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机器人

搜索文档
政策助攻养老机器人!前五月企业注册量涨48%,做母婴的做养老
齐鲁晚报· 2025-06-13 18:08
政策与市场背景 - 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2025年至2027年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工作,重点提升产品在失能照护、情感陪护、日常辅助等场景的应用能力[1][2] -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031万人(首次突破3亿),65岁及以上占比15.6%,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占11.6%),预计2050年失能人口达5800万[3] - 南京成立"机器人攻坚办",各地将机器人产业视为与新能源汽车同等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3] 行业规模与增长 - 国内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达57.79万家,近十年注册量逐年上升:2020年5.43万家(同比+120.51%),2023年超10万家,2024年13.46万家(同比+8.68%)[5] - 2024年前五月注册量7.42万家(同比+48.61%),延续增长趋势[6] - 企业区域分布:华东39.44%、华南23.42%,山东以4.13万家排名全国第四,济南/青岛均超9000家[9] 技术应用案例 - 深圳养老社区应用智能护理臂实现语音控制床位调整,情感交互机器人提供定制陪伴[10] - 大小便护理机器人实现1秒感应、自动清洁烘干,降低尿片使用率;智能洗浴机器人20分钟完成全身清洁[12][14] - 上海社区使用腰部外骨骼机器人辅助搬运脑瘫患者,康复训练机器人覆盖全周期康复[14] - 杭州机器狗"小西"承担送药陪散步,成都"小丽"机器人具备用药提醒功能[16] 产业链与商业化 - 企业行业分布:科研技术服务业18.75万家(超30%),批发零售14.76万家,信息技术11.6万家,制造业4.36万家[17] - 全球38%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在中国,北京/上海/广东成立创新中心,技术从"炫技"转向"服务"[17] - 上海老博会规模创历史(近500家展商),上汽/丰田/宜家/华为/海尔等展示适老化产品,部分母婴企业转型银发经济[17][19] 企业动态 - 海尔布局康养产业,改造智能卫浴产品,与星动纪元合作开发服务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定价80-128万元[19] - 傅利叶智能康复机器人在上海数十家社区应用,中科源码研发陪伴机器人[14][16] - 深圳作为科技研发大小便护理/洗浴机器人系列产品[12][14]
养老机器人守护“夕阳红”
经济日报· 2025-06-05 06:04
养老机器人市场概况 - 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人,养老机器人正成为解决养老难题的新思路[1] - 养老机器人按功能可分为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三大类,应用场景覆盖社区、养老院及家庭[3] - 亚太地区需求呈现两大趋势:居家养老场景的精细化服务(如语音交互)和机构场景的高效自动化(如物资管理)[3] 典型应用案例 - 深圳作为科技智能助行机器人采用人体工学设计和步态训练算法,帮助腿脚无力老人恢复行走能力[2] - 深圳养老院使用大小便护理机器人实现全自动清洁护理,尿片使用量从每天5片降至1片[2] - 成都养老社区的"小丽"机器人具备监护功能,可检测跌倒并一键呼叫救援[3] - 宠物形象机器人通过仿真触感互动,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陪护中展现独特价值[3] 技术挑战与成本瓶颈 - 智能化不足是主要技术痛点,需优化算法实现老年人意图的主动识别[4] - 高质量养老数据采集成本高昂,核心零部件(如精密舵机、高精度传感器)依赖进口导致成本居高不下[4] - 高端产品价格达50万-100万元,基础功能产品2万-3万元,最便宜护理机器人超1万元[5] 市场推广与商业模式创新 - 广州视鹏科技和上海傲鲨智能通过"以租代售"模式降低使用门槛,已在多地养老机构落地[6] - 租赁模式可缓解高价设备采购压力,尤其适合康复机器人和情感陪护机器人[5] - 行业正开展宣传推广活动提高认知度,并通过示范应用积累经验[5] 政策与产业协同发展 - 中国牵头制定全球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 63310,提升产业话语权[8] - 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推动智慧养老科技应用[7] - 建议设立专项产业基金支持核心技术研发,促进产学研用融合[7] 数据安全与责任界定 - 需通过加密传输、隐私计算等技术手段保障数据安全[9] - 建议完善法律配套细则明确数据使用边界,并引入责任保险机制[9] - 跨学科审查委员会可对应用场景进行前瞻性风险评估[9]
江苏“智造+天团”在丝博会上开挂
新华日报· 2025-05-23 08:26
展会概况 - 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西安举办,江苏组织50余家省内企业参展,细分为物联网与数字经济、未来科技、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与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共六大产业展区 [1] - 展会聚焦科技元素与硬核产业、日常生活与文旅新场景的结合,展示新质生产力最新成果 [1] 家纺产业数字化转型 - 江苏纺知云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家纺AI平台纺知云,专注于家纺画稿和电商图的智能生成,提供从画稿到产品拍摄的一站式服务,已有500余家企业入驻 [2] - 公司核心产品DeepHome纺知一体机有助于形成企业知识库,便于多部门协调,助力纺织产业数字化转型 [2] 低空经济与无人机技术 - 南京大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为无人机提供后道信息整合,推出风筝线无人机管理系统、飞驳空地协同系统,服务于应急、消防等部门,2024年营收3300万元 [3] - 东台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为现代农业研发生产植保无人机,为应急消防研发无人直升机 [3] 机器人及智能环保技术 - 无锡无界探索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人形体感交互、人形投篮等多种机器人 [3] - 江阴明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物联网+区块链"技术研发生产线下智能危废云仓,开发小微危废监管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无锡、苏州、扬州等城市 [3] 新能源与储能技术 - 徐州徐工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为新能源商用车、工程机械提供储能补能一体化解决方案 [3] 太阳能电动车与数字人技术 - 江苏来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太阳能电动车,时速最高25码,续航75公里,九成以上供应外贸出口,远销至法国、西班牙、美国等20余个国家 [4] - 江苏物润船联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繁音智慧AI屏,支持政务服务、酒店大堂、商场导购等多元场景的答疑解惑,已在张家港政务服务中心等地使用 [4] 法律科技服务 - 南京通达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海睿法律大模型,具备法律语言理解、知识问答、分析推理和文本生成能力,已在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实现落地应用 [5][6] 文旅科技应用 - 无锡视美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文旅景区投影,已有1万余个服务案例,遍布全国多个省市 [7] - 南京牛首山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推出"数智牛首"AR智慧导览项目,通过AR、AI等技术将牛首山历史人文资源"活化",创新推出东禅心旅、AR云游打卡等数字化体验项目 [7]
三 力 士(002224) - 002224三 力 士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6
2025-05-16 17:36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简称三力士,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于2025年某月某日下午在网络平台举行,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吴琼瑛女士、财务总监何平先生、独立董事陈琪耀先生、董事会秘书何磊先生 [2] 未来发展规划 - 围绕主营产品,打造工业品领域生态链平台不断发展 [2] 产品市场情况 - 2024年主要产品橡胶V带系统产品市场需求稳定,未来将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提高产品性能满足客户需求 [2] - 公司在V带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未来将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品质、研发新产品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 [5] 股东情况 - 截止至2025年05月09日,公司股东总户数43,692户 [2] 项目进展 - 西湖交互机器人研发有柔性变刚度机械臂、智能柔性末端,持续不断研发将产品在真实场景应用 [3][4] - 老挝三昇申请老挝工业大麻项目进展需关注公司信息披露 [5] 公司优势 - 规模优势,连续29年蝉联中国橡胶V带行业排名第一 [3] - 研发优势,公司传动技术研究院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多项省级资质 [3] - 质量优势,坚持以质量为根本,参与编制橡胶V带行业相关行业标准 [3] - 品牌优势,“三力士牌”橡胶V带获中国名牌产品等多项荣誉 [3] 原材料采购 - 成本控制方面,选取多家供应商询价竞标并进行资质评估,选取价优物美的供应商长期合作 [3] - 供应链保障方面,确定供应商后签订长期合同,保障供应链持续稳定 [3] 业绩下滑原因 -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下降、净利润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减值 [4] 其他问题回应 - 公司未进行增发,低价增发是年度会议上例行议案 [4] - 对不添加概念、不要再定增、溥畅智能利润及添加概念等建议表示感谢 [3][4][5]
经济大省挑大梁·韧性中国|双翼齐飞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激活发展新动能
央广网· 2025-05-15 08:55
央广网南京5月14日消息数以万计的精密孔位串联起国产大飞机的"骨骼"与"筋脉";人形机器人挥动机械臂,用"有温度的交互"叩开未来之门……在江苏这 片创新热土上,科技与产业的"双向奔赴"正编织出崭新的产业变革图景。 2024年,江苏产业科技创新工作交出漂亮答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突破50%,区域创新能力排名跃升至全国第二,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 3.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4.5件。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是江苏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的着力点之一。 编者按:经济大省是观察中国经济的重要窗口。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经济大省以怎样的姿态奔跑、如何勇立潮 头挑大梁?央广网策划推出"经济大省挑大梁·韧性中国"系列报道,记者深入科技创新、改革发展最前线,以生动故事和一线观察,展现经济大省落实国家 重大发展战略的担当作为以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积极探索。 如今,国产装备已在国内各大主机厂完成应用测试,杨浩骏的目光也投向更远:让设备"看懂"材料厚度毫厘之变,自主调节转速进给;持续提升装备的轻量 化水平,让工人操作"举重若轻"。 在江苏,丰富的科创资源 ...
