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产品
搜索文档
“考后经济”热潮带来新机遇
经济日报· 2025-07-19 06:02
旅游市场 - 高考后旅游市场迅速反应,历史文化名城如北京、南京、西安、洛阳、杭州、苏州等对高中毕业生吸引力强,博物馆成为热门打卡地 [2] - 主题乐园如上海迪士尼乐园和即将开业的乐高乐园成为长三角地区高中生出游首选 [2] - 毕业游用户中近55%选择2人至3人同行,与家人好友结伴出游 [2] - 各地景区推出"凭准考证免费游"等专属优惠,如北京古北水镇、河北野三坡景区、青海茶卡盐湖景区等 [2] - "05后"出游决策周期短,在预算和目的地选择上有更大自主权,既注重性价比也乐于为兴趣和情绪价值买单 [3] - 出境游方面,短线自由行、长线跟团游及邮轮产品是热门选择,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马尔代夫、泰国等目的地预订热度靠前 [3] 技能提升消费 - 越来越多毕业生利用假期考驾照、学编程、健身等,既为放松身心也为技能提升 [4] - 培训机构针对高考毕业生推出暑期优惠活动,如江西遂川驾校对20周岁以内大学生和高考毕业生优惠至2000元 [4] - 高考毕业生开始尝试烫发、染发、美容、美甲等,医美消费增长明显 [4] - 美团数据显示高考后首周,牙齿矫正和美白订单环比增长近30%,高考生是主力人群 [4] 数码产品消费 - 高中毕业生数码产品采购更理性,按需购买取代对大牌数码"全家桶"的追求 [6] - 毕业季恰逢国补与"618"大促,品牌厂商推出毕业生专属折扣、分期免息及赠品福利 [6] - 商家推出凭学生证、高考准考证、大学录取通知书参与满减活动 [6] 消费趋势 - "00后"考生国产品牌购买率达78%,较父辈同期高45%,为国货品牌提供发展契机 [6] - 企业精准捕捉青年群体细分需求,开发适应宿舍生活的迷你用品和小家电 [6] - 考后经济体现年轻人物质与精神消费并重,短期享受与长期投资并重,个性化需求凸显 [5] - 商家需结合年轻人消费心理和特征,加大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满足新奇感、仪式感和情感价值需求 [7]
重庆: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资源投放力度,共同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
快讯· 2025-07-18 20:04
政策导向 - 重庆市政府出台《重庆市提振消费若干措施》,鼓励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加大资源投放力度,共同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 [1] - 政策旨在推动家电等大宗耐用消费品绿色化、智能化升级 [1] - 支持换购合格安全的电动自行车,以及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 [1] 行业影响 - 政策将促进家电行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1] - 电动自行车行业将受益于换购支持政策 [1] - 数码产品行业(手机、平板等)将获得换购政策支持 [1] 市场发展 - 推动二手商品流通试点建设,培育多元化二手商品流通主体 [1] - 创新二手商品流通方式,促进二手商品市场发展 [1]
考驾照增技能、毕业旅行……“考后经济”升温透出青年消费新趋势
央广网· 2025-06-29 08:38
考后经济消费趋势 - 高考毕业生掀起"电子三件套"、考驾照、毕业旅行等消费热潮,展现年轻人消费新趋势 [1] - 多地迎来毕业旅游群体,部分景区提供准考证五折优惠,如浙江绍兴景区 [1]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指出家长观念转变和消费能力提升推动考后经济热潮 [1] 驾校行业 - 天津某驾校高考后进入报名旺季,目前招生100人,预计假期总量达300多人 [2] - 今年招生人数同比提高20%,学员以高考生和在校学生为主 [2] 数码产品行业 - 安徽宿州数码市场推出高考"应季补"促销活动,凭准考证享线下优惠 [2] - 宿州市数码产品交易笔数超77000笔,补贴金额2807万元,带动消费2亿多元 [2] 服务消费领域 - 考后经济涵盖多个消费领域,在服务消费领域呈现明显增长趋势 [2] - 专家指出新一代消费者个性化特征明显,需针对性推出产品 [2]
购买“电子三件套”、考驾照、毕业旅行……高考后的你成为这些消费群体一员了吗?
