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正邦科技(002157)
icon
搜索文档
正邦科技:11月26日融资净买入214.33万元,连续3日累计净买入1488.4万元
搜狐财经· 2025-11-27 10:19
证券之星消息,11月26日,正邦科技(002157)融资买入2129.48万元,融资偿还1915.15万元,融资净 买入214.33万元,融资余额6.77亿元,近3个交易日已连续净买入累计1488.4万元。 | 交易日 | 两融余额(元) | 余额变动(元) | 变动幅度 | | --- | --- | --- | --- | | 2025-11-26 | 6.77亿 | 214.33万 | 0.32% | | 2025-11-25 | 6.75亿 | 270.05万 | 0.40% | | 2025-11-24 | 6.73亿 | 1004.02万 | 1.52% | | 2025-11-21 | 6.62亿 | -48.24万 | -0.07% | | 2025-11-20 | 6.63亿 | -764.87万 | -1.14% | 小知识 融资融券:融资余额增加反映市场做多情绪强化,融资余额减少反映市场观望情绪或者看空情绪强化; 相应的,融券余额增加反映市场看空情绪增强,融券余额减少反映市场观望情绪增强或者看多情绪增 强。需注意的是,由于融资融券的财务杠杆效应,融资融券对投资者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好比放 ...
研判2025!中国添加剂预混合饲料行业政策、产业链、产量、竞争格局及未来前景展望: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发展态势良好,2025年1-10月产量同比增长4.01%[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1-26 10:17
行业概述与定义 - 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是为满足动物多样化营养需求而设计的定制化饲料产品,通过灵活精准的配方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并提升动物生长性能[1][3] - 产品主要分为复合预混合饲料、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和维生素预混合饲料三类[3] - 行业填补了传统标准化饲料难以满足个性化养殖场景的市场空白[1][3] 产量与市场规模 - 2019年行业产量为542.6万吨,同比下降16.9%,2020年受益于生猪产能恢复,产量增至594.5万吨,同比增长9.6%[1][8] - 2021年产量达到663.1万吨,同比增长11.54%,占全国饲料总产量2.26%,但2022年受疫情影响产量下降1.64%至652.2万吨[1][8] - 2023年随着疫情稳定产量回升至709.1万吨,同比增长8.7%,2024年因生猪产能回调等因素产量下降1.97%至695.1万吨[1][8] - 2025年1-10月产量为597万吨,同比增长4.01%,预计未来随着畜牧养殖规模扩大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1][8] 产业链与上游 - 产业链上游为饲料原料(大豆、豆粕、玉米、鱼粉)和饲料添加剂(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6] - 2017-2024年中国饲料添加剂产量从1034.7万吨增长至1611.4万吨,年复合增长率6.53%,产值从900亿元增至1315.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58%[6][7] - 饲料添加剂营业收入从831亿元增长至126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15%[6][7] 价格趋势 - 2025年1-10月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出厂价格总体波动下降,4%大猪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均价从1月4.72元/公斤降至10月4.66元/公斤[9] - 5%蛋鸡高峰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价格从4.52元/公斤降至4.48元/公斤,5%肉大鸡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价格从5.22元/公斤回落至5.16元/公斤[9] 竞争格局与企业分析 - 行业形成分层竞争格局,新希望、通威股份、大北农等为第一梯队,海大集团、正邦科技等为第二梯队,另有大量中小企业构成第三梯队[2][9] -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饲料业务涵盖预混料与浓缩料,2025年上半年饲料营业收入354.79亿元,同比增长7.88%[10][11] -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以水产饲料为核心产品,2025年上半年饲料、食品及相关产品营业收入133.24亿元,同比下降7.95%[12] 政策环境 - 行业实行生产许可管理,许可证有效期5年,产品需取得批准文号,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目录外物质并需保存记录至少2年[4][5] - 2024年农业农村部开展"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重点查处无证生产经营、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5] - 2025年农业农村部印发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开展禁用物质、违规药物等隐患排查预警[5] 行业挑战 - 产品命名混乱,部分企业将非规范性预混料简单命名为"复合预混料"或使用宽泛名称,增加市场监管难度[12] - 添加剂配伍存在随意性,复合预混合饲料配方缺乏科学性,导致添加剂之间互相干扰[13][14] - 部分企业为追求高浓度将过多添加剂融入低比例预混料,易发生氧化、分层、效价降低等问题[15] 未来发展趋势 - 产品功能向精准营养与功能定制深化,针对不同畜种、生长阶段提供差异化配方,竞争焦点从成本控制转向价值创造[16] - 技术研发加速融合生物技术、大数据与智能制造,利用算法模型动态优化配方,应用低温制粒、微胶囊包被等新工艺[17] - 服务模式向"产品+服务+解决方案"综合体系发展,提供养殖现场诊断、饲喂程序定制、数字化监测等全程化技术支持[18]
猪肉概念下跌0.03%,主力资金净流出17股
证券时报网· 2025-11-25 17:05
截至11月25日收盘,猪肉概念下跌0.03%,位居概念板块跌幅榜前列,板块内,京基智农跌停,海大集 团、天康生物、克明食品等跌幅居前,股价上涨的有21只,涨幅居前的有罗牛山、天域生物、得利斯 等,分别上涨4.60%、2.63%、1.77%。 今日涨跌幅居前的概念板块 | 概念 | 今日涨跌幅(%) | 概念 | 今日涨跌幅(%) | | --- | --- | --- | --- | | F5G概念 | 4.52 | 中船系 | -0.95 | | 共封装光学(CPO) | 3.62 | 兵装重组概念 | -0.36 | | 光纤概念 | 3.61 | 养鸡 | -0.36 | | 金属铅 | 3.17 | 国产航母 | -0.32 | | 海南自贸区 | 3.13 | 猪肉 | -0.03 | | 金属锌 | 3.07 | 中韩自贸区 | 0.09 | | 赛马概念 | 2.98 | 可燃冰 | 0.13 | | WiFi 6 | 2.84 | 预制菜 | 0.14 | | 铜缆高速连接 | 2.83 | 同花顺中特估100 | 0.15 | | 福建自贸区 | 2.82 | 超级品牌 | 0.16 | 资 ...
