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制造

搜索文档
中国海防:坚持创新驱动 积极开拓市场增量
全景网· 2025-05-21 08:25
公司业绩与战略 - 中国海防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1.73亿元,归母净利润2.28亿元 [1] - 2025年将聚焦防务方向主责主业,构建电子防务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双牵引发展新格局 [1] -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激发企业活力和发展动能,促进公司提质增效 [2] 防务业务发展 - 体系化推进防务装备科研、生产、服务的运营管控,确保产品按期保质保量交付 [2] - 巩固传统产品市场份额,立足新平台建设争取新项目,形成新的防务类业务增量 [2] - 瞄准"深海作战、智能装备、无人平台"等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建设,加大创新资源投入 [2] 非防务产业拓展 - 推动智能制造由传统制造业进军新能源相关制造业 [2] - 推动港口智能化向船舶智能化,船岸云一体化迈进 [2] - 拓展油气设备、智能交通、智慧照明、智能制造国内市场,开拓"一带一路"、"金砖国家"等海外市场 [2] 深海科技布局 - 拥有水声电子防务装备全专业领域、全产业链科研生产能力,掌握水下探测、通信、信息获取和对抗设备核心技术 [3] - 持续聚焦技术创新、技术转化、产业运用和市场开拓,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3] - 水声电子装备是水下能力体系建设的核心,发展空间广阔 [1] 业务范围与优势 - 业务涵盖电子防务装备、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拥有水声电子方向上国内唯一的全体系科研生产能力 [3] - 提供水下信息化装备、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能装备、卫星通导、专用电源等电子信息产品 [3] - 中船集团组织旗下12家上市公司召开集体业绩说明会,加强与投资者沟通 [1][3]
“梦想号”领航深海科技 中船防务2024年净利润大增685%
全景网· 2025-05-21 08:25
公司业绩与战略 - 中船防务2024年营业收入194.02亿元,同比增长20.17% [3] - 归母净利润3.77亿元,同比增长684.86% [3] - 扣非归母净利润3.3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3] - 基本每股收益0.27元 [3] -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海洋与重型装备市场技术领先、服务卓越的一流企业 [4] - 积极践行"经略海洋,舰船报国"的时代责任 [4] 梦想号技术突破 - 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由中船集团自主设计,中船防务控股子公司黄埔文冲总成建造 [1] - 具备全球最大1.1万米钻探深度 [2] - 实现采集、输送、存储全流程自动化作业 [2] - 建有全球面积最大、功能最全、流程最优的船载实验室 [2] - 配备全球规模最大且先进的科考船综合信息化系统 [2] - 拥有全球最先进的动力定位系统,能在6级海况作业、16级超强台风下安全生存 [2] - 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 [2] 行业地位与影响 - 中船防务是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大型造船骨干企业 [3] - 前身为1993年在沪港两地上市、中国首家A+H股上市的造船企业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3] - 集海洋防务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海洋开发装备和海洋科技应用装备四大海洋装备于一体 [3] - "梦想号"使我国跻身人类大洋钻探前沿 [2] - 大幅提升"深海进入、探测、开发"能力 [2] - 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重塑国际海洋科技竞争格局、维护海洋权益、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意义重大 [2] 未来发展展望 - 在中国南方已形成大型综合性防务及海洋装备企业集团 [4] - 以"梦想号"为帆,以先进技术为桨,推动我国海洋科技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 [4]
积极“船”递价值 中船集团旗下12家公司召开集体业绩说明会
上海证券报· 2025-05-21 03:22
中船集团2024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核心内容 - 中船集团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6.6%,民品产业新接合同金额同比增长13.7% [1] - 一季度集团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国际市场份额均位居全球造船集团第一 [1] - 集团将围绕"高端、绿色、智能、深海、极地"五个维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1] 各上市公司业务发展情况 中国船舶 - 2025年经营目标为完成营业收入805亿元,计划完工民品造船89艘达634.31万载重吨,修船完工总量270艘 [1] - 布局深海科技产业增强装备研制能力,提升深海开发技术与装备市场竞争力 [1] 中国动力 - 在手订单饱满,将提升低碳零碳主机占比提高船海业务盈利能力 [2] - 加大新能源汽车低压电池等高附加值产品订单比例 [2] - 强化低碳零碳柴油机、锂电储能等履约交付 [2] 中船防务 - 2025年一季度实现新接订单125.0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1.64% [2] - 手持订单最远交船期已排至2029年 [2] - 推动主建船型关键周期持续压降突破生产建造瓶颈 [2] 中船科技 - 积极推进风电技术研发突破海上风电关键技术难题 [2] - 推动单一风电开发向"风、光、氢、储"一体化等多能互补系统解决方案发展 [2] 昆船智能 - 深化核心技术研发推动大数据与物流系统融合 [3] - 优化产品标准化与智能化水平强化供应链韧性 [3] - 布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海外市场 [3] 久之洋 - 