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

搜索文档
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鸣的时代乐章
上海证券报· 2025-08-11 01:40
中国绿色低碳转型进展 - 2012年以来中国以年均3.3%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年均超6.1%经济增长 [1] -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电力体系、清洁钢铁生产体系及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1] - 构建全球最大且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1] 区域协调发展与绿色产业 -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区域重大战略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1] - 全国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67.6亿人次,总收入4814.2亿元 [2] - 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7.8万个,推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597个 [2] 生态价值转化模式 - "护绿换金":20余省份签订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协议,覆盖长江黄河等流域 [2] - "聚绿成金":生态农业、旅游、工业形成"生态+"产业模式 [2] - "借绿生金":绿色金融推动资源-资产-资本转化链条 [2] 绿色金融发展 - 中国绿色信贷规模全球第一,绿色债券规模领先 [3] - 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市场体系已形成 [3] 全球气候治理贡献 - 2024年中国贡献全球新增585吉瓦可再生能源装机最大占比 [6] - 推动全球风电/光伏度电成本累计降幅超60%和80% [6] - 与100多国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落地标志性工程 [6] 国际环境治理参与 - 深度参与全球气候谈判及多边治理进程 [5] - 履行生物多样性、臭氧层等国际公约义务 [6] - 从环境治理参与者转变为全球引领者 [6]
20年“灰山”变“青山” 老乡村“长”出新业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0 20:22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实践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于2005年由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安吉余村首次提出,标志着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1] - 余村通过关停矿山、水泥厂等污染企业,实施矿山复绿、污水治理、农房改造等系统性生态修复工程[21][27] - 生态修复后,矿区变身为遗址公园,水泥厂荒地改造为露营地和观光园,废弃仓库转型为共享办公空间[27] 产业结构转型与经济效益 - 余村从依赖矿石开采转向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生态经济,形成"卖风景"的新模式[16][29] - 2024年余村接待游客12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0多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8000元增长至7.4万元[29] - 村民职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从矿工转变为民宿经营者、生态农场主等新型职业群体[6][29] 新业态培育与人才引进 - 余村吸引1200多名新村民入驻,形成数字游民基地、骑行俱乐部等60多个新项目[38][33][42] - 全球招募的"绿水青山合伙人"带来研学教育、文化创意、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38] - 废弃化工厂改造为全国首个乡村铂金级碳中和建筑,集成光伏发电、国漫茶咖等复合功能[24]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升级 - 原羽绒厂改造为文化礼堂,定期播放电影并举办文化活动[19] - 青年图书馆设立英语角、余村夜话等社交平台,促进新老村民融合[24] - "大余村"景区整合周边24个村资源,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格局[38] 环境改善与社会认同 - 矿区粉尘污染彻底消除,毛竹生长恢复,水质从浑浊变为清澈[11][12][15][46] - 游客普遍认可余村风景价值,认为其兼具生态美与现代乡村建设特色[31][35] - 新村民评价余村环境"被群山环绕保护",适合创意工作与生活[40][42]
薄弱村变身富裕村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5
公司信贷支持 - 吴兴农商银行为义皋村发放"美丽乡村贷"和"强村贷"等改造提升类贷款1000万元用于人居环境整治、垃圾处置、道路交通及文化设施改造[1] - 该行提供300万元"抗疫支农贷"支持当地农业经营者应对疫情影响并扩大"红美人"柑橘种植规模100亩[2] - 银行在村口设立丰收驿站提供转账汇款、小额存取款、水电费缴存等一站式金融服务 并计划融入快递收寄和便民小店等民生服务[3] 乡村经济发展成效 - 义皋村2024年实现村级经营性收入308万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5万元 较此前翻数倍[1] - 通过"以农带游、以游促商"融合发展模式 近2000亩可用耕地种垦率获得提升[1] - 吸引农业项目投资人转型生态农业 引进上海技术开展"稻虾共养"立体生态混养[2] 文旅产业建设 - 该村获评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和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等多项荣誉[3] - 形成"太湖溇港第一村"文旅IP 文化展示馆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3] - 完成两期共319户农户拆迁安置和20间老年过渡房安置工作[3] 环境治理成果 - 原有河道整治贯通 从水环境污染严重转变为生态美、古韵美、人文美的景观村落[1][2] - 从空心村转变为旅游富裕村 成为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1][3]
辽宁防沙治沙“两化”项目首获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支持
辽宁日报· 2025-08-08 09:04
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两大重要路径,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是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 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两化"项目奖补资金是财政部对"三北"工程补助资金创新支持 方式的重要举措,由各省采取竞争性评审的方式择优遴选项目。 日前,财政部首次对我省下达"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项目奖补资金2000万元,对防沙治沙成效 显著的地区给予奖补,相关资金将由市、县引导社会资本采取科学有效方式,用于防沙治沙相关工作。 据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我省遴选出的桓仁满族自治县林下参产业项目、彰武县沙化林下 中草药产业项目均为优质、特色、高效项目。中央财政给予奖补资金2000万元,可撬动社会资本投入 6479万元,共同支持桓仁县开展1万亩林下参种植基地、标准化种苗繁育基地、作业道、病虫害防治、 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彰武县开展30304亩沙地仿野生中草药种植基地、种苗培育、病虫害防 治、田间管理工作。此种奖补支持方式,将在全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推动防沙治沙,形 成规模效应,带来经济效益。 ...