正邦科技跌2.04%,成交额3.0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719.0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21 14:48
11月21日,正邦科技盘中下跌2.04%,截至14:27,报2.88元/股,成交3.01亿元,换手率1.43%,总市值 266.40亿元。 资金流向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出2719.08万元,特大单买入2285.34万元,占比7.59%,卖出6775.56万 元,占比22.52%;大单买入7290.73万元,占比24.23%,卖出5519.59万元,占比18.34%。 正邦科技今年以来股价跌1.37%,近5个交易日跌6.80%,近20日跌3.03%,近60日跌0.69%。 截至10月20日,正邦科技股东户数16.52万,较上期减少0.57%;人均流通股43307股,较上期增加 0.57%。2025年1月-9月,正邦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06.58亿元,同比增长82.58%;归母净利润826.56万 元,同比减少97.25%。 分红方面,正邦科技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8.64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 责任编辑:小浪快报 资料显示,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昌东大道7003号办公 大楼6楼,成立日期1996年9月26日,上市日期2007年8月17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饲料生产与销 ...
上市猪企10月销量同比下降19% 傲农生物、正邦科技销量同比增速靠前
新华财经· 2025-11-20 08:47
行业整体销售表现 - 2025年10月,17家主要生猪养殖企业合计实现生猪销量1719.92万头,同比上升24.03%,环比上升22.42% [1][6] - 同期,生猪养殖企业合计实现销售收入221.88亿元,同比下降19.04%,环比上升8.92% [1][6] - 全国生猪成交均价自2025年9月以来波动下探,最低价为11.1元/公斤,10月均价较去年同期有较大降幅 [2] 企业销量分析 - 牧原股份销量居首,达707.6万头,温氏股份和新希望销量分别为389.28万头和168.51万头 [9][10] - 多数企业销量同比正增长,傲农生物、正邦科技、金新农、神农集团同比增速均超过60% [1][9] - 傲农生物销量同比增速达73.31%,位列第一,正虹科技是统计企业中唯一销量同比下滑的企业,降幅为54.19% [9][12] 企业收入分析 - 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位列10月销售收入前三位,收入分别为103.31亿元、50.48亿元和19.18亿元 [13][15][17] - 同比来看,10月东瑞股份销售收入增速最高,达33.08%,罗牛山增速超过20% [16] - 多数企业收入同比负增长,牧原股份和正虹科技收入跌幅超过20%,正虹科技收入同比下降52.8% [1][12][15][17]
【读财报】上市猪企10月销量同比下降19% 傲农生物、正邦科技销量同比增速靠前
新华财经· 2025-11-20 07:22
行业整体销售情况 - 2025年10月,17家主要上市生猪养殖企业合计生猪销量达1719.92万头,环比上升22.42%,同比上升24.03% [1][5][8] - 同期,生猪养殖企业合计实现销售收入221.88亿元,环比上升8.92%,但同比下降19.04% [1][5][13] - 全国生猪成交均价自2025年9月以来波动下探,最低价达11.1元/公斤,10月均价较去年同期有较大降幅 [2] 企业销量表现 - 牧原股份销量居首,达707.6万头,温氏股份和新希望销量分别为389.28万头和168.51万头 [8][9] - 多数企业销量同比正增长,其中傲农生物、正邦科技、金新农、神农集团同比增速均超过60% [1][8] - 傲农生物销量同比增速达73.31%,位列第一,但其1-10月累计销量同比下降23.92% [8][12] - 正虹科技是统计企业中唯一销量同比下滑的公司,10月销量0.4万头,同比下降54.19% [10][12] 企业收入表现 - 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位列10月销售收入前三位,收入分别为103.31亿元、50.48亿元和19.18亿元 [13][15][17] - 牧原股份10月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3.04%,1-10月累计销售收入达1137.53亿元 [17] - 东瑞股份10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速最高,达33.08%,罗牛山增速超过20% [15][16] - 统计的16家企业中,有12家10月销售收入同比出现负增长,正虹科技收入同比下降52.8% [13][15][16]
