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
搜索文档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十年巧治流沙 台特玛湖焕然新生
央视新闻· 2025-09-11 13:36
生态治理成效 - 台特玛湖从因缺水断流被称为“死亡之海”蜕变为生机勃勃的绿洲 [2] - 塔里木河下游河道1公里范围内地下水位抬升约7米,沙化面积减少800多平方公里,2300平方公里植被得以恢复 [12] - 通过生态补水,吸引了20多户牧民回来长住,野生动物如跳鼠、马鹿等170多种重新回归 [4][14] 水利基础设施与技术应用 - 塔里木河上游建成7个大型水利枢纽蓄住天山雪融水,沿途有10条引洪干渠和78条支渠输送水源 [8] - 采用光谱无人机精准识别缺水区域,科研人员深挖65米破译胡杨根系生长密码以实现靶向性输水 [8][10] - 根据植物需求进行精准灌溉,确定缺水位置、缺水量及灌溉时机 [10] 沙漠锁边与农业开发 - 塔克拉玛干沙漠历史性实现锁边合龙,形成一条3046公里的绿色屏障 [17][21] - 在绿色屏障两侧平整沙地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例如墨玉县一处风口已种上270万株枣树苗 [21][25] - 阿卜杜热伊木三兄弟在沙漠边缘包下1100亩沙地种下葡萄、石榴和无花果,并利用玉米作为防护措施 [19][27][29] 经济发展与规模效应 - 一位牧民的羊群从100多只增加到500只,反映出生态改善带来的畜牧业增长 [12] - 新疆累计治理沙化土地4.25万平方公里,沙区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84.5万亩 [31] - 生态改善形成独特小气候,降雨增多,例如一片果园在半年内从漫漫黄沙变为生机勃勃的绿洲 [19][27]
节约集约的山东实践|菏泽巨野:万亩塌陷地的绿色蝶变
齐鲁晚报· 2025-09-07 20:00
采煤塌陷地治理模式 - 实行土地动态复垦模式 累计投入5亿元用于采煤塌陷地治理和产业化开发 [1] - 坚持开采复垦开发三同步模式 将生态修复融入采煤塌陷地治理全过程 [4] - 探索实践土地动态复垦模式 通过精准预测超前治理表土剥离挖深填浅等措施保护耕地修复生态 [4] 治理成效与规模 - 截至2023年底全县共形成采煤塌陷地25818.9亩 已完成治理19107亩 [3][4] - 稳沉治理率100% 提前完成山东省政府确定的双100%治理任务 [4] - 共搬迁33个村涉及群众6万多人 做到0钉子户0上访0强拆 [6] 产业化开发成果 - 整合开发耕地湿地淡水地热生物质五大资源 推进农林牧渔游多元产业开发 [7] - 龙美生态园培育7个品种果蔬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引进种植多种热带作物 [7] - 7500亩园林苗圃培育56个品种300万株苗木 获山东省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7] 生态与经济效益 - 养殖莱芜黑猪鲁西南青山羊汶上芦花鸡等特色品种 沉陷水域投放30余万尾鱼苗 [11] - 建成6000余米环湖路水上观光平台采摘园千亩牡丹园等旅游基础设施 [11] - 园区常住水鸟十几种2万多只 白天鹅从2016年2只发展到20多只 [11] 民生改善成效 - 塌陷区治理后政府每亩地每年补贴1500元 村民丁万坡12亩地年获补贴18000元 [12] - 1200名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 月工资4500元 加土地补贴年收入达7万多元 [12] - 带动近5000户群众增收6000余万元 人均年收入增长约35% [12] 产业运营模式 - 创新公司+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 实现劳动力就地转化 [12] - 定期聘请农业专家培训生产技术 使务工农民成为科学种田行家里手 [12] - 带动5000户周边村民发展设施农业种植绿色蔬菜发展畜牧养殖 [15] 行业示范与创新 - 2023年以省级评审第一名成绩荣获全国首批矿产资源类节约集约示范县 [16] - 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 从业人员总数下降50% 工效提高1倍以上 综合回收率显著提高 [17] -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机制和制度经验 打造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巨野模式 [16][17]
湖南常宁:招商引资“强磁场”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04 17:01
