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医药
icon
搜索文档
血亏超4亿,募资缩水,护肤品败走!禾元生物“带伤”IPO
南方都市报· 2025-07-14 19:29
科创板"考生"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元生物")成功过会,距上市仅一步之遥。 这家专注重组蛋白技术的公司,在历经财务资料过期中止等波折后,于今年7月叩响科创板大门,并于7 月4日正式提交注册申请。 募资24亿元,相较于此前募资规模大幅缩水 | 序号 | | | 拟投入募集 | | 早见: 门 元 | | --- | --- | --- | --- | --- | --- | | | 项目名称 | 投资总额 | 资金 | 项目备案批文 | 环评批复 | | | 重组人自蛋白产业化基 | | | 2405-420118- | 武新环管 | | | 地建设项目 | 190,866.57 | 165,752.73 | 04-01-170733 | [2024]2号 | | 7 | 新药研发项目 | 79,369.00 | 64,247.27 | 不适用 | 不适用 | | 3 | 补充流动资金 | 10,000.00 | 10,000.00 | 不适用 | 不适用 | | | 合计 | 280,235.57 | 240,000.00 | | | 来源于禾元生物招股书 显然,重组人白蛋白产业化基地建设 ...
长江一号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成立 出资额超34亿元
经济观察网· 2025-07-14 19:02
基金成立与出资结构 - 湖北长江一号健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成立,出资额34.01亿人民币,执行事务合伙人为湖北省长江新动能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 - 基金由湖北长江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份额99.97%)和湖北省长江新动能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份额0.03%)共同出资 [1] - 两家出资公司均隶属于长江产业集团,是湖北省重要的国有资本投资平台 [1] 基金战略定位与目标 - 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是湖北省重点打造的万亿级战略性支柱产业 [1] - 长江一号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是长江产业集团加快布局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重要抓手 [1] - 基金将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和项目引进,此前集团已与光谷生物城就生物医药产业合作达成共识 [1] 产业协同与上市公司 - 广济药业(000952)是长江产业集团重要控股子公司,全球主要维生素B2供应商,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 基金将为广济药业在产业协同、项目落地、并购发展方面提供资本保障 [2] - 长江产业集团控股6家上市公司,覆盖生物医药、光电子、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3] 集团实力与产业规模 - 长江产业集团成立于2022年,注册资本336亿元,资产总额2509亿元,旗下认缴基金规模超7000亿元 [3] - 2024年湖北省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15%,预计2025年突破9500亿元 [3] - 湖北省计划设立100亿元大健康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支持生物医药等领域 [3] 区域产业生态 - 湖北省大健康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500家,较2020年增长65% [4] - 人福医药、远大医药在全国麻醉镇痛药、眼药水等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4] - 武汉光谷生物城聚集超400家生物企业,在基因工程、疫苗研发等领域形成集群优势 [4] 专家支持机制 - 基金将组建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专家委员会,为项目推进提供智力支持 [2] - 专家委员会将研判行业动态、技术路线、并购标准等,提升产业发展科学性 [2]
瞭望 | 穿越生物医药创新“死亡之谷”
新华社· 2025-07-14 18:37
生物医药中试平台的核心作用 - 中试平台通过模拟实际生产环境解决量产阶段的工艺不确定性和安全风险,显著提高产品投产成功率[2] - 优良的中试平台可将创新药10%的成功率大幅提升,并使估值呈指数级增长(实验室配方估值仅数万美元,完成中试后增长几十至上百倍)[3] - 平台已实现80多批次中试工艺研究,产出5个一类创新药、48项发明专利和18个临床试验批件,预计新药上市创造超百亿元销售额[2] 成本与效率优化 - 企业使用中试平台后运营成本从千万级降至百万级,无需自建场地或增加辅助人员[1][5] - 自建中试平台使原料药采购成本从500美元/克降至30美元/克,提升产业链本土化[5] - 中试平台缩短研发周期至少2年,例如江苏宝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基因工程重组蛋白酶项目[5] 产业协同与创新生态 - 泰州医药城平台提供450台共享设备,形成"研发—中试—临床—生产"闭环,服务模块可自由组合[6][7] - 健进制药中试平台与诺华合作获得全球首仿,并助力西岭源药业完成甲磺酸艾立布林注射剂的全球化布局[6] - 平台促成凯米生物获超亿元首轮融资,体现其对独角兽企业的孵化能力[6] 行业挑战与发展建议 - 国内80%生物医药企业缺乏自建中试平台能力,现有公共平台难以匹配创新药个性化需求[8] - 建议由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牵头建设专业中试平台,增强兼容性和经验共享[9] - 需加强数字化中试系统开发(如数据采集、数字孪生),并建立政府引导基金矩阵支持高风险项目[10] 资源整合与人才需求 - 需全面梳理高校、科研院所成果与中试资源,建立匹配数据库激活闲置资源[10] - 中试工程师需具备跨部门协调能力,当前中小企中试人员素质不足制约转化效率[9] - 建议通过技术服务合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链条,依法落实成果完成人激励[10]
