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AI智能眼镜

搜索文档
从小米新品看AI眼镜发展及轻工标的布局
国联民生证券· 2025-08-04 16:23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建议维持"强于大市"评级 [6][11] - 轻工制造板块相对沪深300指数表现优异 2025年7月累计涨幅达40% [6] 核心观点 - AI眼镜市场迎来爆发期 2024年全球销量234万副 预计2026年突破1000万副 [8][27][28] - 国内2000元以上眼镜市场零售量达千万级 AI眼镜潜在替换需求空间大 [8][34] - 小米新款AI眼镜采用双芯片架构 续航提升至45分钟 开售12小时销量破万台 [7][16][19] - 光波导+Micro LED成为消费级AR最佳光学方案 最接近普通眼镜形态 [42][43] 技术路径分析 - 主流厂商采用三种芯片方案:SoC方案(高通AR1)、MCU+ISP方案和SoC+MCU方案 [39][41] - 续航解决方案包括外接增程环(闪极6500mAh)和充电盒设计(Meta 2940mAh) [37][38][40] - 端侧轻量化+云端强赋能成为主流算力实现路径 [42] 产业链布局 - 明月镜片与小米达成合作 覆盖400家线下配镜门店 [46][47][53] - 康耐特光学引入歌尔股份为战略股东 共同布局XR设备 [55][60][61] - 博士眼镜与雷鸟创新成立合资公司 已铺设100余家智能眼镜专柜 [62][67][68] - 英派斯投资李未可科技 聚焦运动垂类AI眼镜开发 [69][76] 市场空间测算 - 中国镜片市场2018-2023年零售额CAGR 4.4% 零售量CAGR 2.5% [30][33] - 2025年2000元以上眼镜市场规模预计达1174.6万副 [34] - AI眼镜可覆盖34亿近视人群和智能穿戴设备替代需求 [32]
你眼中的新产品,竟都是科技缝合怪?
虎嗅APP· 2025-07-24 21:43
核心观点 - 科技产品功能叠加现象普遍,形成"缝合怪"现象,既满足多样化需求又引发实用性争议 [2][3][4] - 功能堆砌源于厂商认知与用户需求错配、差异化竞争焦虑及科技过渡期特性 [7][8][9] - 基础性科技创新长期缺位是深层原因,中国研发投入占比6.91%显著低于发达国家12%-23%水平 [13] - 行业已开始转向基础研究,华为年研发投入1800亿中约600亿投向基础科学,腾讯设立100亿自由探索基金 [14] 产品功能演化 - 小米AI智能眼镜15天销量突破8万副,目标从30万上调至50万副,集成支付/翻译/家居控制等10余项功能 [2][3] - 新能源汽车标配从倒车影像升级至多屏交互+自动泊车+KTV等功能,极氪MIX甚至推出车内火锅场景 [3][5] - 厨电行业出现微蒸烤炸炖一体机等复合产品,智能冰箱加装21.5寸屏导致价差达3000元(6999元 vs 3839元) [3][9] 行业驱动因素 - 差异化竞争压力迫使厂商在成熟技术平台叠加功能,如隐藏式车门把手从跑车风阻设计异化为新能源车标配 [8][9] - 62%厨电产品将WiFi/AI辅助功能与核心性能并列宣传,尽管实际仅实现远程关机等基础操作 [7] - 科技过渡期典型特征显现,2000-2020年智能手机通过APP缝合实现功能跃迁,当前产品处于类似阶段 [4][9] 创新瓶颈突破 - 基础研究经费从500亿增至2500亿,但企业更倾向在"1到N"改进而非"0到1"创造 [13][14] - 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已现突破,华为/腾讯等头部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华为占比33%) [14] - 行业需平衡短期市场压力与长期创新,避免智能马桶音乐功能溢价300-500元却成摆设的性价比扭曲 [9][10]
“国产芯片必须咬牙坚持用!”周鸿祎:360近期采购全是华为产品
第一财经· 2025-07-23 18:05
