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制品制造业

搜索文档
电化转债盘中上涨30.0%报130.0元/张,成交额686.86万元,转股折价率6.95%
金融界· 2025-07-04 10:20
电化转债市场表现 - 7月4日电化转债盘中上涨30%报130元/张,成交额686.86万元,转股折价率6.95% [1] - 债券信用级别为AA,期限6年,票面利率逐年递增从0.2%至2%,到期赎回价110元 [1] - 转股开始日为2025年12月22日,转股价10.1元,对应正股为湘潭电化 [1] 可转债产品特性 - 可转债兼具债权和股权特征,可按约定价格转换为普通股或持有至到期 [1] - 持有人可选择转股、持有到期或二级市场出售 [1] 湘潭电化公司概况 - 公司为湘潭市国资委控股企业,2007年4月3日深交所上市 [2] - 主营业务包括电解二氧化锰(年产能12.2万吨)、新能源电池材料、污水处理及工业贸易 [2] - 电解二氧化锰产品分五大类,覆盖国内外20个国家和地区 [2] - 主要客户包括金霸王、永备、南孚等电池厂商及新乡中天等二次电池企业 [2] 财务数据表现 - 2025年Q1营业收入4.178亿元,同比增长16.15% [2] - 归属净利润4732.87万元,同比下降2.54% [2] - 扣非净利润4542.98万元,同比下降5.91% [2] 股东结构特征 - 截至2025年6月股东人数4.77万户,筹码集中度分散 [2] - 人均流通股1.32万股,人均持股金额16.22万元 [2]
研判2025!中国聚醚多元醇行业产业链、产量及重点企业分析:结构性矛盾凸显,产业升级迫在眉睫[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4 09:29
内容概况:聚醚多元醇作为聚氨酯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家具、汽车、家电、建筑保温等多个行业。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消费升级,这些下游行业对聚氨酯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推动 了聚醚多元醇产量的稳步上升。2024年,中国聚醚多元醇产量为548万吨,同比增长7.07%。尽管总量 创新高,但行业产能利用率仍低于70%,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与此同时,高端特种聚醚(如 POP、高回弹聚醚)占比不足30%,进口依存度仍超15%,显示产业升级空间巨大。 相关上市企业:万华化学(600309)、隆华新材(301149)、长华化学(301518)、红宝丽 (002165)、联创股份(300343)、沈阳化工(000698) 相关企业: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 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怡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奥克化 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 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顾家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敏华家具制造(惠 州)有限公司、喜临门家具股份 ...
中石化双氧水生产技术突破国外封锁 在欧美实施技术许可
央视网· 2025-07-04 09:22
2023年12月27日,在工信部组织召开的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及长江经济带化工 企业搬改关工作交流推进会上,与会专家认为中国石化开发的双氧水技术能有效解决双氧水生产的本质 安全问题,具有行业推广价值。 依托石科院等单位的支持指导,湖南石化己内酰胺部持续优化双氧水装置运行组织团队加强攻关,整体 提升装置经济技术水平。2024年,该公司两套双氧水累计生产双氧水58.5万吨,标定结果显示经济技术 指标均到达设计值。今年上半年,装置累计生产双氧水31.86万吨,装置综合能耗同比大幅下降。(文/ 彭展) 据中石化科技开发公司披露的信息显示,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流化床双氧水生产成套技术实现关键技术 突破,打破了国外同类技术的长期垄断局面,为国内双氧水生产技术的迭代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双氧水是生产过程最复杂和安全性要求最高的基础化学品之一。2022年我国双氧水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 超过50%,年产能达到2400万吨,但生产工艺主要采用较为落后的固定床技术,单装置产能和生产效率 不足国外流化床技术的1/4,关键核心技术亟待突破。 由中国石化石科院牵头、湖南石化等单位参与组建的双氧水研发团队,历经15年自主研 ...
