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零售

搜索文档
巨头鏖战即时零售,该用“卷”尺衡量吗
经济观察报· 2025-07-17 21:59
即时零售行业竞争分析 - 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单 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达1.5亿单 京东即时零售日订单超2500万单 行业日订单总量约2.5亿单 [2] - 闪购模式带来超1亿单市场增量 中国外卖市场日订单量从1亿单(美团8000万+饿了么2000万)跃升至2.5亿单 [5] - 平台补贴策略从"卷商家"转向"补用户+补商家" 避免将成本转嫁给商家 [4] 商业模式创新 - 闪购重构"人-货-场"逻辑:实现"即需即买即得" 商品仓配转向"本地化供给+全国仓调配" 场景拓展至"即时服务+多重体验" [5] - 平台战略定位超越传统外卖/零售 向"全场景消费生态"和"超级消费入口"升级 [6] - 服务类消费频次提升空间显著 奶茶/烧烤等高频场景带动几何级需求增长 [8][9] 宏观经济影响 - 闪购补贴战发挥类消费券作用 通过供给侧让利+需求侧放量撬动消费增量 [7][9] - 服务类消费成为提振内需新抓手 相比实物消费(如3C/汽车)具有更高需求弹性 [7][8] - 行业竞争本质是增量创造而非存量争夺 新模式带来1亿单新增市场需求 [5] 竞争格局观察 - 低价策略被重新定义:补贴属于培育用户习惯的必要投入 与无序价格战有本质区别 [3] - 美团/淘宝闪购/京东形成三足鼎立 合计占据2.5亿单日订单市场 [2] - 平台需平衡补贴扩张与技术投入 避免长期利润空间受压 [9]
县城没有即时零售
36氪· 2025-07-17 20:34
即时零售下沉市场现状 - 一二线城市即时零售竞争激烈,但下沉市场渗透率极低,全国1866个县占国土面积90%、人口52.5%,即时零售渗透率远低于一线城市[3][5] - 下沉市场消费者对即时零售认知不足,00后和95后受访者表示"没听过"、"无感",消费习惯仍以线下为主,注重性价比和人情消费[3][6][8] - 县域即时零售供给端匮乏,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在下沉市场商家覆盖率低,部分县城配送范围仅覆盖20km外的少数商家[5][6] 下沉市场消费行为差异 - 县域消费者对生鲜、餐饮等品类坚持线下购买,认为"肉眼检验新鲜度"和"社交属性"不可替代,平台配送费和高溢价是主要阻力[9][10] - 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用户因工作繁忙、区域面积大,高频使用美团闪购、盒马等即时零售平台,而县城用户线上生活日用品消费率极低[7][20] - 春节期间县域即时零售出现短期爆发,茶饮、火锅等品类外卖量同比增2倍以上,但节后消费迅速回落,反映需求依赖返乡人群而非本地居民[19][21] 平台下沉战略与挑战 - 美团2024年三季度财报明确将县域经济列为重点,闪购业务在下沉市场订单量同比增长54%,便利店闪电仓开设1866家,但未披露具体区域分布[17][19] - 平台型即时零售在下沉市场面临商户入驻意愿低的问题,餐饮商家因线下生意饱和、平台抽佣等因素拒绝上线,仅新式茶饮加盟商参与度较高[12][13][15] - 社区团购在部分县域通过"今日下单次日达"模式跑通,但即时零售要求的30分钟履约难以复制,因中小商户缺乏供应链和库存管理能力[12][22][23] 行业生态与商业模式 - 即时零售主要分为平台型(美团闪购、京东秒送)、自营型(盒马、叮咚买菜)、商超O2O(永辉、大润发)和垂类平台(叮当快药),但除社区团购外均难以下沉[10][11] - 县域零售仍由区域性大型商超主导,线上化尝试成本高且效益存疑,独立商超更倾向观望而非大规模投入即时零售[12][16] - 平台在下沉市场依赖大额补贴(如家电、酒水品类),但长期可持续性存疑,县域消费核心仍是极致性价比而非时效[22][23]
外卖钱难赚?美团“摊牌”了!淘宝、京东到底图什么?
