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

搜索文档
从“帆船之都”到“新质之城”——青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纪实
中国证券报· 2025-08-01 05:02
青岛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青岛全球创新指数从2019年第80位跃升至2024年第20位,全国排名第8位 [1] - 2025年上半年GDP达8587.33亿元,同比增长5.3%,新兴产业加速成长 [1] - 虚拟现实产业规模突破220亿元,同比增长22%,集聚山东全省50%相关企业 [2] 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 青岛拥有9家独角兽企业,北方城市中仅次于北京,覆盖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七大战略产业 [3] - 歌尔微电子声学传感器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卡奥斯为全球三大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一 [4] - 2025年上半年新增143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企业达171家 [6] 海洋经济领先优势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5513.2亿元,同比增长6.6%,全国前三 [7] - "海葵一号"深海油气装备建造周期压缩50%,明月海藻海藻酸盐产量全球第一 [7] - 海洋药物BG136成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免疫抗肿瘤海洋多糖类药物 [7]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企业16万家,助力征和工业产值从8亿增至18亿,毛利率提升5.2个百分点 [9] - 赛轮轮胎"液体黄金"技术打破轮胎性能"魔鬼三角",燃油车百公里节油0.6L [11] - 中科润美实现高端润滑材料国产替代,从技术跟跑者变为标准制定者 [12] 资本市场支撑体系 - 2024年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2029亿元,60%资金流向早期科技企业 [13] - 青岛境内上市公司64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77%,科创板企业平均拥有发明专利97项 [14] - 青岛港通过A+H股募资建成全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提升30%,13次刷新世界纪录 [22] 创新生态协同机制 - 29所高校与30家省级科研院所构成创新网络,4个国家级创新中心支撑产学研转化 [11] - 海尔智家AI技术重构家电场景,胶州空调工厂入选全球"灯塔工厂" [17] - 海泰新光开发全球首款荧光复用内窥镜,解决医疗临床除雾等痛点 [20]
2025WAIC具身智能机器人观察
2025-07-28 09:4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人工智能、机器人、机械 - **公司**:联想、海尔、新时达、云深处、宇树、强脑科技、富力业、千寻智能、浙江荣泰旗下 KGG、恒工精密、雷赛智能、禾川、兆威机电、中天科技、智源、商汤、银河通用、丽迪、来福、百千智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上海人工智能大会特点**:参与热度再创历史新高,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及工业场景中的人形机器人企业现场实景演示;人形机器人成关注焦点,参展企业覆盖算法、本体、零部件等产业链相关企业;围绕巨声智能展开更深层次生态化探讨,涉及 AI 安全、全球治理及部署障碍[2] - **广义人工智能领域重要话题**:AI 普惠带来基础平权,核心要素从传统三样扩展为新六要素;商业闭环构建获资金支持,如上海 925 亿资金池;开源理念受重视,如智源开源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中国推动全球 AI 普适性,首创全球合作治理协议[4] - **巨声智能机器人研究目标**:从解决自动化问题转向解决自主性问题,关注开放物理场景下的柔性作业,能力体系从单点任务拓展到复杂任务[6] - **VRA 模型应用现状**:处于技术探索期,未形成真正端到端解决方案,企业实际依赖 MPC 加强化学习,云深处、宇树等关注工业场景产品量产,但模型仍需探索[7][8] - **机器人通用模型发展水平**:缺乏有效 Benchmark 评价标准,目标对齐困难,创业公司依赖下游客户反馈摸索发展路径,时间受限[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企业动态** - **联想**:发布六足机器狗和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应用于电力巡检等场景,形成商业化生态,采用深度强化学习和蒸馏技术[3][11] - **海尔**:入股新时达,展示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天智工业大模型,推动机器人联入工厂级运维,进行业务整合[3][12] - **云深处**:展示四足机器狗用于流程工业检测,演示轮式四足机器狗高难度动作,体现极致运控能力[13] - **宇树**:展示小型人形机器人现场搏斗,吸引关注运动控制水平[13] - **强脑科技**:展示灵巧手产品,算法通过神经电信号控制和预测,人形机器人单手负载能力强,有仿真创新[13] - **富力业**:发布家庭陪伴机器人 G23,8 月正式发布,侧重家用场景,采用视觉系统[14] - **千寻智能**:展示基于 VLA 算法端到端折叠柔性衣服场景,采集真实数据训练,主打卖机器人工作站[14] - **恒工精密**:盈利能力较好,突破斜波减速器钢轮等关键零部件材料,实现自主配方和热处理加工[3][16] - **雷赛智能**:展示适配人形机器人的新工艺无框电机,具有轻量性和散热性优势[3][17] - **兆威机电**:展示第三代人形机器人灵巧手,坚持自研自产,未来灵巧手尺寸逐渐缩小[18] - **浙江荣泰旗下 KGG**:展示微型滚珠丝杠产品及行星滚珠丝杠线性执行器,强调滚珠丝杠优势,8 月初上线自动化生产线[19][20] - **行业新变化**:2025 年人形机器人领域减速器产品增加新材料或品类,反映纯硬件角度行业不断创新发展[21]
25亿元买机器人企业 海尔意在重构工业互联网版图?