芯片采购与国产化 - 公司近期采购转向国产芯片 主要采购华为产品 承认国产芯片与英伟达存在差距但强调必须坚持使用以推动改进 [1] - 指出英伟达H20芯片更适合推理场景 因训练模型对性能要求高 而推理场景对互联和集群需求较低 国产芯片在性价比方面更具优势 [1] DeepSeek的价值与行业影响 - 认为不能仅凭流量下滑判断DeepSeek价值 强调其作为大模型和行业Agent基座的重要性 许多公司使用其技术进行调整 [2] - 指出DeepSeek推动行业整合 减少重复开发 证明开源路线和开放生态对中国建立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性 [2] - 提及DeepSeek-R2发布时间未定 可能正在准备重大更新 国内外竞争对手更新速度较快 [2] AI Agent与网络安全挑战 - 大模型降低技术门槛 安全领域面临新威胁 如非专业人员可通过指令诱导模型泄露机密 [3] - 黑客利用AI升级攻击手段 将经验和能力嵌入大模型 打造"黑客智能体" 可操控多个智能体进行全天候攻击 [4] - 强调安全企业需转型 以算法对抗算法 打造"智能体安全专家"应对新威胁 [4] AI眼镜市场布局 - 公司计划进入AI眼镜领域 认为眼镜需具备显示功能 否则难以超越智能耳机 [4] - 指出眼镜市场挑战 功能增加可能导致重量上升 影响用户体验 [4]
阿里巴巴,即将发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7-23 16:01
阿里巴巴AI眼镜发布 - 阿里巴巴将于本周发布首款自研AI眼镜 加入"百镜大战" [1][2] - 产品分为两个版本:不带显示的AI智能眼镜和带显示的AI+AR智能眼镜 后者优先级更高 [2] - 眼镜功能包括语音助手 音乐播放 电话通话 实时翻译 会议纪要 并整合阿里巴巴生态内的地图 支付 购物等功能 [2] - 硬件采用双芯片架构 搭载高通骁龙AR1和恒玄BES2800芯片 [2] - 影像系统采用索尼IMX681图像传感器 1200万像素 [3] - 产品由天猫精灵硬件团队和夸克AI研发团队协同完成 是阿里AI to C战略的延展 [3] - 阿里已于今年4月正式立项AI智能眼镜项目 团队正在积极扩充 [3] 国内AI眼镜行业动态 - 国内多家科技大厂正在大力推进AI眼镜研发 布局AI眼镜赛道 [4] - 2024年11月 小度科技发布全球首款搭载中文大模型的原生AI眼镜 [5] - 2024年6月26日 小米发布首款AI眼镜 售价1999元起 直接对标Meta的Ray-Ban [5] - 小米AI眼镜使用高通AR1处理器 配备1200万像素IMX681传感器 [5] - 字节跳动的AI眼镜也规划已久 [6] - 国金证券表示 国内AI眼镜市场入局玩家持续增加 "百镜大战"开启 [6] - 下半年AI眼镜赛道将进入产品发布与量产密集期 市场或快速扩容 [6]
“国产芯片必须咬牙坚持用!”周鸿祎:360近期采购全是华为产品
第一财经· 2025-07-23 14:28
国产芯片发展 - 360集团近期采购转向国产芯片,主要采购华为产品,承认国产芯片与英伟达存在差距但强调必须坚持使用以推动改进 [1] - 英伟达H20芯片更适合推理场景而非训练,国产芯片在推理任务上性价比更高,H20面临市场尴尬 [1] - 中国开源模型和AI产业链迎来发展新机会,国产芯片追赶速度令人惊叹 [1] DeepSeek的价值与行业影响 - DeepSeek流量下滑不能简单判断其价值,许多大模型和行业Agent接入其技术作为基座模型 [2] - DeepSeek推动中国大模型产业整合,消灭"百模大战",证明开源路线和开放生态对建立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 [2] -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专注AGI研发而非to C产品,行业对其R2版本发布保持期待 [2] AI Agent带来的安全挑战 - 大模型降低技术门槛,非专业人员可通过指令操控模型进行"注入攻击"等危险操作 [3] - 黑客利用AI升级攻击手段,打造"黑客智能体",单个黑客可操控数十至数百智能体进行全天候攻击 [3] - 网络安全对抗模式转变为"人与算法/机器/算力"对抗,安全企业需转型开发"智能体安全专家" [3] AI智能硬件发展 - 360计划进入AI眼镜领域,认为眼镜必须配备显示功能才能区别于智能耳机 [4] - 当前智能眼镜面临重量与功能平衡难题,用户更倾向近视手术而非佩戴多功能眼镜 [4]
你眼中的新产品,竟都是科技缝合怪?
