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

搜索文档
5月份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回升 市场需求稳步改善
证券日报· 2025-06-11 01:27
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回升 - 5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89.5 较4月上升0.3点 结束连续2个月下降趋势 [1] - 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7点 综合经营指数上升0.6点 市场指数上升0.2点 资金指数上升0.3点 劳动力指数上升0.2点 投入指数上升0.4点 效益指数上升0.4点 成本指数持平 [1] - 政策效应释放带动供需关系改善 企业投资意愿增强 景气水平回升向好 [1] 分行业表现 - 工业指数上升0.6点 交通运输业上升0.6点 房地产业上升0.2点 批发零售业上升0.1点 信息传输软件业上升0.4点 住宿餐饮业上升0.4点 [1] - 建筑业下降0.2点 社会服务业下降0.3点 总体行业运行稳中向好 [1] 区域发展差异 - 东部地区指数90.5 中部90.3 西部88.7 东北81.8 显示区域发展不均衡 [2] - 市场需求稳步改善 但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存 国内消费需进一步提振 [2]
摩洛哥2024年经济增长3.8%
商务部网站· 2025-06-10 22:53
经济增长 - 2024年摩洛哥经济增长3 8% 略高于2023年的3 7% [1] - 增长主要由内需驱动 但面临通货膨胀和融资需求扩大的压力 [1] - 按现价计算 2024年摩洛哥GDP增长7 9% 2023年为11% 反映出通胀压力减轻 [1] 第一产业表现 - 第一产业增加值整体下滑4 5% [1] - 农业产值萎缩4 8% [1] - 渔业增速从2023年的6 9%放缓至2 6% [1] 第二产业表现 - 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4 2% 2023年仅0 8% [1] - 采矿业增长13% 建筑业增长5% 制造业增长3 3% 电力燃气供水和卫生服务增长2 6% [1] 第三产业表现 - 第三产业增长率从2023年的5%降至4 6% [1] - 住宿餐饮业增长9 6% 研发与企业服务增长4 2% 电信业增长3% 增速均放缓 [1] - 运输仓储增长7 4% 金融保险增长7 3% 汽车贸易维修增长4 1% 社会服务增长6 6% 公共服务增长4 1% 增速加快 [1] 国民收入与储蓄 - 2024年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增长7 7% 2023年10 2% [2] - 国民储蓄率升至GDP的28 9% 2023年28% [2] - 投资率占GDP30 1% 2023年29% 导致融资缺口从GDP的1%扩大至1 2% [2]
包间正在被抛弃
投资界· 2025-06-08 15:38
包间消费下滑趋势 - 北京金融街花家怡园两家餐厅因包间消费下滑导致一家关停、另一家人均消费大幅下降[3] - 2021年起包间消费走弱,2025年上半年趋势加剧,多家餐饮企业包间人均消费下滑15%-30%[3][4] - 小吊梨汤商务宴请客流占比从50%降至20%,包间消费频次和标准双降[5][6] - 大鸭梨烤鸭店商务宴请数量同比下降30%以上,包间人均消费从130-150元降至100-120元[7] 家庭消费崛起特征 - 家庭消费推动餐厅人流量和翻台率提升,抵消商务消费下滑影响[4] - 花家怡园单月举办37场婚宴及数十场寿宴,家庭消费包间总额约1000元[9][11] - 家庭消费偏好团购套餐、点餐更理性,注重仪式感如拍照服务和文创礼品[10][11][12] - 旺顺阁寿宴套餐使日均接待量从2.6桌提升至2.8桌/店[15] 餐饮企业战略调整 - 小吊梨汤将工作日包间改为散台,新店包间数量缩减50%以上并增加卡座[14] - 大鸭梨开设无包间"小精品店",旺顺阁客单价下调20元并推出联名寿宴套餐[14][15] - 花家怡园调整菜单结构,新增平价菜品并冲刺大众点评必吃榜[11] - 御掌柜推出不含东星斑的商务套餐,新增百元以下家常菜[6][7] 行业经营数据变化 - 2024年北京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营收1015亿元但利润仅5.7亿元,利润率0.57%[13] - 2025年一季度行业亏损5219万元,正餐服务企业亏损超1.5亿元[13] - 行业从业人员减少7100人至27.9万人,同比下降2.5%[17]
