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零部件

搜索文档
长三角机器人之城竞逐赛,沪苏杭宁肥谁是王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19:25
长三角机器人产业概况 - 机器人产业凭借万亿市场想象空间成为各地前瞻布局重点 长三角是最重要的一极 未来三年内将实现规模化量产并拉动千亿产值 [1] - 人形机器人与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重合度高 中国智能电动车转型优势正在机器人产业实现复利 [1] - 长三角重点城市中上海苏州在企业存量上断崖领先 分别拥有2192家和1622家相关企业 杭州以824家位列第三 [3][4] 城市产业格局 上海 - 机器人产业链企业注册资本超1000万元的有1769家 参保人数超1000人的有147家 两项指标均长三角领先 [4] - 重点产业规上工业企业机器人密度达每万人426台 计划2025年提升至500台 [7] - 2024年宝山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规上企业总产值682.46亿元 其中工业机器人产值近80亿元占全市三分之一 [5] - 张江机器人谷计划2025年实现700亿元产业规模 已集聚ABB、傅利叶智能等企业 [6] 苏州 - 2024年机器人产业规模达1395亿元 计划2027年突破2000亿元 [7] - 构建"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搭台"创新联合体模式 哈工大苏州研究院已与611家企业合作落地近50个产业化项目 [8] 杭州 - 2023年机器人产业链工业产值150亿元 集聚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6] - 专利申请量2023年34863件 2024年24441件 均仅次于上海 [10][11] - 融资件数从2023年8起跃升至2024年14起 与苏州并列第二 [13][14] 技术发展 - 国产机器人厂商市场份额从2012年4%提升至2024年52.3% [4] - 上海发布全球首台全尺寸公版机"青龙" 建立OpenLoong开源社区和"十八金刚"人形机器人阵列 [7] - 苏州乐聚机器人实现8个月内从实验室到产业化 已建成江苏省首条人形机器人产线 [8][19] 产业链分布 - 上海集聚ABB、发那科等工业机器人企业 智元机器人累计下线1000台具身机器人 [19] - 苏州拥有科沃斯、追觅等家电机器人企业 杭州宇树科技年度营收超10亿元 [19] - 长三角形成"大脑-小脑-部件-本体"完整产业链 上海傲意科技、苏州绿的谐波、杭州强脑科技分别在灵巧手、谐波减速器、智能义肢领域领先 [20] - 无锡机器人零部件关键技术国产化率突破60% 宁波中大力德提供精密减速器 常州纳博特斯克RV减速器全球市占率60% [20] 政策支持 - 上海计划2025年打造10家头部品牌、100个应用场景、1000亿元关联产业规模 [13] - 浙江规划2027年人形机器人整机年产量2万台 核心产业规模200亿元 [15] - 江苏重点突破电驱动关节、全身动力学控制算法等关键技术 研制人形机器人样机 [21]
从手机链到汽车链,深圳领益智造正式杀入“人形机器人链”
新浪财经· 2025-06-28 13:14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正式宣布进入机器人领域,目标成为全球TOP 3的具身智能硬件制造商,定位为"三位一体"的具身智能:核心零部件研发设计、全方位硬件服务、工业应用场景落地开发 [1] - 机器人业务将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曲线,以消费电子等现有业务为基础拓展能力 [1] - 公司未来业务将形成消费电子、汽车、机器人"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 [5] - 拟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新增"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及整机代工升级项目",投入5000万元 [2] 机器人业务规划与优势 - 在核心零部件方面规划推出零部件加工、组装,丝杠、减速器、关节、整机硬件ODM等一站式服务,产品矩阵形成"百货市场",综合降本可达50%以上 [1] - 已有多条滚柱丝杆、空心杯电机、减速器、灵巧手结构件产线及核心零部件组装产线,提供完整整机组装服务 [3] - 灵巧手组装线已实现量产,并为多家具身智能企业提供机器人应用落地开发和整机组装服务 [3] - 凭借工艺制程、自动化积累及全球化布局,有望在工业生产领域率先实现落地 [3] 行业现状与市场前景 - 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产能不足是制约行业规模化落地的核心瓶颈,行业尚未实现标品化导致内耗严重 [3] - 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相当于智能手机发展初期,未来市场空间可达十万亿规模 [3] - 机器人行业存在大量新型原材料需求,部分材料需企业自主研发 [6] 客户合作与订单进展 - 已与国创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达成"百台"意向订单,共同推进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场景落地 [4] - 年内与智元新创、强脑科技、越疆科技等具身智能客户建立合作 [4] - 坚持客户多元化,不将业务重心单一押注于某一家客户 [4] 制造能力与规模化节点 - 消费电子与机器人领域在制造需求层面存在显著共性,均需高精密度、一致性和大批量生产能力 [4] - 不同模组的规模化标准存在差异,通常年产30万个以上即可实现规模化运营 [4] - 公司在消费电子行业积累的精密制造能力已成功迁移至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5] 历史业务拓展与并购 - 作为中国大陆首批苹果供应商,为苹果全系列终端提供几千种模组件及核心零部件 [5] - 2019年起将精密制造能力向新赛道迁移,如切入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件业务 [5] - 2021年以3800万元收购浙江锦泰电子95%股权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2024年拟收购江苏科达斯特恩实现汽车业务从Tier2向Tier1升级 [5]
