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传感器
搜索文档
美芯晟:已与多家头部手机品牌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证券日报网· 2025-11-20 19:11
证券日报网讯美芯晟11月20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为手机终端客户供应无线充电芯 片、光学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等产品,已与多家头部手机品牌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关于具体客户及产品合作涉及商业保密条款,敬请谅解,有关公司信息请以公司披露的公告为准。 ...
2025 Sensor Top 50 榜单报告
亿欧· 2025-11-15 16:35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3年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为472.1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572.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2%[17] - 2025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预计达1798.7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96%,2030年有望突破3400亿元[17] - 高级别自动驾驶(L3及以上)单车需配备20颗以上传感器,L2级为5-8颗,L3级为10-15颗,带动传感器需求爆发[96] 技术发展趋势 - 智能传感器技术向材料创新(如GaN、SiC)、MEMS工艺升级、AI深度融合、能量采集与超低功耗设计、以及微型化与集成化发展[81][82][84][86][87][89] - AI与传感器深度融合,使响应时间缩短、数据传输量减少,并赋能自诊断与自修复功能[86] - 多传感融合集成从多芯片组件向单片集成系统演进,三维集成技术提高异质集成度[90] 政策与产业布局 - 中国将智能传感器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系列政策如《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和“十四五”规划支持技术攻关与产业生态建设[21][28] - 产业形成区域集聚,长三角为核心区,珠三角、环渤海及中西部地区为重要集群,与下游应用市场紧密联动[32] - 无锡构建“一核多点”产业格局,高新区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集聚超百家核心企业[35] 新兴应用场景 - 智能传感器在具身智能、低空经济、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可穿戴设备、元宇宙及智能家居等新兴场景展现强劲市场活力[91][96] - 工业互联网推动智能传感器作为核心感知节点,智能生产线传感器投入达传统产线的5-10倍[96] - 可穿戴设备集成心率、血氧等传感器,医疗级设备利润空间大;元宇宙驱动眼球追踪、手势识别等新型交互传感器需求[92] 榜单企业概况 - 2025 Sensor Top 50榜单涵盖50家企业,产品实现智能传感器品类全覆盖,应用集中于汽车电子、消费电子、低空、医疗器械等领域[42] - 上榜企业包括17家上市公司、2家独角兽企业、3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家披露估值企业总估值/市值超18000亿元[42][43]
美芯晟20251021
2025-10-21 23:00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美芯晟[1] * 行业涉及消费电子、半导体芯片设计、无线充电、光学与磁传感器、AI端侧应用、机器人、汽车电子(车规级产品)及AR/VR等领域[2][5][13][22] 核心财务表现与增长驱动 * 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收入4.21亿元 同比增长46.47% 第三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6.31%[3] * 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1.98万元 同比增长132% 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32.74% 环比第二季度增长297.76%[3] * 业绩增长主要驱动因素为新产品快速上量 新市场有效拓展以及客户需求持续提升[3] * 无线充电和信号链两大产品线合计销售收入2.99亿元 同比增长111% 占总销售收入70.96%[2][3] * 无线充电SOC业务销售额1.88亿元 信号链业务销售额约1.2亿元[5] 产品线与技术布局 无线充电与信号链业务 * 无线充电业务拓展新客户和应用[2][5] * 信号链业务涵盖光学传感器 智能感知 智能测距及未来3D LiDAR激光雷达等领域[2][5] * 计划推出EM滤波器及AR 30V等新产品 预计未来几个季度陆续进入量产[2][5] AI传感器与TOF技术 * AI传感器融合RGB DVS和TOF技术 应用于手势识别 影像动态范围提升及快速影像抓拍[2][6] * 在AR/VR领域有广泛应用 如灵巧手摄像头检测 眼球跟踪与手势识别[2][6] * 公司积极研发TOF技术 计划2026年年终推向市场[4][9] * TOF技术在手机端已进入头部企业设计阶段并即将量产 2025年量产规模较小 预计2026年在手机端实现更快增长[11][12] 光学与磁传感器 * 光学传感器提供精准检测 磁传感器适应恶劣环境条件 两者形成互补[14][17] * 磁传感器研发中 预计2026年推出相关产品 将结合光学与磁性两类传感技术服务人形机器人预测[17] * 磁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扫地机器人 工业产品和大电流检测等分散领域[18] 机器人与汽车电子布局 * 在机器人领域布局低功耗传感器 包括光学传感器和磁传感器[13][17] * 规划3D人脸识别 手势识别等功能以提升机器人外界感知及3D建模能力[13] * 认为未来汽车是移动机器人 