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宗商品贸易
icon
搜索文档
两家宁波企业交出亮眼答卷
期货日报网· 2025-05-28 00:03
核心观点 - 宁波两家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和产融结合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实现稳健增长 [1] - 中基宁波采用"内外贸一体化"模式构建全球供应链体系 [2] - 金田铜业通过全球化布局和产品升级战略提升国际竞争力 [3][4] - 数智化转型成为企业提升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路径 [6][7] - 产融结合和风险管理体系帮助企业应对市场波动 [11][12] 企业表现 - 中基宁波2024年总营收1415.97亿元同比增长12.3%,进出口总额57.76亿美元 [3] - 中基宁波2025年一季度总营收322.04亿元同比增长7.3%,进出口总额14.01亿美元同比增长11% [3] - 金田铜业2024年境外主营业务收入121.61亿元同比增长26.75% [5] - 金田铜业铜材产品境外销量16.99万吨同比增长20.58% [5] 业务模式 - 中基宁波进口覆盖50个国家,出口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 金田铜业在全球建设八大生产基地,在美日德设立子公司 [3] - 中基宁波开发CTRM系统实现交易全流程自动化和风险管理 [9] - 金田铜业通过套期保值制度稳定经营预期 [12] 技术创新 - 金田铜业关键设备联网率100%,数采覆盖率82%以上 [7] - 金田铜业产品成材率提升5个百分点以上 [7] - 中基惠通智慧大脑平台实时监测全球供应链动态 [8] - 金田铜业铜管公司实现全链条码追溯和定制化生产 [7] 战略布局 - 金田铜业2018年启动产品和客户双升级战略 [4] - 中基宁波建立数字创新中心培育技术人才 [8] - 金田铜业采取多元化采购策略降低供应链风险 [11] - 中基宁波通过多种贸易服务方式帮助产业链企业降低风险 [13]
又一主动退市!4年前济南一国资公司受让股份成为控股股东,耗资近20亿
梧桐树下V· 2025-05-27 17:04
公司主动退市概况 - 玉龙股份于2025年5月27日终止上市暨摘牌,退市前收盘价12.83元/股,总市值100.46亿元 [1] - 控股股东为济高资本(持股29.38%),实际控制人为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1][14] - 主动退市原因:经营状况不佳,现金流持续恶化,面临重大不确定性 [4] 主动退市原因分析 - 2023年营收24.24亿元,归母净利润4.45亿元,但2024年1-9月营收骤降至13亿元 [9][10] - 资产负债率从2021年的27.01%攀升至2024年9月的63.26%,负债总额达62.29亿元 [10] - 核心资产被冻结:包括陕西山金矿业67%股权等,涉及4.95亿元货款违约纠纷 [12] - 海外资产风险:莫桑比克石墨矿850万澳元未付收购款,342万澳元已触发索赔 [12] - 三大矿山(陕西钒矿、澳大利亚金矿、辽宁硅石矿)运营停滞,丧失造血能力 [12] 控股股东交易历史 - 济高控股2020年1月以13.19亿元收购24%股份,2021年7月以6.54亿元增持至29% [13] - 2022-2023年累计增持300万股(0.38%),总持股达2.3007亿股(29.38%) [14] - 2024年6月济高控股将全部股份注入济高资本,实现控股股东变更 [1][14] 退市后安排 - 现金选择权行权价13.20元/股,较退市价溢价2.88% [8] - 计划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以维持流动性 [8] - 改善措施包括:解决采选业务问题、拓宽融资渠道、优化内控体系 [8] 财务数据对比 - 营业收入:2021年113.52亿元 → 2023年24.24亿元(下降78.65%) [9][10] - 归母净利润:2021年3.64亿元 → 2023年4.45亿元(增长22.25%) [9][10] - 资产规模:2021年36.49亿元 → 2024年9月98.46亿元(增长169.8%) [10]
上市30年,连亏22年的“保壳专业户”终于退市!*ST恒立临死拉个垫背的,火速起诉会所装无辜
市值风云· 2025-05-21 18:36