“酸辣鲜”云贵菜系攻占广州街头,以Z世代消费观解锁餐饮业“湾区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6 17:29
大湾区餐饮市场概况 - 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达5.6万亿元,同比增长5.3% [1] - 2024年广东餐饮收入5904.9亿元,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2.5%,增速较广东社零增速高1.7% [2] - 大湾区餐饮连锁化率31.7%,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3] 大湾区餐饮行业特点 - 广东餐饮市场增速波动小于全国,连锁化、规模化、一体化是核心竞争力 [2] - 大湾区餐饮企业经历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借助资本优势加快连锁化、规模化步伐 [2] - 大湾区已有17家总部餐饮企业上市,全国超32家餐饮企业在深交所、港交所上市 [3] 云贵菜系崛起原因 - 云贵菜系以酸辣为主,搭配丰富食材如贵州酸汤、云南菌类,满足消费者对新奇口味的追求 [4][5] - 云贵菜的健康属性和地方特色契合消费者对饮食健康性和多样化的更高要求 [5] - 广州开放包容的饮食文化容易接受新兴菜系,云贵菜系本地化趋势明显 [5] 消费者画像与趋势 - 大湾区餐饮消费者分为Z世代、中高收入人群、港澳"北上"消费人群、都市银发人群四类 [4] - Z世代对餐饮品质、健康属性和个性化服务要求更高,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4] - 未来餐饮市场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出现更多融合地方特色与现代烹饪技术的新菜系 [5] 典型案例分析 - 陶陶居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实现降本增效,近10年在多地开设42家分店 [3] - 大湾区上市餐饮企业在总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增速上显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3]
北京餐饮企业正在抛弃包间
经济观察报· 2025-06-06 02:45
餐饮行业消费趋势变化 - 商务消费人群数量下滑明显,导致包间人均消费下降15%-30% [1][3] - 家庭消费逐渐成为餐饮消费主力军,带动餐厅人流量和翻台率提升 [3] - 餐饮营收额保持相对稳定甚至逆势增长,但利润率大幅下降 [11][12] 商务宴请消费下滑表现 - 花家怡园金融街餐厅人均消费大幅下滑,一家因市场预期不乐观关停 [2] - 小吊梨汤商务客群占比从50%降至20% [3] - 大鸭梨烤鸭店商务宴请数量同比下降30%以上,人均消费从130-150元降至100-120元 [6] - 包间高价格菜品点单率降低,商务套餐点单率"减少到极致" [6] - 客户反馈"报销标准越发严格"、"报销标准降低" [7] 家庭消费崛起特征 - 御掌柜包间预订率仍高,但消费主力转向家庭消费 [10] - 家庭消费更理性,包间消费总额一般在1000元左右 [10] - 花家怡园举办37场婚宴及数十场寿宴、宝宝宴 [10] - 家庭消费特点为"菜量刚好合适,喝酒较少" [11] - 餐厅推出特色服务如拍照、短视频、赠送文创礼品等 [11] 餐饮企业应对策略 - 调整菜单结构,增加平价菜品,保留高端菜 [10][11] - 小吊梨汤缩减包间数量,增加卡座,提升包间利用率 [14] - 大鸭梨开设"小精品店",不设包间,降低餐品单价 [14] - 旺顺阁客单价下降约20元,推出寿宴套餐 [15] - 探索开源节流,尝试降低房租和人工成本 [17] 行业整体经营状况 - 2024年北京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营收1015亿元,利润仅5.7亿元(利润率0.57%) [11] - 提供正餐服务的企业亏损超过1.5亿元 [1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59.1亿元,亏损5219万元 [12] - 净利润率能保持在5%-8%的餐企已属优秀 [12] - 2024年限额以上餐饮从业人员减少7100余人 [17]
反对浪费,从一粥一饭做起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3 06:50
