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业
搜索文档
日历看债系列之三:机构行为的季节性及时点观察
华创证券· 2025-09-04 16:2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债市机构行为的季节性特征和日历效应是债市微观结构研究的重要领域,投资者可结合日历效应和不同机构的债券投资模式,把握结构性机会,提高投资胜率和收益水平,从机构行为的季节性强弱来看,银行理财受季节性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公募基金的季节性较弱 [6][14] 各部分总结 银行理财 - 理财规模呈现“季末缩水、季初增长”规律,二、三季度规模冲量显著,4 月、7 月规模增幅居前,周度变动集中在季末月最后一周和季初月首周 [15][16][19] - 理财配债力度受规模影响,4 - 5 月、7 - 8 月和 11 月为配债高峰,季末月和春节前配债规模缩量 [24][25] - 理财配债大月关注 1y 存单、1y 中短票和 3y 中短票等短期限品种,年末“抢跑”阶段偏好品种期限拉长 [28][36] 商业银行 - 负债端一季度“开门红”,上半年扩张规模大于下半年,季末月增长、季初月回落,受“信贷前置”、监管考核和缴税压力影响 [41][44][45] - 大行配债受存贷差和供给影响,长债供给放量后的季末窗口关注“买短卖长”和新老券利差机会 [55][58][64] - 农商行一季度配债受“开门红”驱动,关注 7 - 10 年非活跃利率债,年末抢跑行为可作为领先指标 [65][69][75] 保险 - 保费收入年初“开门红”,近两年预定利率下调带来超季节性增长,偿二代考核使部分保险公司季末调仓 [80][81][85] - 保险配债集中在 3 月和 12 月,预定利率下调或引起超季节性配债 [89] - 关注 3 月 30y 地方债 - 国债利差压缩机会和预定利率下调后 30 - 10y 国债利差压缩机会 [95][98] 公募基金 - 货币基金规模季末回落、跨季后修复,3 月中旬、6 月和 12 月下旬关注存单收益率下行机会 [102][105] - 摊余成本法债基开放期关注对应期限政金债利差压缩机会 [109][113] - 债券型基金二季度为配债高峰,关注 5y 政金债老券和 2 - 5y 二级资本债,年末关注 10y 国开、30y 国债、5y 二级资本债等品种 [116][120][124]
每日钉一下(美元会继续降息么?)
银行螺丝钉· 2025-09-01 21:58
全球股票市场投资机会 - 不同地区股票市场表现存在差异 投资者可通过多市场布局把握更多投资机会 [2] - 全球投资可显著降低波动风险 [2] 美元利率周期对市场影响 - 2025年全球股票市场上涨的重要原因是美元进入降息周期 [4] - 利率下降使全球流动性充裕 对股票等风险资产有利 [5] - 美元利率下降导致美元相对其他货币贬值 对非美股市场更有利 [5] - 2024年9月美联储首次降息后 A股港股出现大幅上涨 从5.9星上涨至4.7-4.8星 创近10年最快上涨速度 [5] - 若美联储继续降息 对A股港股仍有利好 但效果不及2024年9月明显 [5] 美元利率走势分析 - 截至2025年8月下旬 美元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4.3% [6][7] - 高利率对庞大美元债券规模产生巨大利息开支 [7] - 化解方式是通过降低利率借新还旧 [7] - 美元利率未来将回归2%-3%的历史平均水平 [7] - 美元利率继续降低对人民币资产较为有利 [7] 投资策略建议 - 无需预测市场 跌出机会就买入 涨出机会就卖出 其他时间耐心等待 [8]
央行等发文推动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丨绿色金融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18:26
央行等发文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 -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15条具体措施包括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金融服务、强化林业重要战略实施金融保障、加大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金融投入、建立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及完善政策配套体系 [2] - 文件要求加大林权抵押贷款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拓宽可抵押林权范围依法合规延长贷款期限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增量提质扩面聚焦国家储备林建设及"三北"工程等重要生态工程建设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 [2] - 提出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拓宽涉林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大林业领域资金支持探索构建包括指数保险、产量保险、收入保险和责任保险在内的森林保险产品体系 [2] 中英转型金融工作组中方成员机构首场座谈会 - 