公司事件 - *ST恒立因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收到深交所《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触及规范类退市情形 [5] - 公司2023年因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4年需满足盈利或营收不低于3亿元才能避免退市 [6] - 公司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营收预计3亿至3.5亿元(同比增长169%-214%),但亏损3300万至4300万元(同比扩大187%-275%) [7][8] 审计争议 - 公司2024年末更换年审机构为旭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3个月后双方在重大会计处理上存在分歧,导致年报未按时披露 [10][11][12] - 公司起诉旭泰索赔3827万元,指控其审计程序不当、沟通不及时等,但市场质疑公司故意选择审计能力薄弱的小所 [16][17][26] - 旭泰此前两年仅承接1单上市公司审计业务,2024年曾临时放弃新三板公司翰博设计的审计项目 [26][27] 历史经营问题 - 公司上市29年累计归母净利润亏损3.35亿元,扣非净利润连续22年亏损累计6.7亿元,多次通过变卖资产和政府补贴保壳 [31][32][34] - 业务涉及冷气设备、新能源电池、大宗贸易等但长期亏损,被市场称为"保壳专业户"和"不死鸟" [29][30][34] - 2024年6月新实控人石圣平以1亿元收购公司17.87%股份,半年后因退市面临重大投资损失 [36][37] 市场影响 - 公司股价在退市公告后连续3个一字跌停,散户投资者损失惨重 [38] - 部分专业投资者通过提前识别公司风险避免了损失 [42]
陈茂波:合资格大宗商品贸易活动半税优惠条例将尽快提交立法会
快讯· 2025-05-21 11:03
香港大宗商品交易生态圈建设 - 香港行政长官去年施政报告提出建立大宗商品交易生态圈 [1] - 香港于2024年1月被纳入伦敦金属交易所全球仓库网络许可交付地点 [1] - 目前已有7个仓库获得许可,最快2024年7月起陆续投入运营 [1] 税收优惠政策进展 - 香港特区政府将尽快向立法会提交条例草案 [1] - 草案内容为合资格大宗商品贸易活动提供50%所得税优惠 [1] 仓储设施布局优势 - 香港新设仓储设施更接近内地工业中心和消费中心 [1] - 该布局有助于提升大宗商品物流效率 [1]
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微观样本——基于“乐清模式”的思考
期货日报网· 2025-05-19 08:22
文章核心观点 - 浙江省乐清市构建了以商品期货为核心的“乐清模式”,通过整合期货与现货市场,有效解决中小低压电器企业白银采购成本高、风险大的难题,是金融工具服务实体经济的典范,具有全国推广价值 [1][2][3] “乐清模式”的运作机制 - 模式通过新湖瑞丰和乐清金邦等金融服务商构建三级供应架构,利用期货工具服务中小企业 [3] - 一级批发商从上海期货交易所批量采购白银并进行存储,同时通过期货市场对冲价格风险 [4] - 二级批发商将整批白银仓单拆零,以点价交易方式零售给中小企业,物流体系确保订单两小时内送达,实现零库存管理 [4] - 中小企业依托白银期货实时报价进行点价交易,按需采购,降低资金占用和仓储成本 [4] “乐清模式”的优势 - 形成规模效应,提升议价能力,一级批发商集中采购降低白银采购成本,为中小企业提供价格稳定的原材料来源 [6] - 点价交易使定价更灵活、交易更高效,中小企业可根据市场波动和生产需求灵活调整采购策略 [6] - 实现零库存,优化资金使用效率,按需采购和快速配送显著降低资金占用成本和仓储管理费用 [6] - 强调风险管理,增强供应链韧性,通过期货对冲和三级架构风险分担,保障原材料采购稳定性 [7] “乐清模式”的推广应用潜力 - 适用于地方特色资源开发与加工,如内蒙古煤炭、广西有色金属、黑龙江粮食加工等产业,可借鉴其产业集群建设经验 [7] - 可推动中小贸易企业参与的区域交易市场规范化与高效率运行,例如在建材、化工等领域 [7] - “前店后厂”式的贸易加工模式在建材、能源设备、有色金属等半加工品领域具备推广潜力 [8] 推广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 挑战包括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相对困难、部分地方产业市场集中度不足的机制问题,以及物流和基础设施短板制约 [11] - 建议政策引导与区域试点,地方政府出台税收减免等激励政策,在有色金属、化工等产业集群优先开展试点 [12] - 建议建设数字化平台,依托期货交易所仓单交易系统开发全国性供应链服务平台,引入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 [13] - 建议加强区域协作与经验共享,建立推广联盟,形成跨区域协作机制,并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和宣传推广 [14][15]
