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沃西单抗(AK112)

搜索文档
150亿美元传闻引爆市场,PD-(L)1/VEGF双抗成新药王候选
新财富· 2025-07-16 15:42
阿斯利康潜在收购AK112交易 - 阿斯利康正与Summit就PD-1/VEGF双抗AK112的全球授权展开深入洽谈,交易金额或高达150亿美元 [2] - 若交易达成,将成为中国创新药首次以千亿元人民币估值进入跨国药企产品线的里程碑案例 [4] - 消息公布后Summit股价单日大涨14.68%,康方生物港股次日涨9.43%,市值突破1000亿港元 [3] AK112的临床价值与争议 - AK112在HARMONi-2 III期研究中作为单药治疗NSCLC时,中位PFS从5.8个月提升至11.1个月,成为首个在头对头试验中击败Keytruda的PD-1产品 [7] - 但在联合化疗的HARMONi III期研究中,总生存期(OS)未达统计学显著性,引发市场对其监管审批前景的担忧 [8] - 当前AK112处于"疗效潜力与监管不确定性并存"的临界点,其后续数据将决定能否成为真正的"药王挑战者" [8] PD-(L)1/VEGF双抗的全球竞争格局 - 该靶点已成国际药企必争之地:辉瑞以12.5亿美元首付款签下三生制药SSGJ-707,BMS以111亿美元收购BioNTech的BNT327 [12] - 全球TOP3免疫治疗玩家(辉瑞、BMS、默沙东)已完成在该领域的战略布局,剩余优质资产稀缺 [14] - 行业共识认为,拥有最强PD-(L)1/VEGF产品的企业将掌握肿瘤免疫下一阶段发展主导权 [16] 阿斯利康的收购逻辑 - 公司虽拥有双抗平台DuetMab,但商业化重磅品种不足,需外部管线补充以重塑产品线结构 [19] - AK112在OS数据公布后估值趋于理性,为收购提供更佳时间窗口 [18] - 竞争对手已抢先布局,阿斯利康面临"再不出手就晚了"的战略压力 [20] 中国Biotech的全球影响力 - 康方AK112和三生SSGJ-707等产品推动中国从"临床数据追赶者"转变为"全球竞争框架定义者" [25][26] - 2024年BMS和辉瑞在PD-1/VEGF领域交易总额已超170亿美元,若阿斯利康交易完成将刷新纪录 [27] - 中国企业在PD-(L)1/VEGF赛道占据主导地位,全球在研18款相关药物中11款来自中国公司 [27]
PD-(L)1/VEGF当道,双抗药物进入下一战场
新财富· 2025-06-27 17:07
双抗药物市场概况 - PD-(L)1/VEGF双抗成为市场焦点,2024-2025年涌现多笔重磅交易,如BioNTech以9.5亿美元收购普米斯生物后与BMS达成111亿美元合作开发BNT327,三生制药与辉瑞交易超60亿美元 [4][22] - 双抗药物发展历经技术路线争议,目前聚焦靶点组合选择与临床效果验证 [5] - 全球双抗研发管线中75%项目针对实体瘤,潜在治疗人群规模是血液瘤的9倍(2021年实体瘤新发病例1800万 vs 血液瘤130万) [24][25] 主流技术路线分析 - **PD-(L)1+X组合**: - 康方生物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通过独特设计增强T细胞活性,齐鲁制药PD-1/CTLA-4双抗已提交中国上市申请 [12] - PD-(L)1/VEGF双抗(如康方AK112)兼具免疫治疗与抗血管生成优势,III期HARMONi-2研究显示PFS显著优于PD-1单抗 [13][22] - **CD3+X组合**: - 安进CD3/DLL3双抗Tarlatamab获FDA批准用于小细胞肺癌,信达生物CD3/CLDN18.2双抗IBI389在胃癌/胰腺癌中ORR达29.6% [14] - 实体瘤应用中面临T细胞募集困难等挑战 [14] - **EGFR+X组合**: - 强生EGFR/c-Met双抗在EGFR-TKI耐药患者中ORR达50%,百利天恒EGFR/HER3双抗ADC以84亿美元授权BMS [16] 市场共识与趋势 - PD-(L)1/VEGF路线替代CD3+X成为资本关注核心,2025年BMS与BioNTech合作总金额达111亿美元 [22][23] - 中国药企跳过血液瘤直接布局实体瘤,普米斯生物PD-L1/VEGF双抗通过授权实现累计120.5亿美元交易(9.5亿收购+111亿合作) [26][29] - 双抗资产出海加速,2024-2025年中国企业主导12笔超5亿美元交易,涉及PD-(L)1/VEGF、CD3+X等靶点 [28] 临床疗效争议 - 康方AK112的III期研究OS指标未达统计学显著性(HR=0.79,P值0.057),引发市场对监管审批担忧 [31] - FDA收紧审批标准,强调OS为关键终点,欧美患者占比不足(38%)可能影响PD-(L)1/VEGF双抗获批 [32][33] 未来发展方向 - 具备"双靶明确+数据清晰"特点的管线更受资本青睐,如PD-(L)1/VEGF组合 [36] - 国际化临床执行能力与成本控制成为企业竞争关键,中国药企从跟随者转向主导者 [29][37]
国际巨头“扫货”中国管线,本土药企如何跨越“廉价资产”鸿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3 16:15
核心交易分析 - BMS与BioNTech达成BNT327(PM8002)双抗药物合作协议 交易总额高达111亿美元 包括15亿美元首付款和20亿美元非或有性周年付款 以及76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1] - 双方采用创新合作模式 全球利润或亏损按50:50比例分担 突破传统授权框架 [2] - BNT327为PD-L1/VEGF-A双抗 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中显示积极临床数据 属于当前热门赛道 [2] 行业趋势 - 全球PD-(L)1市场规模2024年达525亿美元 同比增长12.3% 预计2028年PD-1/VEGF双抗市场规模近700亿美元 [3] - ADC药物市场快速增长 2024年规模145亿美元 预计2028年超550亿美元 [4] - 全球14款PD-(L)1/VEGF双抗进入临床 康方生物依沃西单抗为首个获批产品 普米斯PM8002进度全球第二 [4][5] 中国创新药企动态 - 三生制药PD-1/VEGF双抗SSGJ-707获辉瑞60.5亿美元授权 创中国创新药首付款纪录 [6] - 石药集团EGFR-ADC项目SYS6010展现63.2%客观缓解率 潜在交易总额达50亿美元 [6] - 康方生物依沃西单抗因临床数据击败默沙东可瑞达 推动合作方Summit股价一年暴涨583% [6] 研发效率与交易策略 - 中国创新药企研发成本仅为美国1/3-1/5 IND申报时间缩短30%以上 [6] - 百奥泰采用"分级特许权使用费"模式 恒瑞医药采用"首付+里程碑+销售分成"组合方案 [8] - 2020-2024年中国创新药BD交易总额从92亿美元增至523亿美元 2025年前五月已达455亿美元 [7] 技术突破 - 中国学者2025年ASCO年会73项研究入选口头报告 较2023年增长232% [10] - 科济药业Claudin18.2 CAR-T有望成为全球首款实体瘤CAR-T产品 [10] - 远大医药建成全球核素种类最全智能工厂 靖因药业siRNA疗法首付款达9500万美元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