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市
icon
搜索文档
实探郑州“超市王”丹尼斯:立足河南28年有何“经营密码”?
创业邦· 2025-07-01 20:00
公司概况 - 丹尼斯集团成立于1997年,是河南省老牌商业体,拥有百货、超市、便利店、大卖场和酒店等多重业态[4] - 截至2024年,公司拥有551家百货门店、70余家大卖场、500余家便利店(丹尼斯全日鲜),覆盖河南省16个地市[9][46] - 2024年销售额达262.6亿元,位列中国连锁百强第29名,连续多年保持河南省内第一[4][5] 核心业务表现 - 郑州丹尼斯大卫城2024年销售额首次突破百亿,成为河南首家"百亿级"商场,中部六省唯二入选的商场[9] - 便利店品牌"全日鲜"覆盖郑州主要社区,但业态更接近小型商超而非传统便利店[46][47] - 新业态"拜特超市"主打进口商品,已在河南全省扩张,但郑州市内仅4家门店[16][18] 运营与服务特点 - 传统量贩大卖场模式为主,灯光选用冷色白炽灯,仅生鲜区使用暖光,商品陈列存在提升空间[10][12] - 缺乏新兴商超标配的宠物笼、二次称重台等服务设施,仓库管理存在细节问题[14] - 自营品牌展示较弱,商品开发理念标识不够醒目[14] 商品力分析 - 部分"新奇特"商品如朝日唯品牛奶、玻璃瓶装雪碧等与竞品价格持平[32][34] - 进口商品如日本可口可乐(7.6元)、泰国if椰子水(5.7元)价格低于竞品7-11(7.9元/7.9元)[35] - 自营商品价格竞争力不足:花生油(98元)高于竞品(79.9-89.9元),洁面巾(9.9元)高于胖东来(8.5元)[38][41] - 与竞品共用供应商但定价偏高:精酿啤酒(7.9元)vs淘小胖(6.9元),果汁(13.5元)vs胖东来(13元)[42] 市场竞争优势 - 门店数量远超竞品总和,覆盖率极高,部分区域百米内即有2家门店[46][48] - 购物卡体系深度绑定企事业单位福利,形成消费心智壁垒[51] - 郑州、洛阳两大物流中心支持供应链,日均吞吐量达30万箱[51] 行业竞争态势 - 面临胖东来、鲜风生活、淘小胖等新业态竞争,后者在商品丰富度(如精酿啤酒品类)、服务细节上更具优势[29][30] - 胖东来计划2026年在郑州开设艺术特色超市,山姆会员店同期落地,总投资7.2亿元[52][54] - 到家服务推出限时优惠(满3笔送69减7元券),但需应对新零售模式冲击[51]
想家时,就去亚洲超市
虎嗅APP· 2025-07-01 18:42
亚洲超市行业分析 行业现状与市场表现 - 美国亚洲超市行业呈现显著增长态势 2024年大中华超市以中国产品为主在全美9州拥有23家门店 年营收近10亿美元 [10] - 亚洲/民族食品销售增速达整体市场四倍 显示亚洲口味正加速进入美国主流饮食体系 [11] - 头部品牌如99大华 H Mart持续扩张 其中H Mart约30%顾客为非亚裔群体 通过试吃和教学视频培育跨族裔消费 [10][11] 商业模式与运营特点 - 亚洲超市普遍采用"多功能混合业态" 融合超市 杂货店 肉铺 面点房和简易美食广场等元素 形成高密度商品陈列 [10] - 区别于美式超市的标准化动线设计 亚洲超市以"混乱美学"为特色 形成独特的文化空间价值 [10] - 存在明显两极分化:全国连锁品牌专注跨族裔市场拓展 而本地小型亚超(如黎明 东方 华夏)则侧重维系移民社区基础需求 [11] 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 - 亚洲超市成为移民代际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通过食品选择(如酱油品牌比较)实现家庭内部的文化对话 [9] - 实际承担"新移民过渡舱"功能 超过85%的亚裔新移民将其作为落地首站 采购生活必需品并建立初步社交网络 [11] - 创造"同步异时空"体验 通过语言混杂(中英韩印多语种) 怀旧音乐(八九十年代港台歌曲)等元素缓解文化失重感 [7][13] 典型企业案例 - 大中华超市:2024年登上美国最佳杂货店榜首 年营收规模突破10亿美元 体现中国食品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10] - H Mart:通过出版《在H Mart哭泣》等文化输出 强化品牌情感联结 成为韩裔群体文化认同的象征性场所 [9][10] - 大亚洲超市:在北卡运营近30年 即将被体育娱乐综合体取代 反映传统亚超面临的商业地产升级压力 [11]
想家时,就去亚洲超市
