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至纯科技净利连降应收账款超30亿 蒋渊母女套现9.3亿拟再减持900万股
长江商报· 2025-09-05 07:45
实际控制人减持计划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蒋渊计划减持不超过600万股 其母陆龙英计划减持不超过300万股 合计减持不超过900万股[1] - 按9月3日收盘价29.32元/股计算 顶格减持可套现2.64亿元[2] - 减持公告后首个交易日(9月4日)公司股价跌停[3] 历史减持情况 - 2020年以来蒋渊母女通过二级市场累计套现约9.3亿元[3] - 陆龙英多次在减持公告发布后20个交易日内完成减持 显示减持急迫性[1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08亿元 同比增长5.25% 但归母净利润3931.87万元 同比下降46.68%[3][5]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36.05亿元 同比增长14.40% 但归母净利润2359.75万元 同比下降93.75%[5] - 2024年扣非净利润亏损5740.70万元 为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5] - 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2030.26万元 同比增长99.87% 环比改善明显[5] 订单与业务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底在手订单总额134.14亿元(含长期订单) 不含长期订单为50.5亿元[3][6] - 2025年1-6月新增订单17.25亿元[6] - 89.10%在手订单服务于12英寸集成电路客户[6] - 超过80%收入来自集成电路行业 核心客户包括中芯国际 华虹公司 上海华力等头部企业[3][4] 现金流与应收账款 - 2025年6月末应收账款达30.56亿元 较年初继续增加[7] - 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净额为-5.63亿元 同比继续恶化10.7%[7] - 2022-2024年前十大客户期后回款比例持续下降 分别为88.51% 70.92% 38.38%[7] - 2024年回款比例较低与统计时点(截至2025年6月底)期后时间较短有关[8] 资产负债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末货币资金9.62亿元 有息负债达63.87亿元[3][9] - 2024年信用资产减值损失1.96亿元[5] 战略转型与研发投入 - 公司从高纯工艺系统服务商转型为半导体湿法工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4] - 湿法设备开发四大平台 覆盖全部湿法工艺 在部分国际垄断机台环节保持国内领先验证进度[4] - 2017年至今累计出货高纯特气和化学品设备超过4.2万台[4] - 公司实施六大高投入举措包括高强度研发 产能建设 长交期进口件备货等[7]
闻泰科技管理层大换血 董事长、副总裁、董事、董秘集体辞职
搜狐财经· 2025-07-28 17:15
高管变动 - 董事长兼总裁张秋红、职工代表董事兼副总裁董波涛、董事谢国声及董事会秘书高雨四人因工作变动辞去所有职务 原定任期至2028年1月14日 现于2025年7月14日提前离任 [2][3] - 张秋红与谢国声辞职导致董事会席位低于法定人数 二人暂留原职直至7月30日股东大会选举新董事 过渡期内财务总监张彦茹暂代董事会秘书职责 [6] - 董波涛辞职后继续在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任职 担任综合管理部主任职务 [3] 战略转型背景 - 高管变动与公司战略重心全面转向半导体业务直接相关 [2] - 公司已完成重大资产剥离 2024年12月30日启动ODM业务出售计划 将9家子公司股权及经营资产转让给立讯精密关联方 境内核心资产交割于2025年7月11日全部完成 [5] - 交易对价43.89亿元 预计为公司减少负债85.45亿元 标志着公司彻底退出ODM领域 [5] 新管理层架构 - 新提名高管团队均来自子公司安世半导体体系 [5] - 杨沐(35岁)被提名为非独立董事 现任安世半导体战略高级总监 2019年加入公司主导投资业务 [5] - 庄伟(44岁)提名为非独立董事 任安世全球人力资源高级总监 拥有恩智浦、伟创力等履历 [5] - 沈新佳(41岁)当选职工代表董事并任副总裁 代行总裁职责 自2017年加入安世半导体 现任CEO办公室首席事务官 精通跨境法律与合规 [6] 财务表现与业务展望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3.9亿至5.85亿元 同比增幅达178%-317% 主要因半导体业务收入增长及ODM亏损收窄 [6] - 安世系团队全面接管决策层 意味着公司试图以专业化管理应对半导体行业的高研发投入与国际竞争压力 [6] - 转型成败关键标尺为能否在车规级芯片等高端市场突破英飞凌、安森美等巨头的壁垒 [6]