新农股份: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关于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的法律意见书
证券之星· 2025-07-04 00:27
股东会召集及召开程序 - 本次股东会由公司董事会负责召集,并于2025年6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及法定信息披露媒体发布召开通知,公告了时间、地点、方式及审议事项 [3] - 2025年6月26日公司发布补充公告,对原公告遗漏议案进行补充并修订议案名称 [4] - 股东会于2025年7月3日以现场结合网络投票方式召开,网络投票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及互联网投票系统进行,时间分别为9:15-15:00和9:30-11:30/13:00-15:00 [4] 出席会议人员情况 - 出席股东及代理人共83人,代表股份117,419,613股,占公司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75.3376%,参会股东均为2025年6月30日登记在册的股东 [6]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亦出席会议,其资格经律师验证合法有效 [7] 议案审议及表决结果 - 议案1、2、3以特别决议通过,需出席股东所持表决权2/3以上同意;议案5、6采用累积投票方式选举非独立董事5名及独立董事3名 [7] - 中小投资者单独计票涉及全部6项议案,其中议案1同意比例达99.9579%(11,060,103股),弃权仅0.0421%(4,660股) [8] - 议案2表决结果显示总同意股数117,412,953股(占比99.9943%),中小股东同意比例99.9398%(11,058,103股) [9] - 议案4出现1,000股反对票,为中小股东所投,占总表决权0.0090% [10] 法律程序合规性 - 律师确认股东会召集人资格、召开程序、出席人员资格及表决程序均符合《公司法》《证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 [11] - 会议记录及决议由出席董事签署,表决结果合法有效 [11]
被指侵权后反击!永太科技诉天赐材料名誉侵权,要求赔偿近5752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3 23:09
被天赐材料提起商业秘密侵权诉讼后,永太科技(SZ002326,股价12.16元,市值112.53亿元)迅速做出"反击"。 (新闻链接:《索赔8.87亿元,天赐材料子公司就商业秘密侵权纠纷起诉永太科技等永太科技回应称一直尊重他人知识产权》) 7月3日晚间,永太科技公告称,公司及控股子公司邵武永太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邵武永太")分别向天赐材料(SZ002709,股价18.95元,市值 362.77亿元)提起诉讼,称对方侵害公司名誉权,要求赔偿共计5751.93万元。 来源:永太科技公告 天赐材料曾宣称,公司前员工李胜为了获利,伙同他人与永太科技等达成合作协议,最终导致非法获取的天赐材料液体六氟磷酸锂工艺技术资料被运用在了 邵武永太年产13.4万吨液体锂盐产业化项目中。 对此,永太科技于7月2日和3日连发两条公告称,公司目前仅生产固态六氟磷酸锂产品,尚未生产销售案件所涉的液态六氟磷酸锂产品;永太科技、邵武永 太没有从李胜处直接购买天赐材料的商业秘密;天赐材料所称的侵权产线、技术均是永太科技自行研发,不存在侵害商业秘密情形。 永太科技表示,天赐材料多次利用媒体对公司实施商誉诋毁等侵权行为。永太科技讲述了多个事 ...
备战新品种 | 【纯苯】品种手册
对冲研投· 2025-07-03 19:50
文 | 汤建林 来源 | 油市小蓝莓 编辑 | 杨兰 审核 | 浦电路交易员 纯苯简介 苯(英语:Benzene),化学式为C6H6,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易燃有毒具有芳香味,属于易燃液体危化品。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可作有机溶剂。苯是石油化工基本原料,其产量和生产的技术水平是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纯苯常见的运输方式包括水运、公路和铁路运输,企业应按照危险化学品的要求取得相关运输资质。 以下文章来源于油市小蓝莓 ,作者汤剑林 油市小蓝莓 . 紫金天风期货能化团队 数据来源:卓创,紫金天风期货 纯苯产业链 纯苯简介及产业链 数据来源:卓创,紫金天风期货 纯苯生产工艺 纯苯下游主要包括苯乙烯、己内酰胺、苯酚、苯胺和己二酸等。其中苯乙烯消费占比最大,但最近两年占比回落。 苯乙烯终端受房地产影响较大,主要包括建筑、家电、汽车、包装行业。 己内酰胺下游PA6,终端主要涉及纤维、工程塑料和薄膜等。 苯酚下游主要包括PC和环氧树脂,PC应用于家电、电子行业等,环氧树脂主要应用于耐高温耐磨材料、纺织品等。 苯胺下游主要MDI,终端主要保温材料、建筑板材、汽车底座等。 己二酸下游主要聚氨 ...
因商业秘密侵权纠纷,永太科技等12被告被天赐材料起诉索赔8.88亿元
巨潮资讯· 2025-07-03 19:02
诉讼案件概述 - 天赐材料全资子公司九江天赐因商业秘密侵权纠纷对永太科技等12名被告提起诉讼,涉案金额高达人民币88825万元,案件已由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受理 [3] - 九江天赐拥有液体六氟磷酸锂生产工业化技术并建立了完善的保密管理制度,被告李胜违反保密义务将技术资料非法获取并应用于永太高新材料年产13.4万吨液体锂盐产业化项目 [3] - 侵权项目由王国超、邵鸿鸣负责,浙江美阳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进行产线设计,上海桦置工程科技承接部分项目 [4] 诉讼请求 - 九江天赐请求判令被告停止侵害技术秘密信息行为,销毁侵权项目中的生产产线设备及生产工艺资料 [4] - 要求被告共同赔偿经济损失及律师费用,并在相关媒体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4] 公司影响 - 天赐材料表示因全资子公司作为原告,预计不会对公司当期损益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 [4] - 案件尚未开庭审理,不排除在审理过程中达成和解或调解的可能,公司尚无法判断对期后利润的影响 [4] 行业意义 - 此次诉讼体现了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商业秘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5] - 案件提醒其他企业要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和措施 [5] - 表明了法律对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严厉打击态度 [5]
锦华新材关联交易数据披露存在矛盾,部分产品产能利用率下滑
环球网· 2025-07-03 18:21
来源:环球网 浙江锦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酮肟产业链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构建"酮/醛肟-肟 基硅烷-羟胺"绿色循环产业链,主要产品有肟基硅烷、羟胺系列、酮/醛肟系列三个品类,该公司目前 正在申请在北交所上市。 根据招股书披露,锦华新材的董事长雷俊,此前于2019年3月之前在巨化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总经 理,2019年3月至今在巨化集团担任副总经理。但是根据巨化股份(600160.SH)此前于2019年4月19日 发布的《关于总经理辞职的公告》,该公司董事会于2019年4月18日收到公司总经理雷俊先生的辞职报 告,因工作变动,雷俊先生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 若以巨化股份披露的信息为准,则意味着雷俊在2019年3月至4月18日期间,同时担任着巨化股份的总经 理,以及巨化股份的大股东巨化集团的副总经理,至于这是否符合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与在大股东担 任职务进行分开管理的规定,锦华新材并未接受记者采访。 另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各期,公司经常性关联采购金额分别为32965.04万元、29940.15万元、 26620.75万元,占同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8.28%、35.65%、28.38%,主要系公 ...