抢抓机遇 找准定位 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产业
人民网· 2025-06-12 18:09
茂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 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和未来发展的关键赛道 茂名市将加快布局该产业以培育新质生产力并推动高质量发展 [1] 产业应用方向 - 重点推动人工智能在石化 农业 建筑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创新应用 促进重点行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2] - 拓展政务服务 教育医疗 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打造标杆示范案例 [2] 招商引资策略 - 围绕机器人零部件制造 新材料 数据标注 规模化应用等细分领域开展精准招商 [2] - 依托茂名产业 市场 资源优势吸引优质项目和龙头企业落户 [2] 基础设施支撑 - 三大运营商将协同加强算力 数据 信息网络等关键要素建设 [2] - 重点补齐电力设施等短板弱项以夯实人工智能发展基础 [2] 政策与生态建设 - 培育人工智能专精特新企业并扩大市场开放度 [2] - 构建高质量行业数据库和创新平台 强化科技金融支持 [2] -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以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2] 组织保障机制 - 计划成立市级人工智能工作领导小组 [2] - 建立市县联动与政企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 [2]
精锻科技(300258) - 2025年5月1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07 09:38
业务布局 - 3月成立“关节电驱”合资子公司,组建专业团队负责机器人关节业务研发与市场拓展 [2] - 积极参与机器人关节和本体相关零部件轻量化研究与布局 [2] - 宁波公司商用车电磁阀业务今年逐步批产,有新商用车电磁阀项目获客户定点 [2] - 与爱码信合作人形机器人零部件项目,爱码信将嫁接日系技术、设备及工艺资源 [2] 生产情况 - 泰国工厂完成一期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调试,计划6月小批量生产 [2][3] 客户与战略 - 外资、合资和出口业务占收入比超80% [3] - 后续加强当前业务品类拓展、机器人关节业务规划布局、海外生产基地规划建设 [3] 可转债情况 - 目前未考虑是否强赎,后续根据转股比例等综合考虑 [3]
深市机器人,业绩亮眼
中国基金报· 2025-05-18 17:14
深市机器人行业集体业绩说明会概况 - 深交所召开以"机巧灵动 赋能新制造"为主题的上市公司集体业绩说明会,邀请智微智能、长盛轴承、长盈精密、固高科技四家公司参与 [1] - 各公司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与投资者沟通,解析业绩、生产经营情况和发展战略 [1] 智微智能业务发展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智联网硬件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2024年在PC、服务器、工业物联网、智算四大业务板块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 [2] - 智算业务全年实现收入3.01亿元,贡献净利润8874万元,取得重大市场突破 [2] - 2024年初与合作伙伴合资成立控股子公司腾云智算,布局智算业务,赶上算力需求井喷式增长阶段 [2] - 智算业务包括AI算力规划与设计、GPU及高性能服务器设备交付、运维调优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已与国内知名互联网大厂、IDC厂商及国企客户开展合作 [2] 长盛轴承业务发展 - 2024年度业绩取得小幅增长,汽车行业产品盈利能力更优,是公司战略重点 [3] - 每台车上自润滑轴承运用数量超过100件,产品定位中高端市场,应用于汽车座椅、铰链、转向系统等部位 [3] - 2024年度机器人零部件领域收入不足主营收入1%,处于业务发展初期阶段 [3] - 与机器人主机厂、供应商保持紧密沟通,拟合作项目处于研发过程中,未来机器人零部件领域收入有望提升 [3] 长盈精密业务发展 - 2024年持续聚焦消费电子精密零组件及新能源产品零组件两大主营业务,营收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 [4][5] - 取得多家国内外人形机器人客户的定点项目,2024年研发投入12.24亿元,占总营收7.23% [4][5] - 重点研发项目进展顺利,包括不锈钢电池钢壳连续模生产工艺验证、机器人手指套项目开发等 [5] - 在具身智能领域聚焦零部件,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自建长盈机器人并参股减速器、电机等传动部件公司 [5][6] - 依托精密加工能力,可加工人形机器人关节中的零部件并提供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6] 固高科技业务发展 - 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18亿元,同比增长3.36%,运动控制核心部件业务收入占比70.40%,同比增长17.16% [7] - 在半导体领域已坚持多年探索,半导体设备国内复合增长率超过40%,电控系统与部件价值占比10%~15% [7] - 在高端机床领域积极与第三方团队及自己投资的团队合作,突破各细分领域核心工艺 [7] - 在机器人领域将零部件作为关键业务,加入一体化关节、运控控制系统小脑等核心零部件研发 [8] - 相关部件和系统产品在工业机器人和物流机器人领域有一定营收,人形机器人发展仍需时间形成批量订单 [8]
