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

搜索文档
广生堂:创新药GST-HG141III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已于7月25日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给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21:24
核心临床进展 - 创新药GST-HG141的III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 [2] - 已于2025年7月25日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给药 [2] - 后续临床进展将按监管规定及时披露 [2] 投资者关注重点 - 投资者高度关注多中心临床启动及入组情况 [2] - 公司通过互动平台回应临床试验招募进展 [2]
兴业证券:长期继续坚定看多做多港股 此轮行情将走出超级长牛
智通财经网· 2025-08-12 20:01
全球及港股市场表现回顾 - 7月全球大类资产表现中中国股市涨幅居前,上证指数、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在全球股指表现中涨幅靠前 [2] - 7月恒生指数上涨2.9%,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8% [2] - 行业上医疗保健业(+22.8%)、工业(+9.9%)、能源业(+9.7%)领涨 [2] - 风格上中小型股表现优于大型股 [2] - 截至7月31日恒生指数预测PE为11.3倍接近近10年平均数水平,PB为1.18x接近近10年均值+1倍标准差水平 [2] - 以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衡量的恒生指数风险溢价为7.1%处于近10年均值与均值+1倍标准差之间 [2] 资金流动情况 - 7月南向资金净流入1356.48亿港元(1241.04亿元人民币),年内净买入达8668.42亿港元创互联互通机制启动以来新高 [3] - 7月港股通成交占主板成交金额比重为27.5%创历史新高 [3] - 国际中介机构持股市值占比为43.8%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 [3] - 港股主板卖空成交额占总成交金额比重为16.0%,20天移动平均为12.7%较6月有所下降 [3] 港股行情展望 - 长期坚定看多做多港股,维持此轮港股将走出超级长牛的判断 [1][4] - 中短期维持下半年行情震荡向上持续创新高的判断 [1][4] - 短期8月港股行情震荡分化,聚焦中报业绩和性价比 [1][5] - 美联储降息可能只是时间问题,聚焦联储降息和美元走软对港股流动性的刺激动能 [1][4] - 近一个月发布中报业绩预告的公司中54.1%发布盈喜,金融业、原材料业、资讯科技业、必需性消费业盈喜比例较高 [5] - 截至2025年7月30日港股通成分股预测净利润同比增速为6.8%与6月基本持平 [5] - 医疗保健业、原材料业、工业2025年净利润同比增速较6月有所上升 [5] 投资机会 - 科技行情:8月是布局互联网的好时机,AI相关产业链仍值得掘金 [6] - 新消费行情:关注谷子潮玩、黄金珠宝、城市户外、新式餐饮、国产美护、潮流折扣零售、OTA、游戏等 [7] - 创新药行情:维持战略看多但短期行情从贝塔转为阿尔法 [7] - 价值股行情:红利资产对配置型资金仍有吸引力,关注金融、运营商、公用事业、能源、资源、食品饮料、地产产业链等优质高股息央国企 [7] - 中报季关注黄金、券商及受益于"反内卷"的传统行业优质龙头公司 [7]
恒生创新药ETF(159316)连续3日“吸金”,最新规模超11亿元,创历史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19:49
指数表现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下跌1.3%,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下跌0.9%,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下跌0.4%,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上涨0.04%,中证生物科技主题指数上涨0.1% [1] - 恒生创新药ETF(159316)今日获2100万份净申购,连续3日资金净流入,最新规模达11.5亿元、创历史新高 [1] 指数调整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编制方案修订生效,明确剔除CXO企业,聚焦创新药企,成为ETF跟踪指数中首批"纯度"达100%的创新药指数 [1] - 调整后该指数自2023年7月10日发布以来年化收益率和夏普比率均更高 [1] 生物科技ETF - 中证生物科技主题指数聚焦A股生物科技龙头,由不超过50只涉及基因诊断、生物制药、血液制品等业务的公司股票组成 [7] - 该指数今日上涨0.1%,滚动市盈率53.4倍,自2015年发布以来估值分位61.9% [8] 医药ETF - 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聚焦A股医药卫生行业龙头,覆盖化学制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等细分环节 [9] - 该指数今日上涨0.04%,滚动市盈率30.2倍,自2007年发布以来估值分位42.2% [9]
ETF资金周报(8/4-8/8)|宽基板块延续流出态势,化工ETF(159870)近20日流入超26亿、规模突破42亿
搜狐财经· 2025-08-12 18:30
一、全市场概况 截至上周末,全市场权益类ETF总规模39566.74亿元,过去一周场内总规模增加582.16亿元,总份额增加129.50亿份,资金净流入48.40亿元。 从大类来看,香港&海外板块ETF净流入居前,达+90.05亿元,主要系香港科技板块流入;宽基&策略板块ETF净流出居前,达-87.90亿元。 二、资金加减仓方向 具体到细分板块,宽基&策略板块ETF中,净流入前三大板块依次为:自由现金流、中证2000、中证1000;净流出前三大板块依次为:沪深300、科创50、 上证50。 行业&主题板块ETF中,净流入前五大板块依次为:证券、创新药、稀土、证保、银行;净流出前五大板块依次为:文娱传媒、军工、半导体芯片、国央 企、泛医药。 | | | 当周净流入前五及后五的行业8 | | | --- | --- | --- | --- | | 板块 | | 本周流入资金 本周规模变动 本年流入 | | | 证券 | 32.15 | 43.38 | 194.4 | | 创新药 | 26.23 | 24.02 | 153.3 | | 稀土 | 8.70 | 12.56 | 36.46 | | 证保 | 7.16 ...
