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日经公布亚洲最具价值品牌榜:三星居首,小米和华为进入前50
凤凰网· 2025-10-15 13:13
在总排名中,三星连续第二年位居第一。2025年,三星在印度、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均位列第 一,在各国和地区的品牌价值都有所提升。而在去年的调查中,三星仅在越南位居榜首。阿迪达斯、耐 克排名第二和第三位。苹果公司位居第四。 在前50大品牌中,小米排名第26位,华为排名33。日本品牌共有22个,比2024年增加了两个,排名靠前 的包括本田汽车、索尼和丰田尼,它们代表了汽车与电子行业。不过,调查显示,77%的日本品牌排名 出现下滑,显示出日本品牌在亚洲市场的影响力正在减弱。 各市场品牌排名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15日,据《日经亚洲》报道,根据日经研究的一项调查,韩国三星已连续 第二年成为亚洲主要市场的最具价值品牌。 日经研究在2024首次发布了面向亚洲市场的《全球品牌调查》,最新发布的《全球品牌调查2025》评估 了200个品牌,数据基于11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7万多名消费者的反馈意见,重点聚焦八个市场:中国大 陆、中国台湾地区、印度、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 该调查的品牌价值通过两个指标进行量化: 1、"品牌实力" (brand power): 包括名称认知度和其他因素。 2、"品牌贡献分 ...
9月销量新高后,特斯拉上海工厂紧急爬产
国际金融报· 2025-10-15 11:42
10月13日,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在社交媒体发文称,"这几天上海超级工厂已经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四 季度爬产。" 这一销量表现虽高于新势力车企,但从零跑的22.17万辆、理想的20.39万辆的销量来看,差距正持续缩 小。 感受到中国市场的压力,特斯拉迅速作出改变。产品策略调整与产能适配共同作用下,其销量表现在三 季度开始回暖,中国专属车型的推出成为关键催化剂。数据显示,8月上市的Model YL六座SUV瞄准家 庭用户需求,填补了此前的产品空白,9月上市后订单排期直接延至11月,单周销量最高突破4000辆。 产能端的及时响应进一步放大了产品效应。上海超级工厂自第二季度起逐步提升产能利用率,针对焕新 车型快速完成柔性生产切换,6周内即实现新车型产能爬坡,为8月后的销量增长提供了交付保障。 记者吴迪特约作者满新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其表示,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全球共交付了49.7万辆,创下季度交付新纪录,"四季度开始,上海工 厂的兄弟姐妹们正在抓紧拓产攻坚,满电冲刺,让国内和亚太的车主们尽早提车,工厂里方方面面也为 同事们做好了十足的保障和激励"。 作为特斯拉全球制造核心,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一直在随着销量需求调 ...
为增长而出海:我们决定为出海企业做一件“笨事情”
吴晓波频道· 2025-10-15 11:37
从2024年成立至今,华商出海产业联盟已经有2000多家出海会员企业,汇聚了200多家来自12个领域的出海专业服务机构,发布了7份出海研究 报告、发表了600+篇出海相关文章、发起了50+场直播课、举办了近50场线下活动,带领1000+企业家在全球各国进行了考察。 在杭州、上海、深圳、新加坡、印尼、马来、迪拜、肯尼亚、墨西哥……这一年来,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与数千位充满热情与行动力的中国出 海企业家们在全球相遇。 点击上图▲免费申请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回头看时,整个中国出海的生态宛如一个庞大而生机盎然的海底世界——它是如此瑰丽纷繁,同时又在急剧地发生着变化。 这一年来,中国出海企业们如同冲出海岸线的群鱼,它们在游向新海域的过程中,极速地适应着,它们或许横冲直闯,或许还带着一丝茫然无 措,或许与有些陌生海域的生态格格不入,但它们以强大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正在飞速地完成变化,终将让自己融入新的商业海洋。 而在这个过程中,华商出海产业联盟希望可以用更落地的方式,助力中国企业出海 进化之路。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扬帆远航,如何避免"盲人摸象"式的盲目拓展?细分市场、精准聚焦成为关键策略。 从10 ...
昔日“特斯拉劲敌” 国内最后一家直营门店也关了!上半年在华仅卖出69辆 公司1800亿元市值已蒸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5 00:56
极星中国方面对此回应称,极星正在战略性地调整在华业务模式,以更好地契合中国市场多样化、快速 变化的消费需求。"虽然暂时关闭了上海的门店,但极星在中国的其他业务均不受影响,车主的权益也 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10月13日,据蓝鲸新闻报道,曾经被业内认为是"特斯拉劲敌"的极星汽车(Polestar),已关闭了其国 内仅剩的最后一家直营门店,该店位于上海前滩L+Plaza。 另据极星汽车官方服务热线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主要采取线上销售模式,消费者可以通过官方网 站等数字渠道了解产品信息并完成购车流程。 曾被认为是"特斯拉劲敌" 如今股价已跌超90% 极星是一家总部位于瑞典的电动汽车品牌,该公司由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两大车企"豪门"于2017年成 立。因此,作为"车圈顶级富二代"的极星一度被业内认为是"特斯拉的有力竞争对手"。 2019年8月,极星成都生产基地正式投入运营。同年10月17日,全球首家Polestar极星空间在北京侨福芳 草地开业。2020年9月,Polestar极星正式宣布极星Precept (Polestar Precept)将投入量产,并将在中国 的全新生产基地制造。 2022年6月24日,极 ...