招商引资成果 - 2025年上半年签约17个优质项目 总投资额达31.1亿元[1] - 项目涵盖有色金属 纺织制造 科技生产 生态农业等多个领域[1] - 上半年累计开展"走出去"招商40余次 "请进来"洽谈超120场[2] - 湘商回归新注册企业14家 到位资金22.01亿元 涉税企业12家[4] -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新签约项目35个 总投资突破70亿元[4] 招商策略与方法 - 围绕"一主一特""百花齐放"产业定位实施靶向招商策略[2] - 锁定粤港澳大湾区 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精准招商[2] - 组建13支专业招商小分队开展精准对接[2] - 实施"强链""延链""补链"行动聚焦优势产业[2] - 深入实施"雁归工程" 聘任15位异地商会会长担任招商大使[2] 营商环境建设 - 打造"136"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3] - 推行"园区事园区办" 成立湘南纺织服装产业联盟[3] - 设立"绿色通道"配备"一对一"服务专员全程帮办代办[3] - 建立纪委明察暗访常态化监督机制与企业服务专员派驻制度[3] - 制度化设立"企业家接待日" 建立大招商格局项目调研机制[3] 组织保障机制 - 构建市级领导带头抓 部门乡镇协同干的联动机制[4] -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度参与项目全流程[4] - 市人大市政协通过专题调研 提案督办等方式全程监督[4] - 形成领导带着干 部门跟着上 全市一起拼的招商合力[4]
江西穗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8-30 11:25
公司基本信息 - 江西穗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1] - 法定代表人为李蓉 [1] - 注册资本为100万元人民币 [1] 经营范围 - 许可项目包括林木种子生产经营、农作物种子经营、肥料生产、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 [1] - 一般项目包括生物有机肥料研发、肥料销售、土壤与肥料复混加工、化肥销售、谷物种植与销售、机械设备租赁与销售、农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农业机械租赁、食用农产品初加工、非食用林产品初加工、林业产品销售、中草药种植、森林改培、森林经营和管护、地产中草药购销、中草药收购、食用农产品批发与零售、初级农产品收购、农副产品销售、粮油仓储服务、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等 [1]
抗日根据地·今昔巨变丨从革命摇篮到振兴热土 磐石书写“千塘之县”发展新篇章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9 10:17
历史背景与红色文化 - 吉林磐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第一支抗日武装诞生地和东北抗联精神重要发源地[1] - 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分布范围达32平方公里,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抗联遗址群[3] - 1932年末中共满洲省委派遣杨靖宇到磐石领导抗日斗争,通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整合多支武装力量[5] - 1933年7月组成抗日军联合参谋部,总计3000余人的抗日武装参加该组织[6] - 1933年秋杨靖宇率独立师主力南下时从磐石带走300多名指战员,绝大多数在后续斗争中牺牲[8] 红色旅游与教育基地 - 磐石市抗日斗争纪念馆和东山红色文化主题公园成为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节假日吸引大量干部群众和游客参观[10] - 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作为全国最大抗联遗址群,被打造为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3] 交通基础设施 - 实施城乡公交化改造,累计改造53条客运线路,全域公交化率提升至82%[14] - 102路城乡公交线路覆盖1个乡镇、7个村屯和1个景点,实现"招手即停"和农村出行"最后一公里"贯通[14] 农业产业发展 - 利用"千塘之县"优势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磐石千塘鱼"和"磐石千塘稻"系列产品产值达13亿元[17] - 带动1.35万农户实现人均增收,通过品种改良使农户年收入从2-3万元提升至40-50万元[17][19] - 实施庭院经济奖补和公益岗开发等产业就业支持举措,保障脱贫人口持续增收[19] 民生保障建设 - 义务教育阶段实现无失学辍学,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城市更新有序推进[15] - 2025年持续完善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落实"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责任[19]
电力满格 “李”香四方
中国能源网· 2025-08-29 09:36