南方都市报· 2025-07-17 18:02
即时零售市场竞争格局 - 美团日订单量突破1.5亿单,京东75天内实现日订单量从0到2500万单,淘宝闪购和饿了么日订单达8000万单,显示外卖行业补贴大战进入白热化阶段 [1] - 三大平台从履约网络、商户结构与流量入口等多个维度展开竞争,共同瞄准即时零售这一万亿市场 [1] - 美团在外卖赛道具有攻防优势,夏季消费高峰提早一个月,日订单纪录从1.2亿增至1.5亿 [2] 美团战略分析 - 外卖业务2021年收入963亿元同比增长45.3%,但经营利润率仅6.4%,到店酒旅业务收入325亿元同比增长53.1%,经营利润率高达43.3% [3] - 2024年核心本地商业收入2502亿元同比增长20.9%,经营利润率从18.7%提升至20.9% [3] - 外卖业务预计净利润率仅2.8%,行业平均为2.2%,公司寻求通过即时零售拓展全品类,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4] - 拥有1450万年活跃商户,骑手网络密度和算法调度能力构成核心护城河 [5][6] - 采用"你冲我就冲"的补贴策略压制竞争对手,防止淘宝闪购缩小差距 [6] 阿里战略分析 - 淘宝闪购联动饿了么形成"电商+本地生活"闭环,整合飞猪等资源构建"大消费"平台 [7][8] - 天猫618期间3C数码、服饰等品类通过即时零售实现显著增长,平台用户活跃度明显提升 [9] - 拥有9亿年活跃用户但年均下单次数50次,低于拼多多的85次,通过高频业务提升用户黏性 [9] - 战略目标是从电商平台转型为更广泛的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平台 [10] 京东战略分析 - 3C电子类商品贡献GMV达45%,品类集中度高,通过即时零售拓展品类的需求迫切 [11] - 投入20亿升级骑手福利,全职骑手从5万增至10万,快速补齐运力短板 [11] - 依托自营仓储和供应链优势,采取垂直领域深度渗透策略,强化正餐等品质类目补贴 [12] - 外卖业务进展旨在创造黏性用户流量和提高购买频次,推动可持续增长 [12] 行业发展趋势 - 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万亿级别,但电商整体规模达二十万亿,社会零售总额五十多万亿 [12] - 补贴大战产生的订单量存在泡沫,但三大平台仍持续投入以确立市场地位 [12] - 美团定位"送万物",阿里构建远场近场结合网络,京东以供应链驱动生态升级 [12]
法治是市场公平竞争的护身符
第一财经· 2025-07-17 09:23
行业竞争现状 - 近期部分平台发起的即时零售价格补贴大战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导致实体商家经营受挑战、商品品质缩水、服务标准下降、利润承压等连锁反应 [1] - 外卖平台如美团、淘宝闪购发起极端补贴行为,挑动低于成本价的恶性价格战,使餐饮企业陷入"不参与则无流量,参与则破产亏损"的恶性循环 [1] - 外卖补贴大战带来订单大增、骑手满负荷工作、消费者享受实惠、商家开拓市场等短期积极效应 [1] 行业协会倡议与监管建议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倡议规范低价补贴竞争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秩序以保障消费权益和行业可持续发展 [1] - 遵义市红花岗区餐饮行业商会呼吁外卖平台停止"内卷式"补贴,但相关倡议书已被发布者删除 [1] - 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及时查证"二选一"、限制竞争、虚构原价等垄断行为,协会应对商品品质缩水等侵权行为展开自律调查或移交证据 [2] 竞争性质甄别标准 - 区分正常价格战与"内卷式"恶性竞争的关键在于是否存在参与主体受损或侵权行为,无受损者则属正常市场竞争 [3] - 科技进步和行业成熟过程中价格亲民是常态,物美价廉是行业生命周期发展的标尺 [2][3] - 需基于《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框架,通过法治化原则识别和保护正常市场竞争 [3][4] 市场公平机制建设 - 需完善消费者集体诉讼、辩方举证、争议和解等制度,提升消费者对称博弈能力以制衡交易对手 [4] - 法治是市场公平竞争的护身符,应严格依法行权区分内卷与公平竞争,构建增进所有人福祉的制度环境 [4]
新一轮“外卖大战”再升级 高盛预计竞争将持续至下半年
犀牛财经· 2025-07-16 20:19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 - 美团推出"0元购"优惠券 消费者可兑换指定品牌饮品 同时拼好饭单量超3500万单 神抢手单量超5000万单 全量配送订单平均送达时间34分钟 [1] - 淘宝闪购发放大额红包和抽免单卡 提供"满18.8减18.8"优惠券 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单 日活跃用户数突破2亿后环比净增15% 订单准时率96% [1][3] - 京东外卖在晚间"秒送"频道补贴10万份小龙虾 价格16.18元/份 供应时间为每晚18点至次日凌晨2点 [1] 行业数据表现 - 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超1.5亿单 其中拼好饭单量超3500万单 神抢手单量超5000万单 [1] - 淘宝闪购新注册商家超24万 骑手数量同比增长78% 其中众包骑手增长120% [3] - 高盛预计行业订单量同比增长30% 二季度之前为高个位数增长 [7] 补贴带来的问题 - 消费者反映美团"0元购"存在虚假宣传 订单被平台强制取消 [5] - 淘宝闪购订单被商家取消 商家称优惠力度太大导致压力剧增 部分商家因收到金额太少拒绝履约 [7] - 高盛估测仅6月份所在季度 阿里巴巴、京东和美团在外卖/闪购领域总投资达250亿元/30亿美元 [7] 行业前景与预测 - 高盛预测未来12个月 阿里巴巴和京东外卖业务将分别亏损410亿元、260亿元 美团EBIT将下降250亿元 [7] - 新用户增加及老用户购买频率上升 可能在中期内推动潜在市场规模扩大 并交叉销售到其他即时零售场景 [7] - 外卖市场格局将随竞争演变 平台需在补贴成本、用户体验与长期盈利间找到平衡 [8]
外卖攻防战,一场事先张扬的烧钱比赛
36氪· 2025-07-16 19:13
外卖大战概况 - 淘宝闪购在7月5日加大补贴力度,推出大额券与"零元购",美团迅速跟进类似策略,京东外卖随后加入推出"双百计划",外卖大战进入焦灼阶段 [1] - 第一周补贴疯狂,第二周趋于节制:美团将"0元购"改为到店"0元取",淘宝闪购设置红包时间限制并定向派发满减券 [1] - 7月13日三家平台创下日峰值2.5亿单的纪录,其中美团1.5亿单,淘宝闪购8000万单 [1] - 外卖大战对即时履约、商家系统、平台基建进行了全方位检视,复杂程度远超电商大促 [1] 淘宝闪购的战略布局 - 阿里将近场零售整合为淘宝闪购,目的是稳固饿了么市场份额,同时发现对淘宝主站流量和单量的拉升效果显著 [3] - 淘宝闪购被置于淘宝应用首页一级入口,将超4亿日活电商流量导入本地生活,在流量成本上比美团更具优势 [3] - 公司计划通过补贴缩小与美团在履约、商户、心智上的差距,为重构竞争规则争取时间与空间 [4] - 补贴策略:第一阶段暑期聚焦茶咖到餐食切换,9月后降低餐饮补贴,增加零售端补贴,转向淘宝优势类目 [8] - 淘宝闪购+饿了么日均单量接近7000万单,其中零售占比约17%-18%,餐饮外卖中餐食与饮品单量维持55开 [8] 美团的反制措施 - 美团采用"对标"策略应对竞争,通过商家运营制衡对手,说服或置换资源抹平差异 [9] - 增加BD考核指标,如某一线城市要求洽谈3家18元神券商家,覆盖率从25%提升至60% [12] - 发起到店"0元购"活动,打破履约链路,迫使商家停止线上接单,用更有优势的到店承接需求 [13] - 美团整体应战态度较为克制,需要保证利润,推进付费神券较为谨慎 [13] - 美团通过封锁骑手网络和商户生态等不可复制资产,抬高竞争者获客边际成本 [19] 行业竞争格局 - 阿里和京东试图打破美团建立的"规模效率"叙事,而美团则在封锁供给过程中渗透电商腹地 [2] - 补贴导致餐饮到店与到家价格出现"倒挂",打破了行业到店与到家彼此拉动的局面 [14] - 即时零售市场规模阿里保守估算达2万亿,现阶段重心放在包装食品和饮料类大快消 [16] - 电商的计划性消费与即时零售的冲动性消费存在不匹配问题,供给和需求迁移是缓慢过程 [18] - 外卖大战对整个零售带来正向价值,推动商家、骑手、平台不断突破原有上限 [21]
“价格战”打到最后,才发现真正的对手不是同行
36氪· 2025-07-16 18:24
图/源于网络·它是整条街最靓的店 上个周末,我没待在办公室,而是像个"商业侦探"一样,在公司附近的购物中心里待了一整天。我没买任何东西,只是观察。 我看到像Manner Coffee这样的店门口人头攒动,大家花十几块钱买的不仅是咖啡,更是一种高效、体面的生活方式;我还看到蜜雪冰城里,大人小孩排 着队,拿着几块钱的甜筒,脸上透着最简单的快乐。 同时呢,我也看到一些服装店门可罗雀,导购比顾客还多,再大的折扣也吸引不了人;我还看到一个年轻爸爸,宁可充值花200块钱陪孩子玩一小时的VR 游戏,也没走进旁边打折清仓的男装店。 当晚,我约一位朋友在万达金街的鹤岗小串吃饭,7点我到,差点被门口排满的人吓退了,这条街就它最火。(如上) 我脑子里冒出一个强烈的念头:今天困扰中国零售商业的,真的是"消费降级"吗? 我看不像。 我觉得,更准确的词是——消费者对平庸供给的「集体厌倦」。 被"厌倦"的时代:供大于求下的"伪创新" 我们先承认一个事实: 但遗憾的是,我看到,就连行业巨头们,也陷入了一场更高级的内卷。 我说的,就是美团、京东、淘宝们正在火拼的"即时零售"大战。我们必须承认,"30分钟送达"是一种真实的用户体验创新。 但是, ...
15家权威媒体集体深扒外卖大战:谁在狂欢?谁在埋单?
搜狐财经· 2025-07-16 18:19
大家好,我是专注即时零售领域的刘老实。 随着京东外卖与淘宝闪购先后入局,"即时零售" 在今年依旧是高频热词,外卖战场的厮杀也成了年度最受瞩目的商战焦点。 明面上,各平台硝烟弥漫:补贴战层层加码,代言人轮番登场,订单量比拼白热化,就连 "苏超" 赞助也成了角力场;暗地里,舆论战场同样暗流涌动 —— 各家 PR 团队各展神通,每次发声都话里有话、内涵十足。这场持久战也牵动着权威媒体的目光,它们纷纷跟进报道,或发表评论深度剖析。 下面是我刘老实整理的近一个月不分权威媒体相关报道或评论,大家不妨从字里行间品一品,看看这些媒体究竟如何看这场外卖大战的。 标题:《618 即时零售火了》 媒体名称:新京报 发表日期:2025 年 6 月 17 日 核心观点:今年 618,消费市场竞争焦点从传统远场电商向近场即时零售转移。即时零售已突破 "应急消费" 标签,演变为全品类消费主流场景。苹果、 小米等数码巨头,迪卡侬、ONLY 等服饰品牌,屈臣氏、名创优品等快消连锁在即时零售领域均实现爆发式增长。同时,即时零售的竞争也是履约模式的 革新,部分品牌自提订单占比提升,鲜花市场也借即时零售实现成交翻倍。 标题:《经济政策一线微观察 | ...