苏州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基层人大工作走访人大代表
苏州日报· 2025-08-08 08:29
双凤镇搭建以镇级人大代表之家为"核心"、人大代表联络站为"分支"、人大代表联系点为"节点"的 立体式服务网格,有效推进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李亚平来到双凤镇人大代表之家,听取工作体系建 设、代表网格化履职、"家站点"活动安排等情况介绍。随后,李亚平到双凤镇福运锦鲤园,走访联系苏 州市人大代表郭珺。作为江苏启泓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珺以"锦鲤孵化联农"模式拓宽了村 民增收渠道。李亚平认真了解履职情况,倾听意见建议,对她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密切联系群众、深耕 农旅研学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 昨天(8月7日),苏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亚平赴太仓市双凤镇,调研基层人大工作,走访联系人 大代表。 苏州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陈正峰参加调研。 走访调研中,李亚平强调,人大代表之家是代表活动的主阵地,是密切联系选民和群众、发挥桥梁 纽带作用的重要载体。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强化工作保障,将代表"家站 点"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的具体举措和密切人大代表与群众联系的重要抓手,更好地接地气、 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要深入开展"三官一律一员"进"家站点"活动,直面群众诉求,提供精准服 务,有效化解基层 ...
天津宁河区:解码“两山”转化新路径
中国发展网· 2025-08-08 06:41
中国发展网讯 李揽月 记者朱波报道 碧波万顷,苇海摇曳,鸥鸟翔集——走进天津市宁河区七里海湿地 自然保护区,宛若铺展的生态画卷。这片享有"京津绿肺"美誉的世界三大古海岸湿地之一、我国唯一的 古海岸与湿地同处一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处焕发着盎然的生机。 "快看,又生了9头小麋鹿!"七里海湿地顾问于增会举着望远镜,欣喜地指向远方。他感慨道:"它们的 回归与繁衍,是湿地健康最好的'考官'。"如今,依托七里海这块"金字招牌",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 火,腰包越来越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大家心底最真切的认同。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宁河区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紧扣"生态立区"发 展方向,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绿色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发展"高产值"。2023年 宁河区荣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4年成功摘得国际生态保护领域的大奖——联合国"生物多 样性魅力城市"和世界"自然城市"平台称号。 如今,宁河区正以蓬勃活力诉说着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共赢故事…… 从增绿到增收,育生态农业"金招牌" "为啥五黑鸡蛋的平均售价比普通鸡蛋高出5倍?消费者看中的是我们这里的好生态。 ...