36氪· 2025-07-23 13:46
产品功能叠加现象 - 小米AI智能眼镜15天内销量突破8万副,远超内部预期,销量目标从30万副上调至50万副 [1] - 小米AI智能眼镜集成了支付、AI语音交互、AI识物、10种语言同声传译、语音转文字等多项功能,支持小米生态智能家居语音控制及与小米汽车跨端联动 [2] - 新能源汽车行业功能快速进化,从倒车雷达和倒车影像发展为自动泊车、辅助驾驶、车外放映、车内KTV、空调沙发大彩电等多功能配置 [2] - 家电行业出现微蒸烤一体机、微蒸烤炸一体机、微蒸烤炸炖一体机等多功能融合产品 [4] 功能叠加的利弊 - 功能叠加降低了用户尝试新技术的门槛,提升了产品多功能性,满足多样化需求,如厨电产品满足小户型家庭需求 [4] - 智能手机通过APP不断缝合科技功能,成为跨时代的科技飞跃 [4] - 部分功能叠加导致单个功能体验被稀释,如隐藏把手在新能源汽车上用处不大且增加故障概率 [9] - 智能马桶增加语音控制、自动翻盖、音乐播放等功能后价格倍增,但新增功能难言实用 [11] 行业现象与原因 - 厂商认知与用户需求存在错位匹配,误将"用户需要更多功能"等同于"用户需要更好体验" [7] - 市场内卷加剧导致差异化焦虑,厂商在成熟技术平台上进行功能叠加和微创新以快速推出新品 [8] - 科技迭代过程中必然出现功能缝合产品,但部分叠加功能未带来相应体验提升且价格水涨船高 [9] - 部分厂商虚构或夸大场景体验,新功能实际使用效果远低于宣传,伤害品牌及科技创新公信力 [11] 基础性创新现状 - 中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例为6.91%,与主要发达国家12%~23%的比例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14] - 中国企业研发更青睐在"1"的基础上做改进与组合,而非"0到1"的创造,导致功能堆砌的路径依赖 [14] - 华为年研发投入1800亿中约600亿投向基础科学研究,腾讯投入100亿元支持科学家自由探索 [17] - 中国在AI大语言模型、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部分基础性创新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7]
周鸿祎曝360将推智能眼镜
快讯· 2025-07-23 11:25
360公司AI硬件发布计划 - 360公司将于本月发布两款AI硬件产品,包括AI录音笔和智能眼镜 [1] - AI录音笔具备智能分析不同场景功能,可更好总结会议要点,该功能将很快在纳米AI搜索中更新 [1] - 智能眼镜将配备显示功能,公司认为不带显示的智能眼镜相比智能耳机无明显优势 [1] 中国互联网行业动态 - 2025(第二十四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于7月23日-25日在北京举行 [1] - 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在大会上透露了公司AI硬件发展计划 [1] - 公司关注小米AI智能眼镜的市场反馈,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差异化产品 [1]
高通侯明娟:加速将AI能力部署于各类终端
经济观察网· 2025-07-17 19:58
高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 - 高通正加速将AI能力部署于各类终端,包括智能手机、汽车、XR头显和眼镜、PC以及工业物联网终端等[1][2] - 公司通过提供调制解调器、处理器、射频前端模组等关键芯片解决方案及平台,推动智能终端、汽车、物联网等领域的创新发展与产业升级[2] - 高通在中国市场成功的关键在于"深化协同",通过开放合作推动产业升级[4] 高通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成果 - 高通助力中国手机厂商出海,目前全球前十大顶尖智能手机品牌中中国企业占据8席[3] - 公司展示了4款分别来自小米、雷鸟、影目和PICO的XR终端产品,包括搭载第一代骁龙AR1平台的小米AI智能眼镜和搭载第二代骁龙XR2平台的PICO 4 Ultra[2] - 展台上展示了12款基于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打造的中国品牌旗舰手机[4] 高通在汽车领域的布局 - 通过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推动汽车从"机械工程产品"向"智能移动终端"跃迁[5] - 自2023年以来,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已支持中国汽车品牌推出超过210款车型[5] - 理想MEGA作为搭载第四代骁龙座舱平台的车型亮相链博会,展示了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和本地AI算力[5] 高通在中国的产业投资 - 无锡的全讯射频科技工厂已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5G领域快速增长的需求[4] - 联合苏州、杭州等地政府及合作伙伴设立联合创新中心,聚焦数字领域前沿技术研发[4] -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高通已有超100款产品设计,支持丰富的终端侧AI应用[4]