两家企业跻身“百强” 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7-14 15:26
以先声药业为例,2024年,其创新药收入占比已超74%,近年来,集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已实现上市 创新药数量10款。本月初,其申报的恩泽舒 (注射用苏维西塔单抗)获批上市。这款一类抗体新药, 也是我国首个取得铂耐药卵巢癌全人群适应症的靶向药,打破了该领域既往治疗选择有限的困局。 另一家入围企业健友股份,则是我国肝素原料药生产的龙头企业,其肝素制剂不仅畅销中国市场,更成 功打入欧美高端市场,全球化的优质客户群包括辉瑞、山德士、赛诺菲安万特等国际顶尖跨国制药巨 头。 如果说医药工业百强榜单看的是综合实力,不久前发布的《2025中国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系列榜单则 更注重"研值"。这系列"研值"榜中,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有3家企业登榜:健友股份登上2025中国 化药研发实力排行榜,南京威凯尔登上2025中国医药CRO企业20强,药石科技(300725)登上2025中 国医药CDMO企业20强。 近日,2024年度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位(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揭晓。其中,南京有2家 企业入选——先声药业与健友股份(603707),均来自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园区。 "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单集中度是衡量医药 ...
西安高新区、香港投资推广署签署合作备忘录
中国化工报· 2025-07-14 14:29
合作备忘录签署 - 香港投资推广署与西安高新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备忘录,支持科技企业借港出海拓展国际市场 [1] - 西安高新区将鼓励区内企业利用香港作为拓展海外业务的基地 [1] - 投资推广署将提供香港营商环境和政策信息,支持企业在港投资和营运 [1] - 合作备忘录标志着双方将建立稳定协作机制,结合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优势与西安高新区创新动能 [1] 西安高新区概况 - 西安高新区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之一 [1] - 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等创新产业 [1] - 区内科技企业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出海"需求不断增强 [1] - 合作备忘录签署让现场70余家西安高新区企业看到更多发展机遇 [1] 香港资本市场优势 - 香港资本市场针对科技企业做了许多改革 [2] - 西安高新区企业可利用香港资本市场获取融资 [2] - 在港上市可拓展国际投资资源并助力海外业务拓展 [2] - 香港国际化平台能帮助中小企业初期就开启全球发展模式 [2] 两地合作展望 - 香港作为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的重要桥梁,致力于为内地创新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2] - 投资推广署希望发挥两地互补优势,协助更多西安高新区优质企业借港出海 [2] - 合作将共同开拓创新合作新机遇 [2]
64家粤企携手共赴第三届链博会,广东以“链”为媒对话世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4 13:34
南方财经记者谭海燕 广州报道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简称"链博会")将于7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广东省作为主宾 省专门设置广东省主题展区,还将举办一系列活动,包括举行"粤链粤强,链领全球"广东省国际供应链 合作大会,以及三场地市推介会的"粤链粤强,链领全球"广东省供应链合作系列推介会。 据悉,华大基因、中兴通讯、TCL、广药集团等64家广东企业将在链博会展出企业前沿创新产品,其 中,小鹏汽车、大疆创新、优必选科技、亿航智能等18家知名广东"链主"企业将携手亮相广东主题展 区,现场带来一系列首发新品和创新成果,全方面展示广东省全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新高度与新势能。 兆威机电的"灵巧手"达到微米级的控制精度,亿航智能的EH216-S低空无人机正在定义未来城市空中交 通的安全标准,商汤科技的元萝卜下棋机器人将AI视觉转化为教育场景的具身智能,杰创智能的电磁 网捕机器狗及"常青云"智能云平台展现了从云端算力到城市治理、能源巡检的行业穿透力,德兰明海的 AC系列微型储能产品让能源调配更智能……一系列创新产品的背后,是广东强大制造能力与供应链服 务作为支撑。 7月16日下午,第三届链博会开幕首日,广东将以"粤 ...