核心事件 - 国家电网重庆电力红岩共产党员服务队在石柱县长坪村开展直播带货活动 助力脆红李销售 [1][3] - 直播活动名称为"电力满格·'李'香四方" 通过现场试吃和果园实景展示吸引网友下单 [1][3] - 直播几小时内销售脆红李近千斤 有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3] 农业经营数据 - 长坪村拥有李子园360亩 李子树15120棵 [7] - 脆红李年产量200余吨 折合约200,000公斤 [7] - 年总收入50余万元 折合人民币500,000元 [7] 电力保障措施 - 服务队对果园灌溉水泵 冷链仓库 分级筛选设备等用电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 [4] - 帮助更换老化线路 维修故障设备 消除安全隐患 [4] - 向果农分发安全用电手册 讲解用电注意事项和防触电急救知识 [6] 服务模式创新 - 国家电网持续探索"电力+乡村振兴"新模式 主动延伸服务链条 [6] - 多渠道多形式帮助果农解决生产销售难题 [6] - 为农业增产 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提供电力支持 [6]
从田野到车间,从传统制造到数字赋能,转型路上武汉民营企业家“各显神通”
长江日报· 2025-08-28 15:36
核心观点 - 多家民营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和战略转型在乡村振兴、智能制造及新兴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包括农业效率提升30%、获得国际认证及拓展全球市场[1][4][5] 乡村振兴领域 - 海洋村累计投入2亿元 其中50%用于环境整治和村民增收[1] - 智慧农业系统通过物联网监测土壤湿度 使传统种植效率提升30%[4] - 农文旅结合与三产融合成为破解民宿同质化竞争的关键模式[4] 智能制造领域 - 武汉人天包装自2018年战略调整后专注研发符合欧盟标准的设备[4] - 公司已获得十余项国内外标准认证 包括SEDEX认证及世界最大食品公司技术认证[4][5] - 成为伊利 海天等头部企业供应商 并完成南美 中东 东南亚及俄罗斯订单交付[5] 新兴技术领域 - 灵伴科技通过AI+AR技术平台支持高校创新挑战赛 培养AR领域实战人才[5] - 研发的公安场景人脸车牌识别装备已在浙江等多省试点 后续将在湖北推广[5] 政策支持 - 工商联将通过完善线上渠道和建立"清单制" 优化企业政策申报与服务响应机制[5]
重庆践行“两山”理念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8-28 13:37
生产向绿 - 万州区通过循环利用模式处理畜禽粪污 93.5% 的畜禽粪污得到综合利用 成为41万亩柑橘园的养料来源[1][2] - 采用"猪—肥—果—料"生态链 每天处理约40立方米猪粪 通过发酵转化为有机肥[1][2] - 重庆在6个区县推广生态农业创新试点 建成2.5万个种养结合示范基地 推行"畜(禽)—沼—果(菜)"循环模式[3] 产品向优 - 巫山脆李品牌价值达105.17亿元 2025年预计销售额14亿元 单价较往年提升10%[5][6] - 执行绿色食品标准 建立防伪溯源体系 年产20万斤好果的果园收入预估破百万元[5] - 重庆累计制定农业标准366项 拥有4783个"三品一标"认证产品和437个市级名牌农产品[6] 产业向新 - 奉节县大坝村1.2万亩脐橙园创产值1.8亿元 户均收入超12万元 跻身"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7] - 采用智慧果园系统 果园产品均价达4.5元/斤 比普通产品高出一截 10亩果园年收入约20万元[7] - 成立强村公司实行专业化运营 去年村集体收入超300万元 电商直播销售从2021年200多吨增长至去年600多吨 今年目标800吨[7][8]
张云飞:加快建立健全生态经济体系
经济日报· 2025-08-28 08:24
核心观点 - "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 系统阐述生态经济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统一的核心路径 强调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双向互动[1][2][4] - 新质生产力本质是绿色生产力 绿色化成为鲜明特质和发展方向 要求将生态效益作为所有经济效益的基础[3] - 通过生态农业 生态工业 生态服务业三大产业实现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 具体包括数字技术提升农业 绿色工业园区建设 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等[4][5] - 政策支撑体系涵盖规划 评价 财政 税收 金融 价格六大领域 包括绿色GDP评价体系 绿色金融牵引 环境权益交易市场等具体工具[6] 生态经济体系理论基础 - "绿水青山"代表生态环境优势 "金山银山"代表生态经济优势 通过发展生态经济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1] -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共有财富[2] - 生产力发展不能离开自然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劳动者均源自自然界 绿色化是新质生产力的鲜明特质[3] 产业实施路径 - 产业生态化要求降低生态环境负荷 提升绿色低碳循环产业比重 优化产业结构[4] - 生态产业化需将资源转化为资产和资本 生产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4] - 生态农业需坚持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统一 形成粮经饲统筹 农林牧渔多业并举产业体系[5] - 