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可转债
搜索文档
“工业化”引领下,中欧基金再次“向前一步”
搜狐财经· 2025-09-26 17:03
公募基金市场概况 - 截至2025年7月,中国境内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5万亿元大关 [2] - 新发基金再度出现“日光基”盛况,市场活跃度提升 [2] - 与2024年9月24日的市场相比,2025年A股和港股上涨节奏更为稳健,波动更为平缓 [2] 市场结构性表现 - 科技(TMT)行业指数(801275.SI)今年以来涨幅达40.54% [3] - 先进制造行业指数(801272.SI)今年以来涨幅为29.00% [3] - 医药医疗行业指数(801274.SI)今年以来涨幅为26.44% [3] - 周期行业指数(801271.SI)今年以来涨幅为18.48% [3] - 金融地产和消费板块表现相对疲软,涨幅分别为6.88%和6.09% [3] - 市场分化显著,科技、创新药及新消费等高成长领域表现突出 [3] 中欧基金投研体系升级战略 - 公司于2023年首次提出“资管工业化”理念,旨在改变基金制造方式 [4] - 通过统一投资理念、专业化分工和流程化协作,输出风格更稳定、长期超额更可期的产品 [4] - 投研体系升级的驱动因素包括A股+H股上市公司已超8000家,传统研究模式难以为继 [5] - 管理规模扩大后,收益来源过于单一会导致业绩波动加剧 [5] 投研体系三大核心: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 - 专业化要求投研人员能力圈做细做深,成为特定领域权威 [6] - 工业化旨在将专业人士的好想法在组织内高效共享,转化为决策,例如通过五要素模型提升协作效率,标的采纳率显著提升 [6] - 数智化包含数字化(结构化存储信息)和智能化(将投研逻辑转化为模型) [6] - 人类研究深度优于机器,而机器在观点客观性和效率(1分钟完成研究员1-5个月的决策工作)方面有优势 [6] - 中欧可转债基金通过AI大模型应用,实现了优异的投资收益 [6] “工业化”投研的具体实践 - 多资产团队通过“四大车间”(设计、生产、组装、检测)实现可视化流程 [7] - 生产车间覆盖股票、债券、海外资产、衍生品等20余类策略 [8] - 构建矩阵式组合架构,横轴为多策略Alpha选择,纵轴为多资产Beta配置 [9] - 从单一资产到多资产、从单独作战到团队作战,以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 [9] 团队协作与投资成果 - 科技战队践行专业化与工业化,每位研究员专注于细分领域,实现高质量观点输出 [10] - 该打法成功挖掘了2023年3月的光模块、2024年下半年的国产算力以及2025年的AI服务器投资机会 [10] - 固收类产品回报近期相对逊色,未来2至3年低利率环境预计延续,资产性价比轮动是定价不变原则 [11] 基金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末,中欧可转债A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达20.92%,超越基准9.43个百分点 [7][12] - 中欧数字经济A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为93.07%,远超35.40%的业绩比较基准 [12] - 中欧智能制造A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为69.11%,超越26.17%的基准 [12] - 中欧科创主题A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为68.01%,超越17.80%的基准 [12] - 中欧小盘成长A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为56.82%,超越34.96%的基准 [12] 行业展望与公司目标 - 基金经理的成长需至少10年研究加10年管理,优秀投资管理机构的打造需要20年时间 [12] - 中欧基金资管工业化投研体系的升级,预计还需要10年时间的努力才能取得效果 [12] - “资管工业化”旨在把“一个人的好方法”转化为“一个组织的通用能力”,探索资管行业生产新范式 [12]
这类基金,业绩亮眼!