中英转型金融工作组中方成员机构首场座谈会于8月22日在北京召开工作组是2025年1月第十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的重要成果之一由交通银行和汇丰银行共同牵头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担任秘书处 [3] - 会议明确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包括推动转型金融标准落地、开展能力建设、积累实践案例、推动跨境项目合作交通银行介绍其牵头制定水上运输业转型金融标准并落地首单贷款 [3] - 二十余家中方金融机构代表围绕目录建立、产品创新、碳核算与数字化赋能进行讨论证券、基金、保险、金融租赁等多元机构分享资本市场与转型投资实践经验 [3] 厦门拟立绿色金融发展条例 - 《厦门经济特区绿色金融发展条例(草案)》共6章36条贯彻"政策引导+市场主导"逻辑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法治支撑将转型金融融入绿色金融的定义范畴 [4] - 草案提出发展蓝色金融产品支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等强调支持两岸在绿色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清洁能源开发等领域合作探索两岸绿色金融合作新模式 [4] - 要求金融机构建立符合绿色金融发展的组织体系推动建立碳排放核算和核查机制探索建设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健全绿色融资企业和项目库加大绿色金融重点领域的财政支持和人才引进培养 [4] 烟台发文探索蓝色金融实践 - 《探索蓝色金融实践支持烟台市蓝绿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发布旨在通过金融创新推动海洋经济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力争到2027年全市蓝色产业贷款余额突破1200亿元 [6] - 方案将蓝色金融与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融合推进明确三大主攻方向包括全覆盖支持蓝色产业、重点场景差异化支持及生态权益资产化攻坚 [6] - 鼓励金融机构依据《烟台市蓝色产业投融资目录》为海洋产业提供金融支持依托海草床、贝藻等蓝碳生态系统对接GEP核算和EOD项目探索海洋生态权益转化为可融资资产的创新产品谱系 [6] 上周碳价及成交数据 - 上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最高价70.69元/吨最低价69.23元/吨收盘价较上一周五下跌1.42% [7] - 上周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2,037,610吨成交额141,721,379.72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3,994,875吨成交额268,318,896.04元单向竞价成交量5,000吨成交额348,900.00元 [7] - 上周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6,037,485吨总成交额410,389,175.76元 [8] - 2025年1月1日至8月29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65,397,895吨成交额4,793,699,317.08元 [9] - 截至2025年8月29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695,666,559吨累计成交额47,826,426,420.59元 [9] 中国银行协助广东发行离岸债券 - 中国银行牵头协助广东省人民政府在澳门成功发行25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连续五年担任独家全球协调人订单簿峰值达118亿元 [10] - 债券包括2年期蓝色债券5亿元票面利率1.63%3年期主题债券15亿元票面利率1.75%5年期绿色债券5亿元票面利率1.85% [10] - 募集资金用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基础设施、珠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大湾区水资源保护及污染防治、清洁交通及可再生能源项目蓝色及绿色债券同时满足中欧绿色金融分类标准并获得香港质量保证局认证 [10] 融通中证诚通央企ESG ETF联接基金 - 融通基金推出"融通中证诚通央企ESG ETF联接基金"首发规模达到9.6亿元刷新国内公募基金ESG主题指数产品的最大首发纪录 [11] - 该基金以中证诚通央企ESG指数为跟踪标的指数成分企业涵盖能源、交通、通信、环保等多个领域突出绿色发展、节能减排及高质量治理特征 [11] - 通过指数化投资方式引导长期资金投向ESG表现优异的央企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地 [11] 苏州工业园区设立ESG绿色独角兽产业基金 - 苏州工业园区签约设立ESG绿色独角兽产业基金总规模5亿元人民币由新建元集团与淡马锡旗下毅峰资本联合发起 [12] - 基金以ESG为导向重点投向智能制造、工业母机、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通过股权、可转债、认股权证等多元方式支持高成长企业及产业链优质标的 [12] - 园区已出台《ES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工业企业绿色低碳发展2025年行动计划》等政策建成全国首个ESG产业创新中心及ESG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可持续金融信息鉴证及可持续挂钩贷体系落地 [12]
