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炔
搜索文档
展商预告丨空气产品公司携产品亮相“硅基负极与固态电池”高峰论坛,展位号:B11!
鑫椤锂电· 2025-11-10 14:05
公司概况 - 空气产品公司是一家世界领先的工业气体公司 拥有超过80年历史 专注于服务能源 环境和新兴市场[6] - 公司为先进材料制造 炼油 化工 金属 电子 加工制造 医疗和食品等众多产业提供工业气体 相关设备及应用专业技术[6] - 2024财年公司在50个国家和地区运营的销售额达121亿美元 当前市值约600亿美元[6] 核心产品与服务 - 公司提供包括氧气 氮气 氩气 氢气 二氧化碳 乙炔 乙烯 甲烷 一氧化碳等在内的高品质工业气体[6] - 为负极材料和固态电池材料提供全面的气体应用解决方案 旨在改善产品质量 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升产量[6] - 产品线包括气雾化制粉 热等静压 汽化器 低温液态储罐 低温泵 高压烧结炉及缓冲系统等[11] 技术解决方案特点 - 智能多气氛监测系统可全面检测各种气氛场景下的多种气氛组成 具有集成一体化 操作简单 移动方便的特点 能有效节省客户时间成本[9] - 系统具备智能可视功能 可通过云端数据实时反馈气体各项状态参数并传输气体调度信号[13] - 系统采用多级安全设计 实现安全稳定的高压气体传输[13] 行业活动参与 - 公司将参与2026硅基负极与固态电池高峰论坛 作为特邀赞助商之一[15]
向新而行 向强发力 | 大家谈 如何当好“碳路先锋”
中国化工报· 2025-11-04 10:57
行业转型核心理念 - 石油和化工企业需通过增加生态碳汇和减少碳排放来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1] - 企业应前瞻性布局新技术、新产业和新市场以抢占转型升级制高点 [1] - 企业需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并通过先进工艺技术实现向低碳排模式转变 [2] 技术创新与减排案例 - 传统电石法生产每吨乙炔会产生16.7吨二氧化碳并产生大量电石渣 [1] - 浙江大学研发的等离子体技术可将煤或天然气一步转化制乙炔副产物可二次利用使全国每年至少减排1.4亿吨二氧化碳 [1] - 广州石化建成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利用副产氢气生产纯度99.999%的高纯氢气成为华南地区最大供氢基地 [2] - 广州石化氢能生产过程具有占地面积小动力消耗低和高度自动化的优点 [2]
四线小城的暴富神话
投资界· 2025-10-30 16:36
文章核心观点 - 榆林凭借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崛起,并通过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成功应对了“资源诅咒”,转型为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其发展模式结合了天时、地利、人和等多重因素 [4][5][6][7][8][9] - 城市的发展不仅依赖于资源,更关键在于人才的奋斗、技术的持续投入以及对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视,实现了从落后沙漠之城到现代化能源之城的逆袭 [20][21] 榆林的经济地位与财富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榆林GDP达3485亿元,位居中西部地级市首位,超过金华、洛阳、珠海等城市,也高于南宁、太原等省会城市 [5] - 2024年榆林人均GDP上升至20.93万元,逼近上海的21.68万元,高于深圳和苏州,全国排名前列 [9] - 城市推行15年免费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以及全民免费医疗等民生福利 [5] - 榆林机场在2025年冬航季拥有38条航线,通航43个城市,旅游旺季可直飞越南、韩国、日本等国外城市 [5] 榆林的资源禀赋与历史机遇 - 榆林地处五省区交界,毛乌素沙漠边缘,总面积4.29万平方公里,与丹麦相当,但地广人稀,每平方公里仅84人 [6] - 1981年发现神府煤田,煤炭储量达877亿吨,矿产资源极其丰富,每平方米土地下蕴藏6吨煤、140公斤石油、1立方米天然气 [6][7] -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煤炭需求激增,煤价从2002年的275元/吨涨至2011年的853元/吨,形成“黄金十年” [11] - 煤矿开采成本低至约100元/吨,因埋藏浅、煤层厚、地质条件简单 [8] - 矿产资源不仅限于煤,还包括约6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超6亿吨石油、超8000亿吨岩盐,金属镁产量占全球超40% [8] 产业转型与升级路径 - 2015年煤炭价格暴跌(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从520元/吨跌至372元/吨),淘汰了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促使榆林向高端能源化工转型 [12] - 通过技术升级延长产业链,例如将煤化工副产品兰炭产生的荒煤气净化回收,用于冶炼金属镁,废渣用于生产水泥、免烧砖,实现循环利用 [12] - 推动煤化工与盐化工融合,生产甲醇、烯烃、可降解塑料、合成纤维、电池电解液、PVC等高附加值化工原料 [13][14] - 2022年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0万吨/年煤基乙醇工业装置,由中科院等科研机构技术支持 [17] 未来能源战略布局 - 榆林瞄准氢能产业,利用煤化工副产氢气(“灰氢”),通过碳捕集技术转化为“蓝氢”,并利用风力发电电解水生产“绿氢” [18][20] - 