业杀菌剂业务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参与国家标准制定 [11][12] - 半导体业务累计获得专利91项,专注突破国外技术垄断 [12][13] - 研发费用投入3,585.21万元,同比增长67.85% [13] - 通过产学研合作加速技术转化,保持快速迭代能力 [13] 资产与负债结构 - 总资产35.80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1.64% [2] - 长期借款4.74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451.69% [13] - 合同负债1.52亿元,同比下降56.29%,主因履约义务确认收入 [13] - 交易性金融资产新增5,000万元,为结构性存款 [13]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实施2024年度权益分派,每股送红股0.4股,总股本增至7.06亿股 [23] - 控股股东大连通运投资持股29.96%,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集中 [23][24] - 2023年员工持股计划持有517.95万股,首个锁定期已于2024年10月届满 [20][21] - 报告期内增设联席总经理职位,优化治理结构 [9][19]
突破!微导纳米半导体设备迈入订单放量阶段
上海证券报· 2025-08-29 10:3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50亿元,同比增长33.42%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48.95% [1] - 光伏设备收入8.03亿元,同比增长31.53% [2] - 半导体设备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27.17% [2] 业务结构 - 半导体设备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2023年度的7.27%提升至18.45% [2] - 光伏设备在行业下行周期仍保持近32%的增长 [2] - ALD设备已全面涵盖行业所需主流薄膜材料及工艺,实现产业化应用 [1] - CVD设备硬掩膜工艺实现产业化突破,进入存储芯片等先进器件产线 [1] 订单情况 - 半导体领域在手订单达23.28亿元,较年初增长54.72% [2] - 上半年新增半导体设备订单已超去年全年水平 [2]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导体领域产品工艺覆盖面、客户数量和订单规模将持续增长 [1] 产能扩张 - 拟发行可转债募集不超过11.7亿元资金 [3] - 募投项目完全达产后可将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产能提升超过30% [3] - 项目包括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智能化工厂建设和研发实验室扩建 [3] 研发投入 - 上半年研发投入1.5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4.59% [3] - 自2023年以来累计研发投入超8.5亿元 [3] - 60%以上研发投入投向半导体设备领域 [3] 技术发展 - 在TOPCon、XBC、钙钛矿等光伏电池技术路线上持续创新 [2] - 积极推动光伏电池片厂商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实现高质量发展 [2] - 半导体业务正从技术突破期迈入订单放量阶段 [2]
万业企业在衢州成立陶瓷科技公司
新浪财经· 2025-08-28 09:31
公司动态 - 万业企业间接全资持股成立新公司万业元创(衢州)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1] - 新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人民币 [1] - 新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特种陶瓷制品制造、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 [1] 业务布局 - 公司通过新实体拓展半导体产业链相关业务 覆盖特种陶瓷制造和半导体设备制造领域 [1] - 新公司业务范围涉及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 体现产业链纵向延伸策略 [1]
光力科技股价下跌7.12% 半导体封测装备业务上半年营收1.34亿元
金融界· 2025-08-28 02:49
股价表现 - 股价报17.61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35元 跌幅7.12% [1] - 盘中最高触及18.78元 最低下探至17.60元 [1] - 成交量为32.81万手 成交金额达5.98亿元 [1] 业务结构 - 主营业务涵盖半导体封测装备制造和物联网安全生产监控两大领域 [1] - 半导体设备产品包括晶圆切割划片机、减薄机等 [1] - 安全生产监控设备包括瓦斯抽采系统、智能钻机等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8亿元 [1] - 半导体业务贡献1.34亿元 安全生产监控业务收入1.54亿元 [1] - 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517.99万元 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1] 业务进展 - 半导体业务12英寸全自动双轴晶圆切割划片机实现批量销售 [1] - 半导体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取得进展 [1] - 安全生产监控业务毛利率达71.43% 产品销量持续增长 [1] 资金流向 - 8月27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14亿元 占流通市值比例为2.74%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出3969.09万元 占流通市值比例为0.95% [1]
