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障型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保险管理层解读中报:转型成效明显 价值持续提升
中国经济网· 2025-08-30 10:47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213亿元 同比增长22.7% [1] - 新业务价值61.82亿元 同比增长58% [1] - 总资产达1.78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5% [4] - 投资规模突破1.7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5.1% [4] - 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9% 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 [4] - 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6.3% [4] 业务转型与价值提升 - 新单业务增长强势 续期业务坚如磐石 各渠道业务均实现较好增长 [1] - 建立产品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 加强资产负债联动 [2] - 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 强化产品组合策略与场景化营销模式 [2] - 深度融合保险+养老/健康/金融服务 打造一站式解决方案 [2] - 推动分红险和保障型产品转型 [2] - 品牌影响力快速提高 投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2] - 营销队伍发展壮大 服务生态全面升级 [2] 投资策略与资产配置 - 固定收益投资保持战略定力 做好超长期债权跨周期匹配 [4] - 强化固收投资交易能力 通过多品种多策略组合捕捉交易性机会 [4] - 权益类投资重视高股息股票配置价值 [4] - 积极布局符合国家战略的新质生产力方向 围绕"五篇大文章"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4] - 综合考虑标的长期价值 负债端匹配程度及战略协同性 [5] 鸿鹄基金运作进展 - 作为险资首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已成功设立三期 [6] - 一期基金完成建仓并取得良好收益 [6] - 二期基金于二季度末基本完成建仓 [6] - 三期基金自7月初启动 进展顺利 计划累计出资462.5亿元 [6] - 投资范围为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中符合条件的大型上市公司A+H股 [6] - 标的选取标准为治理良好 经营稳健 股息稳定且流动性好 [6] - 上半年试点基金风险指标低于基准 收益指标高于基准 [6] - 未来将立足耐心资本优势 深化投研 优化配置 [7] 管理层战略展望 - 牢牢抓住寿险业黄金机遇发展期 有信心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 [1] - 下半年聚焦同步推动保障类产品与分红险产品 [3] - 持续优化业务结构 提升业务品质 推动继续率达到行业优秀水平 [3] - 通过降本增效 深化报行合一 精细化费用优化改善投产比 [3]
阳光保险发布年中答卷,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7.3%
经济观察网· 2025-08-28 17:1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保费收入808.1亿元,同比增长5.7% [2] - 保险服务收入324.4亿元,同比增长3.0% [2] - 归母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增长7.8% [2] - 集团内含价值128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0% [2] 寿险业务增长 - 新业务价值(NBV)达40.1亿元,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7.3% [3] - 寿险合同服务边际(CSM)余额560.