需要避障 光学检测 电机驱动及磁传感器支持[22] * 在开发汽车照明系统和充电解决方案等电动车相关业务[25] 研发战略与未来展望 * 未来将拓展AI端侧新品 机器人领域及车规级产品三大赛道 加大投入完善产品布局[2][5] * 预计2026年一季度消费电子领域新品延续良好势头 信号链相关新产品将带来成倍增长机会[5][19] * 未来1-3年业绩增量将主要来自消费类电子 机器人和电动车相关业务[4][25] * 公司以技术立本 未来三年将在磁性 DR及其他相关传感器上持续加大投入 通过自主创新与外延并购相结合加速业务发展[20][26] 毛利率与供应链 * 毛利率提升得益于高毛利新品开发 包括无线充电增量增加及信号链业务扩展 LED驱动领域通过研发汽车照明相关新品助力毛利率提高[7] * 预计2026年更多成熟芯片将推动销量增加 信号链业务占比显著提高[7] * 公司全面推进供应链国产化 主要目的是保障供应安全 满足国内大客户国产化需求 关键在于提升产品功能和性能优化性价比 而非单纯依赖国产化提升毛利率[4][10] 其他重要信息 智能手表与AR端侧 * 智能手表中的OTS 心率监测 血氧检测等功能是关键 公司在全球主要电子表中占据重要位置 除水果品牌外大部分已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21] * 在AR端侧 涉及手势识别 眼球跟踪及眼睛状态检测等辅助功能[22] 投资与并购计划 * 公司有投资和并购计划 投资更倾向于早期战略协同项目 并购关注与手机 汽车及机器人相关平台能协同的标的[25] 市场进入与竞争 * 公司进入光学传感器市场仅四年 但已打下良好基础 除通用产品外还规划前瞻性高端产品如单点TOF到3DTOF以及智能化影像 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相关产品[23][24]
中国光学传感器龙头冲刺港股,聚芯微为何能让OPPO、华为、小米、字节“同框”?
智通财经· 2025-10-20 16:51
公司概况与上市进展 - 武汉聚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行业领先的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及影像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通过高性能数模混合信号芯片与优化算法的深度融合 [1] - 公司已于9月29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海通国际和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成立于2016年,仅用约八年时间发展成为国内光学传感器龙头企业 [2]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收入实现爆发式增长,从2022年的约1.2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约6.67亿元 [1] - 公司在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为973.4万元,而2022年和2023年净亏损分别为1.37亿元和1.10亿元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4亿元,同比增长53.85%,期内净利润为2071.7万元,同比增长12.39% [2] - 经调整净利润显示盈利能力快速提升,从2022年的-4699.3万元改善至2024年的7107.2万元 [14] 产品结构与市场地位 - 2024年公司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影像技术三大产品线的收入占比分别为86%、7%、7% [5] - 智能感知产品中,光学感知、智能音频、振动感知2024年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4.9%、36.7%、4.4% [5] - 在光学传感器领域,公司2024年以2.83亿颗的出货量占据全球11.2%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三、中国大陆第一 [5][7] - 在智能音频功放领域,公司2024年以3.1亿颗的出货量占据全球8.3%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三、中国大陆第二 [7] 技术研发与产品演进 - 公司依托持续技术深耕与创新,成功实现从单一传感技术向智能感知、机器视觉与影像技术综合平台的跃升 [3] - 光学感知产品自2023年开始加速放量,2024年迎来大爆发,收入从2022年的约11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3亿元 [13] - 机器视觉产品和影像技术产品在2024年加速放量,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从近乎0跃升至7% [13] 股东结构与资本运作 - 公司股东包括OPPO、华为哈勃科技、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字节跳动量子跃动等知名产业资本 [2][9] - 自成立至今公司共计进行了十次融资,2025年6月D+轮融资后投后估值达到53.1亿元人民币 [8] - 外部投资者持股占比接近55%,股份分散在42位股东手中 [10] 行业趋势与增长动力 - 全球智能感知芯片市场处于增长期,2024至2029年出货量将从273亿颗增至389亿颗,年复合增速7.3% [17] - 全球3D ToF图像传感器出货量将从2024年的约1.48亿颗增长至2029年的约3.11亿颗,年复合增速16.1% [17] - 全球智能影像芯片出货量将从2024年的27亿颗增至2029年的45亿颗,年复合增速11.2% [20] - 国产替代趋势为公司带来发展机遇,各产品线全球领先者多为海外企业,市场高度垄断 [20] 经营模式与客户集中度 - 公司采用fabless商业模式,业务经营高度依赖于晶圆代工厂及芯片封装测试服务供应商 [21] - 2022至2024年,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99.7%、90.5%、78.3%,虽呈下降趋势但仍偏高 [21] - 同期,公司前五大供应商占采购额的比例分别为89.6%、90.4%、89.7% [21]
新股前瞻|中国光学传感器龙头冲刺港股,聚芯微为何能让OPPO、华为、小米、字节“同框”?
