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

搜索文档
陕西能源:煤矿电厂投运助力业绩新高,产能持续扩张未来可期-20250418
信达证券· 2025-04-18 16: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陕西能源作为陕投集团控股的西北煤电一体运营龙头,煤炭资产优质储量大,煤电电价可观成本管控较强,未来煤炭煤电产能有望持续落地,稳健经营且具有高增长潜力,看好公司煤电一体化战略实施带来的业绩成长性,目前仍处于低估状态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2025年4月17日,陕西能源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1.56亿元,同比上升19.04%;归母净利润30.09亿元,同比增长17.7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9.80亿元,同比增长17.9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82.36亿元,同比增长15.46%。单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21亿元,同比增长20.22%,环比增长0.97%;归母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41.81%,环比减少46.55%。公司2024年共计派发现金红利15.375亿元,占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51.10%,对应2024年12月31日收盘价的股息率为4.42% [1] - 同日,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02亿元,同比减少7.78%,环比减少17.71%;归母净利润7.03亿元,同比减少28.78%,环比增长37.49% [2] 煤炭板块 - 2024年,公司煤炭产量1860.87万吨,同比+5.07%;自产煤外销量803.88万吨,同比+39.95%。单Q4煤炭产量437.40万吨,环比-11.72%;自产煤外销量237.04万吨,同比+27.08%,环比+27.30%。全年煤炭销售均价602.45元/吨,同比-15.29%;商品煤成本246.80元/吨,同比-4.60%。公司控制生产成本得当叠加产量同比增长,实现以量补价维持板块毛利略有增长 [3] - 2025年Q1,公司煤炭产量434.65万吨,同比-10.51%,环比-0.63%;自产煤外销量187.65万吨,同比+19.45%,环比-20.84%。一季度煤价快速下跌,煤炭产量同步走低,煤炭板块业绩或将承压,但公司根据煤价波动动态提高煤炭自给率(Q1环比+11.02pct),预计量价走低对公司综合业绩影响有限 [4] 电力板块 - 2024年,受益于清水川三期电厂如期投产发电,公司电力板块业绩稳中有增。上网电量496.41亿千瓦时,同比+19.79%;单Q4上网电量127.25亿千瓦时,同比+18.09%,环比-14.09%。平均上网电价0.35元/千瓦时,同比持平;度电成本0.234元/千瓦时,同比上升7.57%。清水川三期电厂作为“陕北 - 湖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配套电源点,发电利用小时数有望维持高位 [5][6] - 2025年Q1,公司实现上网电量114.02亿千瓦时,同比-8.54%,环比-10.4%。一季度规上工业发电量同比-0.3%,规上火电发电量1 - 2月同比-5.08%,3月同比-2.3%,公司火电电量受需求低迷影响同比下行 [6] 产能增长 - 公司在建煤矿及煤电产能体量可观,近三年产能接续投产落地。煤矿在建赵石畔煤矿600万吨/年,预计2026年投产;煤电在建商洛二期132万千瓦、延安热电二期70万千瓦,信丰二期200万千瓦,合计402万千瓦,预计均有望于2026年投产。2024年公司公告取得甘肃钱阳山煤矿采矿权,并设立赵石畔二期公司,预计2026年现有在建煤矿煤电项目投运后,公司产能成长有望持续,且有望立足陕西省内,面向全国扩张 [8] 盈利预测 - 预测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76/34.55/36.63亿元;EPS分别为0.77/0.92/0.98元/股;对应4月17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11.85/9.87/9.31倍 [8] 重要财务指标 | 指标 | 2023A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 | 19,453 | 23,156 | 21,472 | 24,836 | 26,270 | | 同比(%) | -4.1% | 19.0% | -7.3% | 15.7% | 5.8% |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 | 2,556 | 3,009 | 2,876 | 3,455 | 3,663 | | 同比(%) | 3.3% | 17.7% | -4.4% | 20.1% | 6.0% | | 毛利率(%) | 40.0% | 35.0% | 36.9% | 37.3% | 37.5% | | ROE(%) | 11.0% | 12.2% | 10.4% | 11.3% | 10.8% | | EPS(摊薄)(元) | 0.68 | 0.80 | 0.77 | 0.92 | 0.98 | | P/E | 13.34 | 11.33 | 11.85 | 9.87 | 9.31 | | P/B | 1.47 | 1.38 | 1.24 | 1.11 | 1.01 | | EV/EBITDA | 6.34 | 6.37 | 6.08 | 5.68 | 5.14 | [7]
陕西能源(001286):煤矿电厂投运助力业绩新高,产能持续扩张未来可期
信达证券· 2025-04-18 15: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陕西能源作为陕投集团控股的西北煤电一体运营龙头,煤炭资产优质储量大,煤电电价可观成本管控较强,未来煤炭煤电产能有望持续落地,稳健经营且具有高增长潜力,看好公司煤电一体化战略实施带来的业绩成长性,目前仍处于低估状态 [8] 报告各部分总结 事件 - 2025年4月17日,陕西能源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1.56亿元,同比上升19.04%;归母净利润30.09亿元,同比增长17.7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9.80亿元,同比增长17.9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82.36亿元,同比增长15.46%;单Q4实现营业收入63.21亿元,同比增长20.22%,环比增长0.97%;归母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41.81%,环比减少46.55%;2024年共计派发现金红利15.375亿元,占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51.10%,对应2024年12月31日收盘价的股息率为4.42% [1] - 同日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02亿元,同比减少7.78%,环比减少17.71%;归母净利润7.03亿元,同比减少28.78%,环比增长37.49% [2] 点评 煤炭板块 - 2024年以量补价实现业绩增长,2025Q1量价同步走低,板块毛利或将承压 [3] - 2024年煤炭产量1860.87万吨,同比+5.07%;自产煤外销量803.88万吨,同比+39.95%;单Q4煤炭产量437.40万吨,环比-11.72%;自产煤外销量237.04万吨,同比+27.08%,环比+27.30% [3] - 2024年全年煤炭销售均价602.45元/吨,同比-15.29%;商品煤成本246.80元/吨,同比-4.60%;园子沟东翼200万吨/年上半年顺利投产,助力原煤产量同比攀升,以量补价维持板块毛利略有增长 [3] - 2025年Q1煤炭产量434.65万吨,同比-10.51%,环比-0.63%;自产煤外销量187.65万吨,同比+19.45%,环比-20.84%;一季度煤价快速下跌,产量同步走低,业绩或将承压,但公司提高煤炭自给率(Q1环比+11.02pct),预计量价走低对综合业绩影响有限 [4] 电力板块 - 清水川三期如期投产支撑电量增长,25Q1火电需求低迷导致电量同比下行 [5] - 2024年受益于清水川三期电厂投产发电,电力板块业绩稳中有增;上网电量496.41亿千瓦时,同比+19.79%;单Q4上网电量127.25亿千瓦时,同比+18.09%,环比-14.09%;平均上网电价0.35元/千瓦时,同比持平;度电成本0.234元/千瓦时,同比上升7.57%;清水川三期作为“陕北 - 湖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配套电源点,发电利用小时数有望维持高位 [5][6] - 2025年Q1上网电量114.02亿千瓦时,同比-8.54%,环比-10.4%;一季度规上工业发电量同比-0.3%,规上火电发电量1 - 2月同比-5.08%,3月同比-2.3%,公司火电电量受需求低迷影响同比下行 [6] 产能增长 - 煤 - 电产能成长接续,省内省外多点开花;在建煤矿及煤电产能体量可观,近三年产能接续投产落地 [8] - 在建赵石畔煤矿600万吨/年,预计2026年投产;在建商洛二期132万千瓦、延安热电二期70万千瓦,信丰二期200万千瓦,合计402万千瓦,预计2026年投产 [8] - 2024年公告取得甘肃钱阳山煤矿采矿权,并设立赵石畔二期公司,预计2026年现有在建煤矿煤电项目投运后,产能成长有望持续,有望立足陕西面向全国扩张 [8] 盈利预测 - 