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3% [3] - 个险总保费153.4亿元,同比增长12.1%,新单保费34.4亿元 [3] - 寿险净利润29.22亿元,同比增长5.6% [3] 渠道战略与产能提升 - 银保渠道总保费354.4亿元,同比增长4.2%,新单保费128.7亿元 [5] - 银保渠道活动网点数同比增长7.6%,活动人均产能15.3万元 [5] - 月均人力5.0万人,传统队伍活动人均产能2.4万元,新人活动人均产能1.8万元 [4] - 精英团队月均活动人力同比提升4.7%,人均产能达传统队伍两倍以上 [4] 产品结构优化 - 浮动收益型与保障型产品占比超过50% [3] - 银保新单期缴中浮动收益产品占比27.1%,提高11.0个百分点 [5] - 形成4大类13款财富管理产品矩阵 [5] - 健康险重点布局医保目录外创新药、特药保障 [5] 财险业务表现 - 原保费收入252.7亿元,同比增长2.5% [6] - 综合成本率98.8%,同比优化0.3个百分点 [6] - 承保利润2.9亿元,同比增加0.9亿元 [6] - 非车险保费占比50.6%,提高4.5个百分点,保费同比增长12.5% [6] 细分险种业绩 - 车险原保费125.0亿元,家用车与新能源车险占比分别提升3.0和2.1个百分点 [6] - 车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8.1%,优化1.6个百分点,实现承保利润2.6亿元 [6] - 意外伤害和短期健康险保费52.1亿元,同比增长20.0%,承保利润0.79亿元 [7] - 保证险保费24.6亿元,同比增长34.9%,承保综合成本率99.3% [7] 客户经营与战略 - 中高客户经营推进,有效保单首年标准保费15万元及以上客户数增长20.5% [5] - 实施"知心阳光"战略,启动客户需求感知计划 [5] - 推进"一身两翼"战略,实施差异化管理 [3] - 拓展职业领域创新模式,构筑持续价值增长基础 [3] 社会责任与实体经济服务 - 为实体经济提供风险保障35万亿元,投资余额超4800亿元 [8] - 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近1.2万亿元 [8] - 绿色保险提供保障近7.5万亿元,绿色产业投资余额超640亿元 [9] - 农业保险及涉农保险保障830亿元,服务"一带一路"项目336个 [8] 普惠金融与创新布局 - 科技保险保障约370亿元,覆盖科技研发全链条 [9] - 普惠性保障16万亿元,向近60万人次支付赔款约20亿元 [9] - 融入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动社商融合 [7] - 创新产品设计,完善个养产品矩阵,拓展高龄客群 [5]
阳光保险发布年中答卷,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7.3%
经济观察报· 2025-08-28 16:12
核心观点 - 阳光保险2025年上半年实现内含价值128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0%,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幅增长47.3%,财险非车业务占比过半,综合成本率优化,同时公司持续践行社会责任,为实体经济提供风险保障35万亿元 [1][2][4][8][12] 寿险业务表现 - 新业务价值(NBV)达40.1亿元,同比增长47.3%,寿险合同服务边际(CSM)余额560.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3% [4] - 个险总保费收入153.4亿元,同比增长12.1%,新单保费34.4亿元,保险服务业绩同比增长15.6%,净利润29.22亿元,同比增长5.6% [5] - 月均人力5.0万人,传统队伍活动人均产能2.4万元,新人活动人均产能1.8万元,精英团队月均活动人力同比提升4.7%,人均产能达传统队伍两倍以上 [6] - 银保渠道总保费收入354.4亿元,同比增长4.2%,新单保费128.7亿元,新单期缴保费中浮动收益型产品占比27.1%,提高11.0个百分点,活动网点数同比增长7.6%,活动人力提升2.1%,活动人均产能15.3万元 [6] - 中高客户经营稳步推进,有效保单首年标准保费达15万元及以上的客户数增长20.5%,5万元及以上客户数增长17.5% [6] 产品与客户战略 - 公司深入推进"一身两翼"战略,实施差异化管理,拓展职业领域创新模式,推动营销队伍转型,加强多元产品销售能力,浮动收益型与保障型产品占比超过50% [5] - 深化"知心阳光"战略,启动客户需求感知计划,优化客户分类经营体系,完善产品与服务布局 [6] - 全面升级产品战略,在养老金融方面创新产品设计,完善个养产品矩阵,健康保障方面重点布局医保目录外的创新药、特药保障,财富管理产品形成4大类13款产品矩阵 [7] 财险业务表现 - 原保费收入252.7亿元,同比增长2.5%,综合成本率同比优化0.3个百分点至98.8%,承保利润2.9亿元,同比增加0.9亿元 [9] - 非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2.5%,占比50.6%,提高4.5个百分点 [9] - 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25.0亿元,家用车与新能源车险占比分别提升3.0和2.1个百分点,承保综合成本率98.1%,优化1.6个百分点,实现承保利润2.6亿元 [9] - 意外伤害和短期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2.1亿元,同比增长20.0%,承保综合成本率97.7%,实现承保利润0.79亿元 [10] - 