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
搜索文档
小米市值,两个月跌没了整个“蔚小理零”
第一财经· 2025-11-19 19:06
2025.11. 19 本文字数:1542,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罗西 尽管小米集团三季度财报有着不错的表现,但未能扭转市场抛售情绪。 11月19日,小米集团(01810.HK)在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发布次日股价遭遇重创,盘中最低触及 38.22港元,不仅跌破40港元关口,总市值也失守1万亿港元。收盘价报38.82港元,下跌4.81%。 财报显示,小米集团三季度总营收1131亿元,同比增22.3%,经调整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 80.9%。其中,小米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首次实现季度盈利7亿元。 截至11月19日收盘,小米集团股价较6月27日61.45港元的年内高点累计跌幅达36.83%。6月26日 晚,小米集团发布小米Yu7,次日股价大幅上涨。而股价下行趋势自9月下旬起加剧,9月25日晚, 雷军发表第六次年度演讲并发布小米17系列等新品,9月26日股价大幅跳水,单日跌幅达8.07%,收 报54.65港元,市值单日蒸发超千亿港元。此后,小米集团股价整体持续走低,截至11月19日收盘, 这一区间(自9月25日至今)跌幅已达34.7%;其中,10月单月市值蒸发超2800亿港元,创下公司 史上 ...
小米市值,两个月跌没了整个“蔚小理零”
第一财经· 2025-11-19 18:31
小米股价在下跌趋势中。 资本市场的悲观情绪与机构做空动作形成呼应。据《彭博》援引高盛11月6日发布的报告,小米集团财 报发布前夕,市场情绪趋于谨慎,高盛机构经纪主要客户对小米的空头仓位一周内飙升53%,过去两周 机构交易明显偏向抛售,且主要来自养老基金与对冲基金。对冲基金反馈称,小米集团已成为短期普遍 做空目标。有机构认为,小米缺乏短期催化剂,同时面临安全性质疑、工厂建设延误等问题。 安全性方面,今年10月份,成都发生一起SU7 Ultra碰撞起火事故,4人合力"拳打脚踢"SU7门窗,但车 门仍无法打开,车辆严重焚毁,驾驶人员未能脱逃。更早之前的3月份,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铜 陵一高速公路遭遇严重交通事故,造成3人死亡。此外,因L2级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存在缺陷,小米 在9月份宣布召回11.7万辆SU7。 工厂建设方面,小米原计划二期工厂投产后年产能提升至30万辆。但据行业调研,工厂建设的进度已出 现延误,原定10月的产能爬坡可能将推迟。该公司最新公布的10月交付量为40000+,与9月基本持平。 高盛分析师11月1日将小米目标价下调超10%,并指出存储芯片成本上涨会进一步挤压利润率 尽管小米集团三季度 ...
理想i6:客户比L系列年轻10岁,60%车主不做任何选装
车fans· 2025-11-12 08:30
市场热度与客户画像 - 理想i6上市后市场关注度高,10月份平均每日进店客户达25批,其中60%客户直接为i6而来 [2] - 客户群体明显年轻化,相比理想整体客户平均年龄35岁,i6客户年龄估计小10岁左右,男女比例各占一半 [8] - 客户多为事业刚起步的年轻人或精英家庭,购车主要用途为通勤代步 [8] 销售表现与配置偏好 - 60%客户选择不做任何选装的标准版,最畅销配置为白色两驱标准版,该配置和颜色占比达40% [4] - 选装配置中拖车钩(加价3000元)需求最低,云朵黄外观(加价6000元)为最不受欢迎颜色 [4] - 目前等车周期较长,达到16周左右 [4] 价格政策与金融方案 - 首销期政策为优惠1万元(10月31日截止)并赠送价值25000元选装(双腔空气悬架15000元、冰箱5000元、电吸门5000元) [6] - 11月新政策调整为优惠5000元,赠送选装政策不变,分期年费率为1.99% [6] - 以两驱标准版为例,按揭落地价101620元,贷款额150000元,60期月供2750元,总利息15000元 [7] 竞争格局与客户决策因素 - 主要竞品为特斯拉Model Y和小米Yu7,实际客户中40%对比小米,40%对比特斯拉,其次为问界、极氪、智己等品牌 [8] - 客户选择竞品的主要原因为品牌效应和电耗表现 [10] - 客户选择理想i6主要看中其三电技术(5C超充+新自研电机)以及智能驾驶VLA司机大模型(无需额外选装费用) [14] 客户反馈与产品改进点 - 客户抱怨主要集中在等车周期长(预计提车到春节)以及车辆外观设计存在争议 [17] - 部分客户因品牌认知度因素最终选择竞品,反映出品牌力仍需提升 [12] 近期购车注意事项 - 公司为明年多出的购置税提供兜底保障,目前下定可在12月选择电池品牌,定车后有一次更改车辆配色和配置的权利且不影响排队 [18] - 针对警察、教师、500强企业员工、携程金钻和黑钻会员等群体有大用户政策,赠送20000理想积分 [19]
45页深度|无锡振华:冲压分拼伴随核心客户成长,精密电镀启动新增量【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10-31 18:52
公司业务概览 - 公司深耕汽车零部件行业三十余年,构建起冲压零部件、模具、分拼总成加工和精密电镀四大业务板块 [2] - 公司2024年全年营收25.31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12.87亿元 [2] - 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增长至29.04%,净利润率达15.64% [2][36] - 公司实控人为钱金祥、钱犇父子,截至2025年中报合计持有公司61.60%股权,股权结构集中稳固 [11] 核心业务分析 - 冲压零部件业务是公司主导业务,拥有超过3,500种产品,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同比增长41.08% [15] - 分拼总成加工业务主要服务上汽乘用车,涉及500余种零部件,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比18.41% [18][46] - 公司通过模具自研自产打通冲压产业链,2025年上半年模具业务营收占比3.03% [23][46] - 精密电镀业务毛利率高达80%,2021-2024年销量从7,166万件增长至12,221万件,累计增幅70.5% [6][147] 客户结构与市场拓展 - 公司深度绑定上汽集团,2024年上汽集团收入占比35.68% [54] - 积极拓展新能源客户,2024年特斯拉中国、理想汽车、小米汽车收入占比分别为12.55%、10.42%、9.57% [54] - 公司在特斯拉的平均单车收入从2022年256.19元提升至2024年346.62元,实现"量稳价增" [119] - 在理想汽车的平均单车收入从2023年171.71元增长至2024年527.07元,同比增长207% [125] 产能布局与区域战略 - 公司拥有八大生产基地区位优势,多区域布局产能以应对客户需求 [25] - 武汉子公司拟投资2.5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 [116] - 廊坊子公司拟投资6亿元建设二期产能,2024年9月竞得8万平米工业用地 [116] - 公司积极扩充产能响应小米汽车增量需求,小米汽车稳态月交付将迈上新台阶 [103][116] 行业市场前景 - 预计2025-2027年我国汽车冲压件市场规模将维持在2500亿元左右 [58] - 2024年中国乘用车产量2747万辆,同比增长5.18%,新能源渗透率达48.01% [58] - 2024年我国电镀行业整体规模保持在1848.7亿元左右,汽车领域占比21.45% [131][134] - 20-40万元SUV赛道2025年1-8月新能源渗透率达到59.89%,市场规模广阔 [106][109] 新业务拓展 - 公司2023年完成收购无锡开祥,布局精密电镀业务,并切入功率半导体领域 [2][6] - 已取得上汽英飞凌功率半导体电镀底板产品定点通知,业务稳步推进中 [6][157] - 投资建设车用功率半导体组件项目,实现年产200万套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半导体组件的能力 [151] - IGBT全球市场规模从2020年约54亿美元预计增长到2025年约80亿美元 [152] 技术优势与产品创新 - 公司冲压零部件生产能力与技术优势显著,拥有机器人柔性自动冲压生产线等先进设备 [66] - 在精密电镀领域,公司是联合电子在精密电镀领域的国内核心供应商,背靠博世 [146] - 公司参与完成了德国博世新一代高压喷油器的全球同步研发,满足"国六"排放标准 [146] - 尚界H5作为鸿蒙智行第五界,配置华为ADS4.0,是上汽自主乘用车新增量 [87][96]
