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

搜索文档
温州千亿地产大鳄:项目停摆债务缠身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22:53
公司发展历程 - 从2000年温州雅洁锁业起步,逐步发展为横跨地产、航空、新能源、文旅的千亿商业帝国,2024年营收达2189亿元,总资产1433亿元[5][8] - 创始人胡兴荣以接盘烂尾楼起家,通过激进扩张策略将公司推上"中国民企500强"第38位,个人财富130亿元[2][5][8] - 2008年进入地产领域,形成六大战略区域布局20多个城市,2015年通过资本运作控股A股上市公司恒天海龙[5][6] 资本运作与产业布局 - 2015年以5.81亿元竞得恒天海龙控制权,2018年收购港股民生国际,形成"A+H"双资本平台[6][7] - 2019年布局航空领域,2022年全资收购意大利Fama直升机公司并设立欧洲研发中心[7] - 2022年进入新能源领域,聚焦风电、光伏、储能技术,同时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奥特莱斯和兰博基尼酒店[7] 债务与经营问题 - 旗下温州多弗地产涉及18起司法案件,被执行总金额2850万元,山西多弗地产因1463万元债务被列为被执行人[1][2][10] - 地产项目存在债务转移行为,如将福天领秀城1776套商品房转移至关联公司以逃避执行[10] - 航空产业园项目进展滞后,温州150亿元投资未见实质进展,太原项目签约一年后即出现1463万元被执行[11] 项目停滞与失信记录 - 文旅项目如山西清徐奥特莱斯延期开业后因工程款纠纷停工,丽水温泉项目烂尾导致股权被拍卖[11][12] - 生物科技板块多个项目快速失败,天津多弗生物因16万元未支付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12] - 旗下上市公司恒天海龙财报出现研发数据"打架"现象[3]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实录摘登
海南日报· 2025-07-24 10:48
封关运作政策落地 - 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将采取政策项目化、任务清单式、效果可评估的方式落实 [4] - 从增强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角度抓落实,确保企业和老百姓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4] - 从制度集成创新角度抓落实,推动封关运作政策与已落地自贸港政策贯通,发挥"1+1>2"叠加效应 [4] - 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角度抓落实,建设"两个基地""两个枢纽""两个网络" [5] 与阿拉伯国家合作 - 海南与阿拉伯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超30%,2024年超过240亿元 [6] - 已开通洋浦港与阿布扎比港海上航线、海口与迪拜空中航线 [6] - 阿布扎比哈利法经济区、迪拜国际自由区、迪拜杰贝阿里自由区是海南自贸港全球自贸区(港)伙伴 [6] 现代化产业体系 - 四大主导产业占GDP比重67%,5年提高13.7个百分点 [7] - "五向图强"打造新质生产力:向种图强、向海图强、向天图强、向绿图强、向数图强 [8] - 做好离岛免税、医疗、教育"三篇消费文章" [9] - 建设人才荟萃之岛、技术创新之岛 [9] 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 2024年全省接待中外游客9720万人次,同比增长8%,其中入境游客增加1倍多 [10] - 环岛旅游公路全长988公里,见海率50%以上;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全长466公里 [10] - 连续5年成功举办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成为亚洲最大全球消费精品展示交易平台 [10] 制度集成创新 - 已培育形成20批166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40余项在全国推广 [12] - 创新案例包括全省信用修复"一口申请、一网办理"、"土地超市"平台等 [12] - 探索建立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创新"零关税"进口商品全流程监管模式等 [13] 货物税收政策 - "零关税"商品范围由1900个税目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占比从21%提升至74% [20] - 享惠主体范围扩大至全岛有实际进口需求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21] - 进口"零关税"商品及其加工制成品可在享惠主体间自由流通 [21] 加工增值政策 - 取消企业鼓励类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60%以上的限制 [27] - 将"零关税"进口货物纳入政策适用范围 [28] - 允许保税货物经过上下游不同企业加工制造产生的增值部分累计计算 [28] 海关监管 - 除需检验检疫或实行许可证件管理的货物外,对进口"零关税"货物等实施径予放行 [29] - "二线"出岛申报项目从105项压缩至42项 [30] - 创新实施"分批出岛、集中申报"通关模式 [30]
“全域协同”向新行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23 17:45
