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

搜索文档
长沙进出口1367.6亿元,占全省52.1%
长沙晚报· 2025-07-23 10:42
湖南省外贸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湖南省进出口总值2624.8亿元 其中出口1603亿元 进口1021.8亿元 [1] - 长沙进出口1367.6亿元 占全省52.1% [1] - 2025年6月湖南进出口511.8亿元 同比增长14.5% 其中出口318.6亿元增长14.3% 进口193.2亿元增长14.9% [1] - 长沙 岳阳 怀化等6个市州实现正增长 [1] 出口结构优化 - 机电产品出口896.1亿元 占比提升至55.9% [2] - 高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3.8% [2] - 高端装备出口增长31.2% [2] - 电动汽车 锂电池等新兴产品出口88.4亿元 增长68.8% 其中电动汽车出口54.9亿元增长53.7% [2] 传统优势产品表现 - 工程机械出口170.7亿元 增长2.7% [3] - 钢材出口103.8亿元 增长25.3% [3] - 烟花爆竹出口24.6亿元 增长26.5% [3] - 打火机出口11.7亿元 增长32.4% [3] 贸易伙伴多元化 - 对东盟进出口498.2亿元 增长16.3% 东盟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3] - 对非洲进出口289.9亿元 增长7.6% 稳居中西部首位 [3] - 6月对非洲进出口同比激增68.2% [4] 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 上半年加工贸易及保税领域内销货值12.06亿元 同比增长明显 [4] 跨境通关效率提升 - 长沙海关出台28项稳外贸政策措施 [5] - 中南集拼中心新模式为中欧班列节省通关时间2至4天 降低物流成本超40万元 [6] - 上半年铁路进出境快速通关货物8479批次 国际班列占比由5%提升至54% [6][7]
郑州决出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省赛晋级“选手”
郑州日报· 2025-07-16 09:01
大赛概况 - 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南郑州分赛区暨2025"郑创汇"国际创新创业7月份大赛决赛成功举办,成长组11个项目、初创组5个项目晋级省赛 [1] - 大赛由河南省科技厅指导,郑州市科技局主办,中原区政府、郑州人才发展集团等承办,主题为"因创而聚,向新同行" [1] - 经过初赛选拔和专业评审,80个项目进入决赛,聚焦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 郑州科创发展 - 郑州正全面落实"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锚定"科创强市"奋斗目标,努力在全省科技创新中"挑大梁、走在前" [1] - 承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是郑州落实重大要求、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和平台 [1] 大赛影响力 -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是全国创新创业领域的年度盛会,汇聚众多创业精英、学者和企业家 [2] - 历届大赛成功培育了中科清能、灵希生物、东微电子等一批明星企业,建成各级孵化载体300余家,构建起多层次、全链条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2] - "郑创汇"赛事已持续十余年,成为创新创业项目加速成长的"孵化器",技术与市场精准对接的"金桥梁",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2] 本届大赛特色 - 相比以往赛事,本届大赛更加突出服务创新,通过组织赛前和赛后辅导、投融资对接等一站式服务,提升大赛软实力 [2] - 郑州将全力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成就梦想"的一流生态,助力参赛选手取得好成绩,赋能企业发展 [2]
创业板综编制优化落地 7家基金公司火速申报相关ETF产品
证券日报网· 2025-07-11 19:45
创业板综合指数修订 - 深交所修订创业板综合指数编制方案,引入风险警示股票月度剔除和ESG负面剔除机制,提升样本股质量和指数可投资性 [1][2] - 修订后创业板综样本股1316只,覆盖95%创业板上市公司,总市值覆盖率98%,前三大行业为工业(32%)、信息技术(26%)、医药卫生(12%) [3] - 高新技术企业权重占比92%,战略性新兴产业权重占比79%,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三大领域权重占比74% [3] 指数优势与特征 - 创业板综长期收益优良,行业分布均衡,成长性突出,个股权重分散,近十年年化收益率比创业板指高约2% [2][5][6] - 前三大行业权重集中度42.4%,显著低于创业板指的53.6%,分散化特征降低单一行业波动风险 [5] - 成长梯队完整,包含千亿元龙头企业和60%以上中小市值企业,形成"头部稳健+尾部高弹性"组合 [5] 基金公司布局 - 鹏华、银华、博时等7家基金公司集中上报创业板综ETF及增强ETF,推动产品体系壮大 [1][5][6] - 市场上已有6只创业板综相关ETF产品,此次申报将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 [6] - 创业板综增强型ETF有助于提高板块流动性,发掘潜力股票 [6] 行业定位与投资价值 - 创业板综高度契合"科技兴国"投资主线,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4] - 指数全面覆盖创业板上市公司,能完整反映板块整体走势,纳入潜在"独角兽"企业 [4] - 创业板加速构建透明、多元、可持续的投资生态,吸引长期资金流入 [6]
吴江将实施三年倍增计划
苏州日报· 2025-06-04 08:19