智通财经网· 2025-10-20 16:15
公司概况与上市进展 - 武汉聚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行业领先的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及影像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通过高性能数模混合信号芯片与优化算法的深度融合 [1] - 公司已于2024年9月29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海通国际和中信证券 [1] - 公司成立于2016年,创始人为拥有ASML和恩智浦任职经验的刘德珩,仅用约八年时间发展成为国内光学传感器龙头 [2] 财务业绩表现 - 收入实现爆发式增长:2022年收入约为1.27亿元,2023年增至2.42亿元,2024年大幅增长至6.67亿元 [1] - 利润端扭亏为盈:2022年净亏损约1.37亿元,2023年净亏损收窄至1.10亿元,2024年实现净利润973.4万元 [1]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4亿元,同比增长53.85%,期内净利润为2071.7万元,同比增长12.39% [2] - 经调整净利润显示盈利能力快速提升:2022年经调整净亏损为4699.3万元,2023年收窄至2545.6万元,2024年转为盈利7107.2万元 [14] 业务结构与产品组合 - 2024年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影像技术三大产品线收入占比分别为86%、7%、7% [5] - 智能感知产品细分中,光学感知、智能音频、振动感知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44.9%、36.7%、4.4% [5] - 光学感知产品自2023年开始加速放量,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约为11万元、9307.4万元、3亿元,成为公司最大收入产品 [13] - 机器视觉产品和影像技术产品在2024年加速放量,收入占比从近乎0跃升至7% [13] 市场地位与出货量 - 光学传感器领域:2024年出货量2.83亿颗,全球市场份额11.2%,位列全球第三、中国大陆第一 [5][7] - 智能音频功放领域:2024年出货量3.1亿颗,全球市场份额8.3%,位列全球第三、中国大陆第二 [7] - 振动感知领域:2024年LRA驱动芯片出货量约2100万颗,全球市场份额4.1%,位列全球第三、中国大陆第二 [7] - 机器视觉领域:3D ToF图像传感器和3D iToF图像传感器2024年出货量均约200万颗,全球市场份额分别约为1.6%和8.4%,均位列全球第三、国内第一 [7] 融资历程与股东结构 - 自2016年成立至今共计进行十次融资,2025年6月进行D+轮融资后投后估值达到53.1亿元人民币 [8] - 股东结构中包括OPPO广东移动通信持股3.82%、华为旗下哈勃科技投资持股3.66%、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持股1.26%、字节跳动旗下量子跃动持股1.13% [9] - 外部投资者持股占比接近55%,股份分散在42位股东手中 [10] 行业趋势与增长动力 - 全球智能感知芯片出货量预计从2024年273亿颗增至2029年389亿颗,年复合增速7.3%,较上个五年2.9%的增速提升 [17] - 全球3D ToF图像传感器出货量预计从2024年约1.48亿颗增长至2029年约3.11亿颗,年复合增速16.1% [17] - 全球智能影像芯片出货量预计从2024年27亿颗增至2029年45亿颗,年复合增速11.2% [20] - 公司受益于智能感知芯片国产替代趋势,各产品线全球前列的竞争对手主要为海外企业,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20] 运营与客户集中度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呈现下降趋势,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99.7%、90.5%、78.3%,但仍处于相对偏高水平 [21] - 采用fabless商业模式,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89.6%、90.4%、89.7% [21] - 当前产品主要用于消费电子领域,该行业具有周期性特征,与宏观经济变化高度相关 [22]
光谷3家企业冲刺港交所IPO,均为3551人才企业
搜狐财经· 2025-10-13 20:38
