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交易

搜索文档
今年以来新股募资额超884亿港元跃居全球首位 港交所创立25年推动“东方之珠”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1 10:00
港交所25周年发展成就 - 2025年初至6月20日港交所完成31宗IPO募资总额超884亿港元跃居全球资本市场首位[3] - 目前有190家企业在港交所排队上市[3] - 2023年IPO募资额同比骤降55 8%但通过机制改革实现复苏[3] 港交所政策与机制创新 - 2023年起推出18C章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机制及"科企专线"为新经济企业提供上市快车道[3] - 近两年内地与香港监管部门优化互联互通机制释放政策红利[3] - 2025年一季度起港股IPO募资额持续激增5月宁德时代以353亿港元创年内全球最大IPO纪录[4] 港股IPO市场特点 - 美的集团恒瑞医药等近20家A股龙头启动"A+H"双平台战略[4] - 科威特投资局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等国际长线投资者加速回流港股[4] - 新加坡泰国印尼等亚洲国家公司对赴港上市兴趣增加港交所已纳入20个海外认可证券交易所[4] 港交所战略定位 - 公司第一目标是服务实体经济打造优势融资平台而非追求排名[4] - 致力于完善IPO规则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支持业务稳健发展[4] - 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金融枢纽以更开放姿态拥抱未来[5]
港交所25年持续变革:从本地到国际市场,IPO融资额重回全球第一
券商中国· 2025-06-21 07:19
港交所25周年发展成就 - 港交所从本地交易所发展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国际市场,上市公司数量从2000年790家增至2600家,日均成交额从130亿港元增至2400亿港元,增长17倍 [2][6] - 衍生品市场日均成交量从2000年3.75万张合约增至176万张,增长46倍 [2] - 港股总市值增长6倍,日均成交额增长9倍,成为全球大型优质企业IPO首选地 [3] 2024年IPO市场表现 - 截至6月20日,港交所IPO项目31单,融资规模884亿港元,超过去年全年总额 [2][8] - 内地企业市值占比达81%,吸引顺丰控股、美的集团、宁德时代等A+H股上市 [8] 上市规则与结构变化 - 2018年前新经济企业占比仅3%,改革后吸引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生物医药和互联网科技企业成优质资源 [8] - 上市规则取消盈利要求及"同股不同权"限制,与沪深交易所同步优化 [8] - 20个海外市场纳入第二上市合作名单,覆盖亚洲和中东地区 [9] 互联互通机制拓展 - 互联互通从股票扩展至债券、ETF、利率掉期,即将纳入REITs [13][14] - 计划开发人民币柜台、大宗商品等新产品,优化领航星现货及衍生产品平台 [13][14] - 取消恶劣天气暂停交易、调整交易费率等措施提升市场体验 [14] 未来战略方向 - 目标成为全球最大新经济和生物科技公司集资地、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及亚洲国际资产管理中心 [10] - 持续改革上市规则,重点服务实体经济而非追求绝对排名 [1][12] - 加强国际资本引入,下半年将出访推广以吸引科技创新型企业投资 [4]
上市25年,港交所 “焕新”再出发
上海证券报· 2025-06-21 02:38
香港交易所发展历程与成就 - 香港交易所市值从2000年的86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的4960亿港元,增幅超56倍 [1][2] - 港股上市公司数量从790家增至2600余家 [1][2] - 内地企业市值占港股总市值81%,互联互通计划下内地投资者持有港股证券总值超3.3万亿港元,较2014年增长200多倍 [1][6] 市场表现与流动性 - 2025年前5个月港股日均成交额达2423亿港元,同比增长120% [3] - 衍生权证日均成交额78亿港元(+66%),牛熊证日均成交额99亿港元(+87%) [3] - 香港现货股票市场总市值从2000年底的4.86万亿港元升至2025年5月底的40.9万亿港元 [3] 制度创新与改革 - 打破"同股不同权"限制,接纳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推出特专科技企业上市新规 [1] - 2018年改革后吸引小米、美团、阿里巴巴等新经济公司上市 [4] - 建设银行2005年在港IPO集资710亿港元,创当年全球最大IPO纪录 [4] 互联互通与政策支持 - 2013年推出互联互通计划,2024年证监会推出5项对港合作措施优化备案流程 [6] -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将可"H+A"上市,深交所与港交所形成良性互动 [7] - 沪深港通、债券通、互换通持续优化,为市场注入动力 [1] 未来战略方向 - 发展模式聚焦"人、货、场":吸引境内外投资者、拓展大宗商品等新品种、优化交易平台 [8] - 推出恶劣天气正常交易服务、股票交易最小价格变动单位、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等新举措 [8] - 加强海外推广,重点推介科技创新与新消费领域投资机遇 [1][8] 国际金融中心定位 - 从本地交易所成长为连接内地与全球资本的超级联系人 [4][8] - 25年间经历金融危机等挑战,形成开放强健的市场体系 [4] - 持续推荐优质内地公司给全球投资者,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4][8]
25年爆发式增长:港交所做对了什么?