东兴晨报P1-20251119
东兴证券· 2025-11-19 15:53
报告核心观点 - 生猪养殖行业猪价低位运行,政策调控与持续亏损有望加速产能去化,行业拐点预计在2026年下半年出现[7][8][9] - 航空机场行业10月供需关系整体向好,国内航线客座率提升至历史较高水平,国际航线供给增长明显但存在过剩风险,行业反内卷政策初现成效[12][13][14][17] 经济与政策要闻 - 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等12部门印发方案,加大对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并鼓励满足家电、家装、电子产品等领域消费金融需求[1] - 工信部提出到2027年建成约200个高标准数字园区,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推广中小企业数字化产品与服务[2]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升级版"汽车芯片认证审查技术体系2.0",上线专家库和数字化平台,标志汽车芯片自主可控质量保障体系取得关键进展[4][8] -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10月快递业务量完成176.0亿件,同比增长7.9%,1-10月累计快递业务量达1626.8亿件,同比增长16.1%[4] - 年内全市场发行322只ETF基金,较去年全年增长80%,发行份额2446.44亿份,增长近92%,股票型基金占发行总量87.89%[6] 农林牧渔行业(生猪养殖) - 10月猪价触底反弹后支撑不足,仔猪、活猪和猪肉均价环比分别下降14.19%、8.95%和4.47%,11月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回调至11.80元/公斤[7] - 供应端出栏压力大,部分企业下调出栏体重提前出猪;需求端二次育肥对猪价形成小幅支撑,但北方气温反弹和南方腌腊需求未启动导致消费支撑不足[7] - 9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4035万头,环比下降0.70%,三方数据趋势略有分歧,养殖户因猪价反弹存在观望情绪,产能调减意愿有限[8] - 行业自繁自养生猪头均盈利为-114.81元,外购仔猪盈利为-205.64元/头,持续亏损叠加政策调控落地,产能去化有望加速[8] - 10月上市企业生猪销售均价环比下降约10-12%,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出栏量环比增长显著,部分企业出栏创年内新高[10] 交通运输行业(航空机场) - 10月国内航线运力投放同比提升约3.6%,环比提升约5.6%,客座率同比提升约1.8个百分点,环比同样提升1.8个百分点,南航、国航与春秋客座率达到年内最高水平[13] - 国际航线运力投放同比提升约14.3%,环比提升约6.7%,客座率同比提升4.0个百分点,但环比仅提升0.1个百分点,运力投放略有过剩风险[14] - 外交部发布赴日提醒,对日本航线需求形成冲击,航司对涉日航线客票提供免费退改方案,国际线中日本航线占比较高的航司或受冲击[15][16] - 反内卷自律公约初见成效,供给管控和客座率回升有助于行业再平衡,大型航司盈利弹性更明显[17] 重要公司资讯 - 小米集团第三季度经调整净利润113.11亿元,同比增长80.9%[4] - 洁美科技控股子公司与宁德新能源签署合作开发框架协议[4]
开源证券:年前生猪供给压力逐步积累 猪价低位运行去化延续
智通财经网· 2025-11-12 14:27
生猪价格与市场表现 - 2025年10月全国生猪销售均价为11.69元/公斤,环比下降10.74%,同比下降33.56% [1] - 主要10家上市猪企10月商品猪销售均价环比普遍下跌,跌幅在-9.9%至-13.9%之间 [5] - 10月生猪超卖,实际出栏较计划超额完成,11月计划出栏较10月实际出栏收缩3.27% [1] 行业供给与出栏情况 - 2025年10月涌益监控样本屠宰量为503.52万头,环比增加10.40%,同比增加9.55% [1] - 12家上市猪企10月合计出栏生猪1694.69万头,同比大幅增加29.29% [4] - 大猪出栏占比低于2024年同期,但存栏占比同环比提高,预示后市大猪供给或进一步宽松 [1] 养殖效益与产能变化 - 受猪价下行影响,行业10月自繁自养亏损167.97元/头,亏损环比加深 [3] - 涌益样本2025年10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0.77%,去化幅度加大 [3] - 规模场7kg仔猪价格反弹至198元/头,但进入冬季补栏淡季,仔猪价格或持续承压 [3] 市场结构与库存状况 - 截至2025年11月6日,涌益监控样本毛白价差为4.18元/公斤,环比改善0.08元/公斤,但同比下降0.84元/公斤 [2] - 全国冻品库容率为20.03%,同比上升4.06个百分点,冻品累库或对后市猪价形成压制 [2] - 大北农10月商品猪出栏均重为110.1公斤/头,环比显著下降18.8公斤/头 [4]