金隅集团: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就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涉及财务报表项目问询意见的专项说明
证券之星· 2025-05-16 20:15
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7.12亿元,归母净利润-5.55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8.59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3.16亿元,较2023年归母净利润0.25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1.41亿元显著恶化 [2] - 分业务板块看,新型绿色建材板块收入782.65亿元,地产开发及运营板块收入327.37亿元,非经常性损益净额23.04亿元(含资产处置损益11.69亿元、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6.33亿元)对业绩影响显著 [2] - 会计师通过匹配现金流与收入/成本变动、验证资产处置损益等审计程序,确认财务报表编制符合会计准则 [4][5][7][8] 会计估计变更 - 公司拟将机器设备折旧年限由15年调整为5-20年,此项变更预计使2022-2024年利润总额分别增加3.6亿元、4.1亿元、4.9亿元 [10] - 截至2024年末,机器设备账面原值363.79亿元,账面价值167.09亿元,行业背景为全国水泥产量同比下降9.5% [10] - 会计师测试固定资产减值假设合理性并复核折旧政策,认为会计处理符合准则 [11] 大宗商品贸易业务 - 2024年大宗商品贸易收入411.24亿元(同比+4.84%),但毛利率仅0.31%(同比下降2.57个百分点),涉及电解铜、铁矿石等品种 [13][14] - 会计师通过检查交易单据、验证客户供应商关联关系等程序,确认收入确认方法符合准则 [15][16][18][19][20] 房地产项目 -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6.76亿元,期末账面价值450.50亿元,开发成本及产品账面价值739.98亿元(计提跌价准备28.07亿元) [21][22] - 会计师复核评估参数(如租金水平、折现率)及存货跌价测试过程,认可会计处理的合规性 [23][24][25]
虚假贸易规模大周期长 多方合力“拆弹”
证券时报· 2025-05-12 02:56
虚假贸易现状与特征 - 虚假贸易成为财务造假重要手段,通过空转走单或资金出借搭建财务迷宫,反映资本运作失控、内控失效、审计失职的合力问题 [1] - 近期案例显示虚假贸易呈现交易规模变大、暗藏时间拉长的新特征 [1] - *ST锦港2022至2024年通过虚假贸易虚增利润,导致年报及季报虚假记载 [2] - 东方集团2020至2023年累计虚增营收161亿元,通过虚构贸易空转超百亿规模 [3] 虚假贸易操作模式 - 虚假贸易分为两类:空转走单(只走票不走货)和以贸易之名进行资金出借的融资性贸易 [7] - 关联公司在虚假贸易中发挥关键作用,降低造假门槛并强化空转特征,如东方集团通过关联公司隆裕粮油虚假购销 [4] - 财务公司充当专用蓄水池角色,东方集团在东方财务公司的存款占货币资金比例超70%,资金或被用于虚构交易循环 [5] 虚假贸易动机与影响 - 国有企业为完成考核指标,通过贸易名义出借资金、做大营收的动力增强 [9] - 虚假贸易可同时美化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如东方集团将实际资产负债率82%修饰为55% [9] - 融资性贸易缺乏完善风控体系,商品价格波动或企业经营异常易导致资金损失 [8] 监管与企业应对措施 - 国资体系出台"十不准"政策,严禁融资性贸易和空转走单等行为 [9] - 央企如中电港组织专题培训强化风险管控,大唐电信按季度自查虚假贸易,中国中车搭建虚假贸易识别模型 [10] - 审计机构强化对虚假贸易的审查,包括贸易背景、商业实质、货物流及收入确认等 [11] 行业案例与风险 - *ST锦港虚假贸易业务最早可追溯至2018年,蛰伏时间长达七年 [3] - ST易事特涉嫌通过虚假贸易业务、代采业务和数据中心集成业务虚增营收 [7] - *ST高鸿因疑似虚假贸易陷入数十起诉讼纠纷,被指控隐瞒名为买卖实为借贷的情况 [8]