上市申请动态 - 九月底港交所上市申请名单出现3家光谷3551人才企业身影 [1] - 9月29日聚芯微电子和艾米森上市申请材料获港交所受理并披露 [1] - 9月30日滨会生物正式递交招股书 [1] - 聚芯微电子和艾米森曾获得光谷人才基金投资 [1] 聚芯微电子业务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6年从压力传感器起步 [1] - 已发展成为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及影像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 [1] - 产品线涵盖光学传感器3D dToF及iToF图像传感器智能音频功放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移动智能设备物联网等消费电子领域 [1] - 正加速向机器人数字孪生及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拓展 [1] 艾米森业务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癌症的早期检测 [3] - 依托自主研发的甲基化检测技术构建覆盖多种癌症的早筛产品管线 [3] - 已获批及在研产品涵盖结直肠癌肝癌食道癌等主要癌症类型 [3] - 进一步扩展至尿路上皮癌胃癌肺癌妇科癌等癌症领域 [3] - 正在开发1款五种消化系统癌症联合检测试剂1款六种高发癌症联合检测试剂1款十二种癌症联合检测试剂 [3] 滨会生物业务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溶瘤病毒疗法生物科技公司 [3] - 致力于创新癌症免疫疗法的发现开发及商业化 [3] - 已建立三个专有技术平台病毒载体平台核酸递送平台及蛋白生物制剂平台 [3] - 基于这些平台开发了5款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产品 [3] 光谷人才基金支持 - 2015年东湖高新区联合机构设立光谷人才基金支持人才企业发展 [5] - 采用无偿资助加股权投资模式累计投资3551人才企业337家 [5] - 2021年设立10亿元规模光谷合伙人投资引导基金以市场化手段以投带引 [5] - 共设立11支子基金累计投资东湖高新区项目37个累计投资金额5.52亿元 [5]
武汉已形成独角兽企业培育矩阵 4天内两家企业冲刺上市
长江日报· 2025-10-09 08:32
武汉企业上市动态 - 武汉聚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材料并被受理[2] - 岚图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10月2日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2] - 两家申请上市的企业均为武汉独角兽培育发展企业[2] 上市后备企业阵列 - 武汉已形成由多家“前独角兽企业”成功上市的阵列,包括亿咖通于2022年上市,路特斯和黑芝麻智能于2024年上市[2] - 芯擎科技入选湖北省2024—2025年度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2] - 理工数传等多家企业为东湖高新区上市“金种子”企业,万睿科技为汉阳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2] 独角兽企业培育矩阵 - 武汉市形成“8家独角兽+13家潜在独角兽+32家种子独角兽”的培育矩阵[3] - 武汉第二批享受市级奖励的独角兽企业为长江存储科技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和蔚来能源投资(湖北)有限公司[3] - 蔚来能源投资(湖北)有限公司建成超8200座充换电站,数量居行业首位,并打通9纵11横16大城市群高速换电网络,连接全国超550城[3] - 据部分第三方机构评估,蔚来能源投资(湖北)有限公司估值超百亿元人民币[3] 人工智能产业布局 - 全球三分之一的独角兽企业与人工智能深度关联[3] - 武汉独角兽矩阵呈现“全链条AI布局”,覆盖AI芯片(芯擎科技)、AI算法(理工数传)、AI硬件(聚芯微电子)、AI应用(星纪魅族)等核心环节[3] 行业竞争力与创新能级 - 资本市场动态显示对武汉创新型企业产业竞争力的深度认可[2] - 武汉创新能级正从“量的积累”阶段向“势能集聚”阶段加速跨越[2] - 独角兽企业是区域创新活跃度与营商环境的“晴雨表”,勾勒出城市产业升级的“成长路线图”[4]
美芯晟(688458):传感器和无线充电业务高速增长,毛利率大幅提升
西部证券· 2025-09-11 11:09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5]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65亿元,同比增长36.83%,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1] - 光学传感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6.65%,无线充电产品线收入同比增长61.34%,两大产品线合计营收1.83亿元,同比增长107.42% [2] - 综合毛利率35.01%,同比提升11.90个百分点,主要因高毛利产品结构优化 [2] - 费用控制成效显著,研发、销售及管理费用率合计39.43%,同比下降10.85个百分点 [2] - 公司基于"电源管理+信号链"双驱动产品矩阵,覆盖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及AI感知全场景解决方案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65亿元(同比+36.83%),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1] - 