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处理器
搜索文档
A股三大指数调整仍未结束!下跌行情中,还有哪些投资机会?
搜狐财经· 2025-10-15 15:51
宏观政策与市场流动性 - 中央财政可能加大“国补”接续力度、积极落实消费贷贴息,并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 [1] - 当前专项债发行节奏明显提速,房地产政策有望在需求端持续发力 [1] - 美联储降息预期为后续增量货币政策提供空间,央行或择机降准降息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加速企稳 [1] - 美联储10月降息概率大增,全球流动性有望趋于改善,A股大盘成长风格或将迎来高潮 [3] - 当前充裕流动性仍是行情的主要基底,良好的持股体验和赚钱效应持续吸引增量资金入市 [1] 行业板块与资金流向 - 主力净流入行业板块前五为:新能源汽车,医药,汽车零部件,新能源车零部件,光伏 [1] - 主力净流入概念板块前五为:机器人,华为产业链,人工智能,智能制造,5G [1] - 主力净流入个股前十包括:阳光电源、工业富联、胜宏科技、山子高科、闻泰科技、紫金矿业、长盈精密、卧龙电驱、立讯精密、寒武纪 [1] - 行业风格重视成长和消费,关注“AI+”下游应用方向的传媒和计算机,以及强beta品种券商 [3] - 赔率思维下关注大金融方向涨幅落后的房地产,以及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背景下的有色金属、基础化工 [3] 特定商品与产业动态 - 白银市场基本面理想,光伏行业明显复苏带动白银工业需求,金银比价下跌将驱动白银价格进一步上涨 [5] - 英伟达将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用于打造和部署至少10千兆瓦(GW)的AI数据中心,使用数百万块GPU [5] - 10GW算力相当于多达500万GPU,等于英伟达今年的总出货量,是去年两倍 [5] - AI算力基础设施持续迭代加速建设,与客户存在较强商业绑定关系的行业头部企业有望获得弹性较大、确定性较高的增长 [5] 市场趋势与机构观点 - 高盛维持对A股和H股的超配评级,建议逢低吸纳,并看好民企龙头、人工智能、反内卷及股东回报等投资主题 [11] - 外资机构持续加快调研步伐,高盛、瑞银等多家国际知名机构接连发表观点看好中国资产 [11] - 创业板指数回调未出现放量下跌,机构资金未离场,显示对后市看好 [11] - A股的“慢牛”格局似乎比以往更为稳固,盈利和流动性是行情持续的必要条件 [11]
万亿豪赌:OpenAI结盟芯片、云巨头,AI生态闭环了吗?
新浪财经· 2025-10-14 07:21
公司战略合作 - 与博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出总容量达10GW的定制芯片,OpenAI负责设计,博通从2026年下半年开始开发部署[1] - 与甲骨文达成为期五年、价值3000亿美元的算力采购协议[3] - 与云计算服务商Coreweave签订三项共计224亿美元的合同,并计划投资3.5亿美元[3] - 与微软达成营收分成协议,具体条款仍在重新协商[3] - 与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达成战略合作,将其纳入"星际之门"数据中心建设计划,预计每月需要90万片DRAM晶圆产能[3] - 与英伟达合作构建至少10GW的AI数据中心,英伟达计划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3] - 与AMD签署协议,计划在2025年前完成技术整合,未来数年内部署6GW的AMD算力,AMD向OpenAI发行相当于其10%股份的1.6亿股认股权证[3] - 一系列合作总额约1万亿美元,覆盖算力、云服务等关键领域,预计使公司在未来十年获得超30GW的算力支撑[1][3] 行业生态竞合 - 行业进入更深层次的"生态竞合"阶段,合作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标志着全球AI产业深度绑定的趋势[5] - 算力与算法的紧密结合、企业互为资本与用户的格局,或将成为未来主流[5] - 供应商正在资助客户并分享收入,存在交叉持股和日益集中的趋势[6] - 类似公司的趋势正在其他AI产业参与者中出现,日益复杂的交易使得评估AI需求发展变得具有挑战性[6] - 全球AI产业正从技术单点突破转向全栈资源整合的深刻变革[10] 