城市被定位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吸引大型能源企业和科研机构(如中科院、西安科技大学)入驻,形成人才与技术梯队 [17] - 持续投入交通基建,例如统筹223亿元资金支持延榆高铁建设,扩大高等教育规模 [21] 城市发展与民生投入 - 榆林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50年代的0.9%提升至43.2%,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量从15亿吨降至约2亿吨,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20][21] - 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1224.7亿元,其中83.6%投向教育、社保、医疗等民生领域,覆盖全市的免费教育和“先诊疗后付费”医疗政策 [21]
又一百万吨级乙烯装置,开车成功
中国化工报· 2025-09-04 19:45
产能扩张 - 吉林石化新建120万吨/年乙烯装置于2025年8月31日投产 乙烯总产能跃升至190万吨/年 [1] - 新装置年产能包括聚合级乙烯120万吨和聚合级丙烯58.7万吨 同时副产20多种化工原料及产品 [1] 技术装备 - 装置采用国产CBL裂解技术与LECT分离技术 设备国产化率达96% 关键核心设备100%自主可控 [1] - 装置综合能耗等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占地面积11.9万平方米 [1] 投资建设 - 120万吨/年乙烯装置总投资41.77亿元(含税) [1] - 建设周期为2022年11月桩基开工至2025年8月投产 历时约2年9个月 [1] 产业链协同 - 新装置产品将保障下游聚乙烯、丙烯腈、ABS等装置生产需求 [1]
中船特气H1实现营收10.4亿元,同比增长12.6%
巨潮资讯· 2025-08-22 16:58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0.4亿元 同比增长12.6% [2] - 归母净利润1.78亿元 同比下降0.55% [2] - 扣非净利润1.5亿元 同比增长13.84%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33亿元 同比下降22.22%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56.05亿元 较上年度末增长0.93% [1] 产品与产能 - 三氟甲磺酸系列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44亿元 同比增长49.19% [4] - 超高纯三氟化氮年产能达18,500吨 超纯氨年产能达10,000吨 [3] - 16种产品包括氟化氢/四氟化硅/八氟环丁烷等交货量同比增加或实现零突破 [4] - 肥乡分公司年产150吨高纯电子气体项目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3] - 年产170吨高纯电子气体项目取得试生产许可意见 [3] 研发与项目进展 - 联合高校及科研院所搭建电子特气创新协同机制 [3] - 推进电子特气全品类国产化及国家重点项目验收 [3] - 年产250吨三氟甲磺酸扩建项目设备安装进度达30% [3] - 技术分公司完成高纯钨粉装置和前驱体实验平台建设 [3] - 上海子公司电子特气和先进材料研发项目建设进度达50% [3] 市场拓展 - 新签订单金额较去年同期上涨110.9% [4] - 境外营业收入占比由24.68%提升至近27% [4] - 5种产品全球覆盖率增加 9种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提升 [4] - 完成淮安派瑞收购工作 相关资产交割及工商登记变更完毕 [3] - 呼和浩特子公司高纯电子气体项目部分产品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3]
和远气体: 泰和泰(武汉)律师事务所关于湖北和远气体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补充法律意见书(一)
证券之星· 2025-07-26 00:49
公司税务及行政处罚情况 - 公司2023年营业外支出中罚款及滞纳金金额为69.36万元,其中滞纳金52.90万元,行政罚款14.80万元,其他项1.66万元 [4] - 滞纳金主要来自补缴以前年度印花税、增值税及其附加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具体补缴金额为个人所得税32.60万元、印花税114.17万元、增值税及附加税55.61万元、房产税1.67万元、企业所得税1.72万元、社保相关2.75万元 [5] - 行政处罚涉及4起事件,包括和远新材料导热油着火罚款30,000元、伊犁和远员工违规作业罚款13,000元、伊犁和远设备管理不规范罚款20,000元、武汉天赐丙烷存放违规罚款85,000元 [5][6] - 公司已制定《公司税务管理办法》及一系列内控制度,包括《采购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销售合同管理办法》等,并采取整改措施如补缴税款、加强培训等 [6][7] 行政处罚披露及合规性 - 报告期内公司及其分子公司涉及7起行政处罚,其中3起为补充披露,主要因信用修复或主管部门未对外公示导致理解偏差 [8][9][24] - 行政处罚事项已全部整改,包括缴纳罚款、纠正违规行为、提交信用修复申请等 [10][11] - 根据《注册办法》及《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18号》,相关行政处罚不属于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不构成发行障碍 [12][13][14] - 