矽电股份股价下跌2.9% 半导体设备商成交额达2.54亿元
金融界· 2025-08-27 02:00
股价表现 - 8月26日收盘价173.50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5.18元[1] - 当日开盘价175.00元 最高价179.84元 最低价172.60元 振幅达4.05%[1] - 早盘9点40分股价报177.88元 五分钟内涨幅超过2%[1] 交易数据 - 当日成交量14539手 总成交金额2.54亿元[1] - 换手率为13.94%[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580.08万元 占流通市值比例1.98%[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出3466.13万元 占流通市值比例1.92%[1] 公司基本情况 - 总市值72.40亿元 流通市值18.10亿元[1] - 主营业务为半导体专用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1] - 主要产品包括探针台、分选机等半导体测试设备[1] - 公司总部位于广东省 属于半导体设备制造领域[1] - 具有专精特新企业资质[1]
688478,筹划并购
上海证券报· 2025-08-26 17:04
交易概况 - 晶升股份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北京为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 同时拟募集配套资金 交易对方为葛思静和徐逢春 [1] - 交易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 不构成重组上市 是否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或关联交易尚无法确定 [1] - 公司股票自8月26日起停牌 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2] 标的公司情况 - 北京为准成立于2014年 注册资本1588.24万元 为国内外主流手机品牌累计数亿部手机提供生产测试服务 [3] - 葛思静直接持有标的公司5.37%股权 合计持有25.64%股权 徐逢春直接持有3.63%股权 合计持有24.21%股权 [3] - 通过收购意向协议 晶升股份或可受让标的公司49.85%股权 [4] - 标的公司股东包含多家A股公司:华兴源创持股3.89% 光弘科技持股2.5% 龙旗科技通过子公司间接持股1.25% 北京小米智造基金持股5.56% [5] - 标的公司于2024年9月完成股份制改革 由有限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5] 战略布局与行业背景 - 晶升股份为半导体专用设备供应商 主营晶体生长设备研发生产销售 包括半导体级单晶硅炉和碳化硅单晶炉等定制化产品 [6] - 公司计划通过收购向半导体产业链下游拓展 标的公司业务定位与公司产业链延伸方向契合 [7] - 公司正推进产业链多元化布局 包括加大CVD设备、切割设备、减薄设备、抛光设备等新产品研发投入 以及拓展特殊材料、辅材、耗材等材料领域业务 [6] 财务与投资计划 - 公司2023年4月IPO募投项目包括总部生产研发中心建设(投资额2.74亿元)和半导体设备总装测试厂区建设(投资额2.03亿元) 总投资额4.76亿元 [7][8] - 受行业需求放缓影响 测试厂区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延长至2027年12月31日 [7] - 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5374.71万元 同比减少24.32% 2025年一季度因光伏产品毛利率较低导致亏损253.32万元 [8]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河海大学仿生机器人团队助力半导体产业升级
扬子晚报网· 2025-08-24 07:30
核心技术突破 - 成功研发真空环境超洁净晶圆传送机械臂 解决半导体设备整机制造关键技术难题 [1] - 机械臂作为半导体晶圆生产线"神经中枢" 直接影响芯片制造精度与效率 [3] - 技术长期被日本乐兹(Rorze)和美国布鲁克斯(Brooks)垄断 并被列入禁运产品目录 [3] 技术性能指标 - 采用集成化驱动与磁流体密封技术 解决真空环境下洁净度控制难题 [3] - 基于国产操作系统构建实时控制系统 实现纳秒级响应精度 [3] - 误差补偿算法将重复定位精度控制在±0.05mm 水平方向振动降至0.2g [3] 产业化进展 - 已导入多家行业标杆企业 在薄膜沉积和刻蚀等关键制程稳定运行 [4] - 累计实现销售收入约1300万元 设备工艺适配性获客户高度认可 [4] - 协助企业牵头编制《真空晶圆搬运机器人验收规范》团体标准 [4] 知识产权布局 - 已获国家发明专利6件 实用新型专利2件及软件著作权2项 [4] - 构建坚实技术壁垒 推动国产设备与国际规则对接 [4] 未来发展计划 - 聚焦5G通信和人工智能芯片等高端应用领域 提供定制化传输解决方案 [4] - 开展设备翻新与升级服务 打造"设备销售+增值服务"双轮驱动模式 [4] 行业意义 - 推动集成电路装备与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深度融合 [4] - 加速集成电路装备国产化进程 助力培育产业创新新生态 [4] - 为集成电路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提供核心支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