保证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4.6亿元,同比增长34.9%,承保综合成本率99.3% [10] 社会责任与实体经济支持 - 为实体经济提供风险保障35万亿元,投资余额超4800亿元,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近1.2万亿元 [12] - 在乡村振兴方面提供农业保险、涉农保险和乡村人口人身保险共计830亿元,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336个项目提供风险保障739亿元,覆盖63个国家和地区 [12] - 科技金融方面提供科技保险保障约370亿元,覆盖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与推广全链条 [13] - 普惠民生侧提供大病保险、惠民保、长护险、防贫保等各类普惠性保障16万亿元,向近60万人次支付赔款约20亿元 [14] - 绿色保险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保障近7.5万亿元,支付赔款约27亿元,绿色产业投资余额超过640亿元,其中绿色投资超220亿元 [14] - 公益践行方面动员志愿者5029人次,服务总时长13399小时,累计在全国25个省份援建博爱学校77所,培训乡村医生23291人次,父母赡养津贴已惠及员工父母超过7万人 [14]
阳光保险(06963.HK):盈利基本符合预期 寿险NBV及CSM余额快速增长
格隆汇· 2025-08-25 11:32
1H25业绩表现 -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8%至33.9亿元,寿险和财险净利润分别增长5.6%和2.6% [1] - 寿险新业务价值(NBV)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47.3%至40.1亿元,财险综合成本率(CoR)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至98.8% [1] 寿险业务发展 - 个险渠道NBV同比增长23.5%,银保渠道NBV同比增长53%,但新单保费分别同比下降11.2%和5.2% [1] - 合同服务边际(CSM)余额达560.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3% [1] - 个险渠道"浮动收益型+保障型产品"占比超50%,银保渠道占比27.1%,产品结构优化明显 [1] 财险业务表现 - 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5%至252.7亿元,其中车险同比下降6%,非车险同比增长12.5% [2] - 非车险保费占比50.6%,同比提升4.5个百分点 [2] - 车险CoR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至98.1%,非车险CoR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至99.7% [2] 投资与资产配置 - 净投资收益率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3.8%,总投资收益率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至4.0% [2] - 股票配置比例较上年末提升1.8个百分点,增配长久期利率债优化期限结构 [2] 集团价值与资产 - 集团内含价值达128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0% [2] - 净资产环比下降10.1%至558.4亿元,主要受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计算方式影响 [2] 估值与预测 - 当前交易于0.38倍2025年预测P/EV和0.33倍2026年预测P/EV [2] - 维持目标价4.60港币,对应0.40倍2025年预测P/EV和0.34倍2026年预测P/EV [2]
中金:维持阳光保险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4.60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25 09:56