加大国内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探索系统解决方案合作模式 [3] - 重点开拓红外、激光、光学、星敏等方向市场 [3] 中船应急 - 聚焦应急产业发展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 [3] - 加强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推动产品无人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3] 公司重组与市值管理 - 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换股吸收合并项目全面启动旨在提高经营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 [4][5] - 中国重工将规范稳妥有序开展市值管理推动市场价值与公司长期内在价值相匹配 [5] - 中国船舶租赁实施多币种、多期限搭配策略降低融资成本强化船舶资产全寿命周期管控 [5] 其他业务布局 - 中国海防瞄准"深海作战、智能装备、无人平台"等领域建设多元化市场开拓 [6] - 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激发企业活力深入开展市值管理 [6]
一个展览揭开国产首艘大型邮轮背后的故事
中国青年报· 2025-05-20 21:40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爱达·魔都号全船搭载有107个系统,55000台设备,铺设有4450公里 的电缆,长度约等于从上海到大阪的距离,而内装区域则达到了10万平,工程量相当于6个五星级酒 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何奕辰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5月19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工程群 英谱展"交大巡展开幕式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举行。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国产大 型邮轮项目现场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陈刚回到母校,代表外高桥船厂向交大捐赠了一艘长约3米的爱达・ 魔都号3D模型,揭开了"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工程群英谱展"的序幕。 现场。实习生何奕辰/摄 捐赠仪式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工程群英谱展览"以首艘大型邮轮项目全过程跟踪纪录的10T影像资料为主体,通过 图文、视频、实物等形式,从船厂能力建设、设计研发、船体建造等九大板块系统展示外高桥造船人在 邮轮研制历程中的攻坚点滴。 历经8年科研攻关、5年设计建造,爱达·魔都号于2023年11月4日正式交付,2024年元旦开启商业运营。 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唯一能够同时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以及大型邮轮的 国家。 场。实习生何奕辰/ ...
中国重工: 中国重工关于参加中船集团控股上市公司2024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0 19:24
公司业绩与订单情况 - 公司手持订单任务多且质量高,截至2025年5月手持民船订单金额达180亿美元,生产排期已至2028年底 [1] - 新接订单中主建船型批量订单占比达90%,手持民船订单中绿色船型占比近60%,中高端船型占比超过75% [1] - 生产效率稳步提升,2024年起订单加速交付推动业绩大幅增长,经营效益持续改善 [1] - 2025年度公司计划实现营业收入超过600亿元 [2] 合并重组与战略规划 - 中国船舶股份与中国重工重组推进中,旨在促进专业化整合和优势互补,打造世界一流船舶制造上市公司 [1][3] - 合并定价依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合并后中国重工股票将按换股比例转换为中国船舶A股股票 [2] - 公司高度重视市值管理,推动市场价值与长期内在价值相匹配 [2] 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 - 公司把握深海科技等领域机遇,深化技术创新并拓展相关装备研制应用 [2] - 公司积极推进ESG管理,践行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3] 投资者沟通与信息披露 - 公司高管出席业绩说明会,就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生产经营情况与投资者交流 [1] - 业绩说明会全部内容可在上证路演中心查阅,公司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包括四大证券报及上交所网站 [3]
华安国企机遇混合C连续3个交易日下跌,区间累计跌幅2.25%
搜狐财经· 2025-05-20 00:23
5月19日,华安国企机遇混合C(018807)下跌0.23%,最新净值1.11元,连续3个交易日下跌,区间累计 跌幅2.25%。 公开信息显示,现任基金经理孙澍先生:中国国籍,硕士研究生,曾任Alex&Forrest,Inc研究部数量研究员、 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权益研究部数量研究员、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量化交易研究员、工银瑞信基金 管理有限公司权益投资部投资经理,2021年9月加入华安基金,现任基金投资部基金经理。2022年3月28日 任华安双核驱动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现任华安安进灵活配置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 经理。2023年8月28日起担任华安红利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截止2025年3月31日,华安国企机遇混合C前十持仓占比合计63.48%,分别为:中国太保(7.57%)、中 国人保(7.41%)、中国船舶(7.00%)、中国银河(6.99%)、紫金矿业(6.25%)、天山铝业 (6.18%)、云铝股份(6.06%)、洛阳钼业(5.66%)、中国铝业(5.40%)、中国人寿(4.96%)。 来源:金融界 据了解,华安国企机遇混合C成立于2024年1月,基金规模0.05亿元,成立 ...
