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液冷

搜索文档
东阳光: 东阳光关于对外投资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7 18:17
交易概述 - 公司与关联方宁波东阳光创投共同增资纵慧芯光,分别出资9000万元和6000万元,认购新增注册资本795205.23元和530136.82元,增资后持股比例分别为2.575%和1.717% [1][2] -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因宁波东阳光创投由公司控股股东全资子公司与基金管理人共同控制 [3][4] - 过去12个月内公司与同一关联方的关联交易金额未达净资产5%,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4] 交易背景与目的 - 数据中心需求增长推动光芯片与液冷技术融合,光芯片作为核心部件直接影响传输效率,液冷技术则解决散热与能耗问题 [3] - 纵慧芯光是国内VCSEL芯片头部企业,技术壁垒高,具备研发与产业链整合能力 [3] - 公司通过参股纵慧芯光,整合液冷技术与光芯片优势,开发数据中心液冷整体解决方案,强化产业链布局 [3][10] 标的公司情况 - 纵慧芯光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2902.5万元,主营光芯片设计制造及集成电路技术开发 [6][7] - 2023年经审计资产总额8.95亿元,所有者权益5.24亿元,营业收入1.25亿元,净亏损5829.82万元 [7] - 主要股东包括上海武岳峰集成电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持股26.604%)等43名股东 [5][7] 交易定价与协议 - 交易基于投前估值32.85亿元,综合考虑行业前景、技术优势及市场地位确定,定价公允 [7] - 增资协议约定投资款支付需满足先决条件,交割后股东按股权比例享有权益 [8][9] - 过渡期内标的公司需维持正常经营,未经同意不得进行重大资产处置或业务调整 [9] 战略影响 - 投资是公司数据中心液冷产业链布局的关键一步,向上游延伸至光芯片领域,强化技术协同与市场资源共享 [10] - 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对财务状况无重大不利影响 [11] - 独立董事及董事会均认为交易符合战略规划,无利益输送风险 [11][12] 历史关联交易 - 过去12个月内公司曾放弃对芯寒科技的增资优先认购权,关联方宁波东阳光创投增资1000万元,持股9.901% [12]
科股早知道:3D打印、游戏、液冷、稳定币,四大新兴产业的投资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6-17 08:49
3D打印产业 - 中国3D打印产业高速增长 2023-2025Q1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6%/11%/45% 出口量分别增长55%/6%/24% [1] - 应用场景从欧美日用品扩展到中国潮玩(泡泡玛特)并渗透至鞋类/头盔等功能性器件 [1] - 3D打印在航空航天领域广泛应用 在零件一体化制造/异型结构件制造等方面具有优势 [1] - 成本下降推动3D打印在3C/鞋模/机器人等民用工业领域批量生产应用 [1] 游戏产业 - 腾讯WeGame游戏之夜将于6月16日举行 将发布精品大作/新游资讯/多款试玩游戏 [2] - 游戏板块估值有望修复 传媒游戏在新兴消费中仍属估值洼地 港股传媒公司近期大涨 [2] - 海外AI应用反弹将映射至国内 游戏/传媒的文化出海刚起步且获政策支持 [2] 数据中心液冷技术 - AI浪潮推动数据中心建设 液冷技术成为新建数据中心必选项以解决能耗挑战 [3] - AIDC机柜功率密度提升至数十KW 传统风冷散热上限25KW/机柜 液冷系统散热能力更强 [3] - 液冷系统可提升用电能效/降低总成本 主要由一次侧(冷源)和二次侧(机房)组成 [3][4] - 液冷渗透率提升将重塑价值链 价值增量集中在冷板/歧管/CDU等二次侧组件 [4] 稳定币发展 - 亚马逊/沃尔玛等跨国巨头探索在美国发行自有稳定币 [5] - 在线旅游巨头Expedia及航空公司等大型企业讨论稳定币发行计划 [5]
曙光数创(872808):北交所信息更新:国内浸没式液冷技术领军者,积极布局海外、冷板液冷市场
开源证券· 2025-05-25 23:2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算力需求增加带动芯片和整机柜功耗攀升,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持续高增,看好公司未来液冷技术在智算数据中心中的应用机遇 [3][4] - 考虑到“东数西算”和国家级先进数据中心建设周期逐步结束,公司对应浸没相变液冷项目尚未完工形成确收,略微下调2025 - 2026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 [3] 相关目录总结 公司财务情况 - 2025Q1实现营收1166.97万元,同比下降1.37%,归母净利润 - 3137.25万元,同比下降329.66% [3] - 2024年实现营收5.06亿元,同比下降22.15%;归母净利润6142.44万元,同比下降41.21%,毛利率为30.10%,同比下降1.27pct,净利率为12.13%,同比下降3.94pct [3]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05、150、195百万元,EPS分别为0.53、0.75、0.98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96.3、67.7、51.8倍 [3] 行业市场情况 - 算力需求持续增加,带动芯片功耗和热流密度持续攀升,产品每演进一代,功率密度攀升30% - 50%,全球数据中心液冷采用率有望从2024年的14%提升至2025年的26% [4] - 