核心观点 - 中金维持阳光保险目标价4.60港币和跑赢行业评级 对应0.40x/0.34x 2025e和2026e P/EV 以及2.7%股价潜在上涨空间 [1] - 公司当前交易于0.38x/0.33x 2025e和2026e P/EV [1] - 维持2025-2026年盈利预测基本不变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7.8%至33.9亿元 [1] - 寿险净利润同比+5.6% [1] - 财险净利润同比+2.6% [1] 寿险业务 - 寿险新业务价值(NBV)可比口径下同比+47.3%至40.1亿元 [1][2] - 个险渠道NBV同比+23.5% [2] - 银保渠道NBV同比+53% [2] - 合同服务边际(CSM)余额560.8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0.3% [2] - 个险渠道"浮动收益型+保障型产品"占比超50% [2] - 银保渠道"浮动收益型+保障型产品"占比27.1% [2] 财险业务 - 财险原保险保费同比增长2.5%至252.7亿元 [3] - 非车险保费同比+12.5% [3] - 非车险保费占比50.6% 同比提升4.5个百分点 [3] - 综合成本率(CoR)同比-0.3个百分点至98.8% [1][3] - 赔付率同比+2.5个百分点 [3] - 费用率同比-2.8个百分点 [3] - 车险CoR同比-1.6个百分点至98.1% [3] - 家用车保费占比提升3个百分点 [3] - 新能源车险保费占比提升2.1个百分点 [3] 投资表现 - 净投资收益率3.8% [4] - 总投资收益率4.0% [4] - 股票投资比例较上年末提升1.8个百分点 [4] - 增配长久期利率债以优化期限结构和成本收益匹配水平 [4] 集团价值 - 集团内含价值1284.9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1.0% [5] - 净资产558.4亿元 [5] - 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采用6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和即期加权方式 [5]
中金:维持阳光保险(06963)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4.60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5 09:49
核心观点 - 中金维持阳光保险目标价4.60港币及跑赢行业评级 对应2025e和2026e P/EV分别为0.40x和0.34x 股价潜在上涨空间2.7% [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8%至33.9亿元 寿险及财险净利润分别增长5.6%和2.6% [1] 估值与评级 - 当前交易于0.38x 2025e P/EV和0.33x 2026e P/EV [1] - 维持2025-2026年盈利预测基本不变 [1] 寿险业务表现 - 寿险新业务价值(NBV)可比口径同比大幅增长47.3%至40.1亿元 [1][2] - 个险渠道NBV同比增长23.5% 银保渠道NBV同比增长53% [2] - 寿险合同服务边际(CSM)余额达560.8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0.3% [2] - 个险渠道浮动收益型+保障型产品占比超50% 银保渠道同类产品占比27.1% [2] 财险业务表现 - 财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5%至252.7亿元 [3] - 非车险保费同比增长12.5% 占比提升4.5个百分点至50.6% [3] - 综合成本率(CoR)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至98.8% [1][3] - 车险CoR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至98.1% 家用车及新能源车险占比分别提升3ppt和2.1ppt [3] 投资表现 - 净投资收益率3.8% 总投资收益率4.0% [4] - 股票配置比例较上年末提升1.8个百分点 增配长久期利率债优化资产结构 [4] 集团财务指标 - 集团内含价值达1284.9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1.0% [5] - 净资产为558.4亿元 [5]
险企不再“月考”是利是弊?
金融时报· 2025-08-20 12:58
新华保险 中国人保 中国人寿 中国平安 中国太保 新华保险 分时图 日K线 周K线 月K线 64.69 0.94 1.47% 1.60% 1.07% 0.53% 0.00% 0.53% 1.07% 1.60% 62.73 63.07 63.41 63.75 64.09 64.43 64.77 09:30 10:30 11:30/13:00 14:00 15:00 0 25万 49万 74万 今年以来,保险行业出现一个令人瞩目的变化:部分上市保险公司选择停止披露月度保费收入数据。 中国平安(601318)于2025年1月14日披露了2024年全年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后,便再未发布月度保费 公告;中国人保(601319)和中国人寿(601628)寿险公司也采取了类似做法。目前,这三家险企已连 续7个月未披露月度保费数据。这一变化并非统一行动,在A股上市险企中,中国太保(601601)和新 华保险(601336)仍按月披露保费数据。 中国平安近期在"上证e互动"平台的回应,为这一变化提供了部分解释:切换新准则后,原保险保费收 入不能完全反映保险公司尤其是人身险公司的保险服务收入情况,此项也不是目前监管部门要求必须披 ...