央广网· 2025-06-28 18:34
考后经济消费趋势 - 高考毕业生掀起消费热潮,包括购买"电子三件套"、考驾照、毕业旅行等[1] - 毕业生旅游预订热度同比激增137%,6月9-11日旅游产品预订量环比增长88%[3] - 长线游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35%,旅行社预订量提升20%[3] - 数码产品交易笔数超77000笔,补贴金额2807万元,带动消费2亿多元[5] - 驾校招生人数同比提高20%,预计假期总量达300多人[4] 旅游行业举措 - 浙江多地推出景区优惠:丽水15家核心景区免费,湖州门票最高半价[2] - 餐饮住宿提供88折优惠,设置网红打卡点和集章换礼活动[2] - 研学游产品受青睐,名校参观线路如北京、西安、厦门成为热门[2] - 旅游目的地从短途转向西北、新疆、西藏等中长线自由行[3] 消费群体特征 - Z世代成为考后经济主力,消费呈现个性化、精神层面满足需求[6] - 家长消费观念转变,提前预订趋势明显,消费能力提升推动热潮[3] - 消费行为从功能需求转向体验需求,需要增值服务和场景创新[6] 行业增长动力 - 经济发展带动消费需求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是根本动力[5][6] - 服务消费领域增长明显,涵盖旅游、教育、数码等多个领域[5] - 社会对人力资源技能要求提高,催生驾照等技能培训需求[6]
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即将下达!保障政策全年有序实施
搜狐财经· 2025-06-26 23:09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7月下达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并制定分月分周的"国补"资金使用计划以保障政策有序实施 [2]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对设备更新的支持资金达2000亿元 第一批1730亿元已安排到16个领域的7500个项目 第二批资金正在审核筛选 [2] - 江苏省率先实施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政策 对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给予15%补贴(最高500元) 每人每类限补1件且单件价格不超过6000元 [2] 汽车置换补贴细则 - 乘用车置换更新采取分档补贴:5-10万元燃油车补8000元/新能源车补1万元 10-20万元燃油车补1万元/新能源车补1.2万元 20万元以上燃油车补1.3万元/新能源车补1.5万元 [3] - 转让或报废的旧车需在2025年1月8日前登记在本人名下 [3] - 补贴资金分配向实施成效好的地区倾斜 鼓励与金融支持/平台补贴/企业让利叠加使用 [3] 家电及电动自行车补贴 - 家电补贴按能效分级:2级产品补15% 1级产品补20% 国家目录12类家电每类限补1件(空调最多3件) 江苏目录无能效标识产品统一补15% 单件最高2000元 [4] - 电动自行车换新补贴达30%且"立购立减" 每人限补1辆不超过1000元 旧车回收价由车主与企业协商 [4] - 家装家居产品补贴15%(1级能效产品20%) 每人累计不超过1万元 [4] 局部装修补贴 - 旧房厨卫改造按装修合同材料购置价15%补贴 每套房最高补贴3万元 [5] - 补贴政策明确支持智能化/绿色化家装产品消费 [4][5]
时尚设计智能手表成消费新趋势 京东618全周期成交额同比增长超2倍
搜狐财经· 2025-06-19 16:42
数码品类整体表现 - 京东618数码品类成交额超同期2倍以上 创历史新高 主要受益于国家补贴与以旧换新政策推动 [1] - 新用户同比增长50% 显示平台在数码领域的用户吸引力持续增强 [3] 消费趋势与品类亮点 - AI智能眼镜成交量同比暴涨700% 反映人工智能技术消费应用加速渗透 [5] - 时尚智能手表成交额增长200% 电玩产品/免流监控成交量均增长100% 显示科技与娱乐需求旺盛 [5] - 三色激光4K投影成交额增长50% 生态摄影品类增长50% 体现高端视听与摄影需求升级 [6] 品牌与产品竞争力 - 大疆/华为/索尼等十大品牌占据主导地位 产品创新与用户口碑形成竞争壁垒 [6] - 大疆Pocket 3/索尼Alpha 7C II等十大明星单品凭借差异化优势获得市场认可 [6] - 华为Watch 5新品日销售同比增300% Switch 2拍卖围观超50万人次 显示新品首发效应显著 [8] 服务模式创新 - 以旧换新订单量增长600% 反映环保消费理念普及与平台服务认可度提升 [3] - 重磅新品成交量与用户数均增长600% 验证平台新品运营能力 [3] 行业引领作用 - 平台成为消费潮流风向标 通过AI/智能穿戴等新兴品类推动行业创新 [5] - 富士X-half预售夺冠/荣耀手表Fit关注度第一 显示平台新品孵化能力 [8]
