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安吉白茶
icon
搜索文档
湖州携手阿里巴巴,利用平台经济助推五大产业发展
新浪财经· 2025-09-11 12:01
合作框架与目标 - 湖州市市场监管局与阿里巴巴签署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 围绕共建信用体系 共推创新发展 共护消费权益 共治违法行为 共促知产保护 共优发展环境六大领域建立深度合作机制 [1] - 合作旨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实现产业能级跃升 通过平台+产业双向赋能行动为产业升级与平台发展搭建桥梁 [1] - 行动聚焦童装 美妆 特色农产品 安吉白茶和食品饮料五大特色产业 实施一业一策发展计划 [1] 具体合作举措 - 1688平台将提供智能研判体系 每年向湖州市局提供入驻商家及经营数据对比分析和发展形势分析报告 助力企业精准分类监管 [2] - 1688将简化入驻流程 提供流量引导 网络营销培训 阶段性优惠收费等个性化帮扶服务 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 [2] - 双方将联合举办宣讲会 对接会 帮助湖州企业了解数字化发展趋势和平台渠道 [2] 湖州产业基础与经济数据 - 湖州拥有54家平台企业 近8万家含互联网销售等经营范围的经营主体 累计各类平台网络经营主体11.9万余家 直接带动电商从业者19.6万人 [2] - 2024年全市网络零售额1335.4亿元 同比增长7.6% 跨境电商出口额207.4亿元 产品远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 湖州产业基础扎实 拥有安吉白茶 童装 美妆等产业集群 交通物流便捷 具有广阔消费市场 [2] 合作现状与成效 - 目前湖州地区与1688平台合作的商户数超过3600家 其中超级工厂超200家 [3] - 截至8月底线上交易额超过25亿元 平台订单数和询盘数同比均有超过10%增长 [3] - 1688平台将为湖州企业提供高效线上展示与交易渠道 通过流量扶持 数据赋能 采购对接会等方式助力供应链升级 [3]
浙江万千乡村铺展“共富共美”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8-24 08:09
核心观点 - 浙江省通过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模式推动乡村经济转型 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和村集体收入增长 [1][2][3][4][5][6][7][8] 生态改善与产业转型 - 衢州市常山县路里坑村从石灰产业转型乡村旅游 废弃石灰窑改造为面包窑后带动150多名村民就业 村集体增收600余万元 [2] - 金华市武义县坛胡村通过环境治理吸引年游客20余万人次 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铁矿区植被覆盖率从30%提升至85% 矿洞景观群累计营收超1.6亿元 [3] - 杭州市余杭区径山村关闭矿山发展茶产业 茶园面积达3000余亩 明前茶售价达每斤7000-8000元 [4] 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 径山村开发竹林碳汇项目测算年净碳汇量7938.79吨 通过光伏车站和有机肥种植实现产业降碳 2024年村集体可分配收入887万元 村民人均收入超6.1万元 [4] - 台州市仙居县林坑村发展生态种养模式 蜂蜜售价达每斤100元 丽水山耕和安吉白茶等产业通过绿色金融实现商标质押贷款授信35亿元 [5][6] - 青田县下庄村开发山茶油衍生品 共富工坊2023年产值约1000万元 带动百余名村民人均增收1.2万元 [7] 区域协同与规模效应 - 浙江省计划3年内打造1万家共富工坊 青田县已建成107家工坊吸纳近8000人就业 [7] - 杭州市萧山区梅林村联合周边4村组建发展联合体 嘉兴市嘉善县缪家村等7村整合文旅资源增强产业竞争力 [8]
“两山”理念20年:千万芳华,共赴和美乡村
中国新闻网· 2025-08-15 21:04
数字农业与生态产业 - 桐乡"瓜牛雨林"基地通过直播电商实现单片植物叶片销售额达2.6万元[2] - 天南星科植物育种产业规模达千万级 带动20余位农村妇女就业[2] - 安吉白茶原构建DNA数字游民公社 吸引超万名跨界青年入驻且65%为女性[2] 乡村文旅与空间改造 - 安吉白茶原将废弃农房改造为年售10万杯的茶饮空间[2] - 丽水平田村通过改造危房使村民年收入从9800元跃升至2.86万元[5] - 湖州窑里村改造十余栋闲置农房 使碳排放直降40%并开发30余项非遗课程[5] 绿色治理与产业转型 - 温岭生态环境执法队破获107吨危废非法转移案 跨省蹲守36小时取证[8] - 推出排污权抵押贷款机制 助力传统工厂获取绿色转型资金[8] - 分级帮扶机制覆盖规模企业闭环服务与小微企业周末学法讲堂[8] 文化传承与社区赋能 - 平田村茶缬巾帼工坊实现茶香手帕年销百万[5] - 窑里村培育50位"窑里姐姐"作为手艺传承人与儿童教育专员[5] - 数字游民公社架构社区女性创业平台 推动创意文化产业新模式[2][3]
浙江安吉如何奏响山水富民乐章?