财务状况与市场预期 - 在微软、甲骨文和Coreweave三家公司总计8800亿美元的剩余履约义务中占据超过3300亿美元[6][10] - 预计今年将消耗超80亿美元资金,到2029年预期现金消耗将达1150亿美元[6] - 今年总营收预计为130亿美元,2030年收入预计将突破2000亿美元[6] - 公司预计未来收入将覆盖成本,过渡期内合作伙伴可能需要举债,公司将提供融资支持[6] - 当前投资周期的可持续性最终取决于AI是否产生持久的现金流,来支持所投入的大量资本的回报[6] 商业模式与风险关注 - 公司业务具有高度资本密集特性,且天生缺乏成本控制意识[10] - 新型融资与表外交易可能模糊风险与回报,剩余履约义务期限延长会增加取消风险[7] - 缺乏充分披露使得投资者难以全面评估系统风险,长期剩余履约义务比短期承诺更易面临重新谈判风险[7] - 公司与其合作伙伴押注AI使用量持续呈指数级增长,若增长停滞或放缓,投资热情可能迅速退潮[10]
英伟达对OpenAI千亿美元投资引发“循环交易”质疑
财富FORTUNE· 2025-10-12 21:07
文章核心观点 - 英伟达通过向其客户和合作伙伴进行一系列投资和提供融资支持,人为地刺激了对其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这种“循环交易”模式引发了市场对人工智能领域存在严重金融泡沫的担忧 [2][3][5] - 此类交易模式与历史上科技泡沫(如互联网泡沫)时期的特征相似,可能扭曲真实需求,一旦泡沫破裂,将对公司自身及更广泛的金融市场造成远超常规的冲击 [2][9][10] 英伟达的循环交易网络 - 公司宣布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以支持其数据中心建设,加剧了市场对人工智能金融泡沫的担忧 [2] - 公司进行“循环交易”,即向自身客户注资或提供贷款,此类交易可能使投资者对人工智能的真实需求产生虚高预期 [2] - 公司构建了错综复杂的投资网络,核心案例包括OpenAI与Coreweave [5] - 公司持有Coreweave约7%的股份,价值约30亿美元,Coreweave是OpenAI的数据中心算力供应商,同时也是英伟达的客户 [5] - 公司签署了一项63亿美元的协议,购买Coreweave的云计算资源,而Coreweave已采购至少25万块英伟达GPU(多数为单价约3万美元的H100),支出约达75亿美元,使英伟达的投资以营收形式回流 [6] - 公司与其他“新云”公司达成类似交易,如同意在四年内斥资13亿美元从Lambda租用约1万块自家AI芯片 [6] 循环交易的机制与影响 - 获得英伟达投资的企业能够以远低于市场的利率获得债务融资,其融资利率可接近微软或谷歌享有的水平,而未获支持的数据中心初创公司借款利率可能高达15% [5] - 通过租赁而非直接销售芯片给OpenAI,OpenAI无需承担芯片高折旧率的会计费用,但英伟达需独自承担折旧成本及潜在的GPU库存积压风险 [9] - 华尔街研究机构NewStreet Research估算,英伟达每向OpenAI投入100亿美元,便能收获价值350亿美元的GPU采购或租赁收入,相当于其上一财年收入的27% [8] - 2024年,公司通过直接投资或旗下风投部门NVentures向全球AI初创企业投入约10亿美元,较2022年显著增长 [8] 历史相似性与风险警示 - 当前交易模式与互联网泡沫时期电信设备制造商(如思科、北电网络)向客户提供贷款以购买其设备的行为如出一辙,在2001年泡沫破裂前夕,部分公司向客户提供的融资额超过其年收入的10% [9] - 历史案例显示,此类“营收迂回投资”在泡沫破裂时导致资产价值大幅缩水,网络设备企业市值蒸发了逾90%,并产生大量坏账 [10] - 分析师将英伟达的此类交易标记为带有循环融资印记的“泡沫式行为”的典型范例 [10]
软银在印度搞芯片,投资近百亿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09 10:34