虎嗅· 2025-07-01 13:15
行业趋势 - 美国亚洲超市行业从边缘化转向主流化 2024年大中华超市击败沃尔玛 Costco成为全美最佳杂货店榜首 该连锁品牌在9州拥有23家门店 年营收近10亿美元[15] - 亚洲民族食品销售增速显著 2023-2024年期间美国超市亚洲民族食品销售额增速达到整体市场四倍[16] - 跨族裔消费趋势明显 H Mart约30%顾客为非亚裔人群 企业通过试吃 教学视频等方式培养非亚裔消费者使用亚洲食材[17] 商业模式 - 连锁品牌与本地小店并存 大中华 99大华 H Mart等连锁品牌持续扩张 同时北卡存在黎明 东方 华夏等小型本地亚超 后者以价格实惠 社区关系紧密为特色[15][18] - 复合型业态特征突出 亚洲超市融合超市 杂货店 肉铺 面点房 美食广场等多种功能 商品陈列和服务语言呈现无规划状态[13][14] 用户行为 - 代际文化传承重要场景 亚洲超市成为移民家庭三代人进行饮食文化对话的场所 通过选购酱油 挂面等商品维系文化记忆[8][9] - 新移民生活过渡空间 大亚洲超市等场所成为亚裔新移民落地北卡后的首站 承担购买生活必需品和适应异乡文化的双重功能[20] - 情感疗愈价值凸显 韩裔美国人通过H Mart购物重建与逝去母亲的饮食记忆 超市成为代际情感的临时避难所[11][12] 市场竞争 - 传统亚超面临空间重构 Cary大亚洲超市所在南山购物中心将被改造为体育娱乐综合体 该店已运营近30年[19] - 文化独特性构成壁垒 亚洲超市通过混杂的社群氛围 多语言环境和非标准化陈列形成差异化竞争力[14][18]
中产超市,被抠门人抢成菜场甩卖了
创业邦· 2025-06-30 18:49
消费趋势 - 晚间折扣成为打工人消费新趋势,大型连锁商超如盒马、永辉、沃尔玛因熟食、果蔬等短保食品晚间大幅折扣被称为"穷鬼天堂" [6][8] - 消费者偏好从传统打折生鲜转向高性价比熟食、烘焙甜品,如寿司、三文鱼、烤鸡、瑞士卷等,折扣力度达5折至买一送一 [13][15][21] - 果切、浆果类易腐商品成为晚间折扣主力,折扣幅度普遍达3-5折,部分商品可二次降价或通过议价获得额外优惠 [19][21] 超市运营策略 - 连锁商超通过"日日鲜"等品牌宣传强化"不卖隔夜食品"形象,同时通过晚间折扣解决库存压力与食品浪费问题 [29][33] - 永辉超市实施分级日清标准:易损品如草莓需当日清柜,临期商品按保质期提前1-7天下架 [35][37] - 胖东来采用动态折扣机制,加工食品分时段阶梯降价(如13:00打8折、15:00打6折),水产类按品类设定出清时间 [38][39] - 盒马、叮咚买菜通过奥莱店处理滞销商品,部分商品折扣幅度达75%(如19.9元小番茄奥莱售价4.9元) [40][41] 行业创新与市场影响 - 临期食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2年达337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401亿元 [50] - 海外"剩菜盲盒"模式本土化,国内出现小程序平台以10元左右价格销售品牌临期食品 [48] - 临期特卖店迅速扩张,好特卖2020年首店开业后年营收已达40亿元 [49] - 折扣消费从功能性需求升级为情感满足,消费者通过抢购获得"捡便宜"快感,同时提升超市周转率与品牌形象 [25][27][51]
雷军大杀四方,马斯克黯然神伤
搜狐财经· 2025-06-27 19:01
小米YU7市场表现 - 小米YU7售价25.35万元起步,3分钟内大定突破20万台,1小时大定达28.9万台[3] - 小米港股股价创历史新高,达61港元,市值飙升至1.54万亿港元[5] - 2025年5月小米汽车单月交付超2.8万台,稳居新能源赛道前列[5] 产品竞争力分析 - 小米YU7部分零件品质与奔驰同级,在价位段具备超强竞争力[5] - 产品力帮助小米穿越此前某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5] - 新能源车制造难度因资金充足而降低,但规模化需依赖IP赋能[7] IP营销价值 - 雷军作为超级IP带动粉丝经济,推动小米车销售[7][18] - 蜜雪冰城通过"雪王"IP强化品牌,结合供应链优势实现低价策略[10] - 泡泡玛特凭借拉布布IP创造情绪价值,创始人王宁身家超千亿[13][18] - 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以"好人好事"IP建立信任,年营收超100亿[16] 负面IP案例 - 马斯克政治立场导致特斯拉在欧洲销量同比下滑40%,中国出货量环比降25.8%[22][24] - 特斯拉北美4月注册量下跌16%,除Model 3外全系车型下滑[24] - 公司解雇欧美运营主管,试图扭转销量颓势[25] 行业趋势洞察 - 制造业过剩时代,消费者更倾向为信任和情绪价值买单[19][21] - 未来企业需兼具产品合格与IP打造能力,否则面临边缘化风险[18][19] - 董宇辉案例显示情绪价值可转化为实际消费行为[21]