小米一口也吃不下AI智能眼镜
新财富· 2025-07-10 15:17
核心观点 - 小米AI智能眼镜完成度高但未激发消费者购买冲动,市场反响中庸[4][5][6] - 智能眼镜行业仍处早期阶段,产品形态未收敛,技术突破是关键变量[23][24][29][36] - AI交互模式为智能眼镜带来长期想象空间,但当前技术无法支撑颠覆性体验[38][40][42] - 渠道服务等消费属性在当前阶段比技术差异化更重要[30][31][32] 行业现状 - 2024年全球全智能眼镜出货量156.8万副,中国仅16.7万副(同比+44%)[24][26] - 2025年1-2月中国AI眼镜线上销量2.3万副(同比+80.4%)[26] - Meta眼镜2024年销量142万台占全球90%份额,2025年2月累计突破200万副[8][9] - Meta当前月销约30万副,增速持续加快[10] 产品对比 - Meta爆款公式:大牌联名+砍屏显+影像生态+AI概念[11] - 小米参数优势:亚洲人脸型适配/横屏拍摄/重量低2g/续航更长/双芯片架构[13] - Meta实际体验优势:画面防抖/畸变处理/5麦克风阵列收音/嵌入式系统[14][15][21] - 小米首批用户反馈:蓝牙连接失败/交互延迟/语音呼叫失败等小毛病[14] 技术挑战 - 智能眼镜需重构手机技术方案:传感器尺寸/散热/功耗限制光学防抖等移植[19] - 端侧AI能力差距:小米完全依赖云端传输,Meta具备轻量化操作系统[15] - 产品打磨周期长:Meta二代经过两年多版本更新才达到稳定状态[21] 市场特征 - 消费者更关注外观/配镜服务等传统属性而非科技功能[31] - 行业品类混乱:VR/AR/XR及功能组合导致消费者选择困难[28] - 当前百万量级市场与"下一代智能设备"叙事严重不匹配[34] 未来展望 - 大语言模型为智能眼镜引入新交互模式,多模态AI是长期核心逻辑[38][40][42] - 技术演进需突破:平价高清显示/完整应用生态/低延迟交互/端侧AI[35] - 小米优势在于高端品牌形象与供应链能力,但产品仍处早期阶段[45][46]
小米AI眼镜来了,但“智能眼镜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
36氪· 2025-07-08 16:11
小米AI智能眼镜市场表现 - 小米AI智能眼镜售价1999元起,创中国AI智能眼镜最快销售速度,3天或已售近5万台,京东销量超1万副,天猫超4000副,抖音超5500副 [2][3] - 该产品荣登XR设备热销榜第一,定位为"面向下一个时代的个人智能设备",或将成为年轻人的第一款智能眼镜 [2][3] - 通过国产Micro-OLED屏替代索尼屏、放弃独立算力依赖手机投屏、公模化设计等方式压缩成本,首次将基础AI功能做到2000元内 [3] 智能眼镜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AI眼镜市场三梯队分化明显,雷鸟创新以35.6%市场份额连续三年位居第一,在长三角地区落地两大研发制造总部 [9] - 华为2021年发布鸿蒙智能眼镜,但受芯片问题制约,目前依赖高通芯片 [4] - 苹果首个AI眼镜预计2027年Q2发布,年出货量300-500万部 [5] - 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预计从2023年21万副增长至2025年400万副,2030年渗透率接近5%,2035年超70% [5][6] 技术发展与行业趋势 - 智能眼镜主控芯片市场高通AR1芯片占80%份额,国内厂商研发滞后 [4] - 主流光波导方案存在透光率不足、量产成本高问题,电池容量普遍150-450mAh,高负载续航不足4小时 [14] - 2025年全球AI智能眼镜市场规模预计达570万台,同比增长110% [10] - 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预计1205万台,同比增长18.3%,其中音频和拍摄眼镜出货量547万台,同比增长101.9% [12] 产品功能与用户反馈 - 小米AI智能眼镜具备模态大模型识别万物、翻译、扫码支付等功能,拍摄时呼吸灯亮起提示 [2][15] - 用户担忧续航焦虑和隐私安全问题,质疑可能持续收集环境数据 [2][14] - Meta更新隐私条款引发争议,除非用户主动关闭"Hey Meta"功能,否则摄像头始终启用 [14] 行业历史与未来展望 - 谷歌2012年推出Google Glass但因隐私等问题2015年退出消费市场,Meta 2023年Ray-Ban Meta销量突破30万台 [7][14] - CES2025展出近50种AI眼镜产品,包括纯音频、AI音频+拍摄、AI+AR等类型 [8] - 扎克伯格称AR眼镜是AI终极载体,未来十年投资潜力巨大 [12] - 智能眼镜可能接替智能手机成为下一代通用智能终端,但短期内仍需依赖手机生态 [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