Graphcore的投资与扩张计划 - 软银旗下的英国芯片设计公司Graphcore计划宣布一项10亿英镑(13亿美元)的投资计划 [1] - 投资计划包括在印度班加罗尔建立一个新的研究中心 [1] - Graphcore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在印度招聘多达500名员工 [1] - 软银于2024年收购了Graphcore,收购后Graphcore表示将在英国及全球范围内增加招聘 [1] 人工智能芯片行业竞争格局 - Graphcore最初被视为英伟达的一个有前途的潜在竞争对手,专注于设计用于开发人工智能服务的专用芯片 [1] - 投资者在2020年给予Graphcore 28亿美元的估值,但该公司一直难以获得商业吸引力 [1] - 英伟达通过向数十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注资来提振市场,许多公司依赖英伟达的GPU [2] - OpenAI也投资了一些初创公司,但规模较小 [2] 大型科技公司的战略投资与合作 - 英伟达和OpenAI宣布了一项100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 [2] - 在千亿美元协议后一天,OpenAI证实已与甲骨文达成另一项3000亿美元的协议,将在美国建设数据中心 [2] - 甲骨文将斥资数十亿美元为这些设施购买英伟达芯片 [2] - OpenAI正在寻找印度本地合作伙伴,以建立一个至少1千兆瓦容量的数据中心 [3] 印度的人工智能与半导体发展前景 - 印度已成为潜在的重要人工智能舞台,拥有14亿人口,正在农业、教育和制造业等行业采用人工智能技术 [2] - 全球科技公司如英伟达、微软和Meta Platforms Inc 都押注印度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有望成为中国以外的另一个选择 [2] -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希望建立国内半导体产业,预计首批印度制造的芯片将于年底上市,目标最初是低端产品 [3] - 莫迪政府已设立一个7600亿卢比(86亿美元)的基金,以吸引国际芯片制造商 [3] - 印度最大的两个半导体项目包括塔塔集团与力晶半导体合作建设的价值110亿美元的晶圆制造厂,以及美光科技投资约30亿美元的组装和测试工厂 [3]
又有千亿美元大订单,英伟达做出最大手笔投资承诺,股价也刷新历史新高
选股宝· 2025-09-23 07:43
美东时间9月22日周一,英伟达与OpenAI宣布,签署意向书确立达成战略合作,OpenAI将借此利用英伟 达的系统打造和部署至少10千兆瓦(GW)的AI数据中心,使用数百万块英伟达的图形处理器训练和部 署OpenAI的下一代AI模型。 这是英伟达迄今为止做出的最大手笔投资承诺。行情上,隔夜英伟达刷新股价历史新高。 黄仁勋称,10GW相当于多达500万GPU,等于英伟达今年的总出货量,是去年两倍。Altman称,接下 来几个月里,大家应该对OpenAI抱有很大期望。他将英伟达和微软都称为OpenAI的"被动"投资者和"最 重要的合作伙伴"。 此前OpenAI目前拥有超过7亿的周活跃用户,其ChatGPT服务需要密集的计算能力支撑。OpenAI的CEO Sam Altman上周日在社交媒体表示,OpenAI将在未来几周推出一些新的计算密集型产品,由于相关成 本较高,部分功能初期仅向Pro订阅用户开放。 液冷:英维克; 电源:中恒电气、麦格米特; 服务器:工业富联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分析认为,AI算力基础设施持续迭代,并获得有望加速建设,与客户存在 ...
“董明珠健康家”半年开970家 英伟达被调查|通讯Plus·早报
搜狐财经· 2025-09-18 08:17
"董明珠健康家"半年开970家 非空调品类销量上升 格力官方消息显示,截至目前"董明珠健康家"在全国已建设970家门店。其中,293家开业超30天的门店零售总额约3.9亿元,今年计划开3000家。 相较传统卖场模式,"董明珠健康家"通过场景化体验、可视化数据、智能交互三大手段,为消费者提供智能健康生活整体解决方案。据悉,"董明珠健康 家"对格力旗下非空调品牌销售带动明显。非空调品类销售占比逐渐上升。 据悉,今年格力电器目标是建成3000家"董明珠健康家"。 2025 vivo 开发者大会定档10月10日 9月16日,vivo官宣2025 vivo开发者大会将于10月10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届时,vivo 将率先公布其"AI 战略",并推出全新的 OriginOS 6、自研蓝河操作系统 BlueOS 3.0。后续,vivo 还将公布其"安全、人文及生态共建"计划。 此外,vivo 还将公布全新端侧多模态大模型、蓝心智能体、AQ + 蓝心小V、全新 vivo 智能车载、三方生态建设等领域的新成果。 安卓版微信也能发实况照片?客服:适配中 9月16日,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微信聊天可以发送实况图。当天, ...