餐饮行业规模与政策 - 全国餐饮年收入达5.57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超11% [2] - 餐饮业经营主体逾1000万家,涵盖中餐、西餐、火锅、小吃等多种业态 [2] - 《餐饮业促进和经营管理办法》将于2025年6月15日实施,重点细化反食品浪费要求 [2][3] 反食品浪费政策细则 - 明确餐饮服务经营者在食材管理、引导提醒、餐食提供等环节的反浪费要求 [3] - 鼓励优化用餐需求分析、充实菜单信息、配备公勺公筷、提供打包服务及光盘奖励 [3] - 行业协会需简化一般性职责表述,强化制止餐饮浪费的职能 [3]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每年分析评估食品浪费情况,协调全国反浪费工作部署 [5] 餐饮企业实践案例 - 北京华天集团推出"38口行动计划",以"口"为单位量化饮食服务,点餐系统显示菜品口数并提醒适量点餐 [6] - 广西螺霸王火锅店采用小份菜品和颜色标注价格,引导顾客勤拿少取,客单价下降但长期发展潜力提升 [6] - 上海新梅居火锅店实行"小库存、快周转"模式,按需采购并临时补货减少食材损耗 [8] - 宁波东福园餐厅将宴席热菜从14道减至12道,预留"兜底菜"根据实际消耗情况添菜 [8] - 天津银河大酒店利用边角余菜制作经济菜品,并将备料剩余与员工餐联动 [9] 消费者观念与行业趋势 - 消费者逐渐摒弃"摆阔讲排场",更认同"光盘行动"的价值 [10] - 自助餐厅通过"一次取一份"、收取押金等措施减少浪费,消费者关注点转向菜品质量与特色 [10] - 重庆珮姐火锅推出小份菜和科学配比锅底,河南解家菜优化菜品分量精准度与服务温度 [11] - 行业普遍认为反浪费举措短期限制多点单,但长期有利于健康发展 [11]
“抢出口”带动制造业PMI回暖——2025年5月PMI点评
光大证券· 2025-06-01 08:20
制造业 - 5月制造业PMI为49.5%,较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生产指数升至50.7%,新订单指数升至49.8%[2][4][5][14] - 新出口订单指数升至47.5%,进口指数升至47.1%,进出口景气度回升[21] - 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降至46.9%,出厂价格指数降至44.7%,产成品库存指数降至46.5%[27] 服务业 - 5月服务业PMI为50.2%,较上月上行0.1个百分点,铁路、航空运输业等商务活动指数表现活跃[31] 建筑业 - 5月建筑业PMI为51.0%,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2.3%,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35] 整体趋势 - 中美互减91%关税设90天豁免期,企业“抢出口”带动产需活动回暖[5][21] - 经济新动能加快释放,新旧动能加速切换,高耗能行业景气度继续回落[3][6] - 各地专项债发行加速,5月新增专项债发行4432亿元,后续政策工具落地将支撑投资端[35] 风险提示 -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39]
5月PMI数据点评:关注“抢出口”之下的预期差
华创证券· 2025-05-31 23: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5月中美贸易谈判阶段性缓和,前期暂缓的生产需求重新释放带动PMI回升,但关税前景不确定,新订单修复慢,国内淡季效应显现,内需对新订单增长贡献下降;基本面条件支撑债市,后续关税政策谈判或反复,5月出口同比增幅或低于预期,5月内需超预期增量有限,关注6月数据验证及潜在“预期差” [3][9][4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制造业PMI:外部扰动暂缓,PMI温和修复 - 供需:5月生产环比+0.9pct至50.7%,重返扩张区间,中旬谈判缓和使出口降势放缓,存量订单需求释放带动生产、采购加快;需求趋稳,新订单环比+0.6pct至49.8%,仍处收缩区间,出口订单恢复带动收缩程度减轻,但内需订单增量收缩约束回升高度 [1][16][19] - 外贸:5月新出口订单、进口环比分别+2.8pct、+3.7pct至47.5%、47.1%,弹性修复;合并4、5月环比变动好于历年同期,谈判缓和使5月外贸景气改善范围更广 [1][26] - 价格:5月传统淡季和上游大宗商品价格弱使价格小幅回落,原材料购进价格、出厂价格环比均降0.1pct至46.9%、44.7%,需求淡季和上游价格弱使价格边际走弱,但外部扰动收窄使降势趋缓 [1][31] - 