产业发展目标 - 吴江锚定新型工业化"356"目标,聚焦"高端纺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新能源+绿色低碳"方向 [1] - 通过"四合一"推进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智改数转网联、增资扩产,巩固四大千亿级产业优势 [1] - 全力抢占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低空制造等新赛道,力促新能源产业早日迈上千亿级 [1] 创新与研发投入 - 吴江推动产学研用协同,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和标杆孵化器,面向全球"揭榜挂帅" [1] - 目前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12家(全市第一),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21家 [1] - 目标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超15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100家 [1] - 计划推动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超110亿元,工业技改投资超18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超90%,万人高价值专利达35件 [1] 现代服务业发展 - 实施现代服务业三年倍增计划,发展研发设计、科技金融、信息技术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 [2] - 推进苏州湾中央商务区建设,壮大"亿元楼宇"集群,将制造业优势转化为服务业优势 [2]
耕好服务业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5-15 06:15
服务业开放试点成果 - 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推出全链条医疗服务,吸引28家跨国药企设立创新中心,带动国内高端医疗设备研发投入增长200% [1] - 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自2015年起分3批在11个省市开展,2024年试点地服务业吸收外资2932亿元,约占全国服务业吸收外资的一半 [1] - 试点地区形成丰富创新成果,包括北京中关村人工智能企业集聚、上海自贸试验区外籍医师执业便利化、博鳌乐城国际新药使用等 [1] 服务业扩大开放新政策 - 国务院新增9个试点城市,提出155项试点任务,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免予外汇登记、外籍专业人才从业便利等措施 [2] - 政策聚焦经营主体实际需求,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深水区开展攻坚,破除新质生产力发展束缚 [2] - 试点工作强调结合地区发展定位,如成都推出"双千万"激励和外资环境优化20条,上海自贸区推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3] 服务业开放战略意义 - 服务业开放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引擎,满足居民健康管理、文化娱乐等领域的新需求 [1][3] - 开放政策为在华外资企业提供发展机遇,促进制度创新与产业发展协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1][3] - 试点经验正转化为"中国标准",展示中国推进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的决心,为世界注入确定性 [2][3]
前4月北京地区进出口近万亿元 出口创历史同期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5-13 22:35
外贸总体表现 - 前4个月北京地区进出口总额9982.4亿元,其中出口2005.6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4.8% [1] - 4月单月出口530亿元,同比增长14.3%,增速达10个月新高 [1] - 月度进出口规模在出口带动下连续回升 [1] 企业结构分析 - 民营企业前4个月进出口1293.7亿元,占地区总值13%,其中出口486.1亿元同比增长35.3% [1] - 自贸区进出口1184.6亿元,出口311.4亿元增长12.1%,拉动地区出口增速1.8个百分点 [2] - 中关村示范区进出口191.5亿元增长13.4%,大兴机场综保区进出口26.7亿元增长50.9% [2] 区域贸易格局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6001.3亿元,占比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 [1] - 对越南进出口141.4亿元增长24.8%,对墨西哥进出口103.6亿元增长28.5% [1] 新兴产业动态 - 汽车制造、绿色低碳、文化产业合计拉动出口增速3.6个百分点 [2] - 汽车出口73.7亿元增长51.3%,汽车零配件出口84.8亿元增长39.8% [2] - 风力发电机组出口11.6亿元增长66.6%,国潮玩具出口11.8亿元增长320.6% [2]
深化长三角与粤港澳合作联动促进区域重大战略融合发展
上海证券报· 2025-05-12 02:27
区域战略联动重要性 - 长三角与粤港澳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和开放程度的两大引擎,承担引领全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使命 [2] - 推动两大区域深度合作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选择,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2] 区域合作现状 - 广东省与上海市区域联动指数全国排名第4,深圳、广州与上海合作综合排名分别为第5和第9 [3] - 2024年广东省来沪投资占国内企业来沪投资总额15.08%,同比增长8.85% [3] - 深圳与上海相互投资金额居全国城市第2位 [3] - 上海与粤港澳上市公司总部-分支异地分布数量增长8.98%,异地并购增长15.80%,产业链关联数量增长14.15% [3] - 两地专利联合申请量增长35.64%,专利异地转移量增长50.41% [3] 合作领域拓展方向 - 科技创新:共建联合实验室、科创成果转化平台,推动张江与前海等科创平台跨区域协作 [4] - 产业协同:围绕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绿色低碳等领域共建"飞地园区"和跨区产业链联盟 [4] - 金融互联:推进上交所、港交所、深交所制度创新合作,试点绿色金融产品互认与碳市场联通 [4] - 要素流动:探索人才自由流动试点区,建设大湾区-长三角数据跨境流通规则先行区 [4] - 港口物流:推动上海港与广州港、深圳港航线共建,构建面向RCEP和"一带一路"的海铁联运网络 [4] - 绿色转型:共建区域碳排放交易市场与碳核算标准体系,合作打造零碳园区 [4] 合作机制优化建议 - 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召开两地政府、企业、高校等参与的高端对话平台 [5] - 推动跨区域智库、调研和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探索众筹众包等新型研究机制 [5] - 通过主流媒体传播协同发展典型案例,营造有利社会氛围 [5]