【公募基金】“反内卷”推升权益风险偏好—— 基金配置策略报告(2025年8月期)
华宝财富魔方· 2025-08-12 18:29
近期市场回顾 - 2025年8月权益市场风险偏好提升,万得主动股基、股票型基金总指数、混合型基金总指数涨幅分别为6.76%、5.45%、5.01% [6] - 债券市场震荡走弱,万得债券型基金指数录得0.21%正收益,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小幅收跌0.04%,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收涨0.09%,可转债基金指数涨幅达3.22% [7] - 基金风格指数显示中小盘显著优于大盘,成长型基金指数收涨7.74%,小盘基金指数收涨8.61% [8] - 行业主题基金中,医药板块表现强势,收涨15.88%,科技板块收涨8.02%,消费板块表现较弱 [9] 权益类组合配置思路 - 市场进入政策空窗期和中报披露期,需等待"十五五"规划指导意见明确行业供需预期 [12] - 资金短期效率追逐与长期叙事逻辑背离,市场可能继续抱团高共识品种,低位补涨板块机会穿插 [12] - 景气方向关注AI算力、创新药等领域,但估值已快速提升到位 [12] - 红利方向配置银行、白电、保险、运营商等兼具景气弹性和防御属性的行业 [13] - 补涨方向关注化工、机械等传统周期板块,供给约束强化叠加需求支撑 [13] 固收类组合配置思路 - 纯债型基金在无增量政策落地前,债市整体利多环境难以逆转,但利率下行空间有限 [18] - 短期纯债型基金优选指数关注流动性管理和票息收入,配置高稳定性产品为主 [19] - 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优选指数保持组合久期略高于市场久期,均衡配置利率债和信用债 [24] - 固收+型基金根据权益仓位划分为低波、中波、高波三类,分别构建优选指数 [29][30][31] 基金指数构建与业绩 - 主动权益优选指数累计净值1.1889,相对主动股基指数超额收益15.00% [16] - 短期债基优选指数累计净值1.0413,相对基准超额收益0.62% [20] - 中长期债基优选指数累计净值1.0648,相对基准超额收益0.22% [25] - 低波固收+优选指数累计净值1.0328,相对基准超额收益1.93% [32] - 中波固收+优选指数累计净值1.0309,相对基准超额收益1.76% [33] - 高波固收+优选指数累计净值1.0471,相对基准超额收益3.41% [36]
毕盛投资王康宁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8-12 17:48
毕盛投资建立了"4Alpha-Hats"的投研框架。王康宁表示,这套框架将超额收益来源分为成长型、价值 型、周期型、机会型"四种阿尔法"。投资时,需思考驱动企业跑赢市场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导读】毕盛投资王康宁:通过"四种视角"挖掘"四类阿尔法",中国资产风险溢价具备吸引力 "全球AI的发展重心逐步从硬件基础设施转向软件应用,中国正处于一个极具优势的位置,以低成本、 开源友好的AI服务在全球展现吸引力。中国在AI标准制定中有望掌握更大话语权。"毕盛投资基金经理 王康宁说。 所谓"四顶帽子",一是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帽子",立足财务三张报表,评估历史经营与资产状况;二 是企业家的"帽子",审视公司5~10年甚至更长期的发展;三是侦探福尔摩斯的"帽子",验证公司的法 律合规情况,是否有欺诈作假或管理漏洞;四是毕盛投资自己的"帽子",运用内部成熟模型分配不同类 型阿尔法的权重占比,构建投资组合。 王康宁告诉记者,目前,组合中配置比例最高的是成长型阿尔法,因为很多价值型机会过去几年超额收 益显著,价值型股票不像以前那么被低估。当前整个市场情绪比较谨慎,不愿意给成长型公司乐观的溢 价。长期来看成长股更有空间。 王康宁是 ...
年内A股市场已诞生269只翻倍股,涉及哪些行业?专家解读→
搜狐财经· 2025-08-12 16:40
(央视财经《正点财经》)今年以来,随着A股行情持续走强,年内已诞生269只翻倍股,这些个股涉 及哪些行业,有哪些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年内股价实现翻倍的个股中,不少都是中小盘乃至小微盘个股。小市值公司往往只要少 量资金进场,就能实现股价大涨,业内人士表示,翻倍股高弹性与高风险并存,投资者需警惕估值与业 绩背离风险。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 田利辉:翻倍股呈现"高成长预期+中小市值"特征,北交所与创业板注册制改革 后,小微盘股融资与交易活跃度提升,部分公司有高成长性预期,但也要看到超60%的翻倍股市值低于 100亿元,大额资金进出容易导致股价剧烈波动。投资者需警惕估值与业绩背离风险,警惕纯概念炒作 标的。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王昕宇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芦哲:工业机器人、半导体等领域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印证市场对新质生产 力的认可。比如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表现突出,部分个股受益于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年内涨幅达 380%。AI算力与半导体需求驱动,一些个股业绩与估值共振,涨幅甚至超500%。还有创新药概念也在 持续发酵,尽管部分公司尚未盈利,但临床进展推动股价飙升。 翻倍股高弹性与高风险并存 投资者需警惕估值与业 ...