昔日“特斯拉劲敌”,国内最后一家直营门店也关了,公司1800亿元市值已蒸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4 21:43
10月13日,据蓝鲸新闻报道,曾经被业内认为是"特斯拉劲敌"的极星汽车(Polestar),已关闭了其国内仅剩的最后一家直营门店,该店位于上海前滩 L+Plaza。 极星中国方面对此回应称,极星正在战略性地调整在华业务模式,以更好地契合中国市场多样化、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虽然暂时关闭了上海的门店,但 极星在中国的其他业务均不受影响,车主的权益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另据极星汽车官方服务热线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主要采取线上销售模式,消费者可以通过官方网站等数字渠道了解产品信息并完成购车流程。 曾被认为是"特斯拉劲敌" 如今股价已跌超90% 极星是一家总部位于瑞典的电动汽车品牌,该公司由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两大车企"豪门"于2017年成立。因此,作为"车圈顶级富二代"的极星一度被业内 认为是"特斯拉的有力竞争对手"。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孙桐桐 摄 2022年6月24日,极星和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Gores Guggenheim 宣布完成企业合并后,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并将公司名由Gores Guggenheim,Inc.变更 为Polestar Automotive Holding Uk Plc,以 ...
昔日“特斯拉劲敌”,国内最后一家直营门店也关了!上半年在华仅卖出69辆,公司1800亿元市值已蒸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4 20:49
10月13日,据蓝鲸新闻报道,曾经被业内认为是"特斯拉劲敌"的极星汽车(Polestar),已关闭了其国内仅剩的最后一家直营门店,该店 位于上海前滩L+Plaza。 极星中国方面对此回应称,极星正在战略性地调整在华业务模式,以更好地契合中国市场多样化、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虽然暂时关 闭了上海的门店,但极星在中国的其他业务均不受影响,车主的权益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另据极星汽车官方服务热线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主要采取线上销售模式,消费者可以通过官方网站等数字渠道了解产品信息并完 成购车流程。 曾被认为是"特斯拉劲敌" 如今股价已跌超90% 极星是一家总部位于瑞典的电动汽车品牌,该公司由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两大车企"豪门"于2017年成立。因此,作为"车圈顶级富二 代"的极星一度被业内认为是"特斯拉的有力竞争对手"。 2019年8月,极星成都生产基地正式投入运营。同年10月17日,全球首家Polestar极星空间在北京侨福芳草地开业。2020年9月,Polestar 极星正式宣布极星Precept (Polestar Precept)将投入量产,并将在中国的全新生产基地制造。 2022年6月24日,极星和 ...
中国持续领跑电动汽车和补能设施发展
中国能源报· 2025-10-14 19:53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概况 - 全球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和插电混动)销售渗透率从2023年的20%上升至2024年的25% [3] - 中国在电气化出行领域蝉联榜首,挪威和美国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 [3] - 全球电气化进程稳步推进,但各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成本压力、电池供应链及公共政策调整导致部分市场增速放缓 [6] 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 - 中国电动汽车销售渗透率从2023年的36%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49% [5] - 中国贡献了亚太地区超过90%的电动汽车销量 [5] - 中国拥有全球最先进的补能网络,79%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公共补能越来越方便 [8] 亚太地区其他市场表现 - 韩国发展势头强劲但排名下滑,主因是用户对本国补能网络满意度较低 [5] - 日本电动汽车普及缓慢,渗透率连续3年维持在3%至4% [5] - 澳大利亚首次纳入指数,表现良好,与成熟市场差距有所收窄 [5] 北美地区市场与政策 - 美国电动汽车销售渗透率从2023年的10%略升至2024年的11%,加拿大从9%升至15%,墨西哥从1%增至2% [5] - 美国取消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和奖励措施,给电动汽车发展设置障碍 [5] 欧洲地区市场喜忧参半 - 德国电动汽车渗透率从2023年的26%降至2024年的22%,排名连续两年下滑 [6] - 英国凭借销量与补能设施强劲增长跃居全球第四 [6] - 欧盟放宽排放法规,可能使欧洲部分市场电动汽车行业前景承压 [6] 补能基础设施发展 - 全球公共充电桩数量增长33%,从2023年底的380万个增长到2024年底的500多万个 [7][8] - 去年新增充电桩中,超过2/3位于中国 [8] - 全球直流充电桩占比上升,约80%的受访者认为公共补能设施正变得愈加便捷 [8] 补能行为与用户痛点 - 全球约85%的电动汽车用户使用私人或共享的家庭补能设施,但家庭补能比例从2023年的87%小幅下降至85% [10] - 约一半的补能行为发生在家以外区域,零售场所成为最受欢迎的公共补能地点 [10] - 用户对公共补能的主要痛点集中在充电速度(47%受访者不满意)和基础设施不足(45%受访者认为) [11]