深度|斯坦福副教授、具身智能独角兽PI联创:未来将呈现机器人硬件的寒武纪大爆发,人们低估了运动控制中蕴含的智能
Z Potentials· 2025-05-04 13:11
机器人研究历程 - 研究始于十多年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学位期间 主要探索神经网络控制 训练神经网络直接从图像像素映射到机器人手臂的电机力矩 这在当时并不流行 但如今已成为主流研究方向之一 [5] - 早期训练机器人完成拧瓶盖、用铲子放入碗中、精准插入物体等任务 但发现跨场景泛化能力是巨大挑战 [5] - 博士毕业后在Google Brain工作一年 随后回斯坦福创立实验室 继续围绕强化学习、视频预测、模仿学习等方向展开研究 [6] Physical Intelligence核心方向 - 目标是打造庞大神经网络模型 能够控制任何机器人在任何环境下完成任何任务 从根本上解决机器人通用智能问题 [7] - 与传统方法不同 强调最大化利用跨平台机器人数据 整合六轴关节、七轴关节、双臂、单臂等不同形态数据提升模型泛化能力 [7] - 构建"基础模型"驱动下一代现实世界机器人技术 避免因硬件迭代导致旧数据失效 [8] 技术架构与数据策略 - 核心挑战是缺乏海量机器人动作数据 需在现实世界扩大数据收集规模 去年10月已展示扩展数据后机器人可执行叠衣服、擦桌子等复杂任务 [9] - 使用Transformer和预训练视觉-语言模型 使机器人能理解未训练过的概念 例如将猫罐头递给Taylor Swift [10] - 当前重点提升数据多样性 在三座建筑采集数据后 需扩展至更多场景、物体和任务 同时优化机器人环境适应能力 [10][11] 开源策略与行业定位 - 采取开源模式 公开部分模型权重和技术细节 与硬件公司合作提供设计方案 推动整个领域发展 [12] - 认为当前阶段开放协作比保护知识产权更重要 优秀工程师更倾向开放环境 且最大风险是技术本身无法突破而非竞争 [12][13] - 相比大公司 初创企业更具灵活性 能快速将机器人部署到不同环境测试 突破数据采集限制 [26][27] 关键技术突破 - SayCan研究证明语言模型可用于高层规划 Archi Tool研究展示网络数据提升泛化能力 RT-X研究实现跨机器人形态模型训练 [18] - Mobile ALOHA远程操作系统使机器人学习复杂灵巧操作 后续研究探索系鞋带等高难度任务 [18][19] - 分层交互机器人(HI Robot)采用双模型架构 上层推理决策下层执行动作 支持个性化需求调整 如制作素食三明治 [21][22] 传感器与感知能力 - 当前主要依赖RGB摄像头 腕部摄像头可部分替代触觉传感器 但触觉硬件仍面临耐用性和成本挑战 [24] - 认为智能研究瓶颈在数据和架构而非传感器 需优先解决模型记忆能力问题 再考虑添加嗅觉、听觉等冗余感知 [25] 行业未来形态 - 预测机器人硬件将出现"寒武纪大爆发" 呈现高度多样性 类似厨房用具按功能专门化 [30][31] - 可能形成按需定制化硬件生态 但供应链规模化压力也可能推动少数标准化形态 [32][33]
北京明星机器人公司要IPO了
投中网· 2025-04-04 14:36
公司概况 - 云迹科技成立于2014年,由深耕传感器与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支涛创立,专注于酒店场景服务机器人研发[3][5] - 公司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拥有近千项专利,参与制定26项行业标准,技术壁垒显著[6] - 旗下产品包括"润"系列送物机器人、"格格"系列多功能交互机器人和复合多态机器人"UP",三代产品累计完成服务超5亿次[6] - 截至2024年底,机器人已部署全球40余国超3万家酒店,单日同时在线峰值达3.6万台[6] 市场地位 - 2023年全球酒店场景市占率12.2%,位居行业榜首,前五大参与者合计份额27.6%[9] - 主要客户包括万豪、洲际、凯悦、锦江、亚朵等国际酒店集团[3][6] -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单日最高服务超10万次,实现"零故障"表现[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61亿元、1.45亿元、2.4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5.5%[8] - 