行政处罚涉及违法行为未被认定为情节严重或重大违法行为,且未导致严重环境污染、重大人员伤亡或社会影响恶劣 [15][16][17] 安全生产管理 - 报告期内公司子公司存在6起安全生产相关行政处罚,涉及设备防护不足、危险品存放不当、违规作业等 [20][21] - 公司已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等22项制度 [21][22] - 针对交通违章问题,公司制定了《总公司行政车辆派车管理规定》等制度,并开展安全驾驶培训 [23] - 内部控制审计显示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不存在重大缺陷 [23][24] 产业政策符合性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大宗气体、工业级化学品、清洁能源、电子特气及电子化学品,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中的淘汰类、限制类产业 [26][27] - 电子特气及电子化学品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被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鼓励类项目 [26][28] - 工业级化学品(液氨、氨水)采用煤制合成氨工艺,不属于天然气限制类、禁止类利用领域 [29][30] - 公司产品符合《"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中国气体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南》等国家产业政策 [31][32][33] 环保合规情况 - 公司主要产品中三氯氢硅、四氯化硅属于《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21年版)》"高环境风险"产品,但采用了包含尾气处理的清洁生产工艺 [39][40] - 相关生产项目已取得环评批复(宜高环审[2022]27号、宜高环审[2024]37号),并建立了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41][42] -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包括生产事故预防措施(温度压力监控、联锁系统)和风险应急措施(三级防控体系、事故缓冲池) [43][44] - 近一年内未发生重大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符合环保要求 [40][41]
亚纳米铜团簇与钌单原子协同催化乙炔加氢研究取得进展
经济观察网· 2025-06-06 15:02
乙烯工业催化剂技术 - 乙烯作为重要基础化工原料,其纯度直接影响下游高附加值化学品生产,乙炔杂质(0.5~2vol%)会毒化聚合反应催化剂[1] - 当前工业使用的钯银(PdAg)合金催化剂存在乙烯选择性低、易过度加氢生成乙烷或绿油等问题,且贵金属Pd推高成本[1] - 铜(Cu)催化剂虽具成本优势且有利于乙烯脱附,但氢解离能力弱导致完全转化需高温(>200℃),活性与选择性难以兼顾[1] 新型双金属催化剂突破 - Ru1Cun/SiO2催化剂在170℃实现100%乙炔转化率和97.6%乙烯选择性,加氢活性达34.02molC2H2/(molCu·h),较单金属Cu团簇提升5.3倍[2] - Ru单原子将氢气解离温度从83℃降至47℃,通过氢活化中心与Cu团簇吸附位点的协同作用,使H2解离自由能垒从1.31eV显著降低[2] - 该技术通过原子级精准设计解决了Cu催化剂加氢活性不足的核心矛盾,为高效乙炔加氢提供新路径[2] 学术成果与支持 - 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JACS),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支持[3]
中国天然气产量第一大省:去年产出657亿立方米,领先新疆、陕西
搜狐财经· 2025-05-15 10:12
四川省天然气产量领先 - 2024年四川省天然气产量达到656.6亿立方米,远超新疆422.7亿立方米和陕西359.2亿立方米的产量 [1] - 四川省天然气资源储量达40万亿立方米,泸州老窖酒厂地下五千米岩层可开采出天然气 [4] - 资阳2井创下日产125.7万立方米的纪录,展示中国超深井技术的实力 [4] 技术创新提升采收率 - 宜宾水平钻机在地下2000多米水平段钻进精度达厘米级 [4] - 西南石油大学纳米驱替技术将页岩气采收率从20%提升至35%,相当于每口井多挖出15年产量 [4] - 钻井工人使用镶有人造金刚石的钻头,技术领先美国 [4] 产业链延伸与价值提升 - 伴生气通过天然气制乙炔装置加工,价值提升二十倍 [8] - 宜宾化工厂将天然气转化为氢氰酸和乙炔,利润大幅增长 [8] - 川渝地区储气库建设进展顺利,哈密"地下银行"可存储100亿立方米天然气 [8] 其他省份天然气开发情况 - 新疆塔里木盆地博孜-大北气田日产量突破2600万立方米,克拉美丽气田储量可供北京使用25年 [8] - 陕西长庆油田日产量达1.5亿立方米,可满足上海每户同时开三个燃气灶的需求 [8] - 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田产量达166.9亿立方米,晋城陶瓷厂燃气成本降低30% [8] 行业挑战与问题 - 达州天然气净化厂每天注气2亿立方米,但本地化利用率不足30% [9] - 化工厂老板反映管输费导致气价高于进口LNG [9] - 国家管网数据显示,中国储气库工作气量仅够全国4.5天用量,长三角LNG现货价曾飙升至每吨8000元 [9] 未来发展方向 - 新疆哈密储气库群建成后可存储100亿立方米天然气 [10] - 陕西延长石油二氧化碳驱煤层气技术每立方米气多赚30元 [10] - 国家能源局目标2030年天然气消费量达6000亿立方米,相当于每年新增一个中型气田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