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 江门以9535.2平方千米陆地和4880.5平方千米海域为基础,全力打造大湾区"海鲜铺子"和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区 [1] - 广东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决心,江门迎来海洋经济发展新机遇 [3] - 江门部署"海洋强市"战略,密集出台涉海规划政策,推动滨海旅游、海洋渔业、海工装备等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3]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 江门海洋集团成立,聚焦种苗培育、深海养殖、装备制造等全产业链,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核心动力 [3] - 2023年6月启动首批重力式网箱下海锚定安装,2024年投放广东首个入级中国船级社的大型养殖装备"台山1号",2025年初首获渔获 [3] - 以"种业—养殖—预制菜"为主线布局水产种质资源库和精深加工产业园,广东最大渔获物集散交易市场已启用,鳗鱼年出口量占全国2/3 [3] 种业振兴成果 - 105家渔业种业企业扎根江门,高价值品种养殖技术标准逐步完善,形成"育繁推一体"产业链条 [4] 海工装备制造业 - 威立雅、南洋船舶等近百家企业集聚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成为制造业核心板块 [6] - 2023年交付全球最大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四航永兴"号,2024年推出中国首座绿色功能型移动浮岛"圆周号"(2250平方米,抗17级台风),2025年下水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 [6] 清洁能源布局 - 截至2024年底电力装机容量超1500万千瓦,成为大湾区外送电量最多城市 [6] - 台山核电3、4号机组采用"华龙一号"技术,川岛海上风电、氢火联动中试基地等项目加速推进,中法(台山)清洁能源及装备产业园揭牌 [6] 开放合作与区域协同 - "深圳研发+江门制造"模式深化,66平方千米深圳—江门经济合作区主攻高端海工装备,20平方千米香港—江门绿色产业园聚焦临港新材料 [9] - 2024年江门港外贸货物吞吐量达1523.2万吨,跻身"亿吨港"行列,252千米高等级航道与8条"组合港"航线联动提升物流效率 [9]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江门红树林面积1284.69公顷(珠三角最大),台山镇海湾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中,镇海湾红树林碳汇拍卖成为全国首单 [10] - 2025年累计5处红树林湿地入选广东省重要湿地名录 [10]
第八届“创业北京”顺义赛区决赛启幕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5 20:22
大赛概况 - 第八届"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顺义区选拔赛于7月15日在中关村(顺义)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开幕,38个优秀项目参赛,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共24个项目,8个项目晋级市级选拔赛[1][5] - 大赛主题为"聚焦顺义特色产业,共启创新创业新程",旨在整合资源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就业[3] - 本届大赛自4月启动共征集176个项目,数量和质量创历史新高,赛前为晋级项目提供培训辅导[12] 参赛项目 - 参赛项目涵盖高端制造、科技、文创、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分为青年创意、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三大常规赛道及第三代半导体特色赛道[5] - 获奖项目包括高纯自主可控石英材料、新一代CFD工业仿真软件DIMAXER、微源种芯、功能性纳米材料产业化等8个优质项目[5] - 第三代半导体特色赛道11个项目聚焦材料制备、器件研发及新能源通信应用创新,与顺义区重点产业高度契合[9] 产业支持 - 中关村(顺义)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作为赛事载体,具备产业集聚优势、技术研发实力和成熟孵化生态[9][10] - 获奖项目可获得泊松芯能孵化器免租期、导师辅导、投资对接等权益,优质项目可优先入驻产业园享受定制化服务[12] - 顺义区人社局通过完善创业政策体系、加大补贴贴息力度、引入导师团队等方式支持创新创业[12] 赛事影响 - 大赛通过"以赛促产、以产兴赛"联动效应,为产业园注入新活力并展示产业潜力[10] - 赛事平台可挖掘创新性前瞻性项目,提供政策扶持和产业配套服务吸引项目落户[14] - 后续将开展投融资对接和项目落地服务,加速产业化进程[14]
2025H1定增市场回顾暨2025H2展望:参与升温压低折扣,行业上行推高收益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03 22:14
市场表现 - 2025H1沪深A股上市定增项目76个,同比降7%、环比增23%,募资6959.19亿元,同比、环比均翻六倍以上,占股权融资比重升至91%[3] - 2025H1共43个竞价项目解禁,平均绝对收益率24.88%,同、环比回升超29pct,破发率不足20%,65%跑赢申万一级行业,平均超额收益11.60%[3] 项目特征 - 2025H1存量竞价项目314宗,拟募资3750亿元,平均募资14亿元,58%总市值不到50亿元,中证2000、国证2000指数成份股占比超40%[3] - 2025H1募资额不及10亿元的竞价项目占比降至61.9%,[10,20)亿元区间占比升至23.8%;定价项目10亿以下占比降至38.2%,50亿及以上占比升至35.3%[25] 收益因素 - 2025H1解禁的竞价项目中,77%的项目“发行 - 解禁”期间行业上行,平均涨幅回升至13.28%,同比+26.07pct、环比+15.83pct[66] - 2025H1个股α收益率均值收窄至 - 3.82%,升至23年至今半年度峰值,47%竞价项目“发行 - 解禁”期间个股上行[66] 市场展望 - 预计2025H2发审节奏稳中小升,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定增项目加速落地[3] - 预计2025H2竞价折价率维持10% - 15%甚至收窄,定价定增从“大股东诉求”转向“市场供需与风险定价结合”[3] 风险提示 - 定增发行及审核进度不及预期、定增报价市场环境变化、定增政策变化、二级市场股价波动、行业及个股下行等[3]
苏州启动“技能照亮前程”暑期技能大培训