医药投资人开始翻身了
搜狐财经· 2025-08-12 16:00
科创板IPO重启 -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于2025年6月重启,允许未盈利药企上市[3] - 禾元生物成为重启后首家过会药企,核心产品HY1001(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7月获批上市[4] - 北芯生命紧随其后过会,专注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器械[4] - 泰诺麦博成为重启后首单新受理案例,核心产品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2月获批[4] - 必贝特8月获科创板IPO注册批复,核心产品BEBT-908(小分子双靶点抑制剂)7月上市[5] 港股医药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港股医疗保健板块涨幅超45%,领跑各行业[8] - 歌礼制药涨幅达16倍,德琪医药等6家药企出现10倍股[8] - 康方生物市值超1400亿港元,较年初翻倍,较2022年低点涨8倍[8] - 2025年上半年10家生物医药企业登陆港交所,募资175亿港元[9] - 映恩生物首日大涨116%,公开发售超额认购115倍,市值超300亿港元[10] 行业趋势 - 2025年被投资人称为"医药翻身之年",行业结束多年周期性底部[1] - 中国创新药企临床数据获全球认可,海外药企合作增加[8][9] - 2024年中国资产在MNC超5000万美元BD交易中占比超30%(5年前仅5%)[12] - 2025年下半年4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排队赴港IPO[10] - 创新药估值触底回升,行业进入长周期复苏阶段[11][12] 公司动态 - 禾元生物采用水稻胚乳细胞基因表达平台,获上海同盛、贝达药业等投资[4] - 北芯生命获红杉中国、启明创投等支持,专注心血管器械[4] - 泰诺麦博背后资方包括高瓴创投、药明生物产业基金等[4] - 必贝特获瑞享源基金、越秀产业基金等超20家机构投资[5] - 映恩生物获通和毓承、礼来亚洲基金等投资[10]
洪灝:北水不断南下 港股下半年行情还有新高
智通财经网· 2025-08-12 15:17
港股市场展望 - 港股下半年预计还有一波行情 主要驱动因素是北水持续南下[1][2] - 香港市场流动性充沛 吸引离岸投资者持续配置港股[1][2] - 美联储9月可能降息 香港金管局将跟随 进一步释放流动性[1][2] 市场表现 - 香港市场年初至今涨幅达20% 位列全球主要市场前茅[1] - 创新药板块在沉寂两年后爆发 相关ETF六个月可实现翻倍收益[2] - 半导体 反内卷概念股 新消费三件套(老铺黄金 蜜雪冰城 泡泡玛特)年内均实现翻倍[2] 投资机会 - 香港IPO市场火爆 打新策略今年表现优异[1] - 创新药指数ETF成为不会选股投资者的高效选择[2] - A股小微盘股表现突出 中证500指增基金收益显著[3] 行业比较 - 当前反内卷与2016年供给侧改革差异: - 当前产能过剩更严重 涉及全行业通缩[3] - 价格压力从上游传导至下游 引发互联网平台无序价格战[4] - 房地产泡沫全面破灭后开始整治上游产能[3] 中美贸易影响 - 贸易战最坏阶段已过 负面新闻仅造成短期波动[4] - 市场总体方向仍保持向上趋势[4]
纯度升级!恒生创新药指数编制方案修订8月11日起实施
金融界· 2025-08-12 15:14
今年以来,在出海热潮涌动、研发提速与政策支持的多重利好共振之下,港股创新药板块景气度显著回 升。面对研究壁垒相对较高、行情波动较大的医药板块,兼具分散投资、持仓透明度高、交易便捷等多 重优势的ETF正成为普通投资者更为青睐的布局工具之一,其中恒生创新药指数(HSIDI.HI)历史表现 尤为亮眼,年内涨幅已超100%,成为市场资金瞩目的焦点之一。值此产业趋势向好之际,该指数的编 制规则也迎来了重要的修订调整。(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8/8,指数历史涨跌幅不代表未来表 现,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请投资者关注指数波动风险;政策来源:2025/7/1-《支持创新药高 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国家医保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 调整了哪些内容? 2025年8月1日,恒生指数公司公告对恒生创新药指数进行关键性修订①,并且将修订实施日期提前至 2025年8月11日。本次修订主要涉及两大变化: 调整成份股行业范围。根据恒生指数公司披露的最新编制方案,恒生创新药指数中主营业务在CXO行 业的公司将被剔除,包括委托研究机构(CRO)、委托生产机构(CMO)和委托研发生产机构 (CDMO)。此项行业范围的聚焦调整是本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