证券时报· 2025-06-21 02:34
港交所25周年发展成果 - 港交所成立25周年举办首次"金锣巡礼"庆祝活动 [1] - 从本地交易所发展为国际资本市场 日均成交额从2000年130亿港元增至2024年2400亿港元 增长逾17倍 [1] - 衍生产品市场日均成交量从2000年37500张增至2024年176万张合约 [1] - 新股集资额全球第一 2024年完成31宗IPO集资884亿港元 [2] - 港股总市值从2022年3月3.92万亿港元增至2025年5月40.93万亿港元 增幅超9倍 [2] - 年度总分红从2000年907亿港元增至2024年1.35万亿港元 增幅超10倍 [2] 港交所与内地市场关系 - 香港上市内地企业占市场总市值81% [4] - 1993年推出H股机制及后续互联互通计划 连接国际资本与中国机遇 [3] - 首家内地在港上市公司新股获374倍超额认购 开创新时代 [3] - 支持中国基础设施、银行、新经济等行业发展 [4] 港交所改革与未来规划 - 互联互通机制从股票拓展至债券、ETF及利率掉期 未来将涵盖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5] - 优化领航星现货平台及开发衍生产品平台 [5] - 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创新型及新消费企业兴趣浓厚 IPO打新热情高涨 [5] - 采用"人、货、场"理论规划发展 重点服务投资者与企业 [5] - 根本目标是服务实体经济而非排名 提供有力融资平台支撑企业发展 [5]
港交所25年的变与不变
证券时报· 2025-06-21 02:34
港交所25年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25年来持续推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经历多次重大变革与创新[1] - 2018年实施25年来最大上市制度改革,允许同股不同权架构公司上市,彻底重塑港股市场结构[1] - 改革前港股市场因拒绝新经济公司导致IPO集资额从全球第一滑落至第三(2017年)[1] - 改革后吸引小米、美团、京东、阿里巴巴、百度等新经济巨头上市,催生恒生科技指数[1] 近年制度创新 - 2022年推出SPAC上市机制,2023年实施18C改革允许无收入科技公司上市[2] - 2024年末启动近30年来最全面新股定价机制改革[2] - 所有改革均围绕强化"超级联系人"定位,连接中国与全球资本市场[3] 市场数据表现 - 上市公司数量从2000年790家增长至超过2600家,增幅超2倍[2] - 内地企业市值占比达港股市场总市值的81%[2] - 互联互通机制成就显著,成为内地企业国际化关键桥梁[2] 战略定位 - 坚持"超级联系人"角色,利用香港"一国两制"优势连接东西方市场[2] - 通过资本自由流动、国际接轨监管等优势巩固金融枢纽地位[2] - 未来将深化中国与亚洲及新兴市场资本和创新企业的连接[3]
香港交易所举办25周年庆祝活动
快讯· 2025-06-20 23:14
香港交易所25周年庆祝活动 - 香港交易所举办成立25周年庆祝活动 [1]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通过视频致辞祝贺 [1] - 香港交易所被描述为香港金融行业的心脏 [1] 香港交易所的历史贡献 - 在过去25年推动了香港的发展繁荣 [1] - 强化了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角色 [1] - 采取多项措施加深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 [1] 未来发展计划 - 面对全球形势挑战将提升市场流动性 [1] - 特区政府将与香港交易所及监管机构通力合作 [1]
远东资信副董事长王春来:债券市场创新发展战略机遇期 评级机构需创新构建适配“新范式”
证券时报网· 2025-06-20 16:31
中国经济与债券市场发展 - 中国经济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科技创新与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1] - 债券市场迎来创新发展战略机遇期,在缓解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服务科创企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 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国内经济呈现稳中向好向新态势,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布局优化 [1] 评级机构角色与创新 - 评级机构作为资本市场重要基础设施,需要创新构建适配的"新范式",完善评级体系、优化评级思路,专业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 [1] - 信用评级应从侧重"风险防范"转向侧重"价值发现",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企业应构建新型资产负债表,挖掘新的要素形成新的资产 [2] - 远东资信优化完善科技创新信用评级体系,推出新版股权投资机构信用评级方法与模型、科技型企业信用评级方法与模型、科技创新债券信用评级方法 [2] 债券市场创新与科技板发展 - "科技板"细则落地后,科创债发行、交易、增信及服务等配套机制协同优化,推动科创债发行加速扩容 [1] - 新版评级模型打破传统评级体系中过度强调资产、规模的框架,更加注重对科技创新实力、业务发展潜力等前瞻性因素考量 [2] - 债券创新品种加速涌现,评级机构需构建与之适配的"新范式",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1]