赶在特朗普出国前,日本警告白宫:要求0关税!没有拒绝的权利?
搜狐财经· 2025-05-19 23:44
日美贸易谈判 - 日本首相明确表态不接受不含汽车关税条款的临时协议 强调汽车关税必须作为谈判核心议题[1] - 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要求美方撤销全部关税措施 并提出汽车产业一揽子方案包括扩大在美投资和船舶制造合作[1] - 日本坚持不牺牲农业市场换取汽车产业保护 谈判立场持续强硬[1] - 美国此前提出涉及汇率谈判和亚洲开发银行对华贷款等争议性要求[3] 日本经济数据 - 4月日本企业破产数同比增长8 7%至826家 创三年多最长衰退周期[1] - 日本央行将年度GDP增速预期大幅下调至0 5%[1] - 美国25%汽车惩罚性关税对日本经济造成显著压力[1] 特朗普中东访问 - 沙特与美国签署战略经济伙伴关系文件及国防 能源等多领域合作协议[5] - 合作涵盖军队现代化 矿产 司法 航天等领域 沙特寻求美国先进军事技术[5] - 特朗普承诺推动叙利亚和解 考虑解除对叙制裁 在伊朗核问题和巴以问题上态度可能松动[5] - 沙特为特朗普访问定制麦当劳可移动餐车服务 但未确认其是否使用[7] 中东地缘政治 - 特朗普中东行程未包括传统盟友以色列 分析认为其政策与以色列存在分歧[3] - 沙特期待通过特朗普访问提升国际地位 推动地区问题解决[5]
船舶行业2024年报%年一季报总结:在手订单饱满,业绩加速释放250512
东吴证券· 2025-05-19 20: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船舶制造产业链盈利水平改善,在手订单饱满,供给刚性和散货船发力支持行业景气,美国制裁短期影响情绪,中期中国造船领导地位难动摇 [3][4] - 推荐中国船舶,建议关注中国动力、松发股份 [4] 各部分总结 船舶制造产业链盈利水平持续改善,在手订单饱满 - 2024年船舶板块营收2103亿元,同比增长12%,归母净利润72亿元,同比增长103%;2025年Q1营收451亿元,同比增长12%,归母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225% [3][7][13] - 2024年船舶板块销售毛利率11.7%,同比提升0.4pct,销售净利率4.2%,同比提升2.2pct;2025年Q1销售毛利率14.1%,同比提升3.7pct,销售净利率6.4%,同比提升4.3pct [21] - 2024年船舶板块期间费用率8.5%,同比下降0.6pct,规模效应摊薄销售、管理费用,费控能力增强 [21] - 2024年全球新造船市场延续高景气,中国船厂份额达70%,船舶板块合同负债1703亿元,同比增长23%,存货924亿元,同比增长2%,头部船厂排产已至2028年后 [22] - 高价订单持续交付,原材料价格与船价形成剪刀差,船舶板块收入有望持续增长,利润率将持续修复 [27] 供给刚性、散货船将支持全球造船业景气度延续,船价高位震荡 - 2025年Q1新造船价格指数为187,较2025年初下降1%,各船型新造船价格指数均高位震荡;二手船价格指数为176,较2025年年初提升0.3% [40] - 2025Q1全球新造船市场新签订单大幅下滑,同比分别-56%、-46%,新签订单金额同比-35%,除集装箱船外其余船型均大幅下滑 [47] - 2025年Q1船厂在手订单持续增长,全球船厂在手订单合计3.81亿载重吨/1.62亿修正总吨,较2024年年末增长2%/1%,2025年全球船厂交付量预计同比增长9%/9% [52] - 船舶行业供需缺口明显,2024年全球船厂手持订单覆盖率达3.8年,位于历史高点,同期手持订单运力占比为12%,位于历史较低水平 [52] - 供给端全球造船业产能出清,当前产能逐步修复但仍具刚性,预计2025 - 2026年全球船舶交付量增幅有限 [57] - 需求端全球船队平均船龄持续增长,保守测算2025 - 2030年全球船舶年均交付需求约1.1亿载重吨,寿命更新需求占比超50% [59] - 新能源转型为船舶行业中长期发展趋势,船舶低碳转型将加快更新替换节奏 [60] - 航运业盈利良好、现金流饱满,支持新造船投资 [64] 美国制裁短期加剧观望情绪,中期中国造船领导地位难以动摇 - 2025年Q1中国船厂新签订单份额达54%,在手订单份额约59% [71] - 美国发起301调查和《美国船舶法案》,对中国造船业采取限制措施,但中国造船业领导地位短中期难被动摇,当前调查结果落地后市场有望修复 [80][84][89] 投资建议 - 中国船舶产业链受益,建议关注中国船舶、松发股份、中国动力 [92] - 中国船舶是全球造船龙头,高价单占比提升,利润率有修复空间,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后行业格局优化,集团优质资产沪东中华有望注入 [92] - 松发股份拟置入恒力重工,恒力重工在手订单多,货值约108亿美元,交期排至2028年,借壳上市成长有望提速 [92] - 中国动力是全球船用发动机龙头,船用发动机占船舶成本约20%,环保转型下双燃料发动机占比将上行,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93]