厦门国贸(600755):经营底部逐步夯实,25Q1业绩同比略增
长江证券· 2025-05-05 16: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7][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公司营收705.3亿元同比降27.2%,归母净利润4.2亿元同比增2.8%,受经营策略、市场需求和商品价格影响营收下降,负债规模收缩使财务费用降15.5%,归母净利润微增 [1][5] - 公司持续夯实经营、优化业务结构,期现毛利率底部修复,期待需求催化,当前股息率超5%,建议把握底部机会,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9/14.8/18.2亿元,对应PE分别为11.4/9.2/7.5X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厦门国贸披露2025年一季报,2025Q1实现营业收入705.3亿元,同比下降27.2%,归母净利润4.2亿元,同比增长2.8% [5] 事件评论 - 有效需求不足,营收增长承压,2025Q1国内有效需求不足,PPI增速持续低于 - 2.2%,南华金属/能化/农产品指数同比 - 2.2%/-7.3%/-0.1%,受经营策略、市场需求和商品价格影响,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7.2% [10] - 稳健经营,提质增效,2025Q1受经营货量下滑拖累,估算期现毛利润同比下降13.7%,但公司贯彻“三链融合”模式,优化业务结构,期现毛利率同比提升0.4pct至2.6% [10] - 费用有所下降,净利同比微增,公司经营风格稳健,负债规模收缩,财务费用同比下降15.5%,带动期间费用同比下降8.5%,最终归母净利润同比微增2.8% [10] - 持续深化国际布局,全球网络逐步健全,公司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万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全球渠道网络,在多地投资布局物流资产,加强国际物流服务能力 [10] - 经营逐步夯实,底部逐步明朗,公司持续夯实经营,优化业务结构,期现毛利率底部修复,期待需求催化,当前股息率在5%以上,建议把握底部机会 [10]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利润表预测显示2025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825.73亿、4259.32亿、4777.1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93亿、14.83亿、18.23亿元 [17] - 资产负债表预测显示2025 - 2027年资产总计分别为9808.2亿、11706.8亿、10124.2亿元,负债合计分别为5933.1亿、7783.4亿、6118.4亿元 [17] - 现金流量表预测显示2025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43.4亿、16.14亿、 - 112.2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 - 10.51亿、 - 1.32亿、2.4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25.75亿、 - 8.56亿、 - 18.81亿元 [17] - 基本指标预测显示2025 - 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55元、0.68元、0.84元,市盈率分别为11.39X、9.16X、7.45X,市净率分别为0.41X、0.40X、0.39X [17]
化危为机:大宗商品贸易与采购管理的战略转型与创新实践
麦肯锡· 2025-04-29 09:42