即时零售的三国杀:阿里、京东、美团的背水一战
36氪· 2025-07-16 18:11
编者按 刚过去的周末,美团、京东、阿里三大外卖平台战火持续升级,硝烟弥漫。点开手机,补贴广告霸屏,优惠力度层层加码满25减 15,满18.8减18.8的大额优惠仍在刷屏,更有平台祭出"0元兑换券"的王炸。面对这波"撒钱式"轰炸,网友乐开了花,纷纷化身"羊 毛特种兵",唯恐错失"时代红利"。甚至有人高呼:"你们再不停,我就要喝出糖尿病了!" 外卖大战每周都会上演新战况,从最初的"闪击战"也逐步演变为"持久战"。这场看似疯狂的补贴大战背后,到底隐藏着巨头们哪些 深远的战略棋局? 即时零售领域,现三国大战 2025年刚过,互联网战火就熊熊燃起,烧到了消费者购物的"最后一公里"。 2月,京东出手,启动"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摆明要从外卖入手,进攻美团腹地。 5月,阿里"淘宝闪购"全面上线,后端接入淘宝天猫的海量品类,前端接入饿了么的即时配送能力,卖点是:电商的低价+外卖的速度。 6月,刘强东请王兴吃饭,席间一句"兄弟,我要干外卖了",把战书拍在了餐桌上。 7月2日,阿里更是重拳出击,宣布500亿补贴计划,全面砸向外卖入口。 美团当然不会坐以待毙。7月5日到6日,美团在两天内连发大额神券:"满25减21""满16减1 ...
酒旅加入外卖补贴大战 250元以下“特价酒店”上线
南方都市报· 2025-07-16 12:37
即时零售补贴大战延伸至酒店领域 - 淘宝闪购在重庆、杭州等地上线"特价酒店"入口 跳转至飞猪预订页面 酒店标注"闪购"标签 突出"大幅降价""全网低价"等促销信息 部分酒店推出"限时拼团"价 较闪购价格再低20元 [1] - 闪购酒店以经济型、低星酒店为主 多数间夜价格低于250元 同一酒店同一房型价格较美团低10-25元 提供"酒店闪购专享券"等优惠 [1] - 京东将酒店置于秒送下一级入口 推出"每满100返10元外卖券"活动 美团虽未直接整合酒店入口 但通过外卖券包实现交叉导流 部分酒店直接标注"送18元外卖券" [4] 非餐品类成为即时零售增长引擎 - 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突破1.5亿 商家外卖订单量较日常增长65% 淘宝闪购日订单量达8000万(不含自提及0元购) 日活用户突破2亿后环比净增15% [3] - 淘宝闪购启动500亿元补贴计划 非餐品类1205个品类订单量环比增速超100% 3074个商家及26万门店订单量环比增长超100% [3] - 阿里将饿了么、飞猪并入电商事业群 战略升级为大消费平台 计划通过远场、近场电商结合 将淘宝用户转化为即时零售用户 [3] 本地生活与酒旅业务交叉导流趋势 - 暑期旅游旺季带动本地服务零售 美团数据显示江苏休闲玩乐订单同比增40% 平台通过"外卖送酒店券"等形式实现场景延伸 [4] - 行业形成"到店+到家+酒旅"闭环模式 美团、阿里、京东等通过高频业务(外卖/零售)向低频酒旅导流 实现流量互补与用户场景延伸 [4] - 在线旅游平台面临电商跨界竞争压力 美团、京东、抖音通过高频业务补贴抢夺酒旅用户 加剧行业竞争 [5] 即时零售战略升级与生态扩张 - 阿里突破传统电商与本地生活界限 构建覆盖多场景的商业生态系统 酒店纳入补贴是完善生态布局的战略尝试 [5] - 外卖平台向综合性生活服务转型 业务边界从餐饮扩展到酒店等领域 未来可能涵盖更多服务类别 [5] - 行业将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闭环 通过线上引流与线下体验结合 构建更复杂的零售综合体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