热点思考|地方国补,缘何“暂停”?(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6-17 12:48
政策变化 - 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显著提升,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增至3000亿元,较2024年的1500亿元翻倍 [2][9] - 补贴范围扩大,汽车领域纳入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家电新增微波炉等4类产品,并首次覆盖手机等数码产品 [2][9] - 资金分配机制优化,向2024年政策执行效果好的地区倾斜,并对需求大、进度快的地区动态调剂额度 [2][11] 执行进展 - 截至5月底中央财政补贴已下达1620亿元,占总额度的54%,全国销售额达1.1万亿元,发放补贴1.75亿份 [3][15] - 重庆等地区补贴兑付进度超80%,部分品类补贴资金已耗尽,家电、数码产品申请量分别达7761.8万台和5662.9万件 [15][17] - 5月补贴发放加速,家电和电动自行车补贴量同比增速达41.6%和29.5%,乘用车零售同比增长13% [37][39] 区域效果 - 中西部地区表现突出,辽宁、甘肃前4月家电销量累计同比达97%和88%,河南通讯器材销量增79% [25][34] - 县域市场拉动效应显著,江苏县域家电补贴乘数效应比全省高0.7,辽宁汽车补贴乘数近10 [25][27] - 东部地区因地制宜扩围,江苏补贴品类扩至32类,重点支持本地优势产业如饮水机等 [47][48] 市场影响 - 4月社零增速5.1%,家电销售同比增38.8%保持高位,但汽车和通讯器材增速分别回落4.8和8.7个百分点 [20][22] - 电商平台"618"大促提前至少一周,天猫等平台首周期家电家居成交额同比增长30%-40% [37][44][46] - 汽车和数码产品降价刺激需求,5月手机等数码产品补贴量环比增长45% [37][39] 后续动态 - 全国仍有1380亿元补贴待下达,部分耗尽额度的地区已启动阶段性投放或暂停线上申领 [7][47][53] - 多部门加强监管,建立异常交易预警平台和负面清单,防范骗补行为 [57] - 国家发改委表示将研究增量政策,财政部强调完善工作机制 [54][57]
热点思考|地方国补,缘何“暂停”?(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6-17 11:23
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变化 - 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显著提升,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该领域的规模增至3000亿元,较2024年的1500亿元翻倍 [2][9] - 补贴范围明显扩大:汽车领域将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纳入报废补贴,家电新增微波炉等4类产品,并首次覆盖手机等数码产品 [2][9] - 资金分配机制优化,向2024年政策执行效果好的地区倾斜,并对需求大、进度快的地区动态调剂额度 [2][11] 政策执行进展 - 截至5月底中央财政补贴已下达1620亿元,占总额3000亿元的54%,重庆等地区兑付进度超82% [3][15] - 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销售额达1.1万亿元,发放补贴1.75亿份,其中家电申请7761.8万台,汽车412万份 [3][15][17] - 部分地区因资金使用过快采取调控措施:重庆暂停家电补贴,佛山改为分阶段投放,江苏关闭线上领取渠道 [7][19][51] 政策实施效果 - 4月社零同比增长5.1%,家电销售同比增速达38.8%,但汽车和通讯器材增速分别回落4.8和8.7个百分点 [4][20] - 中西部地区表现突出:辽宁、甘肃家电销量前4月累计同比分别达97%、88%,河南通讯器材增长79% [4][25] - 5月消费明显提速,家电和电动自行车补贴量同比增41.6%、29.5%,主因电商平台"618"大促提前及产品降价 [5][37][44] 地方政策差异与挑战 - 各地补贴标准差异显著:北京/上海新能源车置换补贴1.5万元/辆为全国低线,江苏覆盖32类电器支持本地产业 [7][47] - 全国仍有1380亿元补贴待下达,发改委表示将研究增量政策,财政部加强防骗补机制 [7][54][57] - 补贴乘数效应显现:辽宁汽车补贴拉动消费近10倍,江苏县域家电补贴效果高于全省0.7倍 [4][25][27]
宏观专题报告:地方国补,缘何“暂停”?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16 15:45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变化 - 2025年资金支持力度和补贴范围提升,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该政策规模增至3000亿元,补贴范围扩大[1][15] - 资金分配向2024年成效好的地区倾斜,部分省份会调剂增加需求大地区的额度[1][16] 政策执行情况 - 截至5月底,中央财政补贴下达1620亿元,部分地区核销进度快,全国销售额达1.1万亿元,发放补贴约1.75亿份[2][20] 政策效果 - 4月政策受益商品消费分化,汽车、通讯器材增速回调,家电消费提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 [2][23] - 前4月中西部地区效果更好,辽宁、甘肃家电销量4月累计同比达97%、88%,辽宁汽车补贴乘数效应近10 [3][25] - 5月补贴数量提速,家电、电动自行车补贴量同比分别达41.6%、29.5%,或因电商大促提前和产品降价 [3][31] 地方国补“暂停”原因 - 各地扩围调整补贴范围和力度,部分地区出现额度告急、暂停线上补贴等现象 [4][36] - 全国仍有约1380亿元待下达,后续用完不排除补充增量资金,相关部门将完善机制防范骗补 [5][44] 其他政策动态 - 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从四方面推进改革,广东支持深圳建设高水平高校等 [52] - 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普惠性 [56] - 开展多项工作,如科技成果转化学习、中美经贸磋商、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等 [60][63][66]
“政策红包”变“消费热” 德阳旌阳以旧换新持续发力
搜狐财经· 2025-06-14 13:36
消费补贴政策 - 德阳市旌阳区推出家电、家装、电动车、手机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消费升级和市场热度[1] - 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数码产品首次纳入以旧换新范围,单件最高补贴500元或售价15%(不超过6000元)[2] - 家电补贴范围从国家规定的12类扩展至18类,新增饮水机、净饮机、蒸烤箱等6类产品[7] 市场反应 - 手机门店客流量和销售额月均增长超50%,月均销量达400台[4] - 家电卖场数码类产品同比增长50%,空调销量增长30%[7] - 全区215家门店参与以旧换新活动[8] 销售数据 - 家电数码以旧换新带动消费2.39亿元[8] - 家装厨卫焕新补贴带动消费132万元[8] - 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带动消费4438.8万元,置换更新带动6784.3万元[8] - 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带动消费483.7万元[8] 促销活动 - 举办5场主题促消费活动,指导商业主体开展60余场促销,累计实现销售额3亿余元,带动消费超8亿元[9] - 发放"新春焕新"消费券覆盖多个领域,带动消费8389.8万元[9] - 引进12个首店品牌,计划打造5个消费新场景[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