央行等发文推动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18:16
政策动态 - 央行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提出15条具体措施 包括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金融服务 强化林业重要战略实施金融保障 加大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金融投入 建立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完善政策配套体系及保障机制 [2] - 中英转型金融工作组中方成员机构首场座谈会明确下一阶段重点任务 包括推动转型金融标准落地 开展能力建设 积累实践案例 推动跨境项目合作 [3] - 《厦门经济特区绿色金融发展条例(草案)》提请审议 共6章36条 提出发展蓝色金融产品 支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探索两岸绿色金融合作新模式 推动建立碳排放核算和核查机制 [4] - 烟台市发布《探索蓝色金融实践支持烟台市蓝绿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目标到2027年全市蓝色产业贷款余额突破1200亿元 明确三大主攻方向包括全覆盖支持蓝色产业 重点场景差异化支持 生态权益资产化攻坚 [6] 市场数据 - 全国碳市场上周最高价70.69元/吨 最低价69.23元/吨 收盘价较前周五下跌1.42% [7] - 上周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6,037,485吨 总成交额410,389,175.76元 [8] - 2025年1月1日至8月29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65,397,895吨 成交额4,793,699,317.08元 [9] - 截至2025年8月29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695,666,559吨 累计成交额47,826,426,420.59元 [9] 产品创新 - 中国银行协助广东省政府在澳门发行25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 包括2年期蓝色债券5亿元票面利率1.63% 3年期主题债券15亿元票面利率1.75% 5年期绿色债券5亿元票面利率1.85% 订单簿峰值达118亿元 [9] - 融通中证诚通央企ESG ETF联接基金首发规模9.6亿元 创国内公募基金ESG主题指数产品最大首发纪录 整体ESG主题指数产品规模达12.08亿元 [11] - 苏州工业园区设立ESG绿色独角兽产业基金 总规模5亿元人民币 重点投向智能制造 工业母机 人工智能 新能源等前沿领域 [12] 机构实践 - 交通银行在转型金融领域牵头制定水上运输业转型金融标准并落地首单贷款 [3] - 厦门条例草案提出金融机构要建立符合绿色金融发展的组织体系 [4] - 烟台方案鼓励金融机构依据《烟台市蓝色产业投融资目录》为海洋产业提供金融支持 [6]
牛市接力棒,居民存款何时入市?
2025-09-01 10:01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中国股票市场、保险行业、私募基金行业、公募基金行业[1][4][7] * 公司涉及人寿、平安、人保、太保和新华五家国有保险公司[8]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当前股市上涨主要由机构资金推动 包括保险资金提升权益资产配置、类平准基金入市以及私募基金提高仓位[1][4] * 未来股市上涨需关注居民储蓄向股市转移的现象 目前这一趋势正在逐渐启动[1][4] * 截至今年上半年居民存款搬家进入股市现象尚不明显 但7月份非银存款增速从10%跳升至15% 而居民存款增速从10.8%下降至10.3% 初步显示边际转移迹象[1][5][12] * 监管政策通过降低权益资产风险占用、强调中长期考核、优化投资方式等措施 畅通保险资金入市通道[7] * 今年一季度财险和寿险的股票投资金额同比分别增长约33%和45% 多配置约8500亿元[8] * 按新增保费30%投资权益市场测算 今年可能有近9000亿元的保险增量资金[8] * 截至6月底私募基金规模较去年年底增长3400多亿元 7月份规模达到6712亿元 一个月内增加近3000亿元 主要来自居民存款通过私募认购入市[9][10] * 百亿私募仓位从去年年底70%提升到今年超过80% 更倾向于投资小票 与中证1000指数走势有强相关性[10] * 公募基金权益规模增长主要源自被动指数型ETF 类平准基金通过ETF增持A股贡献显著增长[11] * 美国ETF占股票总体市值8个百分点 而中国只有不到3个百分点 未来空间较大[11] * 超额储蓄体量约为4.3万亿 居民存款入市潜力很大[6] * 