新华社· 2025-08-11 16:02
白茶产业发展 - 安吉白茶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 从零星试种发展而来[1] - 黄杜村通过茶叶种植彻底改写村庄命运 从穷山村变为致富村[1] - 茶旅融合模式显著 游客在非采茶季仍大量涌入万亩茶园[1][2] 竹产业发展 - 安吉拥有百万亩翠竹资源 以竹子为载体探索生态价值实现路径[3] - 峰晖竹木制品公司产品涵盖近2000种品类 去年产值达1.3亿元[3] - 全县推广竹制品替代塑料 300多家村咖使用竹浆纸吸管 累计减少一次性塑料消耗500余万套[3] 区域经济发展 - 安吉地区生产总值近20年翻近三番[3]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倍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倍[3] - 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09缩小至1.53[3] 青年返乡创业 - 2022年以来累计吸引青年入乡近4.3万人 每年新增常住人口约1万人[3] - 落地青创项目861个 涌现乡村咖啡 乡村音乐等新业态[4] - 青年返乡开设茶咖简餐 茶礼竹艺文创等复合型小店 年创收达十几万元[4] 旅游产业升级 - 2024年安吉村民旅游收入占直接收入比重超20%[4] - 打造长三角露营天堂 县域村咖聚集地等旅游新IP[4] - 青年入乡加速旅游人才集聚和业态更新 提升村民生活品质[4]
奏响山水富民乐章——“两山”理念发源地浙江安吉走访见闻
新华社· 2025-08-10 21:13
茶产业转型 - 安吉县黄杜村通过白茶种植实现从贫困村到富裕村的转变 安吉白茶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1] - 茶旅融合模式成功 茶饮空间结合观光体验 吸引游客消费白茶衍生饮品[1] - 安吉地区生产总值20年内增长近3倍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9缩小至1.53[1] 竹产业链发展 - 峰晖竹木制品公司开发近2000种竹制品 年产值达1.3亿元[2] - 全县推广竹制替代品 包括竹浆纸吸管和竹餐具 累计减少500万套一次性塑料用品[2] - 竹产业成为生态价值转化典范 覆盖酒店民宿等消费场景[2] 青年返乡创业 - 2022年以来安吉吸引4.3万青年返乡 年均新增常住人口约1万人[2] - 返乡青年开设复合业态店铺 如丁储潇的茶咖文创店年收入超10万元[2] - 861个青创项目落地 催生乡村咖啡 露营等新业态 形成长三角露营天堂等旅游IP[3] 县域经济升级 - 村民旅游收入占比超20% 青年创业带动业态更新与收入结构优化[3] - 政府计划强化创业支持 发展生命健康 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3] - 推动传统产业如生态旅居 绿色家居转型升级 吸引青年人才[3]
云南咖啡背后的产业升级密码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8
核心观点 - 云南咖啡出口量达3.25万吨,同比增长超三倍,远销29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速达358% [1] - 农业科技革命渗透选种育苗、种植管理、采收加工全流程,通过基因测序、传感器和AI系统重塑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1] - 冷链物流体系升级延伸农产品保鲜半径至数千公里,推动特色农产品进入国际高端市场 [2] - 地方政府通过全链条政策支持推动特色农业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转型,包括财政支持、质量管控和流通体系建设 [3] - 农业品牌建设进入规模化、体系化阶段,2024年新增82个区域公用品牌,累计培育226个优质品牌 [4] 出口表现 - 云南咖啡2024年出口量3.25万吨,同比增长超三倍,出口增速358%,远销荷兰、德国、美国、越南等29个国家和地区 [1] 科技应用 - 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库用于选种育苗,实时监测土壤湿度传感器用于种植管理,AI系统精准控制采摘时间用于采收加工 [1] - 农业专家通过基因分析培育适合高海拔种植的咖啡新品种 [1] - 智能化监控系统和移动预冷装备普及,使松茸、金枪鱼等特色农产品保鲜半径延伸至数千公里 [2] - 精准温控技术推动特色水果批量进入国际高端市场 [2] 政策支持 - 中央与地方联动通过专项资金扶持、税收优惠支持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和加工设备升级 [3] - 建立从田间到车间的质量追溯体系,推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制度 [3] - 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培育农村电商人才,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现代营销网络 [3] - 福建漳浦等试点县整合海关、农业、商务等部门资源,为23个特色农产品打通从种植养殖到出口通关的全流程服务通道 [3] 品牌建设 - 2024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新增82个区域公用品牌,覆盖粮油、果品、畜禽、蔬菜、水产等五大类农产品 [4] - 自2022年启动以来累计培育226个优质品牌 [4] - 地方政府通过地理标志认证标准、核心产区保护范围、质量追溯体系和品牌建设专项资金形成立体培育模式 [4] - 生产标准化、加工集群化、营销数字化协同推动品牌价值跃升 [4] 产业链升级 - 科技创新驱动农产品品质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 [1] - 冷链体系升级实现农业供给侧与城乡消费需求深度适配,形成品质溢价新增长极 [2] - 全链条政策赋能将优质资源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为县域经济注入可持续增长动能 [3] - 从产品输出到品牌输出跨越,培育持久发展内生动力的新格局 [4]
(活力中国调研行)浙江:做好“三件事”推动全面绿色转型
中国新闻网· 2025-08-04 22:25
绿色发展理念实践 - 浙江持续实施"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接续5轮系列行动,创新推出"五水共治"、"污水零直排区"等载体,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地表水优良水质比例从41.9%提高到98.6%,PM2.5浓度从61微克/立方米降至26.1微克/立方米 [2][3] - 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丽水市九龙国家湿地公园修复萤火虫栖息地近1000平方米,种群数量超100万只 [3] 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 浙江制定全国首部省级GEP核算标准,在30余个市县开展核算,培育"丽水山耕"、"安吉白茶"等生态富民产业,创新"生态信用贷"等金融产品,丽水市发放"取水贷"超100亿元 [5] - 乡村"土特产"全产业链发展迅速,建成单条超10亿元产业链126条,总产值3216亿元,吸纳从业人员470万人,年平均收入5.1万元 [7] 产业转型升级 - 浙江推动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长兴县铅蓄电池企业从175家减少到16家,产值增加14倍,涌现两家千亿元级上市公司 [7] - 形成宁波前湾新区智能汽车、绍兴上虞先进高分子材料等千亿元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8] 乡村创新发展 - 义乌市李祖村打造"众创乡村",吸引271名农创客,业态达73家,2024年销售总额超7000万元,年游客量突破百万人次 [8] - 浙江实施"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累计培育农创客8.9万名,成为乡村经济发展重要动力源 [8]
驻欧盟使团团长蔡润大使在欧洲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中欧做成就彼此的伙伴》
快讯· 2025-07-23 17:56
中欧贸易合作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 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 通达欧洲26个国家229个城市[1] -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推动安吉白茶 金华火腿 周至猕猴桃 法国香槟等优质产品进入对方市场[1] - 爱尔兰和荷兰乳制品 西班牙橄榄油等欧洲商品成为中国民众生活组成部分[1] 中法农产品贸易 - "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合作模式为法国农户带来实质性收益[1] - 法国香槟通过地理标志协定进入中国市场[1] - 中国市场需求增长带动欧洲农产品出口扩张[1] 中欧经贸机制 -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是中国首个全面高水平地理标志保护双边协议[1] - 协定生效后推动双方文化和自然遗产更有效传承[1] - 高水平开放政策持续扩大中欧务实合作领域[1]
国际茶日,一片树叶写传奇!