农林牧渔行业点评报告:年前生猪供给压力逐步积累,猪价低位运行去化延续
开源证券· 2025-11-11 23:19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年前生猪供给压力逐步积累,猪价低位运行去化延续 [3][14] 行业供需分析 - 2025年10月全国生猪销售均价为11.69元/公斤,环比下降10.74%,同比下降33.56% [3][14] - 2025年10月涌益咨询监控样本屠宰量为503.52万头,环比增加10.40%,同比增加9.55% [3] - 涌益样本10月生猪出栏较计划完成率为105.70%,11月计划出栏较10月实际出栏减少3.27% [3][14] - 行业均重高企、二次育肥存量居高,11月出栏有限收缩不改年前生猪供给增量趋势,年前猪价或持续承压 [3][14] 生猪结构分析 - 截至2025年11月6日,涌益样本生猪出栏结构中150公斤以上占比4.89%,周环比上升0.36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85个百分点 [4][18] - 2025年10月行业140公斤以上大体重肥猪存栏占比环比上升0.05个百分点,同比上升0.29个百分点 [4][18] - 大猪出栏下降存栏提升,后市供给或进一步宽松 [4][18] 价格与库存分析 - 截至2025年11月6日,涌益监控样本毛白价差为4.18元/公斤,周环比增加0.08元/公斤,同比减少0.84元/公斤 [4][23] - 全国冻品库容率为20.03%,同比上升4.06个百分点,冻品累库或对后市猪价形成压制 [4][23] 养殖亏损与产能去化 - 受猪价下行影响,行业10月自繁自养亏损167.97元/头,亏损环比加深 [5][24] - 涌益样本2025年10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0.77% [5][24] - 截至2025年11月7日,规模场7公斤仔猪价格反弹至198元/头,当前进入冬季仔猪补栏淡季,仔猪价格或持续承压,能繁母猪去化有望延续 [5][24] 上市企业表现 - 截至2025年11月10日,12家上市猪企10月合计出栏生猪1694.69万头,同比增加29.29% [6][30] - 主要上市猪企出栏量同比均显著增长,其中中粮家佳康同比增幅达82.2%,正邦科技和金新农同比增幅均达67% [6][30] - 出栏均重方面,大北农10月商品猪均重为110.1公斤/头,环比下降18.8公斤/头 [6][34] - 主要10家上市猪企10月商品猪销售均价环比均下跌,跌幅在9.9%至13.9%之间,神农集团环比跌幅最大为13.9% [7][34]
强势股追踪 主力资金连续5日净流入94股
证券时报网· 2025-11-11 16:55
文章核心观点 - 截至11月11日收盘,深沪北市场共有94只个股出现连续5日或以上的主力资金净流入现象,显示资金正持续关注并流入这些标的 [1] - 寒武纪-U以连续54日主力资金净流入创下最长记录,且累计净流入金额高达67.22亿元,在多个维度上均位列榜首 [1] - 除持续时间外,不同个股在净流入总规模、净流入占成交额比例以及期间累计涨跌幅方面表现各异,反映出资金关注的多样性和结构性特点 [1][2] 主力资金净流入持续时间排名 - 寒武纪-U连续54个交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持续时间最长 [1] - 中信银行和杭州柯林连续10日主力资金净流入,持续时间位列第二 [1][2] - 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电影等个股连续净流入天数在5至8日之间 [1] 主力资金净流入总规模排名 - 寒武纪-U累计净流入67.22亿元,规模最大 [1] - 工商银行7日累计净流入12.25亿元,万华化学5日累计净流入9.16亿元,规模紧随其后 [1] - 神州数码、交通银行、中国电影累计净流入规模均超过7亿元 [1] 主力资金净流入占成交额比例排名 - 华侨城A主力资金净流入占成交额比例达15.29%,占比最高,该股近6日上涨22.08% [1] - 中信银行该比例为12.50%,安博通该比例为10.22%,占比也相对较高 [1][2] - 华曙高科、芳源股份、星云股份等个股该比例均超过9% [1][2] 累计涨跌幅表现 - 华盛锂电在主力资金连续6日净流入期间,累计涨幅达102.80%,表现最为突出 [1] - 芳源股份累计上涨57.44%,寒武纪-U累计上涨42.40%,中国电影累计上涨34.51% [1] - 部分个股如东方电缆、海力风电在此期间股价出现小幅下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