亚星化学跌8.23%,上榜营业部合计净卖出1074.29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03 18:14
亚星化学(600319)今日下跌8.23%,全天换手率22.01%,成交额5.44亿元,振幅15.12%。龙虎榜数据显 示,营业部席位合计净卖出1074.29万元。 上交所公开信息显示,当日该股因日振幅值达15.12%、日跌幅偏离值达-8.41%上榜,营业部席位合计净 卖出1074.29万元。 4月26日公司发布的一季报数据显示,一季度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99亿元,同比增长5.61%,实现净利 润-4604.51万元。(数据宝) 亚星化学7月3日交易公开信息 | 买/ | 会员营业部名称 | 买入金额(万 | 卖出金额(万 | | --- | --- | --- | --- | | 卖 | | 元) | 元) | | 买一 |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大街证券营业部 | 1140.37 | | | 买二 | 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部 | 759.78 | | | 买三 |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 730.51 | | | 买四 |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 674.75 | | | 买五 | 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浦东新区花园石桥路第二证券 | 583.32 | | ...
南京工大陈可泉:利用可再生原料生物合成脂肪族短链二元胺与醇的研究进展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03 17:52
绿色生物制造行业概述 - 绿色生物制造以生物质等可再生原料通过生物过程生产生物基材料、化学品、能源等,有助于改善传统化工行业对化石资源高依赖及高能耗、高排放问题 [3] - 脂肪族短链二元胺和醇是重要大宗化学品,可作为聚合单体应用于合成聚酯、聚氨酯、聚酰胺等高分子材料,在化妆品、制药等领域广泛应用 [3] - 全球精细化工产品种类已超10万种,我国明确将生物基材料替代传统化学原料列入发展目标,对化石原料替代已成为重要战略 [4] 生物合成技术优势与商业化进展 - 生物合成1,3-丙二醇和1,4-丁二醇技术已实现商业化,与石油工艺相比原料成本降低37%,减少30%能耗和63% CO2排放 [5] - 1,5-戊二胺生物合成工艺成本较石化工艺降低30%,宁夏伊品生物和上海凯赛生物已实现规模化生产 [5] - 生物合成具有原料可再生、反应条件温和、绿色环保等优势,但存在产率较低、工艺复杂等缺点 [7] 主要生物合成路线与技术突破 - 1,3-丙二胺通过C4和C5两条途径合成,大肠杆菌改造后产量达13g/L [20] - 1,4-丁二胺通过ODC、ADC和ARG三条途径合成,大肠杆菌优化后产量达42.3g/L [23] - 1,5-戊二胺通过赖氨酸脱羧途径合成,谷氨酸棒状杆菌改造后产量达125g/L [26] - 杜邦公司1,3-丙二醇商业化路线产量达135g/L,收率3.5g/g [22] - Genomatica公司1,4-丁二醇商业化路线产量125g/L,产能超10万吨/年 [24] 可再生原料利用进展 - 木质纤维素年产量约1800亿吨,其水解糖可用于合成二元胺和醇,大肠杆菌利用木糖合成1,4-丁二醇产量达12g/L [29][31] - 粗甘油是生物柴油副产品,克雷伯氏菌利用粗甘油生产1,3-丙二醇产量达102.06g/L [35] - CO2通过7条天然固定途径可利用,工程菌株利用CO2合成1,5-戊二胺产量达84.1g/L [40] - 甲烷氧化菌利用甲烷合成1,4-丁二胺产量98.08mg/L,甲基营养菌利用甲醇合成1,5-戊二胺产量6.5g/L [38] 行业发展挑战与展望 - 原料成本占比大(25%-50%),需开发更廉价原料利用技术 [41] - 生产效率需提升,关键限速酶改造和新途径开发是重点 [41] - 合成过程还原力需求大,需优化氧化还原平衡和开发电发酵等新策略 [42] - 合成生物学、代谢工程等技术发展将推动高效生物合成工艺创新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