China Hits Back at Trump’s Tariffs with Rare Earth Restrictions — Wipes Over $500M from Crypto Market
Yahoo Finance· 2025-10-14 19:45
贸易紧张局势升级 - 中国收紧稀土磁体出口管制,此举被视为对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华商品征收100%关税的直接报复 [1] -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回应,承诺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并警告可能从11月1日起对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禁令 [7] 全球金融市场影响 - 贸易紧张局势引发全球市场广泛动荡,导致加密货币市场出现70亿美元抛售 [1] - 超过166万名交易者在24小时内被平仓,造成193.3亿美元的头寸清算 [2] - 比特币和以太坊合计损失近100亿美元,成为年内最严重的去杠杆事件之一 [2] - 加密货币恐惧与贪婪指数从周五的64(贪婪)暴跌至周六的27(恐惧),为六个月低点 [2] 稀土出口管制措施 - 新措施将现有限制扩大至另外五种稀土元素,包括钬和铒 [3] - 要求任何含有超过0.1%中国来源稀土的产品需获得出口批准 [3] - 中国商务部称这些控制是“合法行动”,旨在完善出口管理体系 [6] 稀土行业与供应链 - 中国控制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能力 [4] - 中国稀土磁体制造商自9月起在出口许可证申请上面临更严格审查,审批流程延长 [4] - 9月份中国稀土出口量下降31%,表明在最新一轮限制之前放缓已经开始 [5] - 稀土材料对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和先进国防系统等行业至关重要 [3]
【快讯】每日快讯(2025年10月14日)
乘联分会· 2025-10-14 16:43
国内政策与监管动态 - 工信部拟全面提高车企智能化、网联化相关能力要求,明确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通用要求以及软件升级、组合驾驶辅助、自动驾驶等能力要求[7] - 公安部宣布从11月1日起全面推行国产小客车上牌"一件事",实现全业务数字化办理,群众可足不出户完成新车上牌[9] - 深圳将于2026年1月1日起全市全天限行国三柴油货车,目前提前淘汰补贴最高可达2万元[23] 新能源汽车出口与海外扩张 - 前三季度我国自主品牌电动汽车出口占比达到59.5%,较去年同期明显提升[8] - 小鹏汽车MONA系列正式发往中东非地区,成为首个在埃及和非洲市场推出纯电车型的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品牌[12] - 和谐汽车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比亚迪旗舰店开业,比亚迪计划未来3-5年内将网点覆盖南非[13] - 赛力斯集团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拟发行不超过3.31亿股,募集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和海外市场拓展[11] 充电基础设施与产能建设 -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充电网络,截至2025年8月底充电设施数量达1734.8万个,每5辆车配备2个充电桩[10] - 高速公路充电设施超4万个,为五年前的5倍,97%的县城和80%的乡镇配建公共充电设施[10] - 特斯拉启动上海超级工厂2025年第四季度产能提升工作,加速国内和亚太市场交付[13] 国际市场动态与竞争格局 - 美国新车均价首次突破5万美元,9月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11.6%,平均售价58,124美元[15] - 加拿大地方政府要求取消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称关税引发双边贸易战并对当地产业造成冲击[16] - 雷诺计划推出2万美元以下电动车型,采用新型磷酸铁锂电池可将生产成本降低40%[17] 商用车与新能源技术应用 - 未势能源与巴西技术研究所合作推动氢能重卡商业化落地,开展氢燃料电池技术联合测试[19][20] - 东风商用车与石家庄安瑞科达成车挂一体化战略合作,共同推动LNG、氢能、氨能等清洁能源应用[21] - 远程星智F3E在北部和东部区域同步上市,主打"智慧、宽体、长续航"三大核心优势[22] 产业链与供应链布局 - SK On在美国佐治亚州扩建电动车和储能系统电池生产基地,将部分生产线改造为磷酸铁锂电池产能[18] - SK On与美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商签署价值2万亿韩元(约14亿美元)的储能电池订单,涉及7.2GWh磷酸铁锂电池[18]
中国期货每日简报-20251014
中信期货· 2025-10-14 15:30
Investment consulting business qualification:CSRC License [2012] No. 669 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监许可【2012】669 号 中国期货每日简报 桂晨曦 Gui Chenxi 从业资格号 Qualification No:F3023159 投资咨询号 Consulting No.:Z0013632 CITIC Futures International Service Platform:https://internationalservice.citicsf.com 摘要 Abstract Macro News: China's exports increased by 7.1% and imports decreased by 0.2% in the first three quarters yoy. Futures Prices: On Oct 13, equity indices fell while CGB futures rose. Most commodities fell, with energy & chemicals p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