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铜加工
icon
搜索文档
铜及再生铜市场分析与展望
2025-05-20 23:2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铜及再生铜行业、电网工程行业、房地产行业、板带箔行业、家电行业、光伏行业 - 公司:江西贵溪的科利铜业、华源旗下的和源、祥龙集团旗下子公司玉金、上海启帆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供应方面 - **铜矿供应紧张**:2025 年铜矿供应增速预计仅 1%-2%,部分机构预测为零,新矿开发慢、老矿进入末期且全球新增冶炼产能大,国内冶炼厂新增投产量预计超 100 万吨[1][3] - **再生铜供应增加**:2025 年 1 - 4 月国内再生铜供应同比增加 8.7 万吨,全样本折算后超 10 万吨,受益于铜价上涨刺激和废旧设备更新换代政策,但中美贸易摩擦关税使 4 月供应量下降[1][11] - **再生铜阳极板产能大增**:2024 年国内再生铜阳极板产能接近 700 万吨,2024 年国内阳极板产量达 185 - 190 万吨,2025 年加工产能利用率和阳极板生产势头上升[5][9] - **冶炼厂检修影响量下降**:2024 年检修影响量约 65 万吨,2025 年预计环比降至 40 万吨左右,“十四五”收官之年,冶炼厂主动减产可能性小[4] 需求方面 - **电网工程带动需求**:2025 年 1 - 3 月电网工程投资完成额 956 亿元,同比增长约 24%,国网电力投资份额增长超 10%,带动电线电缆需求,铜价下跌后终端拿货意愿增加[2][18][19] - **房地产市场预期稳定**:2025 年房地产市场数据预计不会过于悲观,政策托底和数据表明同比降幅收窄[2][17] - **家电领域需求增长**:家电领域因以旧换新政策及出口量增加,对铜管棒需求呈现较大增量趋势,家电用铜占比 13% - 15%[21] 利润方面 - **冶炼行业面临挑战**:除长单外,2025 年零单成交基本处于负值状态,按 -40 TC 成交计算,亏损幅度约 1500 元上下[1][7] - **铜加工品及再生铜行业利润较高**:加工利润在四五百元左右,驱使企业最大化产能,尤其是阳极板产量显著增加[1][8][9] 价格方面 - **铜价波动受投资影响**:铜价波动主要受电源投资和电网投资额影响,2025 年初国网电力投资份额增长带动电线电缆需求增加,4 月铜价下跌后终端拿货意愿及铜杆加工订单显著增加[18] - **铜价预判总体乐观**:2025 年铜价支撑位可能在 7 万元以上,供应和需求对铜价支撑较强,易涨难跌,但因金融属性强及宏观因素,可能会剧烈波动[2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再生铜产业发展区域**:江西、安徽、湖北和四川等地成为再生铜产业发展重点区域,2024 年至今新增投产接近 150 万吨,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1][10] - **阳极板产业链及工艺**:阳极板分再生阳极板和铜精矿阳极板,再生阳极板用废铜作原料,经熔炼、浇筑生产,主要销往国内冶炼厂用于电解生产阴极板,还有废铜用于冶炼厂配矿用冷料[26] - **废铜竞争与流向**:国内阳极板加工和铜材加工依赖价格决定生产方向,废铜流向取决于市场价格[29] - **废铜供给弹性**:国内废铜贸易商采用低价买入、高价卖出模式,铜价大幅上涨会清理库存,激发潜在报废品进入市场[33] - **中美贸易影响**:中美贸易关系紧张对进口废旧金属有一定影响,1 - 4 月美国出口到中国约 40 万吨体量需寻找替代来源,1 - 3 月进口环比减少 0.7%,但整体相对稳定[11][14] - **光伏行业用铜情况**:光伏行业用铜量有所增加,但增幅不明显,铝代替部分应用,在供需平衡表中不敏感[37]
奋战二季度 确保“双过半”丨院企“结亲”记
河南日报· 2025-05-20 07:54
产学研合作 - 汇源电气董事长刘兴华表示企业转型需与科研机构深度对接以攻克技术难题 [1] - 郑州市科技局组织70余家民营企业走进哈工大郑州研究院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桥梁 [1] - 河南新昌铜业集团希望整合研究院资源解决高性能铜靶材等产品性能瓶颈问题 [1] - 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发布49项可转化科技成果涵盖智能制造和绿色能源领域 [1] 企业技术需求与合作案例 - 汉威科技年产销传感器超5000万支气体传感器市占率达75%计划与研究院合作柔性机器人及大数据分析 [2] - 郑州佛光发电与研究院合作开设硕士班培养人才并计划开展人工智能及智慧能源平台研究 [2] - 引力琥珀人工智能探索短剧生成与智能交互融合应用研究院技术可填补其自然语言处理缺口 [2] 研究院成果与资源 - 哈工大郑州研究院聚焦医学健康和光电融合等领域累计招引科研人才200余人培养硕博1700余人孵化企业42家 [3] - 研究院获批设立河南省首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共建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创新中心等 [3] 政策支持与创新模式 - 河南发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解决企业经营诉求与困难 [2] - 郑州市引进8所一流大学和8家科研机构构建"企业出题院所答题政府助题"联合创新模式 [2]
科技创新+产融结合 有色产业链应对风险底气足
上海证券报· 2025-05-16 02:25
行业转型与技术创新 - 长三角地区是有色金属贸易集散中心,聚集大量民营贸易和加工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和产融结合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1] - 铜加工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新能源、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推动行业技术升级 [2] - 金田铜业建成宁波首批5G智能工厂,采用"5G+AI视觉检测"技术,实现铜带表面缺陷识别率超99%,关键设备联网率100%、数采覆盖率82%以上 [2][4] - 中基宁波与腾讯合作开发CTRM系统,集成交易管理、风险分析等功能,最高提升生产效率17%,节约人力成本10%,并推出SaaS版本服务中小企业 [5] 产品与服务竞争力提升 - 金田铜业从传统铜线、铜管产品转向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领域,成功研发1000V电机扁线,实现技术超越并出口海外车企 [6] - 公司产品创新聚焦两大维度:已有场景迭代升级(如新能源汽车电机)和新兴场景拓展(如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相关电机) [6] - 中基宁波创新"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搭建"汽通全球"平台,通过前置仓与海外仓优化物流成本,助力汽配厂商精准匹配海外需求 [7] 产融结合与风险管理 - 2020年3月至2024年5月,LME铜价从4371美元/吨涨至11104美元/吨,涨幅超150%,行业通过产融结合应对价格波动 [8] - 金田铜业采用"铜价+加工费"定价模式,同步期货套保锁定利润,例如2024年初以68000元/吨期货价对冲订单,规避后续涨至82000元/吨的风险 [9] - 中基宁波通过"期现联动、工贸一体"模式,为实体工厂提供研投、对冲、库存管理等服务,提升产业链抗风险能力 [10]
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金融“活水”润小微
环球网· 2025-05-08 11:19
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核心观点 - 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深度服务小微企业 累计走访企业7 36万户 授信超280亿元 放款250亿元 [1] - 针对科技型和高成长性企业推出专项金融产品 如科技信用贷款和科创贷 单笔最高增信达3000万元 [1][2][3] - 建立政银企协同机制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通过"三个对接"优化业务流程 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占比达45 15% [2] 重点企业案例 河南仙力面业 - 国家级食品工业龙头企业 获邮储银行891万元贷款支持 含500万元科技信用贷款 保障研发创新和订单交付 [1] - 拥有三条全自动挂面生产线 被列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1] 新乡市新电电力科技 - 高新技术企业 邮储银行金融支持缓解科研投入压力 具体金额未披露但称效果显著 [2] 河南宇星铜业 - 专精特新企业 因固定资产投入导致流动资金短缺 邮储银行快速响应提供信贷支持 [2] 产品与服务创新 - 开发8个集群类贷款产品 采取"边投放边开发"策略支持特色产业集群 [2] - 优化信审流程 通过平行作业缩短获贷时间 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占比年初提升0 78个百分点至45 15% [2] - 落实"1+2+N"政策组合拳 通过走访活动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 [3] 机制建设 - 全分行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专班 逐级对接政府工作专班 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 [2] - 密切对接金融监管部门 强化政策落地效率 [3]
海亮股份(002203) - 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30 15:12
股价与业绩 - 公司股价受多重因素影响,存在短期不确定性,公司专注业务发展,以良好治理和业绩回报投资者 [1] - 2024 年第四季度报表利润亏损,受资产减值计提、转固增加、汇兑损失等影响,2025 年一季度利润表现较好 [2][4] 全球布局 - 公司在全球设有 23 个生产基地,其中国内分布于浙江等省市,海外分布于美国等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铜管、铜棒制造企业 [2] - 公司长期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境外有 12 个生产基地,可应对外部因素变化,会根据市场调整策略 [5] 新兴市场 - 随着全球科技产业发展,消费电子等领域对散热方案需求升级,铜材成为热管理系统核心材料,公司新兴市场业务进展详见信息披露 [3] 组织与人才 - 公司将人才工作视为“一号工程”,构建人才供应链,推进组织与人才跃迁工程,一方面聚焦员工成长,搭建培训体系,加强一线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完善定岗定编定标体系,规范人才选拔任用发展 [4] 美国工厂 - 美国工厂运营正常,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一季度产量按计划稳步提升,已形成 3 万吨铜管年产能,本土化生产与供应链服务能力支持业务发展,具体进展数据详见公告 [7] 铜箔业务 - 2024 年铜箔行业发展承压,海亮新材去年上下半年各亏损 1.4 亿,甘肃海亮产能利用率逐年提升,研发有突破,技术经济指标达行业先进水平 [8][9] 关联交易 - 公司与海亮财务公司 2024 年度合计存入金额 2762.68 亿元、合计取出金额 2755.59 亿元,按协议开展业务并控制风险 [9] - 公司及子公司与关联方日常经营性关联交易属正常业务范围,价格公平合理,符合法规要求,履行审核程序,对公司独立性无影响 [9]
海亮股份(002203) - 002203海亮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30
2025-04-30 15:08
公司经营业绩介绍 - 董事会秘书介绍公司2024年度和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业绩 [1] 主营业务发展方向 - 公司将稳固国内业务,同时依托先发优势推进海外本土化产能建设,提升海外业务贡献 [1] 铜排业务情况 - 铜排等新业务收入及毛利率提升,源于新兴领域客户要求高,公司凭借优势进入供应链形成差异化毛利空间 [2] - 公司将散热相关铜材业务提升至战略高度,整合研究院、设立决策委员会推进技术落地,具体产量指引关注年报及后续公告 [2] 铝代铜应对措施 - 公司关注铝代铜趋势,已进行近十年产线技术准备,具备成熟铝管生产能力,有能力应对产业迭代成本 [2] 关税政策影响 - 四月份以来关税政策对公司海外业务影响较小,全球布局先发优势使其能应对不确定性 [2] 铜箔业务进展 - 2024年铜箔行业发展承压,甘肃海亮产能利用率逐年提升,研发有突破,各项指标达行业先进水平,未来将围绕尖端技术创新 [2][3] 美国工厂表现 - 美国工厂运营正常,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一季度产量按计划稳步提升,本土化生产与供应链服务能力支持业务并产生正贡献,具体进展数据详见相关公告 [3]
海亮股份20250429