无锡振华(605319):冲压分拼伴随核心客户成长,精密电镀启动新增量
国信证券· 2025-10-30 13:25
投资评级与估值 - 报告对无锡振华(605319.SH)给予"优于大市"的投资评级 [1][4][6] - 预计2026年公司合理市值区间为96.99-110.93亿元,对应股价区间为27.71-31.69元 [4][6] - 基于盈利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1亿元、6.26亿元、7.37亿元,对应每股收益(EPS)分别为1.43元、1.79元、2.11元 [4][5] - 当前股价22.30元,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PE)分别为15.8倍、12.6倍、10.7倍 [4][5] 核心观点与业务概览 - 公司深耕汽车零部件三十余年,构建了冲压零部件、模具、分拼总成加工和精密电镀四大清晰业务板块 [1][14] - 2024年全年营收25.31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12.87亿元;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增长至29.04%,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1][42] - 客户资源优质且基本盘稳固,深度合作上汽集团;并成功拓展特斯拉、理想汽车及小米汽车等新能源客户供应链 [1][30][56] - 2023年完成收购无锡开祥,布局精密电镀业务,该业务毛利率高达80%,并正切入功率半导体领域,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1][3][49] 财务表现与预测 - 公司营收连续增长,2023年营收23.17亿元,同比+32.7%;2024年营收25.31亿元,同比+9.2% [5][31] - 归母净利润2023年达2.7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42.6%;2024年达3.78亿元,同比+36.3% [5][36]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02亿元、40.24亿元、47.5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2.6%、29.7%、18.2% [4][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32.5%、24.9%、17.8%,净资产收益率(ROE)持续提升至20.4% [4][5] 冲压及分拼业务分析 - 冲压是汽车制造的重要环节,汽车中60%-70%的金属零部件需冲压加工成型;公司冲压业务拥有超过3,500种产品,覆盖车身、底盘等关键部位 [57][20] - 公司通过模具自研自产,打通冲压产业链,拥有机器人柔性自动冲压生产线等先进设备,生产技术优势显著 [69][70] - 分拼总成加工业务主要客户为上汽乘用车,服务名爵、荣威、智己等品牌;该业务平均单车收入从2020年321.47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623.86元 [57][72][77] - 公司多区域布局产能(如武汉、廊坊),以响应小米汽车等新能源客户的增量需求;2025年上半年冲压业务同比增长41.08% [20][114] 精密电镀与半导体新业务 - 公司精密电镀业务下游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喷系统(高压喷油器和高压燃油泵),是联合电子(博世)在精密镀铬领域的国内核心供应商 [3][135][144] - 精密电镀件销量从2021年7,166万件增长至2024年12,221万件,增幅70.5%;该业务毛利率维持在80%左右的高水平 [3][49][145] - 公司投资建设车用功率半导体组件项目,已于2024年8月取得备案证,2025年2月获得环评批复,规划年产200万套 [3][146] - 