中泰国际每日晨讯-20250714
中泰国际· 2025-07-14 13:21
港股市场 - 上周恒生指数上升0.9%,收报24,139点;恒生科指上升0.6%,收报5,248点;大市成交金额按周降1.7%至2,425亿港元,港股通全周净流入207亿港元[1] - 港股或继续维持大盘高位震荡、板块轮动,资金围绕强政策预期、贸易谈判反转预期及高股息防御底仓[1] 宏观动态 - 美联储多数官员担心新对等关税推高通胀,劳动力数据稳健使美联储继续观察经济进展[2] 行业动态 - 消费板块新消费热门上周回调,职业教育板块表现亮眼[3] - 上周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回落0.05%,药明康德盈喜后引领CXO板块上涨[4] - 新能源及公用事业港股略波动,光伏板块涨幅收窄,环保港股整体上升[5] 天伦燃气 - 预计FY24 - 27股东净利润CAGR达12.0%,上调评级至“增持”,目标价3.68港元[6] - 天然气零售收入预计由FY24的50.4亿元升至FY27的63.4亿元,CAGR为7.9%[7] - 公司推动高分红政策,目标FY25核心利润分红比率提至35.0%[11] 汽车行业 - 2024 - 2027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CAGR为47.0%,中国2023 - 2027年CAGR为24.4%[13] - 2020 - 2024年中国L2辅助驾驶乘用车渗透率从15%提至51%,L3和L4渗透率分别为20%和11%[14]
新质生产力提速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国际金融报· 2025-07-14 13:12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根本在于从要素驱动向创 新驱动的转变。上海需要把握"十五五"期间的发展机遇,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上海的经济转型和持 续增长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 从理论层面理解上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意义。一方面,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变是现代经济发 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赖于资本、劳动力和资源等要素的投入,然而随着要素成本 的上升以及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逐渐减弱。因此,转向以科技创新、知识资本和 高附加值产业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方向。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新质生产力, 即由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所推动的生产力,成为关键动力源。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打破要素驱动的 增长瓶颈,还能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引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在上海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的龙头城 市,正处于从传统制造业主导向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转型过 程中,新质生产力通过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例 ...
中国经济圆桌会·新华全媒头条 | 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新的示范——“中国经济圆桌会”聚焦深化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
新华社· 2025-07-14 13:01
国家级经开区发展现状 - 国家级经开区数量达232家,覆盖31个省区市,外资企业超6万家,外贸企业约9.9万家 [3] - 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和进出口额占全国约25%,GDP达16.9万亿元,经营主体超490万家 [3] - 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8.5万家,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18.3% [3][7] 政策支持与改革方向 - 工作方案部署16项措施,涵盖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开放水平、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和强化要素保障 [3] - 支持布局重大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优先参加"投资中国"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4] - 鼓励对标国际规则如CPTPP、DEPA,30余个自贸试验区片区与经开区联动发展 [11] 产业升级与创新实践 - 广州经开区推动全球首个新冠单药乐睿灵和抗甲流新药安睿威转化 [6] - 大连长兴岛经开区年减碳40万吨,武汉经开区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化电动化转型 [8] - 宜宾临港经开区动力电池出货量占全球11%,陕西航空经开区形成完整航天产业链 [9] 外资企业参与案例 - 松下在华64家法人企业,2024财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占集团全球业务24.4% [5] - 松下计划新增投资布局AI、新能源等领域,受益于经开区产业链和政策优势 [5][10] - 苏州工业园区连续9年综合排名第一,试点生物制品分段生产等改革 [4][12] 未来产业布局 - 北京经开区聚焦机器人,杭州经开区布局元宇宙,江宁经开区发展未来网络 [9] - 推动生物医药、新能源、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9] - 探索创建未来产业孵化器,加强碳足迹管理等绿色低碳措施 [9][12]
线上课程丨特应性皮炎与哮喘:Th2型免疫反应疾病的临床前模型构建与药物研发策略
生物世界· 2025-07-14 12:00
以下文章来源于赛业生物订阅号 ,作者小赛 赛业生物订阅号 . 分享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资讯、解读行业动态、讲解实用的学科知识、实验方法和技巧。 作为由Th2型免疫应答异常驱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特应性皮炎和哮喘的发病机制涉及IL-4/IL-13/IL-5信号通 路异常活化、表皮屏障功能障碍及神经免疫调控失衡等多维度病理生理过程。 尽管靶向生物制剂的临床应用 显著改善了部分患者的预后,但患者应答率的个体差异、获得性耐药以及长期治疗安全性等问题仍亟待解 决。这些行业瓶颈的背后,往往伴随着临床前研究的困境: ➢ 如何分别建立更精准模拟特应性皮炎皮肤屏障缺陷和哮喘气道高反应性的动物模型? ➢怎样优化Th2型免疫应答的药效评价体系以提高临床转化率? ➢哪些新技术可突破现有模型在模拟神经免疫交互作用方面的局限? ➢如何针对不同作用机制的候选药物设计个性化的临床前评价方案? 新一期线上课程 「Th2型免疫反应疾病临床前药物评价模型助力新药研发——特应性皮炎和哮喘」 将深 入剖析。 课程时间:7月17日(周四)晚7点 讲师: 赛业生物 药效研究部高级科学家 于婧博士 通过这节课你可以学到什么? 1 掌握Th2型免疫疾病的最新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