生态工业需促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融合 按全生命周期理念建设生态工业园区[5] - 生态服务业包含生活性服务业绿色化(如冰雪运动全产业链)和生产性服务业绿色化(如绿色科技研发)[5] 政策支持体系 - 规划政策需将生态绿色产业集群重点列入"十五五"规划 科学引导绿色产品生产流通分配消费[6] - 评价政策需引入绿色GDP体系 压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6] - 财政政策需加强对公共性和战略性生态绿色产业集群的投入[6] - 税收政策需落实节能节水环保 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 推进费改税[6] - 金融政策需健全环境权益交易市场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推动绿色技术和产业创新[6] - 价格政策需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将生态环境成本纳入经济运行成本[6]
加快建立健全生态经济体系
经济日报· 2025-08-28 06:25
核心观点 - "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 强调生态环境优势与生态经济优势的统一 通过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构建生态经济体系 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协同[1][2][3] - 新质生产力本质是绿色生产力 绿色化成为发展方向 需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3][4] - 通过生态农业 生态工业 生态服务业实现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 具体包括数字技术提升农业 绿色技术深化工业 冰雪旅游等产业链发展[4][5] - 政策支持体系涵盖规划 评价 财政 税收 金融 价格六大领域 包括绿色GDP评价 绿色金融扶持 资源价格改革等具体措施[5] 产业生态化实施路径 - 降低产业发展生态环境负荷 改造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绿色低碳循环产业比重 促进产业与自然和谐统一[4] - 按照全生命周期理念推进生态工业和生态园区建设 科学布局产业发展 促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融合[5] -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使发展基于高效利用资源 严格保护生态环境 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4] 生态产业化发展方向 - 将资源转化为资产和资本 提升生态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 充分发挥良好生态环境综合效益[4] - 生产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满足人民对蓝天 净土 碧水等优美生态环境需要[4] - 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 推动冰雪运动 冰雪文化 冰雪装备 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促进冰天雪地成为金山银山[5] 生态农业具体措施 - 借鉴"桑基鱼塘"等有机农业经验 用现代科技尤其是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提升生态农业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5] - 按照增产增效并重 良种良法配套 农机农艺结合 生产生态协调原则 坚持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统一[5] - 形成粮经饲统筹 农林牧渔多业并举产业体系 确保粮食安全[5] 政策支持体系 - 规划政策:将发展生态绿色产业集群重点列入"十五五"规划 科学引导绿色产品和生态产品生产流通分配消费[5] - 评价政策:引入绿色GDP到评价体系 压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5] - 财政政策:加强对具有公共性和战略性生态绿色产业集群投入[5] - 税收政策:落实节能节水环保 资源综合利用及合同能源管理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 做好费改税[5] - 金融政策:健全环境权益交易市场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推动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创新[5] - 价格政策: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 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将生态环境成本纳入经济运行成本[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