同期毛利率从24.3%提升至43.5%,净亏损从3.65亿元收窄至1.85亿元[8][9] - 酒店机器人业务收入占比从70.1%提升至83%,其余收入来自写字楼、社区等场景[8] 融资情况 - 累计完成8轮融资超10亿元,投后估值达41亿元[11] - 主要投资方包括腾讯(持股9.09%)、阿里(2.94%)、联想(4.22%)、启明创投(5.39%)等[16] - 2021年D轮融资5.8亿元,创单轮最高纪录[16] 发展战略 - 计划通过港交所18C章上市募资,加码研发与全球化布局[16] - 目标3年内非酒店场景收入占比超30%,重点拓展医疗、楼宇等领域[9] - 募资将用于提升机器人通用性、拓展欧美市场及开发医疗机器人产品线[16] 行业背景 - 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达97亿元,年增速18.7%[16]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优必选(人形机器人)、普渡科技(餐饮配送)、科沃斯(家用场景)等[16] - 行业集中度低,擎朗科技等同行也在筹备上市计划[17]
团队来自清华、浙大,可连续空翻的机器人完成数亿融资|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3-20 08:07
文章核心观点 松延动力作为专注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的科技企业,凭借多自由度硬件技术等优势在行业中发展,完成多轮融资并开启新融资计划,产品有应用场景且有交付计划,团队实力较强 [2][3][4] 公司融资情况 - 近日完成连续两轮过亿元A轮及A+轮融资,A+轮由彬复领投,华强资本跟投;A轮投资方包括神骐资本等机构 [3] - 截至目前已完成五轮融资,并开启新一轮融资计划以推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 [3]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2023年9月,专注于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 [3] - 主要产品包括双足人形机器人和仿生人形机器人,已在科研教育等多领域应用,并拓展至养老陪伴等场景 [3] 行业发展情况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人形机器人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2024 - 2028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20 - 50亿元,依赖科研机构需求驱动 [4] - 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处于从实验室技术验证向商业化初期过渡阶段,核心驱动力来自硬件材料与人工智能协同突破 [4] 公司技术优势 - 创始人表示公司在运动控制技术上领先、迭代快且具备量产交付能力,解决了下肢缺乏通用控制器和上肢操作泛化性不足的行业难点 [4] - 核心技术有多自由度硬件本体技术、深度强化学习以及多模态交互大模型,自研伺服电机等为机器人提供支持 [4] - 聚焦提升机器人运动控制和感知计算能力,通过强化学习与模仿学习让机器人能完成多种动作 [4] 公司产品矩阵 - 基于核心技术形成跨多方面的全方位产品矩阵,核心产品有运动员N系列、通用人形机器人E系列和交互机器人仿生人Hobbs [5] - N系列强调上肢柔顺操作,E系列注重上肢和下肢能力协同,两款机器人售价都在十万以内 [7] 公司销售与合作情况 - 与教育行业合作,提供配套课程,以租代售或整体销售 [7] - 与北大、清华等高校合作,招聘零基础学生培养工程师验证课程有效性 [7] 公司业务成果与计划 - 已拿到数千万元采购订单,集中于科研教育等领域 [7] - 今年计划完成近千台交付计划,并拓展机器人多场景应用 [7] 公司团队情况 - 现有员工50余人,研发团队占比85%以上,核心团队成员来自知名科研院校 [7] - 创始人姜哲源担任董事长及CTO,研究成果显著;首席科学家胡晨旭专注多模态AI领域研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