2025-04-30 10:08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海亮股份 - 行业:铜加工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出口情况 - 2024 年公司销量突破 100 万吨,外贸占比 40%约 40 万吨,规模达 40 亿美元,内贸占比 60% [3] - 外贸业务分中国出口国外和海外基地销售到非中国地区 [3] 出口退税取消影响 - 对海亮股份影响较小,公司通过来料和进料加工保税方式减少损失,利用香港平台操作,小企业退出带来更多机会,还将未履约订单税费转嫁给客户实现增量增利 [2][5] - 出口退税政策对铜制品行业影响因贸易模式而异,一般贸易全价退税成本高,进料加工仅加工费 13%需支付,来料加工部分成本可抵扣 [2][8] 关税战影响 - 短期无影响,232 调查未增设关税且对等关税被豁免 [2][6] - 中期即使加征关税,美国电解铜依赖进口,泰国基地仍具竞争力 [2][6] - 长期德州工厂投产后覆盖美国需求,提供高附加值产品增强竞争力 [2][6] 市场需求情况 - 国内市场受房地产影响,但家电补贴支撑空调需求,总体需求未明显下降 [4][10][11] - 国外市场欧洲需求平稳,印度增长强劲,美国市场份额逐步提升 [4][11] - 公司在东南亚市场份额高,泰国工厂是重要货源地,增长空间大 [4][12] 铜价波动影响 - 对行业影响显著,公司偏好稳定铜价,客户分价格敏感的 B 端工厂和不敏感的零售端,公司有应对大幅波动能力 [4][14][15] 美国工厂情况 - 德州工厂投资规模 10 万吨,产品线全面,可覆盖现有美国市场份额,长期保持竞争力 [2][7] - 2025 年产能逐步提升,从 500 吨到突破 1100 吨,目标 1600 - 1800 吨 [17] - 员工主要为当地员工,约 100 名,设备全部到位但技术人员未完全配备 [18][19][20] - 建设受疫情影响延迟,2024 年加快,德州项目工业管道和大口径水管项目进展顺利 [21] 加工费情况 - 美国加工费因产品和客户规模差异大,受关税战影响波动显著 [22] - 外贸加工费疫情后涨价,中国产品国际市场有价格话语权,部分市场加工费和销量增长 [25][27] - 预计每年平均上涨 2% - 3%,如印度市场今年加工费同比增加 3%,销量增加 30% - 40% [25][27] 外贸销售规划 - 2025 年销量目标增长 25%,利润至少比销量多 15%,依靠加工费上涨和增量增利 [4][28] - 出口总量从 24 万吨增加到 30 万吨,美国和印度是主要增长点,合计约 4 万吨增量,其余大市场也有增长 [28][2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进料加工允许从一地进口原材料出口到多个客户,无退税抵扣;来料加工需从特定客户进口并出口到同一客户,除人力成本外其他成本可抵扣 [9] - 公司主要生产铜配件和铜排,应用于新能源车、AI、自动化、军工和民生等领域 [13] - 公司无转口现象,今年利用泰国产能提前备货给美国贸易公司应对新关税政策 [16] - 中国是美国再生铜最大进口国,关税战对一般贸易企业影响大,进料加工企业可免关税,再生铜价格比 LME 电解铜贵 [23] - 行业集中度高,部分公司实现仓库托管理,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 [24]
海亮股份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9.46%,铜箔技术创新推动盈利能力提升
全景网· 2025-04-28 17:0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3.87亿元,同比增长15.61%,归母净利润7.03亿元,现金分红和股份回购总额5.99亿元,占归母净利润比例85.12%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05.04亿元,归母净利润3.45亿元,同比增长9.46% [1] 产能与国际化布局 - 公司在全球设有23个生产基地,覆盖中国浙江、上海、安徽及美国、德国、越南等国家,与超130个国家地区近万家客户建立合作 [2] - 2024年全年销售突破百万吨,印尼铜箔项目208天建成投产,成为中国企业海外首条铜箔产线 [2] - 启动摩洛哥新材料科技工业园建设,总投资2.88亿美元,规划年产5万吨无锻轧铜及铜合金材、3.5万吨铜管,覆盖欧美、中东及非洲市场 [2] 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 - 2024年申请专利48项,获授权106项,推进20余项前瞻项目包括极薄铜箔、高导热材料等领域 [3] - 铜箔板块实现吨电耗下降15%、吨碳排放下降90%,开发3-4.5微米差异化产品,布局硅碳负极、固态电池用铜箔联合研发 [4] - "锂电池用高强高韧铜箔"项目获甘肃省冶金有色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国家发改委专项资金支持 [4] 研发体系与数字化建设 - 