调研速递|亚光科技接受全体投资者调研 解析亏损原因与发展策略
新浪财经· 2025-05-19 20:05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近年亏损主因包括船舶板块战略调整导致资产减值、高负债重资产运营导致财务费用高、电子板块受客户采购延后及军工免税政策取消等影响收入不及预期[2] - 船舶板块对固定资产、量产库存船等计提资产减值 电子板块因交付延期、物料不齐等因素引发收购成都亚光的商誉减值[2] - 军工行业回款周期长导致应收账款较高 但客户主要为军工科研院所等优质客户 坏账风险可控[2] 财务问题 - 公司通过调整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成立专项小组加强催收 因会计估计变更信用减值损失增加0.41亿元[2] - 2024年确认成都亚光商誉减值损失4.24亿元 公司将根据会计准则动态评估风险[2] - 计划盘活船艇存量资产、处置闲置资产、改善债务结构、拓展融资渠道应对高有息负债现状[2] 技术发展与业务布局 - 在单片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取得成果 未来聚焦高密度集成封装等三大技术方向突破"卡脖子"技术[3] - 无人艇业务自2012年研制 已为多单位提供产品并应用于多领域 多次参展[3] - 军工电子产品自2020年起按100%自主可控研制 老产品逐步开展国产化替代[3] 其他关注事项 - 公司保障近四亿备产协议订单交付 成都亚光经营正常[3] - 已处置部分资产回笼约1亿元 今年继续处置珠海园区资产 沅江园区部分资产处置与政府洽谈中[3] - 目前未触及退市与风险警示情形 将依规披露信息[3]
京津冀区域出口额创历史同期新高
经济日报· 2025-05-19 05:58
京津冀区域进出口表现 - 前4个月京津冀区域进出口1.43万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0.1% [1] - 出口4454.6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长1.7% [1] - 4月单月出口1216.6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长8%,增幅为2024年6月以来新高 [1] 北京主导地位与民营企业表现 - 北京在京津冀出口中占比提高至45%,较去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拉动京津冀出口增长2.1个百分点 [1] - 民营企业数量增加2884家至27465家,增长11.7%,出口值2000.1亿元增长11.3%,占区域出口总值的44.9% [1] - 高级认证企业560家,享受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 [1] 新兴产业出口亮点 - 新兴产业出口推高京津冀整体出口增速2个百分点 [2] - 汽车零配件、平板显示模组、航空器零部件、船舶、玩具出口分别增长19.5%、39.4%、4.4%、45.1%、47% [2] - 自主品牌商品出口1431.5亿元增长4.3%,占区域出口总值的32.1% [2] 跨境电商与物流发展 - 大兴机场首条国际全货机包机货运航线开通,运输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货物和一般贸易货物 [2] - 跨境电商新业态加快发展,"买全球、卖全球"更加通畅 [2] - 北京海关深化"智慧口岸"建设,打造空港口岸一站式智慧化物流服务系统 [3] 开放平台与临空经济 - 大兴机场综保区进出口加速增长,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别进出口3.6亿元、20.5亿元、98.9亿元 [3] - 前4个月大兴机场综保区进出口26.7亿元增长50.9%,其中进口24亿元增长260.3% [3] - 北京海关与地方政府构建多元化合作机制,提高京津冀地区货物通关便利化水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