苏州日报· 2025-06-25 08:32
暑期技能大培训启动 - 苏州启动"技能照亮前程"暑期技能大培训 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导向 整合资源实施十大培训专项计划 支持劳动者技能成才就业增收[1] - 暑期为培训资源集中释放窗口期 市委市政府推出培训计划 贯彻中央部署并回应社会需求[1] - 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校企贯通、多方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新格局 跨部门联动开发产业适配课程[1] 培训专项计划与资源整合 - 培训覆盖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重点领域 针对农村转移劳动者、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实施十大专项计划[2] - 整合73所高校职校、194家民办机构、102家市级实训基地资源 扩大社会化培训规模[2] - 发布省级技能人才评价技术资源 启动技能大师进校园活动 成立行业协会培训大联盟[2] 校企合作案例 - 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与小米集团签约 联合产教融合基地开发人工智能场景应用课程 融合企业技术优势与学校硬件资源[3] - 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同时为企业输送人才[3]
广西承担开发7个职业国家题库通过验收
广西日报· 2025-05-21 11:04
国家题库开发与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设 - 广西成功开发人工智能训练师等7个职业国家题库并通过国家终审验收 标志着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1] - 7个职业题库包括人工智能训练师 区块链应用操作员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 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 物流服务师 连锁经营管理师 物业管理师 其中前4个属于数字经济领域新兴职业 [1] - 21名全国权威专家对数字技能类职业题库进行全面审查 认定考评蓝图 试题内容 评分标准等体系科学规范 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1] 题库应用与人才培养 - 题库落地应用将为职业资格认证提供标准化支撑 预计每年可为行业输送万余名高素质技能人才 [1] - 广西创新将题库建设与"新八级工"制度相衔接 构建覆盖初 中 高技能人才的完整评价体系 [1] - 通过将企业岗位要求转化为考核标准 实现技能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已在汽车制造 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形成示范效应 [1] 广西技能人才评价改革进展 - 广西持续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改革 已累计组织90多家单位开发省级题库190余个 涵盖机械制造 现代服务等重点领域 [2] - 国家题库的成功开发标志着广西命题能力跃居全国前列 为打造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2]
着力稳就业与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01:32
政策接续与增量储备 - 政策与去年9月增量政策、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今年3月全国两会部署形成接续 [1] -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统筹国内经济与国际经贸斗争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1] - 存量政策大部分将在二季度落地 增量储备政策为下半年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 [2] 稳就业与经济目标 - 将"稳就业"置于首要位置 应对美国关税政策对外贸部门的不确定影响 [1] - 2025年目标包括经济稳定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及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1] - 优先确保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 [3] 货币政策与金融支持 - 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包括适时降准降息 保持流动性充裕 [2] - 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精准支持稳就业、稳增长领域 [2] - 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 加力稳外贸、促消费、扩投资 [2] 内需与消费提振 - 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 提振消费 扩大有效投资 做强国内大循环 [2] - 建立育儿补贴制度 创设专项再贷款工具 支持服务消费和养老产业 [3] - 扩大汽车消费为重点 解决限号、停车位及充电桩短缺问题 [3] 投资与产业升级 - 用好今年国家层面5万亿元投资资金 加快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1] - 扩围提质"两新"政策 加力实施"两重"建设 [2] - 服务业消费升级和产业智能化升级需要大批专业人才支持 [3] 劳动力市场与技能培训 - 加大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领域的职业技能培训 [4] - 强化政策激励 提高企业和劳动者培训积极性 [4] - 促进劳动者技能提升以适应经济结构转型需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