预测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76/34.55/36.63亿元;EPS分别为0.77/0.92/0.98元/股;对应4月17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11.85/9.87/9.31倍 [8] 重要财务指标 | 指标 | 2023A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 | 19,453 | 23,156 | 21,472 | 24,836 | 26,270 | | 同比(%) | -4.1% | 19.0% | -7.3% | 15.7% | 5.8% |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 | 2,556 | 3,009 | 2,876 | 3,455 | 3,663 | | 同比(%) | 3.3% | 17.7% | -4.4% | 20.1% | 6.0% | | 毛利率(%) | 40.0% | 35.0% | 36.9% | 37.3% | 37.5% | | ROE(%) | 11.0% | 12.2% | 10.4% | 11.3% | 10.8% | | EPS(摊薄)(元) | 0.68 | 0.80 | 0.77 | 0.92 | 0.98 | | P/E | 13.34 | 11.33 | 11.85 | 9.87 | 9.31 | | P/B | 1.47 | 1.38 | 1.24 | 1.11 | 1.01 | | EV/EBITDA | 6.34 | 6.37 | 6.08 | 5.68 | 5.14 | [7]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 报表类型 | 会计年度 | 流动资产 | 货币资金 | 应收票据 | 应收账款 | 预付账款 | 存货 | 非流动资产 | 长期股权投资 | 固定资产(合计) | 无形资产 | 其他 | 资产总计 | 流动负债 | 短期借款 | 应付票据 | 应付账款 | 其他 | 非流动负债 | 长期借款 | 其他 | 负债合计 | 少数股东权益 |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 | 负债和股东权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资产负债表 | 2023A | 8,988 | 5,748 | 10 | 2,008 | 420 | 454 | 54,052 | 2,288 | 29,313 | 7,284 | 15,168 | 63,040 | 11,648 | 2,179 | 6 | 4,504 | 4,959 | 21,806 | 19,244 | 2,562 | 33,454 | 6,382 | 23,205 | 63,040 | | | 2024A | 9,016 | 5,119 | 10 | 2,393 | 351 | 547 | 59,199 | 2,391 | 37,570 | 8,443 | 10,795 | 68,215 | 15,360 | 2,951 | 40 | 5,550 | 6,819 | 20,881 | 18,647 | 2,235 | 36,242 | 7,256 | 24,717 | 68,215 | | | 2025E | 11,399 | 7,757 | 10 | 2,218 | 373 | 504 | 62,288 | 2,746 | 39,448 | 8,934 | 11,160 | 73,686 | 15,584 | 4,451 | 26 | 5,072 | 6,035 | 21,682 | 19,447 | 2,235 | 37,265 | 8,873 | 27,548 | 73,686 | | | 2026E | 6,013 | 1,878 | 11 | 2,566 | 407 | 574 | 74,847 | 3,185 | 51,481 | 9,547 | 10,633 | 80,860 | 17,120 | 4,951 | 34 | 5,800 | 6,335 | 22,282 | 20,047 | 2,235 | 39,402 | 10,801 | 30,657 | 80,860 | | | 2027E | 6,811 | 2,462 | 12 | 2,714 | 437 | 607 | 80,587 | 3,511 | 59,970 | 10,302 | 6,805 | 87,398 | 18,086 | 5,451 | 34 | 6,121 | 6,479 | 22,582 | 20,347 | 2,235 | 40,668 | 12,850 | 33,881 | 87,398 | | 报表类型 | 会计年度 | 营业总收入 | 营业成本 | 营业税金及附加 | 销售费用 | 管理费用 | 研发费用 | 财务费用 | 减值损失合计 | 投资净收益 | 其他 | 营业利润 | 营业外收支 | 利润总额 | 所得税 | 净利润 | 少数股东损益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 EBITDA | EPS(当年)(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利润表 | 2023A | 19,453 | 11,663 | 865 | 73 | 1,126 | 10 | 860 | -19 | 44 | 23 | 4,904 | -12 | 4,892 | 833 | 4,059 | 1,503 | 2,556 | 8,156 | 0.73 | | | 2024A | 23,156 | 15,060 | 1,004 | 76 | 1,100 | 23 | 767 | -27 | 259 | 0 | 5,359 | 21 | 5,380 | 718 | 4,662 | 1,654 | 3,009 | 8,865 | 0.80 | | | 2025E | 21,472 | 13,546 | 939 | 74 | 1,094 | 18 | 646 | -8 | 80 | 31 | 5,259 | 0 | 5,259 | 766 | 4,492 | 1,617 | 2,876 | 9,003 | 0.77 | | | 2026E | 24,836 | 15,573 | 1,083 | 84 | 1,237 | 22 | 673 | -8 | 80 | 34 | 6,271 | 0 | 6,271 | 888 | 5,383 | 1,928 | 3,455 | 10,860 | 0.92 | | | 2027E | 26,270 | 16,406 | 1,147 | 89 | 1,318 | 23 | 726 | -13 | 80 | 37 | 6,665 | 0 | 6,665 | 953 | 5,712 | 2,049 | 3,663 | 11,792 | 0.98 | | 报表类型 | 会计年度 | 经营活动现金流 | 净利润 | 折旧摊销 | 财务费用 | 投资损失 | 营运资金变动 | 其它 | 投资活动现金流 | 资本支出 | 长期投资 | 其他 | 筹资活动现金流 | 吸收投资 | 借款 | 支付利息或股息 | 现金流净增加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现金流量表 | 2023A | 7,133 | 4,059 | 2,419 | 906 | -44 | -286 | 79 | -5,453 | -4,595 | -886 | 29 | 426 | 6,919 | -1,168 | -3,856 | 2,107 | | | 2024A | 8,236 | 4,662 | 2,975 | 805 | -259 | -47 | 101 | -7,020 | -7,028 | -36 | 43 | -2,010 | 575 | 175 | -3,423 | -794 | | | 2025E | 7,832 | 4,492 | 3,099 | 671 | -80 | -374 | 24 | -6,138 | -5,867 | -274 | 3 | 943 | 13 | 2,300 | -859 | 2,638 | | | 2026E | 10,483 | 5,383 | 3,916 | 712 | -80 | 543 | 8 | -16,403 | -16,048 | -355 | 0 | 42 | 0 | 1,100 | -1,058 | -5,879 | | | 2027E | 11
政策解读丨推进新一代煤电转型升级 助力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建设
中国电力报· 2025-04-18 11:25
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方案核心观点 - 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印发《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系统部署煤电转型升级,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2] - 方案前瞻性谋划煤电战略布局,在"三改联动"基础上深化拓展,提升煤电清洁降碳、安全可靠、高效调节、智能运行水平[3] - 方案构建了覆盖现役、新建和示范机组的煤电技术指标体系,标准严于现行要求,彰显前瞻性战略导向[4] - 新一代煤电升级将成为我国煤电转型发展核心战略,推进时序需统筹考量系统需求、技术成熟度等多维度因素[9] 煤电发展方向 - 煤电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发挥基础性电源作用,装机容量与发电总量占主体地位[3] - 2024年新能源装机占比首度超过煤电与气电总和,"十五五"末预期突破火电规模的1.5倍[3] - 新型电源架构下,负荷需求与新能源发电的双随机波动特性对系统调节容量、响应速度与调节精度提出更严格要求[3] - 煤电行业亟需破解碳排放约束与碳中和目标适配的结构性难题[3] 煤电技术指标体系 - 方案聚焦清洁降碳、安全可靠、高效调节、智能运行四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4] - 高效调节方面确立6项指标要求,其中低负荷煤耗攀升幅度等4项指标属行业政策首次明确提出[4] - 