已取得上汽英飞凌功率半导体电镀底板产品定点通知,切入车载功率半导体赛道;IGBT和SiC等功率半导体市场处于高景气周期 [3][147][152] 核心客户与市场机遇 - 2024年前五大客户分别为上汽集团(收入占比35.68%)、特斯拉中国(12.55%)、理想汽车(10.42%)、小米汽车(9.57%)和无锡威孚(5.27%) [56] - 上汽集团整体销量复苏,自主品牌尚界H5于2025年9月上市,有望带来新增量;公司分拼业务深度受益于上汽自主品牌崛起 [76][82][91] - 在特斯拉的平均单车收入持续增长,从2022年256.19元提升至2024年346.62元;在理想汽车的平均单车收入2024年大幅增长至527.07元 [117][121] - 小米汽车YU7于2025年6月发布,进入20-40万元SUV赛道(2024年市场规模约364万辆),公司积极扩产适配其需求 [101][105][109]
李想:理想i6不同于Model Y和小米Yu7 是第三种风格的五座纯电SUV
凤凰网· 2025-09-16 13:35
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 理想i6定位为"新形态五座SUV" 是理想家族最适合年轻人的车型[1] - 公司提出纯电SUV三种风格分类 以Model Y和小米Yu7为代表 理想i6为第三种风格[1] - 2025年是公司正式进入纯电SUV市场的第一年 纯电车型整体月销量目标为18000-20000辆[1] 产品设计与技术配置 - 新车采用一体式鲨鱼形态和上下双色车身设计 车长4.95米 车内纵向可用空间超3.3米[1] - 全系搭载新一代5C磷酸铁锂电池和800V高压纯电架构 标称10分钟充电可续航500公里[1] - 提供智能后驱单电机(功率250kW)和智能四驱双电机(功率150kW+250kW)两种版本[1] 销量目标与上市计划 - 理想i6月销量目标为稳定后9000-10000辆 理想i8月销量目标为稳定后6000辆[1] - 理想i6确定于9月26日正式上市[1]
智界R7:买这车的大多是BBA老车主,新款换了车标客户表示舒服多了
车fans· 2025-09-16 08:30
销量表现 - 三线城市四家门店日均客流15组 其中40%客户专门关注智界R7[2] - 2025款现车大定21台 2026款小定82台 本月转大定仅17台[2] - 现车库存35台 其中2025款10台 2026款25台[2] - 颜色偏好呈明显分化:极光绿/鎏金黑各占30% 幻影紫/晴光蓝各占20%[2] 用户画像 - 核心客群为拥有BBA使用经验的中产家庭 以及为子女购置婚车的单位职工群体[3] - 典型用户为重点中学教师 家庭条件优越 原计划购买奥迪A4但转向电车[3] - 00后年轻客户更倾向选择竞品小米 有家庭客户则更易接受该车型[5] - 医生等专业人士因商务需求选择该车 注重成熟形象与交付时效[5] 产品竞争力 - 核心卖点为华为智驾系统与座舱体验 后备箱空间设计获得好评[3] - 内饰品质显著优于特斯拉Model Y 成为截流竞品客户的关键因素[5] - 2026款配置调整后 电吸门与空气悬挂改为选配 感知价格下降1.5万元[7] - 顶配Ultra版本月销仅6-7台 价格突破30万后客户流向问界系列[14] 市场竞争 - 主要竞品为特斯拉Model Y和小米Yu7 对比最多的是27.99万四驱Pro版[9] - 南方客户对四驱需求较低 但部分仍因驱动形式选择竞品[9] - 价格管控严格 但沿海省份存在3000-5000元额外优惠[7] - 品牌独立运营后老客户反响积极 认可度提升[20] 销售策略 - 最畅销配置为Max+版本 占销量70% 女性偏好幻影紫 男性选择鎏金黑[14] - 采用厂家金融方案 60期贷款20.6万元 月供3863元 总利息25659元[17] - 大客户渠道提供30000积分优惠 折合3000元现金价值[24] - 销售提成为大定800元 交付后再奖励500元 分期额外提300元[2] 产品改进点 - 客户对电池供应商敏感 中创新航电池认可度低于宁德时代[18] - 无框车门设计虽采用双层玻璃 仍存在隔音疑虑[21] - 车型定位介于轿车与SUV之间 导致认知模糊[21] - 老款车型缺乏品牌标识 需付费选装影响辨识度[18] 售后服务体系 - 增程版保养周期5000公里 费用700元 纯电版20000公里保养650元[22] - 纯电客户回店主要目的为充电/洗车/用餐 非传统保养[22] - 车主活动丰富 老客户推荐购车可获得10000积分奖励[23]
2025年7月政治局会议解读:如何理解政治局会议的“平淡”?