复旦大学赵艳霞:推动天气衍生品发展,助力金融风险管理
搜狐财经· 2025-06-20 09:02
气象指数金融衍生品的重要性 - 基于气象指数的金融衍生品将成为天气风险管理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1] - 气候变化具有影响广泛、不可逆等特点,是导致企业财务损失、市场波动和金融部门不稳定的潜在因素,甚至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 [1] - 我国央行研究局课题组建议通过构建方法论与工具、推动统一绿色标准、鼓励金融机构纳入气候风险管理框架等途径提升气候相关风险应对能力 [1] 气象服务与金融领域的合作 - 气象部门与金融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覆盖保险、银行、证券交易等多个领域 [1] - 近三十年间保险行业92%的损失源于气象直接或衍生灾害,凸显气象服务对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1] - 气象服务已从农业气象指数保险扩展到银行贷款风险评估及期货交易所气象衍生品研发 [1] 天气衍生品的应用与价值 - 短期具体天气事件的不确定性构成企业经营与金融稳定的重大威胁,传统保险难以覆盖,而天气衍生品(期货、期权)可有效管理此类风险 [2] - 气象因素可作为电价锚点,降低电力现货市场非理性波动,气象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对能源行业至关重要 [2] - 气象衍生品不仅是金融行业风险管理工具,也是能源、旅游等气象高敏感行业的风险对冲手段 [2]
港交所主席,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6-19 19:36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收跌1.99%报23237.74点,恒生科技指数跌2.42%报5088.32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2.13%报8410.94点 [2] - 全日大市成交额为2201亿港元,南向资金净买入14.27亿港元 [2] - 石药集团跌6.40%,中升控股跌5.94%,阿里健康跌5.26%,领跌蓝筹 [3] - 海天味业上市首日微涨0.55%报36.5港元/股,成交额28.85亿港元 [4] 行业板块表现 - Wind概念板块多数下跌,烟草指数和电子烟指数均跌8.57%,在线旅游指数跌6.94% [6] - 金融IC指数涨2.16%,工业大麻指数涨1.11%,智能交通指数涨0.8% [6] - 黄金珠宝概念股普遍下跌,龙资源跌10.84%,英皇钟表珠宝跌6.56%,老铺黄金跌6.42% [12][13] - 医药股集体走低,健康之路跌15.63%,讯飞医疗科技跌8.64%,医脉通跌7.86% [14][15] 香港交易所发展 - 香港上市公司数量由2000年的790家增至超过2600家,25年翻3倍 [8] - 内地企业占香港市场市值的81% [8] - 香港交易所将20个海外市场纳入认可证券交易所名单,吸引亚洲公司赴港上市 [10] - 香港交易所推动成为全球最大新经济和生物科技公司股票集资中心之一,以及离岸人民币业务全球枢纽 [10] 未来展望 - 香港交易所将深化中国与世界市场连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开拓中东和东南亚资本来源 [11] - 香港交易所计划提升基础设施和市场微结构,扩大产品生态圈,吸引全球投资者 [11] - 黄金上涨周期名义涨幅达110.6%,通胀调整后涨幅79.7%,未来仍有上行空间但节奏放缓 [13]
港交所主席,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6-19 19:20
6月19日,港股低开低走,恒生指数收跌1.99%,报23237.74点;恒生科技指数跌2.42%, 报 5088.32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 2.13%,报8410.94点。全日大市成交额 为 2201亿港元,南向资金净买入额 为 14.27亿港元。 | 恒生指数 | 恒生国企 | 恒生科技 | | --- | --- | --- | | 23237.74 8410.94 | | 5088.32 | | -472.95 -1.99% -183.25 -2.13% -126.09 -2.42% | | | 石药集团跌6.40%,中升控股跌5.94%,阿里健康跌5.26%,领跌蓝筹。 | 序号 | 名称 | 代码 | 现价 | 涨跌 | 涨跌幅 ^ | 成交额 | 年初至今 | | --- | --- | --- | --- | --- | --- | --- | --- | | 1 | 石约集团 | 1093 | 7.610 c | -0.520 | -6.40% | 24.60亿 | 61.26% | | 2 | 中升控股 | 0881 | 11.720 c | -0.740 | -5.94% | 1.03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