2025年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40亿元,2023 - 2028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45.8%,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102亿美元 [4] 公司市场地位与布局 - 2023年度液冷基础设施市场份额高达61.3%,连续三年蝉联行业榜首 [4] - 2024年7月在新加坡设立全资子公司,截至2024年末,已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地客户取得实质性接触 [4] - 2024年互联网行业中标额约为2.6亿元,同比2023年增长2倍以上 [4] 财务预测摘要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650|506|856|1161|1501| |YOY(%)|25.6|-22.1|69.0|35.6|29.3|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04|61|105|150|195| |YOY(%)|-10.6|-41.2|71.1|42.6|30.4| |毛利率(%)|31.4|30.1|28.1|28.9|29.7| |净利率(%)|16.1|12.1|12.3|12.9|13.0| |ROE(%)|15.3|8.5|12.9|16.0|17.6| |EPS(摊薄/元)|0.52|0.31|0.53|0.75|0.98| |P/E(倍)|96.9|164.8|96.3|67.6|51.8| |P/B(倍)|14.8|14.0|12.4|10.8|9.1| [5]
AI电力系列报告(二):AIDC温控稳步发展
东方证券· 2025-05-08 10: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数据中心运行会产生热量,需安装冷却系统,超半数电子元器件故障由高温引起,高温还会加速机件材料等老化,人工智能发展使芯片算力和功耗提升,给服务器散热带来挑战 [5][14][16] - 液冷技术路线多样,包括间接冷却的冷板式(分单相和两相)和直接冷却的浸没式、喷淋式,浸没式液冷未来前景广阔,液冷产业链上游生产基础零部件,中游掌握核心价值点并提供解决方案,下游是需求方,决定应用形态,看好液冷产业链公司及数据中心电力配套企业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概况:算力迭代激活冷却技术演进,液冷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 数据中心需冷却系统将热量排到外部大气,冷却系统与发热部件热交换并输送热量 [12] - 高温限制元器件效能,冷却系统可控制设备温度,减少安全事故 [14] - 人工智能发展使芯片算力和功耗提升,如英伟达GB200功耗达2700W,给服务器散热带来挑战 [16] - 机架功率攀升,风冷技术在机架密度超20kW时有效性丧失,液冷技术是未来趋势 [19][21] - 数据中心能耗提高,PUE值越低电能利用越有效,全球数据中心年均PUE从2007年的2.5降至2023年的1.58,液冷技术可推动PUE进一步下降 [22][25] - 液冷技术以液体为冷却介质,具有高散热、低能耗、低噪音优势,未来或逐步成熟 [27][30][36] - 国内液冷企业发展快、技术领先,政策支持液冷技术,智算中心遍布全国,液冷需求大,下游客户行业广泛,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有望从2022年73亿元升至2027年430亿元 [38][41][48] - 全球液冷市场稳步发展,液冷占比从2021年的8%有望提升至2028年的33%,互联网与通信、金融是主要客户群体,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27.9亿美元升至2027年的118.4亿美元 [51][53] 技术路线:冷板式技术成熟度较高,浸没式展现潜力 - 液冷架构包括热捕获、热交换和冷源,技术路线分间接冷却的冷板式(分单相和两相)和直接冷却的浸没式、喷淋式,冷板式目前占比65%,浸没式占比34%,未来潜力大 [56][58][59] - 冷板式液冷前期部署和后期运维易维护、设备兼容性高,但成本高;浸没式液冷散热性能好、可靠性和能效高,但可维护性差、安装难度高;喷淋式液冷易安装、成本低、空间利用率高,但设备兼容性差 [61] - 冷板式液冷通过液冷板间接传递热量,冷却液分单相和两相,单相用纯水液和配方液,两相用碳氟化合物 [63] - 浸没式液冷发热部件直接浸没冷却液,分单相和相变,单相靠显热传热,相变靠潜热传热 [66][67][68] - 喷淋式液冷冷却液喷洒至发热器件实现精准冷却 [70] 产业链现状:产业链角色划分清晰,行业生态逐步形成 - 液冷产业链分上游零部件、中游基础设备与解决方案、下游需求应用 [74] - 上游涉及冷却液、接头等零部件,数据中心发展使液冷系统赛道关注度提升 [75][78][81] - 中游打造冷却塔、CDU和液冷机组,CDU分机架式和机柜式,适用于不同规模数据中心,中游企业可整合设备并提供解决方案 [82][83][87] - 下游数据价值提升使液冷需求增长,数据中心全球化投资或带动液冷投资规模扩大 [90][93] 液冷潜在发展:机架峰值不断提升,新技术初步呈现 - 英伟达芯片机架峰值逐年上升,2026 - 2027年最高或达819kW,液冷技术需迭代升级,未来混合液冷等新技术有望应用 [94] - 被动两相式冷板液冷无需机械泵或外部电源,靠重力运转,目前多应用于航天领域,未来或有应用前景 [100] - 混合液冷结合冷板式和浸没式,有单相浸没+两相冷板和单相浸没+单相冷板两条路线,前者处于开发概念阶段,后者已小规模落地 [102][103] 投资建议 - 看好液冷产业链公司受益于AIDC发展,建议关注英维克、高澜股份等 [7][113] - 数据中心电力配套企业有望获冷却模块合作机遇,建议关注麦格米特、中恒电气等 [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