经济观察报· 2025-07-03 18:52
收购背景与战略意义 - 海尔以25亿元战略入股连续三年累计亏损17亿元的新时达 旨在补齐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的关键硬件能力 [1][2][12] - 新时达在工业控制 机器人研发等OT层技术实力雄厚 其SCARA机器人出货量位居国产第二 全球第四 拥有全自主可控控制技术 [6][12] - 收购后双方将形成"硬件执行+软件集成+平台赋能"的一体化能力 助力海尔从大规模制造向个性化定制转型 [6][14] 业务整合路径 - 整合框架围绕战略定位 供应链协同 技术融合三大维度推进 新时达明确为"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服务商" [12][14] - 海尔将引入"人单合一"管理模式 通过股权激励等改革激活新时达团队 专注硬件研发制造 [14] - 供应链协同方面 海尔将优化新时达成本结构 提升毛利率 缩短交货期 并开放全球工厂作为实验场地 [15] 工业互联网市场前景 - 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14862.5亿元 卡奥斯已赋能15个行业 16万家企业 超200个场景 [5][8] - 机器人技术是智能家居 工业4.0等领域的核心技术 收购将提升海尔产品智能化水平与服务能力 [9][10] - 海尔2024年营收4016亿元 利润302亿元 同比增长13% 具备整合新时达的资金实力 [14] 机器人赛道布局 - 海尔成立机器人事业部 形成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双线格局 1999年即开始布局 2025年将推出家庭人形机器人"夸父" [19][21] - 收购后联合7家具身智能企业成立创新生态联盟 并与上海嘉定区签署战略协议 强化产学研合作 [18] - 家电三巨头中 海尔聚焦"工业+家庭"双场景 美的通过收购库卡布局全球 格力以自主研发为主 [22] 竞争格局与挑战 - 海尔拥有覆盖70%制造业大类的卡奥斯平台及122个全球工厂 资源整合能力突出 [23] - 新时达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0.97亿元 33.87亿元 33.57亿元 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 [12] - 工业机器人行业竞争白热化 技术迭代快 海尔需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创新优势 [16][23]
25亿元买机器人企业 海尔意在重构工业互联网版图?
经济观察网· 2025-07-03 10:07
海尔战略入股新时达 - 公司以超25亿元完成对新时达的战略入股交割,将这家连续三年亏损的工业机器人龙头纳入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 [2] - 收购基于构建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的"综合考量",核心在于补齐公司的关键硬件能力 [3] - 新时达在工业自动化硬件技术领域有深厚积累,可加强卡奥斯平台在硬件设备的自主研发与生产方面的能力,形成软硬件互补的生态格局 [2] 收购的战略意义 - 机器人产业是未来家庭与工业场景的核心方向,新时达的技术积累符合公司在工业自动化、国产化替代领域的战略布局 [2] - 通过"硬件技术整合+软件生态协同"的差异化路径,双方有望打破行业壁垒,重构工业互联网赛道的竞争版图 [2] - 收购后公司将形成"硬件执行+软件集成+平台赋能"的一体化能力,提升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一站式服务竞争力 [4] 新时达的业务状况 - 新时达连续3年累计亏损超17亿元,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0.97亿元、33.87亿元、33.5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57亿元、-3.79亿元、-2.88亿元 [6] - 公司电梯控制器业务出货量居全球第二,SCARA机器人出货量处于国产第二、全球第四,是国产头部机器人厂商中最早拥有全自主可控控制技术的企业 [3] 整合计划 - 双方将围绕战略定位、供应链协同、技术融合三大维度推进整合 [6] - 公司将新时达定位为"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服务商",引入"人单合一"管理模式,激活团队专注于硬件研发制造 [7] - 通过供应链协同改善新时达经营状况,优化成本结构、提升毛利率、缩短交货期和提高运营效率 [7] - 搭建运营管理体系,实现收益核算与激励分配的精准化管理,新时达设备数据将全面接入数字化平台 [8] 机器人领域布局 - 公司已成立机器人事业部,研发工业机器人和家政服务相关领域 [9] - 26年前开始布局机器人赛道,已形成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双线并行的格局 [10] - 2025年推出国内首款家庭人形机器人"夸父",标志着其机器人业务从功能化向具身智能升级 [10] 行业背景 - 中国工业互联网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4,862.5亿元 [5] - 传统家电市场增长见顶,公司正加速从"家电制造商"向"工业生态构建者"转型 [2] - 工业机器人企业普遍陷入亏损困境,主要由于下游市场需求下滑和行业竞争白热化 [6]
海尔正式入主新时达 将共同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证券时报网· 2025-07-01 19:42