德邦证券· 2025-07-31 18:00
会议核心观点 - 7月政治局会议延续今年政策基调,关注长期目标、短期政策、政策工具、政策抓手、资本市场与房地产亮点[3] 长期发展方向 - “十五五”规划目标是“不惧风浪,争取主动”,向2035年远景目标靠近[3] 短期政策基调 - 政策基调与924以来一致,短期“以我为主、审时度势”,外部风险冲击有限[3][4] 政策工具 - 财政货币双扩张,上半年实际GDP增速达5.3%,继续推进存量政策落实[4] - 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思路,财政改善民生,货币支持多领域[4] - 经济大省挑“新质生产力”大梁[4] 政策抓手 - 提振消费关注供给侧革新,培育新增长点[5] -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5] - “反内卷”建立高水平市场体系[5] - 加大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关税冲击可控[5] - 就业、民生是政策底线[5] 亮点与意外 - 资本市场是亮点,增强吸引力和包容性[6] - 房地产是意外,政策措辞弱化,适应市场变化[6] 资产配置 - 股票采用哑铃型策略,港股或受资本回流利好[6] - 债券利率低位震荡,10年国债收益率在1.6% - 1.75%震荡[6] - 商品中长期利好黄金,关注“反内卷”和供需缺口品种[6] 风险提示 - 国内财政、货币政策超预期变化,国际地缘政治风险显化,房地产市场走弱[6]
阿维塔07:八成客户对比小米YU7,战胜案例全靠智驾和价格
车fans· 2025-07-17 08:29
市场表现与竞争格局 - 近一个月日均进店客户3-4人 周末翻倍 其中60%-70%客户专程来看阿维塔07 但进店量同比前两月下降30% [2] - 小米Yu7上市导致40%大定客户流失 单店当月销量腰斩至十余台 二十余位客户转向竞品 [2] - 紫色增程版07Max占订单总量50%以上 现车充足 绿色纯电07Ultra因35周等车周期及高价位滞销 [2] - 客户对比中80%聚焦小米Yu7 销售话术强调竞品价格虚高/电池混装风险/智驾能力差距 [8][10] 目标客群画像 - 90%客户为油车置换群体 核心诉求为智驾能力与性价比 典型客户为中年企业主 预算25万内 [4] - 决策关键因素:华为ADS 3.0系统支持120km/h AEB刹停 激光雷达暴雨环境稳定性优于特斯拉FSD [6] - 年轻客群流失明显 28岁电商从业者因加速性能不足(3.23秒 vs Model 3)转投小米 存在品牌信仰消费 [13] 产品配置与金融方案 - 主力车型07Max增程版优惠后落地价23万 较指导价降2万 享省补+充电桩 [6][15] - 金融方案:5年期贷款前2年免息 最高可贷19.79万 24期月供3298元 全款购车保险优惠4000元 [15][17] - 高阶配置包优惠券价值2万 Max版定金5000抵2万 Pro+版定金5000抵2.5万 [15] 产品优劣势分析 - 核心优势:华为800V纯电架构快充 192线激光雷达 城区NCA系统绕障能力 [6][8] - 用户痛点:底盘调校偏软高速稳定性差 隐藏式门把手设计争议 无线充电仅15W需加价升级50W [18] - 隐性优惠:长安员工额外5%折扣 体制内减2500元 大客户团购享3%优惠 [19]
品质消费时代,年轻人的钱包都去哪儿了?
36氪· 2025-07-03 17:35
消费趋势与品牌出海 - 中国品牌如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凭借科技含量、文化底蕴和情感价值赢得海外消费者青睐,标志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转型[1] - 年轻人推动"品质消费",重视"质价比"而非单纯价格或品牌,选择符合个人需求的商品[1] - 网络传播缩短生产者与消费者距离,信息透明化减少试错消费,口碑效应与品质消费关联性增强[2] 服务业消费潜力 - 养老、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业存在未满足需求,消费者面临"有钱没处花"的结构性问题[1][2] - 优质消费供给可创造需求并带动行业发展,如《哪吒之魔童闹海》、泡泡玛特潮玩、小米Su7等案例显示个性化需求旺盛[2] 年轻群体消费行为案例 餐饮服务业 - 22岁餐厅服务员月薪4400元,50%收入用于储蓄,近千元固定支出为理发等颜值消费,体现小众爱好优先的消费观[3][4][5] 互联网从业者 - 33岁大厂运营年薪80万,年支出20-30万用于潮玩收藏,通过二手平台流转冗余款实现资金回收,部分收藏品具备另类投资属性[6][7] 设计从业者 - 25岁设计师通过主业+兼职攒钱后辞职旅行,消费观强调"钱为自我服务",职业选择以短期财务目标为导向[8][9] 行业现象与产品案例 - 泡泡玛特Labubu等潮玩产品出现"一娃难求"现象,二级市场价格波动反映IP价值与消费者审美认同[2][6] - 小米Su7和Yu7上市引爆预定,显示科技产品与个性化需求结合的市场潜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