市场趋势洞察 - 全球大宗商品流动格局因乌克兰粮食出口中断和中国大豆进口转移等地缘政治因素深度调整,物流成本激增,2022年海运价格指数较疫情前增长400% [2] - 价格波动性显著上升,俄乌冲突导致天然气价格单日波动超30%,头部贸易商通过建立"波动率指数矩阵"在能源品类实现22%超额收益 [2] - 行业竞争要素从传统资源禀赋转向数据资产和人才储备,全球大宗交易机构对量化分析师需求三年增长170%,顶尖交易团队中机器学习专家占比超40% [3] 采购模式革新 - 采购模式经历"三级跃迁",某生猪养殖企业通过"采购决策驾驶舱"实现玉米采购成本累计降本2.3亿元人民币 [4] - 精益采购方法论中,某农牧企业通过"五日复盘机制"将问题响应周期从14天压缩至4小时,供应商数量精简至45家但单家采购规模提升300% [6] - 数字化采购体系包含市场情报、套利模型、物流调度和风险管控四大模块,使采购团队人均管理品类从3个提升至9个 [6] 贸易策略升级 - 禀赋延伸型贸易成为新增长引擎,某炼化企业通过"仓储+金融+贸易"模式使储罐周转率从2.8次提升至4.5次,单罐年收益增加120万美元 [7] - 套利策略专业化程度提升,某金属贸易商通过"跨市场套利指数"使铜精矿交易毛利提升至28美元/吨,某石油公司利用分子管理技术实现每桶6美元溢价 [11] - 机器学习在交易策略中发挥核心作用,某对冲基金"多因子套利模型"在农产品领域策略胜率达68%,量子计算使衍生品对冲成本降低40% [11] 组织能力建设 - 某矿业集团建立"五维雷达图"评估模型,涵盖风险管理、市场研判等28项指标,精准识别数字化分析和跨市场套利短板 [13] - 敏捷型组织架构使决策链条从7级压缩至3级,某农产品贸易商新产品上线周期从90天缩短至21天 [21] - 人才战略呈现复合型特征,某金属交易所要求交易员三年内通过CFA等认证,AI训练系统使人才培养周期缩短60% [21][22] 未来战略抉择 - 头部贸易商在新兴市场建立"区域枢纽",某粮商在鹿特丹、新加坡、芝加哥设立三大定价中心实现24小时连续交易 [23] - 组织形态创新如"交易员合伙人制"将收益分成比例提高至40%,技术工具选择分化为自主开发CTRM或SaaS化方案 [23] - 转型本质是构建"动态能力体系",需完成采购精益化、贸易多元化、组织平台化、决策智能化的系统性重构 [23]
【厦门象屿(600057.SH)】经营货量基本持平,造船板块快速增长,激励计划彰显长期信心——2024年报点评(赵乃迪/周家诺)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4-23 17:10
公司2024年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667亿元,同比减少20 12% 归母净利润14 19亿元,同比减少9 86%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 07亿元,同比减少19 87% [3] - 2024Q4单季度营收689 7亿元,同比减少23 70%,环比减少26 80% 归母净利润5 29亿元,同比增长34 71%,环比增长377 95% [3] - 公司计提信用和资产减值准备合计约20 79亿元,对归母净利润的影响约为10 17亿元 [4] 大宗商品经营业务 - 2024年大宗商品经营业务营收3453亿元,同比减少21 4%,主要因大宗商品整体价格下跌 经营货量2 24亿吨,同比小幅下滑0 3% [4] - 金属矿产类经营货量1 40亿吨,同比增长6 5% 农产品类经营货量1390万吨,同比减少31 7% 能源化工类经营货量7020万吨,同比减少4 1% 新能源类经营货量54万吨,同比增长47 0% [4] - 大宗商品业务期现毛利率同比提升0 43pct至1 83%,得益于上游关键资源布局及经营管理能力提升 [4] 造船业务发展 - 2024年生产制造业务营收111亿元,同比增长2 54% 其中造船业务营收59亿元,同比增长24 76% [5] - Ultramax系列散货船在手订单量全球领先 1万吨以下化学品船在手订单量全球首位 截至2024年底在手订单合计89艘,排产至2029年 [5] - 通过技改和效率提升,2024年造船产能整体提升超25% 竞拍获得江苏宏强船舶重工核心资产,预计2025年中复工复产,将提升40%-50%造船产能 [5] 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 拟向不超过991名激励对象授予约1 73亿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2 96元/股 激励对象包括董事、高管、核心管理人员及骨干 [6] - 2025-2027年净利润增长率目标值分别为15%、30%、50%,触发值分别为6%、12%、20% 净资产收益率考核目标分别为8 5%、9 0%、9 5%且不低于同行业均值或对标企业75分位值 [6] - 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考核目标均为95% 各考核年度净利润增长率需大于0才可解除限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