现役、新建和示范机组在纯凝工况下30%负荷时的煤耗相比额定负荷煤耗的增幅分别不高于25%、20%、15%[5] - 当前现役煤电机组30%负荷相比额定负荷的供电煤耗增幅一般处于25%~35%区间[5] - 负荷变化速率对高/低负荷区实施分区要求,并针对煤质特性等提出差异化要求[5] 清洁降碳要求 - 方案系统性明确碳减排差异化实施标准,未强制要求所有机组实施低碳化改造或建设[7] - 示范项目采用碳减排措施后,度电碳排放强度需较2024年同类型机组降低10%~20%[7] - 鼓励示范项目实现更显著碳减排效果[7] 安全可靠指标 - 设置保供期申报出力达标率、保供期非计划停运次数2项安全可靠评价指标[8] - 非计划停运次数指标采用机组在1个大修周期内的统计平均值[8] - 非计划停运次数指标不适用于CFB、W火焰炉、风扇磨机组[8] 智能运行指标 - 提出智能控制、智能运维、智能决策3项专项指标[8] - 智能控制指标要求强化负荷调节自动化性能,提升运行精准性和安全性[8] - 智能运维指标强调提升机组运行智能化水平,强化运行安全监测等能力[8] - 智能决策指标强调采用智能化手段提升机组在市场化运行中的科学决策能力[8] 煤电升级进程把控 - 各省因地制宜制定煤电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自主把握本地区升级节奏[9] - 对现役机组采取鼓励性政策导向,不作强制性要求[10] - 新建机组鼓励达到新指标要求[10] - 示范机组明确要求应达到更加领先的示范性技术指标[10] 产业协同创新 - 发电企业需积极推进现役机组改造升级、新建机组性能提升与新一代煤电工程示范[11] - 装备制造企业需强化重大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定向突破技术瓶颈[11] - 高校及科研机构需加强新一代煤电技术基础性研究,深化深度调峰能力提升等技术研究[11] 政策保障体系 - 通过"两新"、REITs等方式对煤电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12] - 在国家煤电总量控制框架内对新一代煤电示范工程所需建设规模予以优先安排[12] - 支持煤电与新能源实施联营,鼓励联营新能源项目优先并网[12] - 鼓励完善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和煤电容量电价机制[12]
国家能源局:前瞻性谋划新一代煤电布局 推动煤电行业开辟新赛道
新华财经· 2025-04-14 23:36
煤电行业现状与作用 - 煤电装机占比不到40%但贡献约60%发电量、70%顶峰能力和接近80%调节能力 [1] -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煤电供应体系,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下降90%以上 [1] - 煤电是最经济可靠的热力供应主体,承担民生采暖和工业用热保障 [1] 煤电转型挑战与方向 - 煤电需降低碳排放(占能源电力领域碳排放最主要来源)并提升灵活调节能力以适应新型电力系统 [2] - 新一代煤电技术将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推动行业开辟新赛道 [2] - 专项行动以"深调峰、快调节、强支撑、宽负荷、高韧性、低排放"为主线 [2] 技术指标体系要求 安全可靠 - 现役/新建机组保供期申报出力达标率≥98%,非计划停运≤0.3次/台年 [3] - 试点示范机组出力达标率≥99%,非计划停机≤0.3次/台年 [3] 高效调节 - 新增4项指标:低负荷煤耗攀升幅度、负荷变化速率、一次调频、启停调峰 [3] - 保留深度调峰最小出力和供电煤耗指标 [3] 清洁降碳 - 试点示范机组度电碳排放较2024年同类型降低10%-20% [3] - 新建机组预留低碳化改造条件,现役机组鼓励改造但不强制 [3] 智能运行 - 聚焦智能控制(提升自动化)、智能运维(安全监测)、智能决策(电力市场响应)3项指标 [4] 实施路径 - 现役机组在"三改联动"基础上改造升级 [4] - 新建机组需达到指标要求,试点示范侧重清洁降碳与高效调节 [4] - 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制定差异化工作方案 [4]
陕西能源(001286) - 陕西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5年第一季度主要运营数据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
2025-04-09 18:30
业绩总结 - 2025年第一季度发电量121.85亿千瓦时,同比降8.19%[2] - 2025年第一季度上网电量114.02亿千瓦时,同比降8.54%[2] - 2025年第一季度煤炭产量434.65万吨,同比降10.51%[2] - 2025年第一季度自产煤外销量187.65万吨,同比增19.45%[2] - 2024年全年煤炭产量1860.87万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