历史上居民存款搬家入市通常发生在股市有明显赚钱效应之后 且需要央行货币宽松、政策组合拳提升风险偏好及流动性充裕等条件[3][18][19] * 当前宏观环境符合存款搬家条件 包括存款利率下降、股市赚钱效应显现、政策环境友好等[20] * 上证指数自2024年9月24日低点至今涨幅超过40% 持续时间近11个月[20] * 未来需重点关注居民存款搬家速度和制造业能否接替地产进入信用扩张周期[3][22][23][24] 其他重要内容 * 本轮牛市核心资金驱动因素主要源自估值端改善 由于风险偏好修复[2] * 技术突破、杭州四小龙出现、军事实力展示等因素让市场对经济结构转型成果有更乐观反馈[2] * 对中美博弈远景预期更为乐观 对美出口逐渐脱敏 企业凭借制造业竞争力在其他市场开疆扩土[2] * 综合国力提升增强与美国开展经贸磋商主动性 通过稀土等反向制裁倒逼美国下调关税[2] * 新版会计准则下OCI账户允许股价波动不影响当期利润 激励保险公司增配银行股等红利方向股票[8] * 历史上中国经历过七轮较大的长时间居民存款搬家 主要由政策驱动[14] * 存款搬家触发因素包括无风险利率与存款利率下降、全面或结构性信用扩张、多元化投资渠道丰富[16] * 未来可能影响居民存款脱媒的新因素包括稳定币阳光化 需重点观测美国相关法案进展[15] * 与2015年牛市相比 当前最大不同在于当时伴随地产市场向上 而当前地产仍然承压[22]
每日债市速递 |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将有22731亿元逆回购到期
Wind万得· 2025-09-01 06:50
公开市场操作 - 央行8月29日开展7829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利率1.40% 实现单日净投放4217亿元 [1] - 当周实现全口径净回笼4039亿元 [1] - 9月1日至5日当周将有22731亿元逆回购到期 其中周五单日到期7829亿元 [1] - 周五另有1万亿元91天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 [1] 资金面 - 银行间资金面整体舒适 DR001加权利率上行超1bp至1.33%附近 DR007下行超2bp [3] - 隔夜报价在1.30%有近千亿供给 非银机构质押存单和信用债融入隔夜报价1.45% [3] - 美国隔夜融资担保利率为4.36% [3] 同业存单 - 全国和主要股份制银行一年期同业存单最新成交在1.67%附近 较上日持平 [7] 利率债收益率 - 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普遍下行 国债10年期收益率下降1.10bp至1.7790% 30年期下降1.45bp至2.0180% [10] - 国开债10年期收益率下降1.35bp至1.8740% 30年期下降0.50bp至2.1100% [10] - 口行债10年期收益率下降1.00bp至1.9275% [10] - 农发债10年期收益率下降0.75bp至1.9300% [10] - 地方债10年期收益率持平于2.3150% [10] 国债期货 - 30年期主力合约涨0.01% 10年期主力合约持平 5年期和2年期主力合约均涨0.04% [13] 政策动态 - 国家发改委将研究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行动方案 清理市场准入壁垒 规范招商引资行为 [14] - 加快修订价格法 出台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 查处低于成本倾销和虚假宣传行为 [14] 国际宏观 - 韩国债务占GDP比例将从48.1%升至51.6% 2026年计划发行232万亿韩元债券支持财政支出 [16] - 日本财务大臣表示将关注利率上升情况 加强与债券市场沟通 [17] 债券发行计划 - 财政部9月5日招标续发820亿元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和1570亿元1年期记账式附息国债 [19] - 国开行9月1日招标增发不超过200亿元三期金融债 [19] - 蜀道集团280亿元公司债获准注册 创西部省属国企单次注册新增额度纪录 [19] 信用事件 - 惠誉将万科长期外币及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从CCC+下调至CCC 子公司万科香港评级同步下调 [14] - 本周债券市场共10起负面事件 涉及融侨集团债券展期、五矿盛世等多家企业中债隐含评级下调 [19] - 本月非标资产风险事件9起 包括私募基金风险提示、信托计划违约等 [20]
多家外资行看好中国股市上涨潜力
第一财经· 2025-08-29 17:37
市场表现与里程碑 - A股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 [3] - 沪深300指数本月上涨约10% 跻身全球表现最佳主要股指之列 [3] - 8月沪深股市日均交易额达2.2万亿元人民币 有望创历史新高 [3] 外资机构观点 - 高盛看好中国股市上涨趋势 理由包括支持性估值指标、企业接近两位数百分比利润增长趋势及有利市场定位 [3] - 汇丰银行因国内流动性充足上调中国境内股指目标 [4] - 摩根大通预计到2026年底沪深300指数将上涨24% MSCI中国指数将上涨35% [4] 流动性驱动因素 - 融资融券交易余额增至2.1万亿元 接近2015年繁荣时期水平 [5] - 中国内地投资者28日卖出价值204亿港元香港上市股票 显示A股吸引力大增 [5] - 居民储蓄存款与A股总市值比值处于历史低位 显示资金入市潜力巨大 [5] 资金流入结构 - 外国散户投资者流入和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投机型投资者共同支持中国股票飙升 [5] - 增量资金来源包括外资回补需求、居民存款迁移等多元素构成 [5] - 美联储降息预期与国内积极政策形成共振 为A股与港股注入强劲动力 [5]