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营收1.40亿元(同比+41.27%,环比+11.82%),归母净利润0.0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环比-63.62%) [1]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6.53/10.43/14.17亿元,归母净利润0.41/1.40/2.20亿元 [3]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0.36/1.25/1.97元,市盈率(P/E)117.8/34.2/21.7倍 [4] 业务亮点 - 光学传感器业务受智能手表头部品牌需求推动实现高速增长 [2] - 无线充电产品线因生态拓展和终端需求增加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2] - 高附加值产品放量推动毛利率提升,信号链与无线充电业务占比达69.17%(同比+23.53个百分点) [2] - 未来增长核心动力为传感器和无线充电业务,模拟电源聚焦车灯照明等高价值领域 [3]
美芯晟(688458):1H2025收入稳健增长,新兴业务驱动扭亏为盈
财通证券· 2025-08-26 21:00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2][5][7] 核心观点 - 1H2025实现营业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36.83%,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扣非归母净利润-0.03亿元,亏损同比收窄88.13% [7] - 2Q2025营业收入1.40亿元,同比增长41.27%,环比增长11.82%,归母净利润0.0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7] - 业绩改善主要得益于客户需求增长、新产品新市场扩展、产品结构优化及规模效应显现 [7] - 信号链与无线充电产品营收占比提升至69.17%,带动1H2025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11.90个百分点 [7] - 光学传感器和无线充电产品合计贡献营收1.83亿元,同比增长107.42% [7] - 公司战略布局聚焦"手机+汽车+机器人"三大平台,消费电子、AI与机器人、汽车电子领域均取得实质进展 [7] - 1H2025研发费用0.74亿元,同比增长8.87%,研发人员187人,占总人数68.25% [7]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6/2027年收入分别为6.51/9.96/13.91亿元,同比增长61.1%/53.0%/39.6% [6][7] - 预计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9/1.19/2.23亿元,2026/2027年同比增长144.0%/88.3% [6][7] - 预计2025/2026/2027年EPS分别为0.44/1.06/2.00元,对应PE分别为108.9/44.6/23.7倍 [6][7] - 预计2025/2026/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35.0%/35.9%/36.2%,净利润率分别为7.5%/11.9%/16.1% [6][8] - 预计2025/2026/2027年ROE分别为2.6%/6.0%/10.5% [6][8] 业务进展 - 消费电子领域:智能手表等头部品牌需求拉动光学传感器业务大幅增长 [7] - AI与机器人领域:相关产品已在多家知名品牌进入量产,出货金额达千万级别 [7] - 汽车电子领域:推出CANSBC芯片、车规级照明驱动等产品,通过ISO26262功能安全管理体系ASIL D等级认证 [7]
美芯晟:机器人+AI端侧场景共振 盈利能力提升迎成长新周期
证券日报网· 2025-08-26 13:41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2.65亿元 同比增长36.83% [1] - 归母净利润500.68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131.25% [1] - 综合毛利率35.01% 同比提升11.9个百分点 [1][3] 业务结构 - 光学传感器业务同比增长246.65% 无线充电产品线增长61.34% [2] - 高价值产品组合贡献营收1.83亿元 占总营收比重69.17% [2] - AI端侧和机器人领域出货金额超过千万元级别 [1][4] 技术优势 - 同时掌握自研光学工艺和高压BCD工艺 [3] - 成功开发PD/SPAD光电工艺和BCD集成工艺 [3] - 构建从工艺开发到光学封装的完整技术链条 [3] 市场拓展 - 光学传感器进入头部智能手表供应链 [4] - ToF激光传感器切入服务机器人领域 [4] - 多颗芯片应用于智能手机、AI眼镜、AI手表等AIoT终端市场 [4] 运营效率 - 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合计同比下降10.85个百分点 [5] - 实施第三期股份回购计划 累计使用回购资金4268.99万元 [5] 行业前景 - 全球光学传感器市场由海外头部企业主导 国产化率低 [5] - 公司有望成为国内光学传感器龙头 [5] - 持续扩大Sensor for AI产品线 为高价值增长打下基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