东莞厚街山姆地块正式挂牌,将建国际仓储式会员制超市
南方都市报· 2025-06-26 20:18
地块信息 - 地块编号为2025WG008,位于厚街镇河田社区,用地面积43446.92平方米,土地用途为零售商业用地(C2商业金融业用地),出让年限40年,容积率≤1.1,建筑密度≤55%,起始价18639万元,报价增幅100万元 [3] - 地块将投资不少于5.1亿元建设国际仓储式会员制超市 [1] 项目规划 - 项目采用"定制化开发+品牌方运营"合作模式,由厚街城市投资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预计2025年三季度动工,争取2026年底开业 [5] - 精选卖场面积超2万平方米,配备约1050个停车位 [5] - 项目总投资5.11亿元,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标杆级门店及东莞首家绿建三星标准门店 [3] 公司布局 - 这是山姆在东莞布局的第二家门店,也是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落子 [3] - 截至2025年4月,山姆已在中国内地开设55家会员商店,覆盖近30个城市,门店均选址国内重要商贸城市核心商区 [7] 区域经济影响 - 2025年1-5月厚街镇已完成内资协议投资24.5亿元,截至6月初促成多个项目签订投资意向(协议),涉及总投资额超30亿元,涵盖新能源电池材料、储能电站、大型商超等领域 [7] - 山姆落地将为厚街镇商贸服务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7]
陪伴街坊近30年,广州天河城永旺不撤店!官方确认:面积会变小,已续约8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18:44
核心观点 - 永旺天河城店续约8年,总租金1.016亿元,将升级为AEON STYLE SM业态旗舰店,聚焦年轻中产家庭需求 [2] - 永旺通过缩小租赁面积优化成本结构,年度平均租金降至1270万元,较此前5200万元大幅下降 [5] - 公司面临传统零售行业困境,连续8年亏损,正通过"小型化+精品化+体验化"策略转型 [7][8][11] - 广东市场仍是战略重点,计划2024年新开8家店,门店总数将增至41家 [11] 租赁协议 - 新租约期限2025年7月1日至2033年6月30日,租赁面积较2010年协议缩小,仅覆盖天河城负一层部分区域及仓库 [2][5] - 获得90天装修期,店铺将全面升级为AEON STYLE SM业态旗舰店,改造期至2025年10月初 [2] - 租金结构变化显著:2010-2025年间年租金从3720万元增至5200万元(年涨幅5%),新协议年均租金1270万元 [5] 经营策略调整 - 放弃"规模崇拜",通过缩小经营面积减轻租金压力,优化成本结构 [8] - 转型方向为"场景重构、商品焕新、服务进阶",打造"五感体验卖场" [2] - 广东市场持续扩张,2024年5-6月已在广州新开领展广场店和城光荟店,年底目标达41家门店 [11] 行业背景 - 传统商超受电商崛起冲击,永旺内地市场连续8年亏损,近年关闭北京、深圳、青岛等多地门店 [7][8] - 约40%商业零售企业面临营收增长压力,购物中心空置率较高 [12] - 天河城同步进行三年期"无感改造",与永旺共同应对新消费趋势挑战 [12] 市场地位 - 天河城店是永旺内地首家门店(1996年开业),承载广州近30年购物记忆 [6] - 截至2024年6月,永旺在广州拥有7家综合百货超市、11家食品超市和3个购物中心 [11] - 天河城店股权结构:永旺上市公司持股65%,天河城集团附属公司持股35% [11]
永旺内地首店续租八年 天河城超市一哥“瘦身”求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18:04