中国基金报· 2025-06-29 20:17
可转债基金业绩表现 - 全市场62只可转债基金年内平均净值增长率为5.6%,显著优于去年3.36%的水平 [1][3][4] - 中欧可转债、华宝可转债、博时转债增强等产品净值增长率超11%,宝盈融源可转债、东方可转债等收益率超10% [4] - 金融类转债(如浦发转债、兴业转债、南银转债)为基金收益贡献较大比例 [4] 市场驱动因素 - 股市风格对可转债有利,纯债收益率走低促使"固收+"资金向可转债迁移 [4] - 正股支撑作用显著,一季度"AI+机器人"行情带动小盘品种上涨,二季度消费板块接力 [4] - 估值抬升进一步推动转债超额收益,流动性修复行情延续 [4] 下半年投资策略 - 重点关注科技(AI、半导体、机器人)、红利(银行、公用事业)、周期类品种 [2][6] - 金融大盘品种仍为底仓优选,泛科技产业(人工智能、半导体设备)波动率高但期权价值明确 [6] - 建议采用"科技+红利+内需"哑铃型配置,关注新消费、创新药及保险资金红利需求 [6] 相关ETF数据 - 食品饮料ETF(515170)近五日跌0.17%,市盈率19.73倍,份额增至56.0亿份 [9]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涨2.00%,市盈率41.36倍,份额减少500万份 [9]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五日涨3.48%,份额稳定在2.3亿份 [9]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涨7.04%,市盈率100.19倍,资金净流入343.4万元 [10]
基金转债持仓季度点评:低转债仓位固收+基金,25Q1规模大增
华西证券· 2025-04-27 16:00
业绩表现 - 2025Q1典型固收 + 基金跑赢纯债基金,转债基金收益率中位数达3.48%,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基金分别为0.13%、0.23%、0.39%,中长期纯债基金为 - 0.19%[1][8] 规模与仓位 - 2025Q1一、二级债基规模分别增加331、871亿元至7686、7692亿元,偏债混合基金规模轻微回落,转债基金规模达984亿元,环比增长34亿元[2][18] - 常规类别基金转债仓位全面回调,一级债基微降至8.65%,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基金分别降至12.22%、6.71%,转债基金仓位增至91.24%[2][22] 个券配置 - 公募基金加仓泛AI主线个券和光伏组件标的,如兴业转债、隆22转债等;减配大金融个券,如杭银转债、浦发转债等[3][35][37][39] - 2025Q1银行转债持仓前列数量减少,电新、农牧个券位列核心重仓[39][41] 行业倾向 - 2025Q1公募基金重点加仓电新、化工、电子、有色等板块,减仓银行、金融、医药、建筑等行业[3][42] 转债策略 - 多数机构选择静观其变,交易型机构积极做波段交易[45] - 转债对关税纷争脱敏,估值有修复空间,但需关注评级下调和正股波动风险[51] 风险提示 - 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权益市场风格轮动、转债市场规则调整影响市场[4][59]
又火了!200只“固收+”,创新高!
券商中国· 2025-04-21 07:22
市场表现 - 今年以来债券市场大幅回调,股票市场春节后在科技股带领下上涨,近期因"对等关税"冲击开启震荡 [1] - 截至4月18日,超六成的"固收+"基金年内单位净值增长率为正 [2][4] - 近200只"固收+"基金在4月净值创出成立以来新高 [2][4] - 富国久利稳健配置净值增长率超9%,工银聚享净值增长率超8%,格林鑫利六个月持有、兴全汇吉一年持有净值增长率超7% [4] 投资策略 - "固收+"策略有望继续斩获收益,产品规模有望持续扩容 [3][5] - 债券票息能为"固收+"策略基金提供较稳定的基础收益 [5] - 债券利率已下行至非常低的位置,债券资产未来贡献收益有限,权益资产配置成为重要一环 [7] - 一季度转债市场整体震荡上行,中证转债指数和等权指数上涨3%-4% [8] - 安信聚利增强一季度权益资产占比16.85%,转债占比32.61%,增加了偏成长方向配置 [9] - 金信民旺表示春节后科技板块情绪上涨带动转债和权益上行,转债估值被拉升至相对高位 [9] 产品管理 - 为发挥"+"的优势,多只产品新增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管理"+"的部分 [10] - 西部利得裕丰回报由盛丰衍和易圣倩共同管理,是盛丰衍首次管理"固收+"基金 [10] - 永赢稳健增强由高楠管理,截至4月3日任职回报为11.53% [10] - 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的优势在于选股能力,难点在于需重构绝对收益思维 [11] - 跨资产配置框架和绝对收益投资能力的权益基金经理更具优势 [11] 后市展望 - 经济弱企稳、技术革新、大国博弈韧性等因素为"固收+"策略基金提供良好收益基础 [5] - A股市场预计会回归以内为主,形成先稳后升之势 [12] - 港股市场基本面展望积极,但需警惕美元流动性压力 [12] - 行业配置优先消费服务板块,关注周期底部的工业、制造业,配置部分公用事业作为平衡 [12] - 固收方面重视信用品类的资质和收益率,利率部分维持中短久期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