英伟达违反中国反垄断法 将被进一步调查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18:37
反垄断调查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英伟达公司实施进一步调查 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和此前收购案审查决定公告[2] - 调查涉及英伟达收购迈络思科技有限公司股权案 该交易于2019年3月10日签署协议[2] 公司背景 - 英伟达1998年在美国设立 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主营图形处理器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2] - 迈络思1999年在以色列设立 同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主营网络互联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2] 交易细节 - 英伟达拟收购迈络思全部股份 交易完成后迈络思将成为英伟达全资子公司[2]
集中度风险隐现?英伟达前两大神秘客户贡献了Q2收入的39%
美股IPO· 2025-08-29 08:59
客户集中度分析 - 英伟达两大直接客户(客户A和客户B)合计贡献总营收39% 其中客户A占23% 客户B占16% [1][6] - 两大客户营收占比同比显著上升 去年同期合计占比25%(客户A14% 客户B11%) [1][6] - 客户集中度提升引发投资者对过度依赖少数大型客户的担忧 [1][6] 客户身份与结构 - 客户A和客户B身份未披露 可能非云服务提供商 [2] - 客户分类为直接客户(如原始设计制造商/分销商)和间接客户(如云服务商/企业) [3][4] - 另有两个间接客户各自贡献超10%营收 主要通过客户A和B采购 [4] 需求多元化趋势 - AI系统需求保持强劲且来源日趋多元化 [7] - 需求来自云服务商、企业AI采购、AI专业公司及外国政府 [8] - 公司预计"国家主权AI"项目今年将贡献200亿美元营收 [9] 市场前景与规模 - AI基础设施市场规模预计达3-4万亿美元(截至2030年) [8] - 在500亿美元AI数据中心中 英伟达产品占比约70%成本 [8] - 前四大云服务商资本支出两年内翻倍 达6000亿美元 [8]
英伟达预警:AI热潮后增长放缓,芯片巨头面临新挑战
搜狐财经· 2025-08-29 00:25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三财季销售额预计达540亿美元 符合华尔街预期但低于部分分析师超过600亿美元的乐观预估[1] - 上一季度销售额467亿美元 同比增长56%但为两年多来最小百分比增幅[2] - 年内股价涨幅35% 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1] 增长趋势与市场预期 - 人工智能领域两年高速增长后增速或将放缓[1] - 季度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160多亿美元但增长幅度收窄[2] - 年销售额有望达2000亿美元 预计2028年将超过3000亿美元[9] 业务战略与市场地位 - 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在更广泛领域应用 提供整机/网络设备/软件/服务等多元化产品[1] - 图形处理单元在人工智能领域广泛应用 创造加速计算新时代[6] - 成为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之一 预计占芯片行业总收入约三分之一[9] 客户结构与依赖风险 - 增长依赖少数大型数据中心运营商 微软和亚马逊等约占销售额一半[1] - 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支出预计达3-4万亿美元[1] 历史发展轨迹 - 32年发展从小众企业崛起为科技行业佼佼者[6] - 早期依靠向电脑游戏玩家销售图形处理器[6] - 曾长期生存在英特尔等巨头阴影之下[6]
“AI信仰”受挫!英伟达(NVDA.US)指引显示增长放缓,美股狂欢迎来降温信号?
智通财经· 2025-08-28 10:09
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营收指引为540亿美元 与华尔街平均预期相符但低于部分分析师预期的600亿美元 [1] - 第二季度销售额467亿美元 同比增长56%但为两年多来最小增幅 超出分析师预期的462亿美元 [2] - 调整后每股收益1.05美元 超出分析师预期的1.01美元 [2] 业务部门表现 - 数据中心部门销售额411亿美元 同比增长56% 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413亿美元 [2] - 游戏业务收入42.9亿美元 显著超出分析师预期的38亿美元 [2] - 汽车业务销售额5.86亿美元 略低于预期 [2] 中国市场影响 - 当前指引未包含中国数据中心业务收入 H20芯片在第二季度未向中国客户销售 [1][3] - 预计将有20-50亿美元H20芯片运往中国 具体取决于美国政府许可 目前仅少数客户获得许可 [6] - 美国政府提议从中国AI芯片销售中抽取15%分成 公司认为这将增加成本并损害竞争地位 [3][6] 产品与技术 - Blackwell芯片销售额较第一季度增长17% 新产品线销售额达270亿美元 占数据中心收入70% [7] - 公司提供整套电脑 网络设备 软件和服务以推动AI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 [9] - 在AI加速器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竞争对手尚未对市场份额造成重大影响 [12] 增长挑战 - AI领域投资经历两年惊人增长后出现放缓迹象 引发对增长可持续性的担忧 [1][12] - 业务依赖少数大型云服务提供商 约占数据中心业务一半收入 [7][9] - 面临供应链限制 依赖台积电等外包生产商 加快新技术生产仍是持续挑战 [12] 估值与市场表现 - 股价交易于未来12个月预期盈利的34倍 低于2021年近70倍的水平及五年平均36倍 [13] - 今年以来股价上涨35% 市值超过4万亿美元 但投资者对业绩表现更加挑剔 [14] - 业绩公布后股价下跌3% 拖累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下跌0.4% [17] 行业地位与前景 - 年销售额有望达到2000亿美元 预计2028年将超过3000亿美元 占芯片行业总收入约三分之一 [8] - 成为标普500指数最大成分股之一 其业绩对全球股市具有重要影响 [15] - AI算力基础设施需求预期推动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 现正向5万亿美元市值迈进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