租赁协议与门店升级 - 永旺广东与天河城集团签订8年租赁协议(2025年7月1日至2033年6月30日),总租金不含税约1.016亿元人民币,获得90天装修期 [2] - 天河城店将升级为AEON STYLE SM业态旗舰店,改造时间为2025年7月至10月初,聚焦年轻中产家庭的健康、便利、品质需求 [2] - 新协议租赁面积缩小至负一层B113及B114号商铺及负二、三层仓库,未覆盖整个负一层 [3] 租金变化与成本优化 - 2010-2025年租金从3720万元/年逐步增至5200万元/年(年涨幅约5%),新协议年均租金降至1270万元/年(不含税) [3] - 公司通过缩小经营面积优化成本结构,放弃"规模崇拜"以减轻租金和管理费压力 [5] - 续租后公司持股65%,天河城集团附属公司持股35%,双方达成利益平衡 [7] 市场战略调整 - 采取"小型化+精品化+体验化"策略,2024年在广东计划新开8家店,年底门店总数将达41家(较2019年33家增长) [6][7] - 2024年5-6月已在广州新开领展广场店和荔湾区城光荟店,目前广州拥有7家综合百货超市+11家食品超市+3个购物中心 [6] - 公司持续关闭亏损门店(如北京丰台店、深圳宝安中心店等),内地市场已连续亏损8年 [5] 行业竞争环境 - 电商平台崛起和社区团购等新兴零售业态冲击传统商超,约40%商业零售企业面临营收增长考验 [7][9] - 会员制仓储店和沉浸式体验商业分流传统百货客流,传统商圈空置率较高 [7] - 天河城商圈同步进行三年"无感改造",采取"去零售化+增强体验"策略应对消费趋势变化 [8][9] 品牌历史与消费者认知 - 天河城店为永旺在内地首家门店(1996年开业),原名"吉之岛",2013年统一更名为AEON,承载广州消费者29年记忆 [4] - 闭店传闻引发市民广泛关注,反映出老牌外资商超在当地的情感价值 [3][4] - 日式经营风格和进口商品曾帮助公司在广州零售市场快速立足 [4]
已陪伴街坊近30年,广州知名商超宣布:不搬了!
搜狐财经· 2025-06-25 17:50
租赁协议 - 永旺与天河城集团签订为期8年的租赁协议,自2025年7月1日起至2033年6月30日止,涉及天河城购物中心负一层B113及B114号商铺及其负二层和负三层的仓库 [1] - 商铺将用于永旺广东以"AEON STYLE"商号经营超级市场业务 [1] - 租赁协议总租金(不含税)约为人民币1.02亿元,年管理费约为人民币302万元,年公用事业开支约为人民币271万元,其他年费用约为人民币233万元 [1] - 永旺广东需支付人民币338万元作为保证金,管理费保证金为人民币80万元,使用权资产价值约为人民币8834万元 [1] 门店运营情况 - 天河城负一层的永旺超市目前依然顾客盈门,生鲜区和百货区人流密集 [3] - 天河城店将于2025年7月1日起进行全面升级改装,改装期间暂停营业,预计2025年10月重新开业 [5] 商业模式 - "AEON STYLE"是日本永旺近年打造的模块式商业模式,在超过20多个模块中根据不同的市场进行组合 [5]
叶国富爆改永辉360天,首席商品官总结了10条经验
36氪未来消费· 2025-06-24 21:07
永辉改革进展 - 永辉超市已完成胖东来模式调改全国100店 其中41家"稳态门店"开业满3个月累计实现净利润1470万元 一季度累计利润7472万元 [6] - 计划2024年9月30日前完成全国200店调改 三季度预计平均每天新增1家调改门店 [6] - 调改门店商品汰换比例超过50% 清仓折价处理成本由公司自行承担 [29][30] 战略转型方向 - 供应链目标构建"40%直采商品+30%供应商商品+30%自有品牌"体系 [14] - 从传统卖场通路盈利转向优质商品差价盈利模式 放弃后台扣点专注前台毛利 [22][32] - 设立首席商品官职位 由前山姆高管佘咸平负责供应链优化 [15] 自有品牌策略 - 2024年计划推出不少于60款自有品牌 优先使用胖东来供应链 [18] - 自有品牌研发聚焦极致质价比 严选配方和情绪价值满足 [19] - 目标自有品牌占比30%-40% 但强调品质优先于扩张速度 [20] 胖东来模式学习 - 调改门店保留胖东来试吃服务等特色项目 [8] - 初期重点复制胖东来商品组织能力 提升"含胖量" [24] - 中长期需转化胖东来选品逻辑为区域适配标准 避免机械照搬 [25][26] 财务表现解读 - 2025年Q1营收利润双降 主因主动战略转型所致 [14] - 当前处于转型阵痛期 预计1-2季度后财务表现将显著改善 [33] - 成本压力将随健康店型比例提升逐步缓解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