有绿、有技、有特色——在“活力中国调研行”中感受乡村振兴新活力
新华社· 2025-08-04 22:51
生态兴农 - 江西省于都县潭头村依托富硒土壤资源发展3000余亩蔬菜钢架大棚 建成集冷链物流深加工于一体的富硒产业园 村集体经济收入2023年达355万元 较2018年增长44倍[2] - 青海边麻沟村通过打造数百亩高原花海景区发展生态旅游 实现农民不离乡就业[3] - 吉林省和龙市光东村完成210户旱厕改造与污水管网升级 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5% 生活垃圾处理行政村比例超90%[3] 科技助农 - 长春国家农高区采用激光补光等技术实现年育苗能力1亿株以上 三年来实施50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20个[4] - 吉林省2024年粮食产量创853.2亿斤历史新高 通过四良一智(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智慧农业)提升产能[5] - 江西高安市上湖乡运用数字辣椒共享平台实现种植生产数据一屏统览 显著提升富硒辣椒生产效率[5] - 青海河湟农林牧交易公司建成数智化交易平台 聚集2600余家企业 开展超200场电商培训 累计交易额突破13亿元[6] 特色惠农 - 青海圣源地毯公司传承加牙藏族织毯技艺 产品出口美德等国 雇佣近千名当地少数民族员工[8] - 吉林博大农林生物公司开发人参酒 红参烟酰胺蓝莓汁饮品 红参金箔香皂等创新产品 推动人参产业年轻化[9] - 江西钓源古村通过文旅集团统一运营 构建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体系 实现从空心村向网红村转型[10]
綦江区累计完成108.5万立方米用水权交易
搜狐财经· 2025-08-04 13:04
水权交易案例 - 綦江区水利水电工程运行服务站与重庆世尊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水权交易,交易水量20万立方米,交易金额10万元 [1] - 交易水量来源于马颈子水库灌区节水指标,该灌区年许可水量392.25万立方米,通过技术改造和制度改革年增节水能力超100万立方米 [1] - 重庆世尊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交易水量开展古剑山大峡谷漂流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漂流滑道全长5公里,需集中在7-9月临时取水20万立方米 [1] 用水权改革成效 - 綦江区成功构建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机制,去年以来累计完成水权交易6起,交易水量108.5万立方米,交易金额35.25万元 [2] - 通过用水权交易实现用水效率提升与节水单位经济效益增长的"双赢" [2] - 綦江区计划进一步深化水资源管理,推动水资源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2]
从“靠山吃山”到“绿富同兴” 句容青山村绘就生态宜居新图景
镇江日报· 2025-08-04 07:29
生态治理转型 - 青山村从采矿导致的生态破坏成功转型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和"全国文明村镇",修复矿坑为千亩樱花林和景观林 [1][3] - 关停矿山企业并复绿采石宕口,将矿坑改造为2600亩樱花园与300亩景观林,积水低洼地变为小水库 [3] - 铺设6公里污水管网,完成800户家庭改厕,安装300盏路灯,设置76座垃圾房实现动态保洁 [3] 乡村治理模式 - 推行"文化共建积分制",成立8支志愿服务队年均开展活动150余次,文明家庭占比超80% [2] - 通过村民议事会(如千年银杏树下会议)推动民主决策,例如垃圾分类投放点选址 [2] - 建设法治长廊、防诈课堂,实施移风易俗新规,提升乡村文明水平 [2] 文旅产业发展 - 打造"研学+民宿+农旅"产业链,运营6家农家乐和3处精品民宿,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 [4] - 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5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3.2万元 [4] - 依托非遗"西岗酒药"和古戏台等文化设施,年均举办传统节庆、民俗展演250余场次 [2][4] 生态农业经济 - 稻鸭共作生态农场产出有机大米售价24元/公斤,供不应求 [3] - 利用鱼化石等资源吸引长三角研学团,激活沉睡文化资源 [3] - 投资250万元修复"青山八古"(如古戏台、古井),强化农耕文化展示 [4]
张家界,问责18人!
中国基金报· 2025-08-03 19:20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追责问责情况 - 湖南省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于2024年3月14日至4月2日对张家界市开展第二轮例行督察,并于7月5日反馈报告,移交3个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 [1] - 张家界市对18人进行追责问责,包括党内严重警告2人、党内警告1人、政务警告4人、诫勉3人、责令检查2人、批评教育5人、谈话提醒1人 [1] 永定区一碗水村越界采石问题 - 永定区一碗水村防火林道建设项目存在以修路为名越界采石、破坏生态环境问题,主因是承建单位环保责任落实不到位及监管部门失职 [2] - 追责情况:时任永定区林业局副局长冯德强等2人被责令检查,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李祥顺等3人被诫勉,村党支部书记李启伍被党内严重警告并免职,自然资源局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杨春林被党内严重警告,林业局林地管理站站长杜承军被党内警告 [2] 慈利县界溪生态农业违规采矿问题 - 慈利县界溪黄牛生态养殖项目以设施农用地名义开采矿产,破坏生态,主因是建设单位责任缺失及职能部门监管不力 [3] - 追责情况:时任慈利县国资局副局长孙亚军被谈话提醒,苗市镇镇长黄拥军被批评教育,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楚骏等4人被政务警告 [3] 高排放车辆限行政策执行问题 - 张家界市永定区、武陵源区存在高排放车辆限行执行不严、新能源车替换滞后问题,主因是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及交通、公安部门宣传监管不足 [3] - 追责情况:时任市交通局副局长甄如辉等4人被批评教育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