划重点!多家险企下半年这么干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5:05
主要业绩指标增长 - 中国人保集团管理总资产突破4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1.3% 承担保险责任金额1780万亿元 [2] - 中国太平集团总资产达1.7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6.4% 管理投资资产2.5万亿元 总保费收入1556.7亿元 [2] - 中国人寿集团合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4% 合并总资产突破8万亿元 管理总资产超15万亿元 新增保险保障金额超450万亿元 [2] - 新华保险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1212.62亿元 同比增长23% [2] - 中国太保实现保费收入2820.08亿元 同比增长5.94% [2] - 众安在线实现保费收入166.59亿元 同比增长9.3% [2] 下半年工作重点 - 多家公司聚焦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加强资负联动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1][3] - 中国人保重点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 服务稳外贸扩内需 服务兜底普惠民生 服务韧性安全建设 [3] - 中国太平着力提升服务国家大局质效 聚焦主责主业做优做强 强化经营特色优势 提升数智化运营水平 [3] - 中国人寿集团主动加大对国计民生重点领域保险保障 提升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质效 服务资本市场稳定与健康发展 [3] - 浙商保险加速车险业务优质发展 加快培育非车业务特色 全力增厚投资收益 [3] - 财信人寿坚持资产负债管理 加强利率趋势研判 强化分账户资产管理能力 稳定偿付能力 [3] - 光大永明人寿完善产品体系 推进分红型及保障型产品备案 深化科技赋能推动AI应用 优化资产配置及资本补充 [4]
低利率下保险业的困境与出路系列报告(三):资负并举,循序渐进
东吴证券· 2025-05-12 08: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防范和化解利差损需资负并举,负债端调整更关键,“以时间换空间”是核心策略,通过长期业务调整消化历史包袱 [6][12] - 负债端聚焦负债成本管理,降低预定利率,调整业务结构,全面落实报行合一 [6] - 资产端加强固收久期管理,关注权益高股息资产,另类投资长期有配置价值但短期难扩大规模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利差损风险应对之道——资负并举 - 海外寿险市场面对利率下行风险时,通常从负债端和资产端应对利差损问题,国内保险行业也应资负并举 [11] - 利差损关键在于高刚性负债成本与低投资收益率的矛盾,降低刚性负债成本是关键基础措施,资产端调整主要是保持长期投资收益率稳健,利差损解决需负债端业务结构调整贡献死差益和费差益 [12] 负债端:聚焦负债成本管理 监管引导下持续下调预定利率,降低刚性负债成本 - 下调产品预定利率是防范利差损的关键负债端举措,历史上典型利率下行阶段监管会下调预定利率,2023 - 2024年监管两次全面下调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对新增业务成本压力有积极作用 [13][14][15] - 建立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定期发布研究值,保险公司参考调整,预计2025Q3可能再次下调预定利率 [16][17] - 加强对万能险结算利率和分红险分红水平管理,万能险新规助力险企缓解负债成本压力 [21][22] 主动调整产品结构,降低对利差依赖 - 提升分红、万能等非保本产品占比可减少利差损影响,其投资风险共担或仅承担保底部分,新会计准则下有利于资产负债管理,2025年上市险企普遍开始分红险转型 [24][26][29][31] - 重视保障型产品销售,长期保障型业务NBV中利差占比小,可降低NBV对投资收益率敏感性,目前国内保障型产品需求偏弱,长期看保障型产品对稳健经营意义显著 [35][37][38] 全渠道落实“报行合一”,管控费差损 - 2023年银保渠道率先执行“报行合一”,费用率下降约30%,上市险企银保渠道NBV margin显著改善,带动NBV贡献提升 [40][42][43] - 2025年4月个险渠道“报行合一”要求落地,监管加强管理有助于规范费用支出,防范费差损,稳定险企经营,引导销售高价值率产品 [48] 资产端:加强固收久期管理,关注权益高股息资产 固收投资:加强资产负债久期管理,防范利率风险冲击 - 上市险企债券配置转向利率债为主,资产久期持续拉长,2025年短期期限利差压缩、利率波动大,可采用灵活久期策略,长期拉长久期仍是重点方向 [49][53][55] - 国内寿险业资产负债久期缺口仍大,国债和地方债发行规模扩大、期限结构拉长为拉长久期提供配置基础,也可适当缩短负债久期 [55][56][64] 权益投资:可适度提升仓位,关注高股息策略配置价值 - 保险资金增配权益持仓是长期慢节奏过程,短期适度提升权益仓位具备条件,监管政策优化为险资入市扫清障碍 [67][68] - 低利率环境催生“股息换利息”策略,新会计准则下高股息(OCI)策略受关注,上市险企持续增配OCI股票,预计未来仍会提升 [70][71] 另类&境外投资:具有长期配置价值,但短期较难扩大规模 - 另类投资当前占比持续下滑,优质项目仍有配置价值,可拉长久期、提高收益率,但传统非标投资性价比在削弱 [74][76] - 境外投资目前占比低,适度提升海外资产配置有利于提高收益水平,主要受QDII额度不足制约,未来需等待政策放松 [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