新华社· 2025-05-22 08:20
茶叶行业概况 - 全球三大饮品之一 起源于中国 2024年中国茶园面积稳定在5000万亩 茶叶产量达370多万吨 [1] - 茶产业融合经济 科技 文化等多重价值 形成完整产业链 [2] 产业经济效应 - 河南信阳文新茶村"五一"假期吸引16万人次游客 带动周边10多个村4000余农户 茶农户年均增收超3万元 [3] - 广东英德红茶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体系推动2025年综合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 [6] - 浙江安吉黄杜村通过白茶种植致富 并向贵州 四川 湖南等地捐赠茶苗 [6] 科技创新应用 - 培育多元化茶树新品种如"中茶108""保靖黄金茶1号"打破产品同质化 [7] - 创新六大茶类香气滋味调控技术 名优茶机械化加工率达90%以上 [7] - 开发速溶茶 功能性固体饮料等新产品 满足年轻消费群体需求 [7] 文化遗产与全球化 - 中国四大茶类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包括云南普洱古茶园 福州茉莉花茶等 [10] - 9种茶叶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涵盖武夷岩茶 西湖龙井等 [10] - 茶文化通过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传播 全球60多个国家产茶 超20亿人饮茶 [10]
茶产业争“鲜”出招提升竞争力
经济日报· 2025-05-13 06:00
茶产业整体发展 - 茶产业在"三茶"统筹理念下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全产业链积极践行守正创新 [1] - 2025年茶园面积将突破5300万亩,总产值约3300亿元,内销总量有望接近260万吨,全产业链总体规模约1.13万亿元 [1] 春茶生产与市场表现 - 今年春茶开采受3轮寒潮影响略晚于往年,但品质呈现"香高味浓"特点,采制期提前1-3天 [1] - 春茶产量约占全年45%,产值占65%以上,茶青价格150-300元/公斤,总产量预计140-150万吨 [1] - 各主产区政府与企业通过产销对接会拓宽市场渠道,助力春茶销售 [2] 数字化转型与科技创新 - 浙江安吉县打造全国首个茶叶产业数字化平台"安吉白茶产业大脑",完成20.06万亩茶园精准测绘与数字化建档 [2] - 安吉白茶集团升级绿色无尘加工系统,配备智能化装备实现全流程精准调控 [2] - 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应用智慧监测设备实时追踪环境指标,实现远程科学管控 [2] - 智能化应用使茶产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技术革命重构生产范式,实现降本增效与品质提升 [2] 品牌创新与消费场景拓展 - 吴裕泰形成从原料到终端的全产业链质量管理闭环,全国门店达660余家,社区店融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3] - 安吉白茶集团开发白茶维C含片、啤酒、月饼等深加工产品,吴裕泰推出茉莉花茶冰淇淋等创意产品吸引年轻群体 [3] - 新茶饮品牌奈雪的茶、茶百道"五一"期间部分门店订单量环比激增超30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