库存:5月采购加快使原材料库存回升,下游去库加快;谈判缓和加快下游出口出货,产成品库存环比-0.8pct至46.5%,生产恢复使材料采购量上升,原材料库存环比+0.4pct至47.4% [2][35] 非制造业PMI:房建拖累或继续扩大,假期服务业亮点增多 - 建筑业:5月建筑业PMI环比-0.9pct至51.0%,延续回落,基建需求走强,土木工程建筑业新出口订单升至60%以上带动行业PMI达62%以上,经贸谈判缓和提振海外基建投资;但整体回落或因房屋建筑业活动节奏收缩 [2][36] - 服务业:5月服务业PMI环比+0.1pct至50.2%,扩张小幅加快,信息服务业生产和新订单指数维持强势扩张,五一假期消费带动铁路、航空、水上运输业PMI环比升幅显著,住宿业、餐饮业升至荣枯线以上结束收缩态势,假期消费提振明显 [2][36]
2025年5月PMI点评:“抢出口”带动制造业PMI回暖
光大证券· 2025-05-31 22:31
制造业 - 5月制造业PMI为49.5%,较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生产指数升至50.7%,新订单指数升至49.8%[2][4][5] - 大型企业PMI升至50.7%,小型企业升至49.3%,中型企业降至47.5%[5] - 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0.9%,装备制造业升至51.2%,消费品行业升至50.2%,高耗能行业降至47.0%[6] - 新出口订单指数升至47.5%,进口指数升至47.1%[21] 服务业 - 5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较上月上行0.1个百分点[31] 建筑业 - 5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0%,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土木工程建筑业升至62.3%[35] - 5月新增专项债发行4432亿元,高于4月的2301亿元[35] 风险提示 -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39]
上升0.5个百分点!刚刚,重要经济数据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5-31 13:39
制造业PMI指数回升 - 5月制造业PMI为49 5% 较上月上升0 5个百分点 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 4% 上升0 2个百分点 显示经济改善迹象[1] - 13个分项指数中9项上升 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升幅显著(0 2-3 7个百分点) 产成品库存等4项指数下降(0 1-0 8个百分点)[3] - 高技术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保持50 9%的扩张水平 装备制造业(51 2%)和消费品行业(50 2%)景气度分别环比上升1 6和0 8个百分点[3] 新动能市场需求表现 -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新订单指数持续高于52% 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分别上升超5个和3个百分点 进入扩张区间[4] - 土木工程建筑业新出口订单指数突破60% 商务活动指数连续2个月上升至62%以上 反映基建海外需求集中释放[9] - 水上运输业商务活动指数突破60% 新订单及出口订单指数均升至50%以上 显示供应链活动加速恢复[9] 价格与市场供需动态 - 购进价格指数(46 9%)和出厂价格指数(44 7%)环比降幅收窄至0 1个百分点 价格下行压力有所缓解[6] -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52 5%(+0 4个百分点) 但市场供大于求格局仍未根本改变[6][7] 非制造业持续扩张 -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5个月高于50% 5月达50 3% 新订单指数环比上升0 3-5 8个百分点[9] - 节日消费带动交通运输(铁路/航空指数超60%)、景区服务(52%+)及住宿餐饮业(50%+)明显回升[10] - 电信运营(60%+)和互联网软件服务业(56%+)保持高景气度 反映数字经济持续增长动能[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