“北京服务”再升级 北京发布46方面200余项改革任务
北京商报· 2025-03-25 20:51
营商环境改革总体框架 - 北京市发布《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国际一流"北京服务"工作要点(2025年)》,提出46个方面200余项改革任务 [1] - 改革旨在通过务实举措推动营商环境形成新的"质变",提升企业群众对"北京服务"力度、速度、温度和开放度的感受 [1] 科技创新与产业支持 - 将营商环境作为激发科技创新和驱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变量,强化各类要素保障 [3] - 加大金融支持,完善创业担保贷款、首贷补贴、风险补偿等政策,推动全市科技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3] - 发挥千亿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的逆周期调节和撬动作用,联动社会资本扩大对创新企业的支持 [3] - 优化空间保障,推出建设用地功能混合使用等用地政策,升级北京市产业地图帮助企业锁定园区资源和配套政策 [3] - 拓宽应用场景,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绿色低碳、商业航天等重点产业,完善市区两级应用场景常态化发布机制 [3] 人才吸引与保障 - 加强创新创业支持政策灵活度和适配性,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 [4] - 实施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培养支持专项,推动建设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 [4] - 各区为青年人、新市民提供人才公寓、公租房、保租房等,多渠道解决来京在京人才住房需求 [4] 政务服务效率提升 - 强化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升级完善"e窗通""京策""京通"等系统平台,推进"人工智能+政务服务" [5] - 新增至少10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包括科技成果转化、新能源货车昼运通行证办理等 [5] - 优化新生儿出生服务、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购房、个人创业等一批高频场景 [5] - 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简化办、集成办、提前办,深化"多规合一""多测合一"等改革 [6] - 在有条件的产业园区推行"免证办",按照数据应归尽归、事项应纳尽纳、材料应免尽免原则,避免企业重复提交材料 [6] 企业监管环境优化 - 加快推广非现场监管,非现场检查量占比达到50%以上,最大限度减少入企检查频次 [7] - 完善"无事不扰"企业清单,将更多信用好、风险低的企业纳入监管范围,年内达到全市企业总数10%以上 [7] - 完善"扫码检查"机制,实现检查必扫码、扫码必记录,严格控制专项检查,强化部门联合检查,推行"综合查一次" [7] - 通过更多柔性执法,依法拓展"轻微免罚""首违不罚"事项范围,制定从轻、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 [7] 民生服务体验改善 - 提升就医服务体验,升级全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功能,推动更多医院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电子病历共享 [8] - 优化互联网医疗在线诊疗、预约转诊、实时结算、预约送药等服务体系 [8] - 推动交通出行便利,优化"七站两场"周边交通,公交与轨道50米内换乘比例提高到90% [8] - 优化旅游服务体验,优化全市重点景区购票服务,加强文博场馆、演艺空间周边餐饮购物及多语种服务配套设施 [8] - 修订公园、轨道交通等公共场所设计规范,丰富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 [8] 国际化服务水平提升 - 首创通信卡和银行卡"两卡"跨界融合,为入境人士提供银行卡开户、通信卡办理、消费扫码支付等一站式服务 [9] - 推动优化常用生活服务软件外国用户使用体验,解决语言障碍、实名认证程序繁琐等问题 [9] - 优化e窗通平台在线身份核验等功能,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佳在线登记服务体验,让外资企业不见面也能设立 [9] - 打造专属团队为外资企业提供项目对接、政策辅导、要素保障、帮办代办等一条龙服务 [9] - 实施更加开放的总部经济政策,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京发展 [9] - 建立健全数据跨境流动认定标准,出台企业数据出境合规能力建设指引,帮助企业自主研判数据出境要求 [9] 改革实施与展望 - 改革以服务经营主体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制度创新、技术赋能、区域协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10] - 未来需推进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深度融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提升办事效率 [10] - 严抓政策落实情况,推动政策红利向发展动能持续转化,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