爱柯迪(600933):预计受关税影响有限 持续推进卓尔博收购
新浪财经· 2025-05-09 08:32
业绩表现 - 1季度营业收入16.66亿元,同比增长1.4% [1] - 归母净利润2.57亿元,同比增长10.9%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2.36亿元,同比增长6.6% [1] - 毛利率28.7%,同比减少0.4个百分点 [1] - 期间费用率11.4%,同比减少1.3个百分点,其中财务费用率同比减少2.1个百分点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90亿元,同比增长37.4% [1] 产能布局与关税影响 - 2024年直接出口美国收入占比为个位数,关税由客户承担 [2] - 墨西哥一期工厂2024年扭亏为盈,二期工厂预计2025年2季度投产 [2] - 墨西哥工厂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大型结构件及北美市场本地化采购产品 [2] - 马来西亚工厂2024年6月交付,铝合金产品计划2025年量产 [2] 新业务拓展 - 2024年12月设立全资子公司瞬动机器人技术(宁波)有限公司,布局机器人零部件及可穿戴装备 [3] - 墨西哥工厂未来产品范围包括人形机器人结构件 [3] - 拟以11.18亿元收购卓尔博71%股权,卓尔博承诺2025-2027年净利润合计不低于4.73亿元 [3] - 卓尔博专注于微特电机精密零部件,延伸至无人机、机器人等领域 [3] 未来预测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36、14.04、16.22亿元 [4] - 可比公司2025年PE平均估值19倍,目标价21.85元 [4]
【私募调研记录】和聚投资调研斯菱股份
证券之星· 2025-04-28 08:04
公司调研信息 - 知名私募和聚投资近期调研了斯菱股份,参与方式为特定对象调研及电话会议 [1] - 斯菱股份谐波减速器已进入量产前期筹备阶段 [1] - 公司新投资项目为机器人零部件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 [1] - 机器人零部件产品计划覆盖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1] 机构背景 - 北京和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管理十余期私募产品,是中国基金业协会首批特别会员 [2] - 投资团队来自国内知名证券研究机构和投资机构,从业经历均超十年,具备丰富研究和投资经验 [2] - 团队专注于中国证券市场投资研究,保持主动管理、稳中求进的投资风格 [2] - 多次获得"阳光私募金牛奖"等业内殊荣 [2] - 公司治理结构体现激励充分、投资独立、专业分工、持续经营原则 [2] - 2009年7月首期产品和聚1期成立,2010年一季度业绩私募排名冠军,全年业绩排名前十 [2] - 2011年成为首批新股询价主承销商推荐的机构投资人 [2] - 2013年成为中国基金业协会第一批特别会员 [2] 核心优势 - 长期业绩保持领先,经营稳健,治理结构清晰 [2] - 独立决策机制保障持有人利益优先 [2] - 健全的长效激励机制保障团队及投资风格稳定 [2] - 专业投资管理团队具备丰富投资研究经验和资源 [2]
为期3天的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闭幕 深圳上演“机器人总动员”
深圳商报· 2025-04-28 07:24
活动概况 - 深圳举办为期3天的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FAIR plus 2025),观展近3.5万人次,成为集新品发布、产业展览、技术交流于一体的国际级盛会 [2] - 活动由深圳市工信局和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指导,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主办,主题为"智启未来、链动全球" [2] - 活动是深圳规模最大、品类最多的机器人成果展,展示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生态,引领具身智能机器人新浪潮 [2] 参展企业 - 吸引200余家国内外机器人全产业链企业参展,其中75%为零部件供应商,25%为整机厂商 [3] - 零部件供应商包括兆威机电、雷赛智能等老牌企业,以及国盛动力、璇玑动力等初创公司 [3] - 整机厂商包括优必选、宇树科技、乐聚等国内人形机器人知名企业,以及英伟达、西门子等国际巨头 [3] 产业链合作 - 举办23场供需对接会,覆盖幕墙清洗、园林绿化、消防救援等多个场景 [4] - 南方电网、中广核等重点企业开放需求,越疆科技、普渡科技等机器人企业参与对接 [4] - 促成近50家揭榜单位与发榜单位达成意向合作,涉及金额6000余万元 [7] 国际参与 - 吸引来自马来西亚、泰国、德国等国家的超200位专业买家 [5] - 推动马来西亚机器人协会、泰国教育部等机构对接机器人零部件和整机产品 [5] -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观众称赞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迭代速度和成本优势 [6] 新品发布与标准制定 - 美国硅谷企业eBots首次在国内展会亮相其具身智能机器人 [8] - 帕西尼感知、科盟创新等多家企业现场发布新品,腾讯RoboticsX实验室的"小五"机器人首次与市民互动 [8] - 人形机器人技术要求系列国家标准获批立项,涉及环境感知、决策规划等技术要求 [8] - 举办人形机器人CR认证标准工作组会议和特种设备用机器人标准工作会议 [9] 产业生态 - 深圳"机器人谷"逐步成型,聚集越疆科技、速腾聚创等上市企业及肯綮科技、云鲸智能等细分领域龙头 [10] - 南科大、哈工大深圳等近10所高校和机构在"谷内"聚集 [10] - 2024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集群产业链总产值超2000亿元,拥有近4000家相关专利企业 [10]