流动性改善,高盛等多家外资行看好中国股市上涨潜力
第一财经· 2025-08-29 13:44
市场表现与里程碑 - 中国A股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 [2] - 沪深300指数本月上涨约10% 跻身全球表现最佳主要股指之列 [2] - 沪深300指数今日小幅上涨至4482.19点 较高盛新目标位仍有上涨空间 [2] 外资机构观点与预测 - 高盛基于支持性估值指标 企业接近两位数百分比利润增长趋势及有利市场定位看好上涨 [2] - 汇丰银行因国内流动性充足上调中国境内股指目标 [3] - 摩根大通预计到2026年底沪深300指数上涨24% MSCI中国指数上涨35% [3] - 摩根大通认为全球政策宽松和中国流动性激增提供强大反向动能 [3] 流动性驱动因素 - 8月迄今沪深股市日均交易额达2.2万亿元人民币 有望创历史新高 [2] - 融资融券交易余额增至2.1万亿元 接近2015年繁荣时期水平 [3] - 中国内地投资者28日卖出价值204亿港元香港上市股票 创纪录 [3] - 外资回补需求 居民存款迁移及外国散户投资者流入共同支撑市场 [3][4] 资金配置潜力 - A股总市值与居民储蓄存款比值处于历史低位 显示资金入市潜力巨大 [4] - 居民庞大储蓄存款亟需寻求配置出口 股市成为重要承接地 [4] - 增量资金结构多元化 包括外资回补和居民存款迁移 [4] 政策与市场共振 - 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与国内积极政策形成共振 [3] - 流动性驱动为A股与港股注入强劲动力 [3] - 沪深300指数本月以2023年初以来最大幅度跑赢恒生中国企业指数 [3]
2025年7月中债登和上清所托管数据
天风证券· 2025-08-27 18:11
核心观点 - 商业银行在2025年7月成为利率债增持主力,增持规模达15499亿元,而广义基金则减持利率债和同业存单[4][5][52] - 银行间债市杠杆率环比下降0.83个百分点至106.81%,低于历史同期水平[1][11] - 同业存单延续净偿还趋势,托管规模环比减少3743亿元,商业银行和境外机构为主要减持方[4][5][47] 托管数据总览 - 全市场债券托管规模达173.03万亿元,环比增加17449亿元,增速1.02%[3][14] - 中债登托管量环比增加14102亿元至124.37万亿元,上清所托管量环比增加3347亿元至48.66万亿元[3][14] - 国债、地方政府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合计贡献14374亿元增量,同业存单和企业债则出现净减少[4][14] 分券种配置动态 - 利率债托管规模增至114.81万亿元,其中国债增加4419亿元,地方政府债增加8323亿元,政策性银行债增加1632亿元[4][16] - 信用债托管规模达16.04万亿元,中期票据贡献主要增量(增加2150亿元),企业债减少249亿元[4][30] - 同业存单连续出现净偿还,托管规模降至20.74万亿元,环比减少3743亿元[4][47] 机构行为分化 - 商业银行增持利率债15499亿元,信用债717亿元,但减持同业存单2458亿元[5][52] - 广义基金减持利率债1179亿元,同业存单226亿元,但增持信用债1168亿元[5][52] - 境外机构全面减持三大券种,利率债、同业存单和信用债分别减少1290亿元、1673亿元和54亿元[5] - 保险机构整体增持919亿元,主要配置利率债(895亿元)[5] - 证券公司减持利率债1519亿元和信用债300亿元[5] 市场杠杆水平 - 银行间市场杠杆率为106.81%,较6月末107.64%下降0.83个百分点[1][11] - 当前杠杆水平低于历年同期均值,显示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收敛[1][11]
机构风向标 | 比音勒芬(002832)2025年二季度已披露前十大机构持股比例合计下跌4.30个百分点
搜狐财经· 2025-08-27 09:01
机构持股概况 - 截至2025年8月26日,16家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比音勒芬A股股份4701.24万股,占总股本比例8.24% [1] - 前十大机构投资者合计持股比例达8.14%,较上一季度下降4.30个百分点 [1] - 前十大机构包括全国社保基金三个组合、建设银行-嘉实新消费基金、中国银行-华夏消费龙头基金等产品 [1] 公募基金持仓变动 - 本期新披露公募基金2只:嘉实新消费股票A和中庚小盘价值股票 [1] - 本期未再披露公募基金14只,包括华夏消费升级混合A、华夏线上经济主题精选混合、天弘新价值混合A等产品 [1] 社保基金操作动向 - 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三组合持股增加0.13% [2] - 全国社保基金一一五组合和四零三组合持股减少,合计减持比例达0.80% [2] 外资机构持仓变化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本期未再披露持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