海尔战略入股新时达 - 海尔卡奥斯完成收购新时达10%股份并获得19.24%表决权,转让价款约13亿元,成为控股股东 [1] - 海尔计划投入超12亿元参与新时达定向增发,进一步巩固控制权 [1] - 新时达正式加入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双方将实现IT层与OT层能力深度融合 [1] 新时达核心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拥有30年工业自动化经验,业务涵盖控制与驱动、机器人产品、电梯控制三大板块 [2] - 电梯控制器出货量全球第二,SCARA机器人出货量国产第二、全球第四 [2] - 控制技术实现四层自主可控(硬件、操作系统、算法、应用软件),其中算法积累达30年 [3] - 公司是国内少数实现控制技术横向迭代的企业,非实时操作系统采用Linux,其余均为自研 [3] 战略协同与行业影响 - 海尔通过入股拓展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生态布局,新时达技术将强化卡奥斯行业连接能力 [5] - 合作推动"云—边—端一体"数字化解决方案,加速制造业"泛机器人化"趋势 [1][4] - 双方整合将提升智能制造竞争力,为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注入新动能 [5] 未来发展定位 - 新时达将基于控制技术("大脑")优势,引领AI赋能制造业的产品变革 [4] - 公司聚焦具身智能时代,推动"机器人+"形态的自主决策产品创新 [4]
从DeepSeek到《哪吒2》:AI狂飙下的制造业突围,如何颠覆?怎么破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0 22:00
产业创新趋势 - 当前创新进入技术变革时代,多领域融合创新成为主流,单一技术外溢难以催生新行业 [1] - 民营企业展现出强大创新活力,在生成式AI、人形机器人、民用航空、量子信息等领域成果显著 [1] - 企业创新模式从单打独斗转向协作共赢,新型举国体制推动上下游合作场景创造 [5][6] 企业AI应用评分 - 通用技术集团AI应用评分为75分,通过"个十百千万工程"布局AI技术,聚焦工业母机领域 [7] - 国机集团AI应用评分为80分,重点突破制造业数据提取与安全性共享机制,推进中试平台建设 [7] - 海尔集团AI应用评分为90分,通过全员全方位AI应用构建生态能力,解决科技创新转化速度问题 [8] 企业创新战略 - 海尔集团以"我命由己不由天"为创新理念,从家电企业转型物联网生态企业,开发"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 [4][8] - 国机集团定位为"共和国长子",在超硬材料领域占据全球95%人造金刚石产能,但面临基础研究短板 [3][9] - 通用技术集团定位为工业母机领军企业,推出0.235秒超宽CT机刷新全球纪录,处于转型提升期 [3][6][9] AI赋能制造业 - AI技术重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用户体验全链条,推动个性化定制与高精度生产 [9] - 海尔通过智家与工业大模型开发实现零库存生产,国机集团通过揭榜挂帅解决"卡脖子"问题 [9] - 通用技术集团建立全球十大研发中心,东软医疗在高端装备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9] 绿色转型方向 - 制造业通过AI技术提升生产精度与效率,同步推进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10] - 海尔将AI应用于绿色制造,国机集团重新定义产品全生命周期运营模式 [10] - 通用技术集团全面赋能研发-制造-服务环节,布局绿色制造提升竞争力 [10]
山东城市观察 | 驾驭品牌之力,山东驶向高质量发展新蓝海
新浪财经· 2025-05-10 09:37
山东品牌崛起战略 - 海尔智家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跻身千亿品牌行列,潍柴动力柴油机热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1] - 山东临工工程机械产品远销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烟台苹果出口额连续14年居全国首位[1][5] - 2024年山东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接近12万亿元,为全国唯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1] 技术创新与标准突破 - 2024第三批"好品山东"品牌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3项、国家标准247项、行业标准163项[2] - 潍柴动力四次刷新柴油机热效率世界纪录,山东天岳碳化硅衬底技术打破国外垄断[2] - 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主导制定6项国际标准,服务企业超88万家[5] 政策支持体系 - 山东省出台《质量强省建设纲要》明确品牌国际化路径,《关于共建共享"好品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细化培育机制[2] - "省长质量奖"对获奖企业最高奖励500万元,形成"财政激励+标准引领+动态管理"政策闭环[2] - 青岛市出台全国首部《品牌建设促进条例》,将品牌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3] 产业转型升级案例 - 淄博工陶新材料将传统陶瓷技术转化为航天耐高温部件,临沂蒙阴蜜桃通过电商营销品牌价值提升30%[3] - 玉凤祥草编包通过国际认证远销欧美,出口额三年增长超200%[3] - 金乡大蒜出口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加工出口份额占全国70%[5] 品牌国际化战略 - 山东临工在巴西、印度设立海外制造基地,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货值超6亿元[6] - 临工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42%,在南非推出适应矿区作业的"金刚"系列[6] - 海尔智家品牌在欧洲市场风靡,青岛啤酒博物馆成为外国游客必访的"中国品牌体验馆"[7] 农业品牌化成果 - 构建"省级公用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立体矩阵,"产自临沂""泰好品"等区域公共品牌崛起[5] - 章丘大葱实施"双标认证"提高产品溢价,烟台苹果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全产业链追溯[5] - 蒙山龙雾茶业以"茶文旅融合"拓展业态,品牌价值持续提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