公司拥有5项国家级资质和10项省级荣誉,包括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绿色工厂、CNAS认可实验室等 [3] - 甘肃研发基地与中科院合作成立专利预审服务工作站,浙江基地获博士创新站认证 [5] - 安徽基地"精密铜管低碳智造项目"入围省级示范,重庆基地构建数字驾驶舱提升生产效率 [5] - 与华为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发布行业首部AI蓝皮书 [5] 2025年战略规划 - 设立研发总院及决策委员会,整合资源推动新产品落地 [6] - 传统铜加工聚焦精密工艺优化,铝加工拓展新能源领域 [6] - 铜箔产品实施"低碳-差异化-国际化"战略,布局再生铜净化、锂电池复合集流体等技术 [6] - 散热铜材突破高导热与精密加工工艺,服务AI等新兴场景 [6] - 推进摩洛哥、印尼、美国等海外基地建设,满足欧美、东南亚、中东及非洲市场需求 [6]
金田铜业以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经济日报· 2025-04-22 05:56
新能源汽车用铜量激增 - 新能源汽车用铜量达80-120千克,是传统燃油车的4倍以上,主要应用于三电系统和充电基础设施[2] - 铜因其优异导电性、导热性等特性,成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电子信息产品的关键材料[2] - 铜还广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无框力矩电机、AI算力高速连接线缆、低空经济无人机连接器等新兴领域[2] 金田铜业数字化转型 - 公司精密铜合金棒线"未来工厂"实现全自动化生产,AGV自动运输,数据实时监控,生产效率显著提升[2] - 95%订单实现智能匹配,生产系统可自动匹配工艺参数,优化退火温度等关键工序[3] - 2021年建成宁波首批5G智能工厂,实现"5G+AI视觉检测",板材缺陷自动识别率达95%以上[4] - 2024年推进90多个智能制造项目,关键设备数字化覆盖率同比提升6.2%[4] 绿色制造与循环经济 - 公司建成6个光伏项目总装机67.4兆瓦,年发电超6000万千瓦时,年节约标煤5000吨以上[7] - 采用再生铜低碳循环利用技术,直接生产高端铜合金,再生铜利用率从30%提升至70%[6][7] - 引进全球先进再生金属破碎分选技术,可去除95%以上非金属元素,杜绝有害气体产生[6] 国际化布局与市场拓展 - 泰国"年产8万吨精密铜管项目"启动,越南、泰国建成生产基地,海外销量连续多年两位数增长[8] - 2024年上半年海外销量8.66万吨,同比增长22.84%,全球建立供应链和销售网络[8] - 每年参加超30场国际展会,推广铜合金材料并收集高端领域需求信息[9] 产品创新与研发方向 - 开发新能源用无氧紫铜排、AI服务器散热器用无氧热管、机器人空心杯电机用电磁线等新产品[10] - 在建年产35万吨高导高韧铜线、3万吨特种线缆用高纯低氧铜绞线项目,瞄准智能电网等高端市场[10] - 研发AI算力服务器用石墨烯铜、海工装备用铜镍锡、高铁牵引电机用高强高导铜合金等前沿材料[10]
不到五年,碧桂园千万年薪博士高管们已销声匿迹
行业背景与碧桂园发展 - 房地产行业经历四年调控期,就业形势严峻,高管找工作困难 [1] - 碧桂园是高周转高激励体系的代表,曾批量引进博士人才,2013-2019年引进超1400名博士 [3] - 碧桂园未来领袖计划分为职能口和项目操盘方向,培养出多位年轻区域总裁 [3] - 碧桂园从近万亿规模跌入谷底,五年内高管薪资从千万年薪降至失业,博士人才流失严重 [3][6] 海亮集团的人才引进与变动 - 2023年初海亮集团开始大规模吸纳博士,引进超150名,其中80多名来自碧桂园 [3][7] - 前碧桂园区域总裁孟令宇(85年出生)加盟海亮任联席总裁,此前碧桂园东北区域与华北区域合并导致其离职 [4][6] - 2023年另有5名前碧桂园区域总裁加盟海亮,包括赵冉、庞晓贇、张建胜、张铭宗、彭龙,但截至去年底仅剩赵冉在职 [7][8] - 海亮集团通过"千帆百舸"和"未来领袖"计划引进高材生,但两年后博士留存率不足10人 [6][8] 海亮集团的业务挑战 - 海亮核心业务铜加工受贸易战和经济下行影响,利润承压 [8] - 旗下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布局华东400家门店,但持续亏损 [9][11] - 内部存在博士与老员工的竞争矛盾,高薪酬博士的产出效率受质疑 [8][9] 人才市场趋势 - 地产行业转向国央企主导,碧桂园系高管在市场中优势减弱 [6] - 博士人才在非地产行业(如制造业)的适应性面临挑战,职业稳定性低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