闻泰科技:聚焦半导体,开启“纯芯”时代下的确定性增长新征程
全景网· 2025-07-14 20:40
战略转型 - 公司持续推进重大资产重组,逐步剥离产品集成(ODM)业务,以消除行业波动性对业绩的影响 [2] - 资源将集中于确定性更高、增长空间更广阔的半导体赛道,自收购安世半导体以来,该业务已创造超百亿元净利润(2020-2024年) [2] - 2024年上半年半导体业务预计归母净利润3 9亿至5 85亿元,同比增长178%-317%,扣非净利润2 6亿至3 9亿元 [2][4] 管理层调整 - 董事会引入半导体领域专业人才,拟任董事杨沐深度参与安世半导体整合及战略迭代,具备投融资与运营双重背景 [3] - 职工董事沈新佳拥有15年以上外企法律顾问经验,现任安世半导体CEO办公室首席事务官 [3] - 拟任董事庄伟为安世全球人力资源高级总监,此次调整确保决策层高度聚焦半导体业务 [3][6] 半导体业务竞争力 - 半导体业务为全球功率半导体Top 3,中国连续四年第一,小信号二极管、晶体管、ESD保护器件等细分领域出货量全球第一 [4] - 逻辑IC、车规级Power MOS全球第二,技术领先性支撑业绩增长 [4] - 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推出碳化硅Trench MOS、SiC肖特基二极管、GaN FET等产品,并投资2亿美元在德国扩建宽禁带半导体产能 [5] 长期目标与规划 - 半导体业务设定"100亿美金"营收目标,通过研发创新(如12英寸升级、模拟芯片拓展)和国产替代推动实现 [5] - 战略聚焦纯半导体方向,消除多元业务复杂性,强化全球龙头地位 [5][7] - 押注SiC、GaN、IGBT等前沿领域,锚定长期可持续增长 [7]
中旗新材的“上市迷途”:募投失策、业绩滑坡,如今或靠半导体转型“逆天改命”| 看财报
钛媒体APP· 2025-04-24 19:50
股价表现与业绩反差 - 4月23日公司股价攀升至每股60元创上市新高 但同日披露的2024年财报显示净利润加速下滑且毛利率再创新低 形成极大反差[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达7.25亿元且净利润1.41亿元 为上市后最佳表现[3] - 2022年营业收入6.565亿元且净利润8611万元 同比下降39.02%[3] - 2023年营业收入6.902亿元且净利润7944万元 同比下降7.74%[3] - 2024年营业总收入5.32亿元同比下降22.88% 归母净利润3051.15万元同比下降61.59% 扣非净利润2581.64万元同比下降66.14%[4] - 利润大幅下滑主因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及订单减少 家装建材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价格战 海外部分市场销售额下滑[6] 募投项目情况 - 通过IPO及可转债累计募资超12亿元 但截至2024年末约6.27亿元募集资金尚未使用[1][11] - IPO募资7.18亿元 净额6.29亿元 主要用于湖北新材料项目及扩建项目等4个项目[7] - 多个募投项目发生变更 研发中心项目变更为高纯石英砂研发中心 湖北新材料项目剩余资金转向半导体级高纯砂项目[8] - 变更后项目预计2026年完工 但截至2024年末进度均为0%[9] - 已投产项目2024年净利润502.32万元及277.13万元 远低于承诺的年平均净利润7994.04万元及2374.50万元[10] - 可转债项目投入进度仅41.29% 完工时间延至2025年9月30日 原因为广西多雨及地质问题导致施工延误[10] 控制权变更与转型预期 - 3月底半导体行业贺荣明通过星空科技以8.03亿元收购公司24.97%股份 一致行动人持股达29.98% 交易后实控人变更为贺荣明[14] - 贺荣明为国内半导体领军人物 曾带领团队突破光刻机核心技术并研发100纳米光刻机样机[16] - 星空科技在入主前完成近3亿元融资 投资方包括浦东科创集团、腾讯投资及三七互娱等[16] - 控制权变更消息推动公司复牌后9个交易日收获7个涨停板 市值从不足40亿元突破至70亿元[14] - 交易尚未通过深交所批复 存在不确定性[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